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王解公猴洞受難 濟小塘四川降妖
關燈
小
中
大
了比信,心如刀攪。
無奈仍回下處,胡世興說:“哥哥可曾見了母親沒有?”丁郎兩眼含淚,把打聽來的話說了遍,胡世興說:“母親雖無下落,到監中看看父親,自然連母親俱知道了。
”丁郎說:“我也想到這裡,但恐仇人知道又生禍端,咱且等到場後,倘若中了進士,有了三百六十同年。
就出頭也不怕了。
”胡世興說:“哥哥之言有理。
”弟兄二人從此靜心念書,胡世興雖然思父,尚不十分啾唧。
丁郎終日牽挂父母,茶飯漸減,想出了一場大病,這且不提。
且說濟小塘和道友在伯勞山歸元洞修煉了五年有餘,這日小塘說:“列位,高仲舉已在監中住了五年,今年該他難滿,他的兩個兒子都該高中,但是丁郎得了思母的大病,不能進場,須得助他一膀之力。
但是我還有兩件心事,完全之後,好到金殿去讨封号,不免大家再走一遭。
”言罷寫了五個柬帖,俱各封上,定了開封的日期,每人給了一個,同收拾了行李出洞往北京而來。
師徒六人俱有半仙之體,幾日到了京城,在白雲觀借房住下,到了次日乃是正月二十,一枝梅看了看帖正是開拆的日子,遂拆開一看,上寫着兩行言語,頭一行是先至報國寺與丁郎相見,勸他帶病進場,包管得中。
二行是用隐身法至各學子寓所,察看動作,打聽籍貫名姓,記下一帳,限二月初一日回信。
苗仙看完,辭衆而去,到了報國寺前化現了個土工形像,進了寺中問着丁郎的家人:“你去向胡大相公說聲,就說是教夯歌的師父來了。
”這家人知道丁郎尋父是夯歌的引進,遂即走到書房中說:“大相公,外邊有土作頭兒,他說是教夯歌的先生,特來拜訪。
”丁郎聽見這話,連忙向世興言道:“我如今卧病難起,兄弟替我迎接迎接,千萬不可輕待與他。
”世興不知就裡,問及敬他的情由。
丁郎把當初的事情說了,又說:“兄弟,那本是個神仙現化,今日既然前來,必知母親的下落。
”世興聽了,隻得出來迎接。
看見苗仙雖系土作,人品不俗,遂拱手陪笑說:“家兄卧病在床不能動轉,特命學生迎請。
”苗仙說:“不敢。
”把手一拱,同進書房,走到床前坐下說:“丁相公一向好麼?”丁郎定睛一看,果然是當年教夯歌的師父,含淚言道:“仙長恩師,當年承情引進,使我父子相認。
今若知我母親的下落,還求指引指引。
”苗仙說:“丁相公,你既還認得,在下就好說了,你母親如今還在,終在相會之期。
如今場期将近,整理進場要緊。
” 丁郎說:“恩師,我母存亡未定,即使中個狀元,也無益了。
”苗仙說:“賢徒,你隻顧思念母親,難道就忘記了你那監中的父親麼?你若功名不顯,終須不能搭救。
依我勸,你隻管進場,包得中頭名,母子相會大報冤仇。
”二相公在旁說:“兄長細聽,此言句句有理。
”丁郎說:“賢弟,我豈不知事當如此,隻是我病體沉重,進場不能作文,況且母親并無音信,焉有見面之期。
”苗仙說:“賢徒,想當年我許你父子相認,果然骨肉團聚。
難道今日我會說謊不成。
”丁郎聽到這裡,心中少覺開懷,說:“但願如此,恩師就是我重生父母了。
還求慧眼看看舍弟功名如何?”苗仙把世興看了一看,說:“令弟雖然功名有分,略次一等,二位一定是同榜連捷的了。
”說罷告辭。
胡世興送出寺外,苗仙拱手而去。
世興進來,兄弟二人商議進場,叫家人胡定到禮部投了卷子,單等二月初八進場不提。
且說一枝梅又按柬帖上的言語,往各學子寓所察看動靜。
這一日走到一個寓所,乃是間壁兩座樓房,這邊樓窗前一個學子,那邊站着一位仕人,隻見這個遞把扇子,那個遞個包兒,二人嘁嘁喳喳不知說了幾句什麼,各把樓窗關上。
苗仙看罷,知是二人有私,遂用攝取法把兩邊換的物件攝到手中,裝在直袋以内。
到了次日打聽了這個學子的姓名籍貫,記在帳上,回到白雲觀,将帳呈于小塘。
小塘看了一遍,看到南京應天府上元縣薪科解元吳必顯,夜間和隔壁樓上女子私換東西。
小塘問苗仙,把兩件東西要過來看了看,是一把扇子。
上面寫着一首情詩,包裡是個金戒指,濟仙看罷點頭暗歎,也不言明就裡。
這一日正是二月初一,乃韓慶雲拆看柬帖的日子。
慶雲走到無人之處拆開一看,寫的是:“力作謄錄書寫,暗帶鴛鴦筆一枝随衆進場,遇地字七号卷子,乃是丁郎的令弟胡世興的字眼。
如有差訛,與他用心改正。
”韓生看罷進城自去辦理,小塘随後也進城去打聽着司務廳一個書辦名叫虞文煥,住在紹興會館。
打聽明白,到了會館門首等他出來,看了他的模樣仍回觀去。
且說衆學子進場,頭天先點廉官、各項提調官、書役人等進場,小塘天未明起來,用隐身法到了虞文煥家把瞌睡蟲取出幾個撒在窗内,俱各釘在虞文煥的臉上,一覺睡熟再也不醒。
要知後事,下回分解。
無奈仍回下處,胡世興說:“哥哥可曾見了母親沒有?”丁郎兩眼含淚,把打聽來的話說了遍,胡世興說:“母親雖無下落,到監中看看父親,自然連母親俱知道了。
”丁郎說:“我也想到這裡,但恐仇人知道又生禍端,咱且等到場後,倘若中了進士,有了三百六十同年。
就出頭也不怕了。
”胡世興說:“哥哥之言有理。
”弟兄二人從此靜心念書,胡世興雖然思父,尚不十分啾唧。
丁郎終日牽挂父母,茶飯漸減,想出了一場大病,這且不提。
且說濟小塘和道友在伯勞山歸元洞修煉了五年有餘,這日小塘說:“列位,高仲舉已在監中住了五年,今年該他難滿,他的兩個兒子都該高中,但是丁郎得了思母的大病,不能進場,須得助他一膀之力。
但是我還有兩件心事,完全之後,好到金殿去讨封号,不免大家再走一遭。
”言罷寫了五個柬帖,俱各封上,定了開封的日期,每人給了一個,同收拾了行李出洞往北京而來。
師徒六人俱有半仙之體,幾日到了京城,在白雲觀借房住下,到了次日乃是正月二十,一枝梅看了看帖正是開拆的日子,遂拆開一看,上寫着兩行言語,頭一行是先至報國寺與丁郎相見,勸他帶病進場,包管得中。
二行是用隐身法至各學子寓所,察看動作,打聽籍貫名姓,記下一帳,限二月初一日回信。
苗仙看完,辭衆而去,到了報國寺前化現了個土工形像,進了寺中問着丁郎的家人:“你去向胡大相公說聲,就說是教夯歌的師父來了。
”這家人知道丁郎尋父是夯歌的引進,遂即走到書房中說:“大相公,外邊有土作頭兒,他說是教夯歌的先生,特來拜訪。
”丁郎聽見這話,連忙向世興言道:“我如今卧病難起,兄弟替我迎接迎接,千萬不可輕待與他。
”世興不知就裡,問及敬他的情由。
丁郎把當初的事情說了,又說:“兄弟,那本是個神仙現化,今日既然前來,必知母親的下落。
”世興聽了,隻得出來迎接。
看見苗仙雖系土作,人品不俗,遂拱手陪笑說:“家兄卧病在床不能動轉,特命學生迎請。
”苗仙說:“不敢。
”把手一拱,同進書房,走到床前坐下說:“丁相公一向好麼?”丁郎定睛一看,果然是當年教夯歌的師父,含淚言道:“仙長恩師,當年承情引進,使我父子相認。
今若知我母親的下落,還求指引指引。
”苗仙說:“丁相公,你既還認得,在下就好說了,你母親如今還在,終在相會之期。
如今場期将近,整理進場要緊。
” 丁郎說:“恩師,我母存亡未定,即使中個狀元,也無益了。
”苗仙說:“賢徒,你隻顧思念母親,難道就忘記了你那監中的父親麼?你若功名不顯,終須不能搭救。
依我勸,你隻管進場,包得中頭名,母子相會大報冤仇。
”二相公在旁說:“兄長細聽,此言句句有理。
”丁郎說:“賢弟,我豈不知事當如此,隻是我病體沉重,進場不能作文,況且母親并無音信,焉有見面之期。
”苗仙說:“賢徒,想當年我許你父子相認,果然骨肉團聚。
難道今日我會說謊不成。
”丁郎聽到這裡,心中少覺開懷,說:“但願如此,恩師就是我重生父母了。
還求慧眼看看舍弟功名如何?”苗仙把世興看了一看,說:“令弟雖然功名有分,略次一等,二位一定是同榜連捷的了。
”說罷告辭。
胡世興送出寺外,苗仙拱手而去。
世興進來,兄弟二人商議進場,叫家人胡定到禮部投了卷子,單等二月初八進場不提。
且說一枝梅又按柬帖上的言語,往各學子寓所察看動靜。
這一日走到一個寓所,乃是間壁兩座樓房,這邊樓窗前一個學子,那邊站着一位仕人,隻見這個遞把扇子,那個遞個包兒,二人嘁嘁喳喳不知說了幾句什麼,各把樓窗關上。
苗仙看罷,知是二人有私,遂用攝取法把兩邊換的物件攝到手中,裝在直袋以内。
到了次日打聽了這個學子的姓名籍貫,記在帳上,回到白雲觀,将帳呈于小塘。
小塘看了一遍,看到南京應天府上元縣薪科解元吳必顯,夜間和隔壁樓上女子私換東西。
小塘問苗仙,把兩件東西要過來看了看,是一把扇子。
上面寫着一首情詩,包裡是個金戒指,濟仙看罷點頭暗歎,也不言明就裡。
這一日正是二月初一,乃韓慶雲拆看柬帖的日子。
慶雲走到無人之處拆開一看,寫的是:“力作謄錄書寫,暗帶鴛鴦筆一枝随衆進場,遇地字七号卷子,乃是丁郎的令弟胡世興的字眼。
如有差訛,與他用心改正。
”韓生看罷進城自去辦理,小塘随後也進城去打聽着司務廳一個書辦名叫虞文煥,住在紹興會館。
打聽明白,到了會館門首等他出來,看了他的模樣仍回觀去。
且說衆學子進場,頭天先點廉官、各項提調官、書役人等進場,小塘天未明起來,用隐身法到了虞文煥家把瞌睡蟲取出幾個撒在窗内,俱各釘在虞文煥的臉上,一覺睡熟再也不醒。
要知後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