第三十五回 犯桂陽虞翻夜撤師 收零陵蔣琬宵臨敵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孫權遣使浮海至番禺,令番禺太守虞翻出兵攻取桂陽。
那虞翻乃是會稽餘姚人氏,少有膽氣,長善用矛,走及奔馬,日能步行二百裡,好學深思,潛通易理,孫策兄弟,甚相倚重;因孫權晉号吳王,大宴群臣,翻飲醉失儀,權怒欲殺翻,司農劉基抱權苦谏。
以嶺南瘴疠,谪翻為番禺太守,欲以困之。
翻安輯吏士,懷柔蠻夷,兩三年間,政聲大著。
此番虞翻奉到孫權命令,出兵攻取桂陽,一面征集兵士,一面送過吳王使者,自己沐浴盥洗,在後堂焚香下拜,虔蔔一卦,得師之六爻,其系辭雲: 苕苕桂陽,良骥所藏,金刀複盛備始王,還珠合浦及爾疆,出師犯順逆天亡,弟子輿屍反炎方,動者不吉靜小康。
虞翻取系辭反複觀覽,恍然大悟:第一句苕苕桂陽,言甚遠而難襲也;第二句良骥所藏,守桂陽者系馬谡,有謀能斷,在任數年,威惠流行,不易得而勝也;第三句金刀複盛備始王,炎劉之谶為卯金刀,玄德名備,始為漢中王也;第四句還珠合浦及爾疆,劉氏中興,則南粵亦當為其所有也;第五句第六句出師犯順逆天亡,弟子輿屍反炎方,明言孟浪出兵,必無幸全也。
翻且誦且思,不勝嗟歎。
但吳王之命,又不可違,因選粵兵八千人,令四子虞汜,五子虞忠,六子虞聳,七子虞昺,各将二千人,而以汜總其成,越萌渚嶺,進窺桂陽。
虞翻四子,選兵已就,即日起行,入府見父。
翻谕之道:“漢祚會當中興,桂陽險奧之區,馬谡多謀能戰,我兵千裡襲人,彼以逸待勞,據險徼我,我軍必不能幸免;汝輩須多遣細作,羼入桂陽邊境,若桂陽境上,烽燧修明,軍民震懼,汝輩便可長驅直入,與之一戰,戰而幸勝,可取桂陽:若桂陽境上,都無設備,人不知兵,可屯兵境上,遙作攻取之勢,不許深入,自蹈危亡;馬谡才識明敏,甯不備邊?示我無備者,乃誘我也!俟我深入,據險以要,我軍雖勇,必不敵矣!又我如不進,彼誘蠻峒諸夷,起而夾擊,汝輩如有風聞,便可乘夜撤兵,不必與之争旦夕之命也!兵兇戰危,慎之慎之!”四子領命,再拜辭别,率兵進發。
那桂陽太守馬谡,探知虞翻派兵犯境,自己暗暗準備城守,卻更不張皇,令偏将糜威向充,各領兵三千,先據都龐萌渚諸要隘,若吳兵到來,可匿兵山中,讓其深入,某家引兵遏其前,二将據險要其後,吳兵必無一生還矣。
二将領命,從郴縣領兵出發,真弄得桂陽人不知兵。
那糜威乃是糜竺之子,弓馬娴熟,武藝高強;向充是向寵之弟,力舉千鈞,勇過于兄。
馬谡差了二将去後,一面飛報蔣琬知曉,言桂陽決無妨礙,若前軍得勝,當移兵來助也。
蔣琬得信,自是歡喜,省卻一處擔心。
那虞汜兄弟四人,領兵來到境上,真個多派細作,來桂陽偵探。
卻見桂陽人民,熙來攘往,肩挑負販,相屬于道,間有三數軍士,入市買物,異常甯靜,都無動作;桂陽城裡,太守方率僚屬,遊賞龍潭荷池,飲酒賦詩,行所無事。
細作探得确實,回報虞汜。
虞汜顧三弟道:“吾父真神人也!”即令火速撤兵,回轉番禺。
虞昺谏道:“全師以出,惟敵是求,今桂陽無備,天賜我也,天與不取,必受其咎!士太守自出蒼梧,兵不血刃,得了零陵,我兄弟未見敵兵,遽得反旆,吳王知之,必加罪責,不如疾進,襲取桂陽;因敵城而收敵糧,進可以戰,退可以守,即有疏虞,昔項籍以八千子弟,橫行天下,我有衆如項籍,雖不能橫行天下,甯不可以一戰乎?” 虞汜道:“七弟之言,不為無見,但父親臨行時,曾言馬谡有謀能戰,無事之時,尚知謹守邊境,豈有事之秋,反漫無防禦?誘敵之計,已覺顯然!且此去桂陽,山嶺重疊,藏兵山谷,我不能知,我一意前驅,彼乘其後,截我歸路,士心一亂,又何能戰?全師而反,為罪亦輕,比于敗軍,不猶勝乎?士太守所遇者為劉璋耳!若遇馬谡,亦但有徘徊河上耳!聞蔣琬近據黃石嶺,士太守既不能進,彼若以一軍扼其歸路,将欲退而不能矣!進退不能,不敗何待!七弟請加三思也。
” 虞昺道:“四兄所言,雖甚明透,但以弟觀之,馬谡決非神人,預知我兵之來,而設伏于某處以待,我兄太多疑,故為谡虛張聲勢也!”虞汜道:“
那虞翻乃是會稽餘姚人氏,少有膽氣,長善用矛,走及奔馬,日能步行二百裡,好學深思,潛通易理,孫策兄弟,甚相倚重;因孫權晉号吳王,大宴群臣,翻飲醉失儀,權怒欲殺翻,司農劉基抱權苦谏。
以嶺南瘴疠,谪翻為番禺太守,欲以困之。
翻安輯吏士,懷柔蠻夷,兩三年間,政聲大著。
此番虞翻奉到孫權命令,出兵攻取桂陽,一面征集兵士,一面送過吳王使者,自己沐浴盥洗,在後堂焚香下拜,虔蔔一卦,得師之六爻,其系辭雲: 苕苕桂陽,良骥所藏,金刀複盛備始王,還珠合浦及爾疆,出師犯順逆天亡,弟子輿屍反炎方,動者不吉靜小康。
虞翻取系辭反複觀覽,恍然大悟:第一句苕苕桂陽,言甚遠而難襲也;第二句良骥所藏,守桂陽者系馬谡,有謀能斷,在任數年,威惠流行,不易得而勝也;第三句金刀複盛備始王,炎劉之谶為卯金刀,玄德名備,始為漢中王也;第四句還珠合浦及爾疆,劉氏中興,則南粵亦當為其所有也;第五句第六句出師犯順逆天亡,弟子輿屍反炎方,明言孟浪出兵,必無幸全也。
翻且誦且思,不勝嗟歎。
但吳王之命,又不可違,因選粵兵八千人,令四子虞汜,五子虞忠,六子虞聳,七子虞昺,各将二千人,而以汜總其成,越萌渚嶺,進窺桂陽。
虞翻四子,選兵已就,即日起行,入府見父。
翻谕之道:“漢祚會當中興,桂陽險奧之區,馬谡多謀能戰,我兵千裡襲人,彼以逸待勞,據險徼我,我軍必不能幸免;汝輩須多遣細作,羼入桂陽邊境,若桂陽境上,烽燧修明,軍民震懼,汝輩便可長驅直入,與之一戰,戰而幸勝,可取桂陽:若桂陽境上,都無設備,人不知兵,可屯兵境上,遙作攻取之勢,不許深入,自蹈危亡;馬谡才識明敏,甯不備邊?示我無備者,乃誘我也!俟我深入,據險以要,我軍雖勇,必不敵矣!又我如不進,彼誘蠻峒諸夷,起而夾擊,汝輩如有風聞,便可乘夜撤兵,不必與之争旦夕之命也!兵兇戰危,慎之慎之!”四子領命,再拜辭别,率兵進發。
那桂陽太守馬谡,探知虞翻派兵犯境,自己暗暗準備城守,卻更不張皇,令偏将糜威向充,各領兵三千,先據都龐萌渚諸要隘,若吳兵到來,可匿兵山中,讓其深入,某家引兵遏其前,二将據險要其後,吳兵必無一生還矣。
二将領命,從郴縣領兵出發,真弄得桂陽人不知兵。
那糜威乃是糜竺之子,弓馬娴熟,武藝高強;向充是向寵之弟,力舉千鈞,勇過于兄。
馬谡差了二将去後,一面飛報蔣琬知曉,言桂陽決無妨礙,若前軍得勝,當移兵來助也。
蔣琬得信,自是歡喜,省卻一處擔心。
那虞汜兄弟四人,領兵來到境上,真個多派細作,來桂陽偵探。
卻見桂陽人民,熙來攘往,肩挑負販,相屬于道,間有三數軍士,入市買物,異常甯靜,都無動作;桂陽城裡,太守方率僚屬,遊賞龍潭荷池,飲酒賦詩,行所無事。
細作探得确實,回報虞汜。
虞汜顧三弟道:“吾父真神人也!”即令火速撤兵,回轉番禺。
虞昺谏道:“全師以出,惟敵是求,今桂陽無備,天賜我也,天與不取,必受其咎!士太守自出蒼梧,兵不血刃,得了零陵,我兄弟未見敵兵,遽得反旆,吳王知之,必加罪責,不如疾進,襲取桂陽;因敵城而收敵糧,進可以戰,退可以守,即有疏虞,昔項籍以八千子弟,橫行天下,我有衆如項籍,雖不能橫行天下,甯不可以一戰乎?” 虞汜道:“七弟之言,不為無見,但父親臨行時,曾言馬谡有謀能戰,無事之時,尚知謹守邊境,豈有事之秋,反漫無防禦?誘敵之計,已覺顯然!且此去桂陽,山嶺重疊,藏兵山谷,我不能知,我一意前驅,彼乘其後,截我歸路,士心一亂,又何能戰?全師而反,為罪亦輕,比于敗軍,不猶勝乎?士太守所遇者為劉璋耳!若遇馬谡,亦但有徘徊河上耳!聞蔣琬近據黃石嶺,士太守既不能進,彼若以一軍扼其歸路,将欲退而不能矣!進退不能,不敗何待!七弟請加三思也。
” 虞昺道:“四兄所言,雖甚明透,但以弟觀之,馬谡決非神人,預知我兵之來,而設伏于某處以待,我兄太多疑,故為谡虛張聲勢也!”虞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