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于月英寓所讨飯 胡世顯金榜奪魁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濟小塘用瞌睡蟲叫虞文煥睡了,自己化現了個虞文煥的模樣混進場去,韓生扮作書手,也進了場。
到了次日,衆舉子紛紛進場,各領試卷按号作文。
誰知小塘扮作虞書辦跟司務廳混進場去,到了晚上就把胡世顯和吳必顯的卷子查出,用幹燒酒啟去符簽子,二人換粘過來。
二人哪裡知道吳必顯領卷歸号,将七烷文字作完,滿懷得意。
丁郎隻因思念母親,懶作文章,竟交了白卷。
閱卷所見了這本卷子,呈與主考,主考拆開彌封,見是南京應天府上元縣解元吳必顯。
主考看了心中不悅,遂叫試官将白卷粘出,罰他三科不許會試。
試官寫了條子連白卷發出,高高粘起。
吳必顯見粘出他的卷子,心中納悶。
遂在場外喊起冤來。
偏偏的試官和他作對,同主考商談上了一本,連解元也都革去。
再說韓慶雲在謄錄所查出地字七号的卷子用心改正了一遍,然後謄寫朱卷,字字端楷。
小塘又用分身法遁出場來,叫苗仙去讓丁郎再進二場,丁郎交了白卷見沒粘出,又被苗仙再三相勸,隻得又同兄弟去進二場。
這一場中心内高興,策論全是自己作的。
三場已畢,揭曉之日,會元是陝西洛陽縣鄒應龍,胡世興中了第二,丁郎胡世顯中了三名。
一些報喜之人忙忙亂亂,胡世顯心中一喜,那病就去了七分。
一日正在寓所獨坐,隻聽着下人胡定吆吆喝喝,不住的亂嚷。
胡人相公聽見,吩咐小厮去看。
小厮回來禀道:“原來是個讨吃的貧婆,胡定不叫她進來,所以吵鬧。
”世顯說:“人到難處方才乞讨,給她些東西也是好事,與我叫那貧婆進來。
”小厮答應一聲,把貧婆叫到書房門口,一見世顯才要下跪,世顯連忙攔住,擡頭一看好像是他母親一般,說:“老媽媽,我看你年紀還壯,與人家做些針織也好,為何乞讨度日,不知還有丈夫兒女沒有?”賢人見他問的詳細,心中疑惑,仔細把世顯一看,隻如丁郎一般。
有心相認,又怕是面貌相同反讨沒趣,想了一想遂把實情吐露。
世顯明知是他母親,有心相認,又怕走露風聲被年七知道,為難多會,心生一計,想不如問下住處,暫且叫她老人家回去,瞞着兄弟,我到家中相認,免的露了風聲,等着金殿傳胪,知會同年好報冤仇。
主意已定,說:“媽媽你方才說的果然苦惱,不知你家住何處,你兒子有多大年紀,倘或撞着,我好與你報信。
”賢人見問,滿眼垂淚,說:“君子,我丈夫坐監五年,家産變盡,如今住在東南角上破瓦窯中。
若問我那兒子,年紀面貌皆與君子相同。
”世顯點頭,叫小厮把大米幹飯給賢人盛上一罐,又裝了一柳鬥爛肉交給賢人,賢人千恩萬謝出寺而去。
一行裡走着,心内想:這個舉子分明是丁郎孩兒,看他的光景是怕人多眼衆,所以不便相認,既然問我的住處,必定随後跟來。
這賢人心中暗想,且不必提。
且說胡世顯打發賢人出去,急到房中,掖上包銀子,推故閑遊獨自出去。
那賢人一行走着,不住的回頭盼望,隻見寺中見的那個舉子,遠遠相随,賢人一見心中大喜,知是丁郎無疑。
不多時走到窯前,賢人方才進去放下柳鬥瓦罐,丁郎也就進了窯門,雙膝下跪說:“不孝男丁郎叩見。
”賢人連忙拉起說:“我的兒;你可想煞娘了。
”母子二人說了一會,坐在土炕之上。
丁郎說:“方才寺中見面不敢相認,為的是雖然中試還未傳胪,恐怕洩漏風聲,所以跟了前來暗訴苦情。
”于氏說:“我的兒果然你中會了麼?”世顯說:“孩兒豈敢撒謊,自從那年到了湖廣父子相認,我父便進京來,誰知又犯官司。
張明、胡旺回去報信,恩祖發了一千銀子,仍差二人進京打點官司,誰知二人一來再無音信,那時為兒就要上京,恩祖再三攔阻,留在家中攻書,和張氏母生的那令兄弟一同進舉,又同科舉會試,兄弟世興會了第二,獨兒改名世顯,會了三名。
一進京來我就回家探望,誰知親人音信全無,孩兒思母得了大病,幸有仙人扶助榜上有名。
因為不曾殿試,怕年七知道,不敢出頭。
殿試以後有了三百六十同年就不怕了。
”于氏說:“但願如此,急速救你父親。
”丁郎遂把一包銀子遞與賢人說:“母親可拿這幾兩銀子暫且使用,先到監裡與我父通知一信,就在刑部左近賃間房子住着,一來往監中送飯,二來打聽傳胪的信息,隻在刑部門口等候,若見孩兒遊街,即便攔馬呼名,那時自有道理。
”言罷含淚而别。
于氏随後進城,到監中通知此信。
仲舉滿心歡喜,暗謝天地。
于氏就在左近賃了一間房子,暫且住着,不覺到了三月初九,嘉靖爺親自殿試,一來是丁郎的才學,二來是祖上陰德,三來又是個孝子,天榜有名。
殿試已畢,竟中舉一名狀元,榜眼就是會元鄒應龍,三名探花名叫李春芳,胡世興中了二甲第一名進士,俱各冠帶上朝,赴過瓊林宴,奏樂遊街。
胡世興率領着三百六十同年來至朝房說:“列位年兄,小弟的父親被嚴嵩的管家年七用計謀害,現在刑部監中,十六年冤仇未報。
今日遊街,借重列位同到監中一望,不
到了次日,衆舉子紛紛進場,各領試卷按号作文。
誰知小塘扮作虞書辦跟司務廳混進場去,到了晚上就把胡世顯和吳必顯的卷子查出,用幹燒酒啟去符簽子,二人換粘過來。
二人哪裡知道吳必顯領卷歸号,将七烷文字作完,滿懷得意。
丁郎隻因思念母親,懶作文章,竟交了白卷。
閱卷所見了這本卷子,呈與主考,主考拆開彌封,見是南京應天府上元縣解元吳必顯。
主考看了心中不悅,遂叫試官将白卷粘出,罰他三科不許會試。
試官寫了條子連白卷發出,高高粘起。
吳必顯見粘出他的卷子,心中納悶。
遂在場外喊起冤來。
偏偏的試官和他作對,同主考商談上了一本,連解元也都革去。
再說韓慶雲在謄錄所查出地字七号的卷子用心改正了一遍,然後謄寫朱卷,字字端楷。
小塘又用分身法遁出場來,叫苗仙去讓丁郎再進二場,丁郎交了白卷見沒粘出,又被苗仙再三相勸,隻得又同兄弟去進二場。
這一場中心内高興,策論全是自己作的。
三場已畢,揭曉之日,會元是陝西洛陽縣鄒應龍,胡世興中了第二,丁郎胡世顯中了三名。
一些報喜之人忙忙亂亂,胡世顯心中一喜,那病就去了七分。
一日正在寓所獨坐,隻聽着下人胡定吆吆喝喝,不住的亂嚷。
胡人相公聽見,吩咐小厮去看。
小厮回來禀道:“原來是個讨吃的貧婆,胡定不叫她進來,所以吵鬧。
”世顯說:“人到難處方才乞讨,給她些東西也是好事,與我叫那貧婆進來。
”小厮答應一聲,把貧婆叫到書房門口,一見世顯才要下跪,世顯連忙攔住,擡頭一看好像是他母親一般,說:“老媽媽,我看你年紀還壯,與人家做些針織也好,為何乞讨度日,不知還有丈夫兒女沒有?”賢人見他問的詳細,心中疑惑,仔細把世顯一看,隻如丁郎一般。
有心相認,又怕是面貌相同反讨沒趣,想了一想遂把實情吐露。
世顯明知是他母親,有心相認,又怕走露風聲被年七知道,為難多會,心生一計,想不如問下住處,暫且叫她老人家回去,瞞着兄弟,我到家中相認,免的露了風聲,等着金殿傳胪,知會同年好報冤仇。
主意已定,說:“媽媽你方才說的果然苦惱,不知你家住何處,你兒子有多大年紀,倘或撞着,我好與你報信。
”賢人見問,滿眼垂淚,說:“君子,我丈夫坐監五年,家産變盡,如今住在東南角上破瓦窯中。
若問我那兒子,年紀面貌皆與君子相同。
”世顯點頭,叫小厮把大米幹飯給賢人盛上一罐,又裝了一柳鬥爛肉交給賢人,賢人千恩萬謝出寺而去。
一行裡走着,心内想:這個舉子分明是丁郎孩兒,看他的光景是怕人多眼衆,所以不便相認,既然問我的住處,必定随後跟來。
這賢人心中暗想,且不必提。
且說胡世顯打發賢人出去,急到房中,掖上包銀子,推故閑遊獨自出去。
那賢人一行走着,不住的回頭盼望,隻見寺中見的那個舉子,遠遠相随,賢人一見心中大喜,知是丁郎無疑。
不多時走到窯前,賢人方才進去放下柳鬥瓦罐,丁郎也就進了窯門,雙膝下跪說:“不孝男丁郎叩見。
”賢人連忙拉起說:“我的兒;你可想煞娘了。
”母子二人說了一會,坐在土炕之上。
丁郎說:“方才寺中見面不敢相認,為的是雖然中試還未傳胪,恐怕洩漏風聲,所以跟了前來暗訴苦情。
”于氏說:“我的兒果然你中會了麼?”世顯說:“孩兒豈敢撒謊,自從那年到了湖廣父子相認,我父便進京來,誰知又犯官司。
張明、胡旺回去報信,恩祖發了一千銀子,仍差二人進京打點官司,誰知二人一來再無音信,那時為兒就要上京,恩祖再三攔阻,留在家中攻書,和張氏母生的那令兄弟一同進舉,又同科舉會試,兄弟世興會了第二,獨兒改名世顯,會了三名。
一進京來我就回家探望,誰知親人音信全無,孩兒思母得了大病,幸有仙人扶助榜上有名。
因為不曾殿試,怕年七知道,不敢出頭。
殿試以後有了三百六十同年就不怕了。
”于氏說:“但願如此,急速救你父親。
”丁郎遂把一包銀子遞與賢人說:“母親可拿這幾兩銀子暫且使用,先到監裡與我父通知一信,就在刑部左近賃間房子住着,一來往監中送飯,二來打聽傳胪的信息,隻在刑部門口等候,若見孩兒遊街,即便攔馬呼名,那時自有道理。
”言罷含淚而别。
于氏随後進城,到監中通知此信。
仲舉滿心歡喜,暗謝天地。
于氏就在左近賃了一間房子,暫且住着,不覺到了三月初九,嘉靖爺親自殿試,一來是丁郎的才學,二來是祖上陰德,三來又是個孝子,天榜有名。
殿試已畢,竟中舉一名狀元,榜眼就是會元鄒應龍,三名探花名叫李春芳,胡世興中了二甲第一名進士,俱各冠帶上朝,赴過瓊林宴,奏樂遊街。
胡世興率領着三百六十同年來至朝房說:“列位年兄,小弟的父親被嚴嵩的管家年七用計謀害,現在刑部監中,十六年冤仇未報。
今日遊街,借重列位同到監中一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