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議遷都曹操還許下 領新軍馬岱出關中

關燈
見過韓遂,說明來意。

    回到武威,收集精兵三萬餘人,馬萬餘匹,星夜起程,回轉長安,将兵馬紮住四郊,自已輕騎到潼關來見孔明。

    孔明大喜,慰勞馬岱,甚為周至,馬岱感激不已。

     孔明喚過馬超道:“孟起!頃聞細作報稱,曹操因雲長君侯兵入方城,許下震動,星夜馳回許昌,令司馬懿督兵拒敵。

    司馬懿足智多謀,必多方以撓荊襄之後,雲長現駐南陽,襄陽雖有防軍,恐猶不免為彼所擾,以搖前敵軍心;幸仲華收兵還來,現在曹兵嚴防崤函,我兵不必冒險進攻,徒傷精銳,孟起可赴長安,選騎兵八千,火速由藍田出武關,助守襄陽,退可聲援子龍,進可助威翼德,魏兵來擾,便與痛剿,使其不敢再窺襄樊,以保我軍後路。

    襄樊事定,可還武關盧氏,循崤山以東,襲取宜陽。

    南可與張苞聯絡,北可出龍門以攻洛陽,當令忡華引兵來相接應。

    ”馬超領命,徑奔長安,選騎兵八千,星夜前赴襄陽。

     孔明巡視潼關一帶防地,異常堅固,吩咐黃忠,小心在意,提防魏兵。

    自己同着馬岱回到長安,檄令馬成領新兵一萬,駐屯潼關附近,候令出關。

    令馬岱領新兵一萬五千,駐紮武關,候馬超自襄陽回兵,進攻盧氏。

    二将領兵,分頭自去。

     且說馬超領兵,星夜兼程來到襄陽,黃叙出來迎接,以子侄禮參見。

    馬超異常欣喜,入府坐定,即分頭差人前去南陽報知雲長,去荊州報知子龍。

    雲長與元直,正因魏兵以司馬懿督師拒敵,素聞司馬懿足計多謀,必遣兵擾亂後方,正欲派關平領兵三千回襄陽助守,接到馬超呈報,雲長大喜,掀髯笑道:“孟起一來,襄陽安如泰山矣!孔明思慮周密,真不可及也。

    ”随即複書,襄陽各地戰守事宜,悉歸孟起主持,決不遙制,以一事權。

    馬超接到複書,吩咐黃叙道:“賢侄領兵,守護城澉,我引兵東屯白河,既便兵士刍牧,又可防曹兵西來。

    ”黃叙應諾。

    馬超吩咐衆軍遠斥堠,明烽燧,以待曹兵。

     那張郃整頓人馬,越桐柏山,來襲襄陽。

    早被馬超探悉,急令衆兵分散,埋伏白河附近,候曹兵半渡,聽中軍鼓響,四出截殺,衆軍領令。

    那張郃越過襄陽防地,不見一人,催督衆軍,勢如風雨,黃昏時候到了白河,曹兵便自渡河。

    未曾渡得一半,兩岸鼓聲動地,火把齊明,伏兵齊起,箭如飛蝗。

    張郃急待退軍,隻見火光焰中,一員大将,銀盔銀甲,白馬長槍,大叫道:“張郃休走,馬超在此。

    ”張郃大驚,馬超原在上黨,怎麼來到此處?正在遲疑,西涼兵卷地而來,萬馬縱橫,曹兵大亂,赴水死者,不計其數。

    張郃拚命殺出重圍。

    馬超縱兵追趕,黑夜之間,不知漢兵多少,隻聽得西涼兵齊聲叫道:“降者免死。

    ”曹兵走頭無路,紛紛投降。

    張郃兩萬餘人,剩下數百敗殘人馬,回到葉縣,自去都督台前請罪不提。

     馬超計點降兵,約有萬人,馬匹器械,不計其數,将降兵教誡一番,各給銀一兩,立時遣散,不許逗留境内。

    降兵拜謝,出境去了。

    馬超叫衆兵将所得各件,移運襄陽城中,休息士馬,分頭飛馬報與雲長孔明知曉。

    雲長得了捷音,大喜道:“人說孟起年少英雄,今以八千兵敗曹兵三萬,神速無倫,吾兄有此能将,何悉漢室不中興也!”馬上請元直自去襄陽犒軍,說道:“曹兵經此大敗,必不敢再出襄陽,不宜以精銳之師,久置無用之地,或調赴前敵,或仍出澗關,軍師自往,與孟起一商。

    ” 徐庶領令,還到襄陽,慰勞馬超,會同犒賞軍士,黃叙設筵款待。

    元直将雲長意思,告知馬超。

    馬超道:“末将正欲啟知君侯,移兵武關,以襲盧氏,奉行諸葛元帥原定計劃,軍師此來甚好,張郃諒不敢再來。

    軍師稍留數日,加設襄陽防務,超明日即當引兵西行,請轉達雲長君侯,恕未面谒也。

    ”徐庶道:“将軍勤勞王事,跋涉山川,君侯愛慕方殷,甯以末節小禮,遂為介介?庶當稍留此間布防,将軍明日登程可也。

    ”賓主盡歡而散。

     到了次日,馬超領原來人馬,徑回武關。

    徐庶從荊州調兵三千,屯兵白河,合黃叙原屯兵一萬二幹人,聲勢相屬,防地穩固,自回南陽,贊劃戎機。

    馬超領兵來到武關,馬岱迎接,弟兄相見,格外親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