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

關燈
養兵士,乘機再舉不遲;且關雲長近在襄陽,我若與吳人久戰,彼必乘虛襲許,根本動搖,實為失計。

    ”曹操默然不語,次日,令劉晔在合肥,輔助張遼守城,自領諸将僚佐回許都去了。

     細作報知周瑜,周瑜乃令潘璋陳武,協助太史慈呂蒙,鎮守濡須各地;令丁奉代張繡暫統部隊,駐紮合肥附近,以防曹兵,俟張繡回來,再行交卸。

    黃蓋留步軍二千,歸呂蒙指揮;甘甯仍領原兵回九江;魯肅率領兵船回鄱陽;自己同張繡黃蓋孫韶周泰韓當,奏凱還朝。

     孫權早得捷報,聞聽周瑜還來,喜之不勝,親率文武,出城十裡迎接。

    周瑜見孫權立候道左,與諸将滾鞍下馬,上前參谒。

    權一一撫慰,自與張繡周瑜三騎馬,并辔入城。

    城廂内外,百姓填街塞巷,皆來看都督戰勝歸來,張繡心中,也自佩服。

    到了府内,孫權以客禮待張繡,張繡執意不肯,孫權固讓,張繡勉強就座。

    諸将以次坐下,權親自把盞,諸将謝過。

    又命左右買來了羊酒禮物,分頭犒勞徐盛甘甯呂蒙太史慈諸将。

    大宴三日,仍命張繡前去居巢,統率原兵,替回丁奉。

    周瑜仍回鄱陽,令魯肅回建業,共襄政務不提。

     這次曹吳構兵,方才休息,那兩川戰禍,又複蔓延,不過也是生民劫數,逃無所逃。

    單說漢中祭酒張魯,因與西川劉璋,有殺母之仇,每思圖報,因劉璋暗弱無能,逐漸的向西川邊境蠶食起來。

    劉璋那裡是他的對手,跟左右詳細商議。

    那時他駕前就有一位西川名士,名叫張松,形容古怪,性氣疏傲,因劉璋未曾大用于他,甚懷不平,早欲将西川獻與他人,以圖一身富貴。

    隻苦尚無機會,此時正中下懷,即向劉璋獻計道:“張魯暗食邊地,志不在小,蜀兵懦弱,恐非其敵,依松愚見,不如入貢天子,詳訴利害,曹丞相威震天下,誠得一介之使,馳谕漢中,張魯決不敢抗曹,西川亦可安枕矣!”劉璋喜道:“即煩大夫一行。

    ”張松應允,劉璋收擡進貢禮物,張松暗将所畫地圖,攜去中原,訪求售主。

    隻可惜劉季玉尚把他當作好人,高高興興,送他出了成都,有分教: 錦江春色,乍傳消息于江陵;巫峽哀猿,又吊遺蹤于杜宇。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赤壁鏖兵,周郎得志,此等處完全翻案,便是埋沒英雄。

    不可以一筆抹殺為能文也。

    故仍以水陸敗曹兵書,自是文章正體。

    區區小儒,所以咋舌,正在此耳。

    看他先用陸遜識破操聲東擊西之謀,次出程普奮發其老當益壯之勇,而以甘甯文書告急接筍之。

    未出兵前,一老一少,一将一帥,已諧協力禦侮之謀,仍令黃蓋領兵沿江直上,不使退居人後,俾揚功績;而後公瑾布置手書方到,捷書勝算,已在眼前,此較演義舌戰庭争,連環苦肉,光明多矣。

    于是箫鼓陳兵,不在長江,而在小岘;一山一水,與演義互相反照,複夾寫操瑜容貌,妍媸相對,阿瞞不待交戰,已極不堪。

    不惟滑稽筆墨,趣味橫添,抑知此正反寫橫槊賦詩,不欲恭維老瞞一字也。

    結局仍以火攻取勝,而以鐵騎橫沖,包圍殺敗殿之,蓋一幕赤壁鏖兵,說破來隻有火攻二字,為正當兵家言,餘皆插科鬥诨類耳。

    至于南北兵争,未有舟步即是相當而舍用騎者,演義一到東吳,便無陸戰,操豈有自喪其長者乎?故必寫出馬隊,以為文章生色,亦暗點演義之漏略處,于是方可作正式兵争文字看也。

    故彼為小說之文宇,此真為軍事之文字,又便宜一個張繡出了風頭耳。

     寫周瑜見兵士踴躍,不免想起孫伯符來,謂使伯符健在,那有曹兵在他眼底。

    餘讀演義至赤壁之戰,亦油然同具此懷,謂倘孫策不亡,恐曹兵猶不能至江上也。

    蓋三國中隻一孫策可稱真正英雄,萦髯大耳,俱非其匹,文中人此一節,令人想望英雄不止,亟起覓袁子才祭吳桓王廟文而痛讀之。

     樂琳欲報父仇,轉喪張遼之子;于禁聞瑜輕敵,即令割去兩耳;曹瞞以詭計襲人,乃至損兵折将,禍及其部而使樂琳無父,張遼無子,于禁毀其五官,張郃失其盔甲,寫來參差錯落,以見曹營諸将喪膽亡魂,逼到曹操雖欲再戰而不可得,蠍蠍螫螫,隻有趕快收兵之一途,荀彧再以雲長乘虛蹑後之言恫之,老瞞此時真不禁如此一吓矣,一笑。

     演義中以蔣幹漏消息于曹營,而敗曹兵;本書中以張繡漏消息于東吳,而敗曹兵。

    以一張繡,引出一張松;以千裡襲人,引出千裡獻地。

    于是反映文章中,帶出順筆線索,又皆情節翻案,而大體不翻案,可見一題百作,能手便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