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松東西販蜀土

關燈
周,随風飄刮,耀日鮮明。

    曹操傳令停止進攻,東吳兵即會出戰。

     曹兵方才退後,一聲鼓響,東吳軍馬,強弓勁弩,一擁而出。

    曹兵退過裡餘,才阻住陣腳。

    東吳人馬趁勢列開陣勢,左邊甘甯太史慈,右邊韓當周泰,當中一員大将,錦袍金甲,白馬銀鞍,美如冠玉,矯若遊龍,正是那威震江南雄姿英發的周公瑾。

    曹操看見,喑暗稱奇,不覺自慚形穢起來。

    周瑜見前面曹兵陣上,謀臣武将,衆星捧月似的簇擁一人,王衣王帽,形容猥瑣,口眼?斜,心上打量他,一定就是曹操。

    縱馬來到陣前,請曹操答話。

    曹操也螫螫蠍蠍的來到陣前。

     周瑜道:“來者可是曹丞相?”曹操道:“正是,來者莫非周都督?”周瑜道:“是也!足下坐領五州,為何貪心不足,興兵犯境,是何道理?”曹操答道:“江南不服王化,故爾興師。

    ”周瑜笑道:“人人争說曹操英雄,今日看來,乃是市井匹夫,乘時僥幸,妄竊高位,自己目無天子,還要滿口王化,真乃不知人間有羞恥事也!那位将軍與我前去拿來,以除漢賊。

    ”周泰飛馬出陣,提刀直取曹操。

    曹兵陣上,許褚躍馬而出,大叫“吳兒勿傷我主”,敵住周泰。

    正是棋逢對手,将遇良材,兩個正殺得難解難分。

    曹軍陣上,樂進的兒子樂琳報仇心急,同着張遼的兒子張虎,雙馬齊出,夾攻周泰,韓當縱馬上前,接住二将,五匹馬攪做一團。

    韓當觑個破綻,刺斜裡一刀,将張虎砍下馬來。

    周瑜看見大喜,吩咐擂鼓助戰。

    太史慈甘甯看得眼熱,雙馬齊出。

    曹兵中張遼李典,分頭迎敵,兩邊混殺一陣,直殺至紅日西斜,各自收兵回營。

     周瑜回到帳中,重賞将士。

    太史慈道:“今日一戰,曹操銳氣已挫,不如今晚前去劫營,必獲全勝。

    ”周瑜笑道:“曹操征戰半生,深曉兵法,劫營必為所算。

    子義興霸,連日勞苦,且去休息。

    ”慈謝過,去到後帳。

    瑜喚呂蒙道:“曹操詭計極多,他今日小挫,必然派兵繞出大岘山後,截我濡須辎重,将軍可同黃将軍往大岘山左右埋伏,候曹兵半過擊之,必獲全勝。

    ”呂蒙領令,自去與黃蓋埋伏。

    周瑜吩咐韓當周泰小心守護營盤。

    忽報孫韶到來,周瑜因孫韶是孫怕符最心愛之人,迎接坐下,孫韶便将吳侯意旨說明,周瑜教人頒發将士,留着孫韶,在帳中談論,靜候張繡兵到,再行開戰。

     話說曹操收兵回營,與諸将說道:“人人争說周公瑾英雄年少,今日一見,名不虛傳!”諸将盡皆默然。

    于禁啟道:“丞相!周瑜年輕氣盛,勇往直前,禁聞其與孫策,均好輕敵搏戰,此刻占住險要,阻擋我兵;禁昨探問土人,知離小岘右側十裡之遙,有一山徑,可以繞出大岘山後,直取濡須。

    連日吳兵得勝,防守必懈,禁願協同那位将軍,帶領三千人馬,越過山徑,直入賊巢,為丞相分憂。

    ”操聞言甚喜,便問:“那位将軍,與于将軍同去?”張郃一聲答應,同着于禁領兵去了。

     操問衆謀士:“東吳水軍甚銳,我兵即使戰勝,亦無如彼何,諸君有何妙策?”賈诩獻計道:“一時興創水軍,實無辦法,不如将淮淝兩江民舟,盡行拘集,擇其船身堅固,行駛靈便者,令彼裝載軍士渡江,便可上岸追擊矣!”操深然其言,立命張遼前往收集民船,厚恤樂進張虎,靜候于禁張郃捷音。

     且說于禁同着張郃領三千人馬,跟着土人,乘夜由小岘山側,偷渡過去。

    吳兵明白看見,故作不知,讓其前往,自投羅網。

    于禁張郃,暗暗歡喜,銜枚疾走,隻是山路崎岖,樹木叢雜。

    看看天晚,已來到大岘附近,狹道容車,下臨深澗。

    張郃遲疑不肯前進,于禁催督起行,張郃道:“于将軍!此山山勢險惡,道路逼仄,敵人倘有埋伏,一夫嘩噪,全軍崩潰,似宜緩進。

    ”于禁道:“将軍之言雖是,但事已至此,兩鼠鬥穴,将勇者勝,惟有死中求活耳!”仍催督人馬前進。

     剛到得三叉路口,一聲鼓響,吳兵兩頭截住,山上滾木擂石,如雨點般打來。

    曹兵進退無路,墜崖落塹,死者無數。

    于禁馬倒,被黃蓋生擒。

    張郃在後,見事不諧,棄了衣甲,帶領殘餘人馬,扒山越嶺走了。

    黃蓋呂蒙回營繳令,周瑜大喜,慰勞二将,教将于禁兩耳割去,放回曹營,以示軍威。

    于禁抱着頭下山去了。

     細作報曹操拘集民船,裝載兵士,将由濡入江。

    周瑜笑道:“操舍其所長,而欲與我争勝于江湖之上,必敗無疑!”一言未了,魯肅同丁奉來到,行禮已畢。

    瑜問張繡人馬,可曾來到?魯肅答道:“肅到江夏,徐将軍已與張繡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