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于月英寓所讨飯 胡世顯金榜奪魁

關燈
知衆位肯否?”鄒應龍說:“既是令尊在囹圄之中,禮當一拜。

    ”衆人齊聲相應都說:“願随。

    ”大家一齊上馬。

    狀元在前,衆人随後,笙吹細樂,來到刑部衙門,叫人投進三百六十個名帖。

    獄官一見心内不明,說:“我有多大官職,怎麼先來拜我?”正然犯想,又拿進一把帖子來,獄官一看,頭一個帖是不孝男世顯世興叩首拜,其餘俱是年侄。

    獄官說:“這可悶殺人了,倒是拜誰的呢?”提牢吏出去問了一問,回來說道:“新科狀元和二甲第一名進士,俱是高仲舉的兒子,今自領着同年特來看望生父。

    ”獄官聽說,親舉名帖去見仲舉說:“高太爺,恭喜了,二位令郎俱中高魁,今率同年來拜,現有名帖在此。

    ” 仲舉接來一看喜不可言,即同獄官出來,開開牢門走至監外。

    世顯弟兄兩個一見父親,跑到跟前雙膝跪倒,說:“父親苦殺了,自從張明、胡旺回去,知道父親犯了官司,恩祖差二人帶了銀子來打點,誰知一來無信,幸是神天保佑我弟兄一齊僥幸,今日才敢出頭,破着這個功名不要,必定本參奸臣,斫剮惡奴,方才消了心中之恨。

    ”仲舉說:“休要胡言,打算救我就是了,隻顧了苗葉救柱,隻怕又惹災禍。

    ”鄒應龍為人耿直,聽見仲舉的言語,心中不忿,說:“老年伯,你現有這麼兩個兒子何必膽怯,我家有個羊皮作坊就在草帽胡同,年伯的這件冤枉也略曉一二,待小侄做個本章,務必要參倒權臣,活剮惡奴,方才如意。

    ”衆進士齊聲言道:“鄒年兄既有此心,我等都要添個名兒。

    ”鄒應龍說:“既然如此,同到會館再議。

    ” 言罷一齊托咐獄官,辭別仲舉,出門上馬而去。

    鼓樂喧天正往前走,忽有一個貧婆攔住馬頭說:“不孝的畜生,你竟做了官兒了麼。

    ”那些長班人役才要趕打,胡世顯滾鞍下馬,跪倒在塵,說:“為兒罪該萬死。

    ”世興見如此稱呼,知是于氏,也就下馬跪倒。

    衆進士一齊下馬上前施禮。

    于氏明知故問說:“不孝子既中狀元,為何不到監中看你生父?”世顯說:“才和衆位同年去看過了,不知母親現居何處。

    ”于氏說:“這幾年家産變盡,讨吃度日,賃了人家半間破屋以為栖身之所。

    ”世興滿眼落淚說:“賢德母親苦死你了,待俺回了下處,急速去找房子。

    ”探花李春芳說:“胡年兄不必,小弟現有處閑房在兵部街裡,叫伯母去住吧。

    ”世顯說:“如此甚妥,容日奉價就是了。

    ”遂叫家人胡定找了轎子,同李春芳的家人把于氏送去不提。

     且說世顯打發母親去了,遂和衆同年同回會館,用過下馬酒飯。

    世顯拿過文房四寶,先寫了一道本章與衆人觀看。

    鄒應龍說:“人多難以全看,待小弟念與衆位年兄聽吧。

    ”言罷高聲念道: 微臣胡世顯胡世興,本參權臣嚴嵩縱奴行霸事。

    臣本高姓,因當年于氏母親上廟,被惡奴年七看見,興心圖謀未得如意,遂用移禍計賴臣父殺人。

    宛平縣屈打成招,減等問充軍罪。

    年七心還不歇,又賄買解子王英,途中相害。

    誰知王英一心向善,途中放了臣父,自己外走他鄉。

    臣父流落湖廣,遇着恩人收作螟蛉,娶妻張氏,生了臣弟胡世興。

    那時臣還在腹,到了九歲離母尋父,幸得相認。

    臣父因進京搬取家譽,又被年七知道,命中城察院拿去拷打,又誣打死王英,關入刑部監内,臣母乞食數年,其情甚苦。

    幸是上天有眼,臣兄弟皆登皇榜,情願交還冠帶以贖臣父之罪。

    乞萬歲大發仁慈提問口供。

    臣感戴無盡。

     鄒應龍念完,衆人無不傷感。

    應龍說:“還有一件,本上隻說救父,并未叙嚴嵩的過惡,待小弟再做一本,衆位年兄看看。

    ”言罷提筆寫道:“本頭鄒應龍和諸進士,為削奸黨以安社稷事。

    有嚴嵩得權欺壓群臣,具罪多端,不可悉述,高仲舉案即是明證。

    求我王退佞親賢,誠為國幸。

    ”寫罷叫衆人看了。

    衆人也俱添上名字,約定明日五鼓上朝,各回下處不提。

     且說世顯兄弟二人到了新宅子裡見了于氏,把上本救父的話說了一遍。

    于氏甚喜,母子三人用了酒飯,各自安歇。

    次日五鼓,兄弟二人起來梳洗已畢,冠帶入朝。

    及至同年會齊,正趕着嘉靖爺登了寶殿,文武朝參已畢,鴻胪寺正卿出班跪倒說:“臣啟陛下,今有新進士齊來謝恩,在午門伺候。

    ”萬歲說:“傳旨宣進。

    ”鴻胪寺領旨,把衆進士宣上金殿,謝恩已畢。

    胡世顯同鄒應龍各獻本章,傳官把兩道本章接過送至龍書案上。

    萬歲一見,龍心大悅,隻當是條陳時務的,遂放在袖中,将袍袖一抖,君臣皆散。

    及至到了後宮,把兩道本章一看,心中不悅,暗暗想道:胡世顯因為救父,情尚可原;鄒應龍新選登科,本參大臣,過于狂妄。

    拿起筆來才待要批,又想:且住,胡世顯的冤枉雖然未辨虛實,言詞其是可憐,若把鄒應龍的本批駁了,胡世顯的若何批法?想了一想,遂把胡世顯的一本批到錦衣衛堂官陸炳,将有名官員人犯立時拿審;鄒應龍的候後另批。

    旨意一下,欽差官往陸爺衙門而來。

    要知後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