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驚聞惡語老母憂思 飽受雌威良朋笑話

關燈
第七十五回 驚聞惡語老母憂思 飽受雌威良朋笑話 北鄰歌管出樓台,蕭齋含杯獨消懷。

     明月不嫌茅屋漏,夜深一樣上窗來。

     話表雲璧人、吳又仙夫婦反目,被一小丫環聽知,忙忙去報太太知,迎面碰見書童匆匆進來。

    那書童見丫環匆忙,問道:“你有何事,如此匆忙?”那丫環說:“我家将軍與夫人嘔氣,我去報太太知。

    ”書童問:“因何緻氣?” 丫環便将反目之原因言了一遍。

    遂問書童:“進來有何事?” 書童說:“外面忠勇侯、英武伯與衆位将軍前來賀節,令我進來請咱家将軍出見。

    ”丫環聞言說:“你去請去,須要小心些,休觸夫人之怒。

    ”言罷,如飛而去。

    見了雲老夫人,便細禀了一遍。

    太夫人聞言,好生詫異,暗想:“竟有這等事,吾哥哥實有先見之明。

    原說不可先代兒納妾,将來恐有閑言,今果不出他所料。

    ” 複思:“ 又仙也太不自尊,娶未及半月,就這等謗毀姑嫜,羞辱夫主,老身不能含忍。

    我去與他理論,看他怎樣奈何我?” 遂又回思:“ 昔日是我之錯,我兒未曾娶親,為兒先納妾,這‘ 溺愛不明’ 四個字,我不能逃。

    倘若兒婦以此四字問我,我以何詞對答?不如我裝一癡聾之人,免緻為這瑣屑之事,與他淘氣。

    屏去兩個姬妾,卻不算甚麼大事,隻盼他夫妻和睦就是好。

    況且争吵起來,傳出去,難免他人議論我持家不正,嗤笑與我。

    ” 因自解自歎了一番,便即身靠牙床歇息。

    因又想起女兒來,不免又感慨一回。

     不言雲太夫人悶悶不樂,且言書童走入後堂,瞥見兩位姨太太淚痕滿面,換了青衣,愁眉不展,站立一邊。

    少主母怒容可畏,少主人坐在藤椅上,低頭不語。

    看罷,小心走至璧人面前,低聲禀道:“現在楚侯同諸位将軍皆在前廳,請将軍出去賀節。

    ”璧人聞言,便曰:“ 你先去說,我随後就來。

    ”書童遵命到了前廳,向楚侯等遵主命回完話,退出大廳,向同伴說少主人、少主母之事,被張珏聽了個真切,不由的好笑。

    隻見雲璧人出來,與大衆彼此賀節。

    大家同聲說道:“你真算得是新婚燕爾,寸步不離。

    我等在這廳子内候你兩個時辰,你才出來。

    究竟你躲在内室有何事?” 璧人無言可答,惟有強作笑容,唯唯而已。

    衆人向璧人面上細看,見他滿臉怒色,大家也猜詳不出。

    張珏在旁笑曰:“莫非雲兄今日受了嫂夫人之委屈,為何毫無歡喜之容,隻帶憂愁之色,這是何故?”俗語“ 賊人膽虛”,雲璧人見問,不由面生慚色,強解曰:“偏是張賢弟鬼鬼祟祟,愚兄有何憂愁之色,隻因午夢初醒耳。

    ” 大家聞言,皆無可疑,即向璧人說:“請伯母與嫂夫人,大家叩節。

    ”璧人謝曰:“家母亦當午睡,内子亦不敢當,心感謝罷。

    ” 惟楚雲暗恨不能見母請安叩節,說不出口來。

    忽聞桑黛說:“既如此,雲兄何不同我等往大哥處叩節去呢?”璧人回答:“正欲同行。

    ” 遂一同出府,各跨馬同奔李府。

    惟有張珏在馬上掉轉臉來,向璧人點點頭,笑了一笑。

    璧人見張珏之情形,心思:“我内宅之事,他必知道了,恐怕他在路上取笑。

    ” 隻作佯佯不知。

    不一刻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