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判冤情恩開大漢 救孤子雷擊兇徒

關燈
話說于氏賢人,天晚不見丁郎回來,叫丫鬟出去張望了幾回,蹤影不見。

    那天将至半夜,賢人親自到了門口東西張望,正是賢人惠念,忽見丁郎來到面前,賢人說:“畜生也不告訴我聲,竟自看燈去了。

    ”言罷關門,到了房中燈亮之前,隻見丁郎衣服上帶着血迹,賢人說:“畜生,你這血是哪裡來的?”小神童随口應道:“看燈人多擠破鼻子了。

    ”賢人把丁郎拉到面前仔細一看,隻見他面如金紙,不住直喘,賢人心中犯疑說:“我的兒,莫非遇着什麼歹人吓你來麼?”丁郎倒是年小收不住話,見他母親問他,他随把殺年七幸而遇着一個大漢鬧燈得便回來的話說了一遍,賢人聽說吓得面目更色,有心打他幾下,心中卻又不忍,說:“小畜生,你可坑死人了,這場禍事怎麼了的!你紮年七之時可曾言語來沒有?”丁郎說:“既是暗中行刺,豈肯言語,就是回來在路上也未曾說話。

    ”賢人說:“你的刀子現在哪裡?”丁郎說:“我跑出大門就丢在人空子裡了。

    ”于氏聽說把頭點了兩點,說:“既然沒言語又沒兇器,量他也找不着你,從今以後隻在家中念書,不許出門,若要不聽我就不和你過了。

    ”言罷與他換衣服,各自安眠。

    從此關閉大門,打聽年七的消息不提。

     且說嚴府把屈大漢吊了一夜,次日禀明嚴嵩,嚴嵩大怒,叫聽事官送到有司衙門打問口供。

    且說這位有司姓海名瑞,曾坐過兵備道,因為忠直得罪權臣,降了個知縣,這日外堂放告,門上的上前禀道:“嚴府聽事官要見。

    ”方才若是别的官府,就要下個請字,海老爺生性剛直,說:“叫他進來。

    ”門上人将聽事官傳至堂前,朝上打恭說:“相府昨晚放燈,有個兇徒打碎鳌山闖入府門,把年七爺用刀紮壞,性命難保,今将兇徒送來審問口供。

    ”海瑞說:“尊駕請回,我明白了。

    ”打發聽事官去了,把屈大漢帶到當堂跪倒,又把幌竿擡在堂上。

     海老爺吩咐兩邊與屈大漢把繩鎖去了,開言問道:“你是什麼名字?因何持刀殺人?從實說來。

    ”屈大漢往前爬了兩步說:“青天老爺,小人屈枉死了,昨晚看燈在鋪吃酒,忽見一塊黑雲往身上一撲,一時不省人事,并不知怎麼進的相府,到五更時醒轉過來,渾身疼痛,方知是身受捆綁吊在屋内,别的事情小人一概不知,望青天老爺救命。

    ”海爺聽說心中暗想:嚴嵩主仆行奸,神知其惡,或者是神差鬼使擾亂他一番也是有的。

    海爺一來不怕勢力,且是久作惡的年七,遂認真追問了,往下問道:“那幌竿是作何用的?”知府差役回道:“這是兇徒的兇器。

    ”海爺說:“你說他持刀紮傷年七,怎麼幌竿又是兇器了呢?快把刀子拿來我看。

    ”差人說:“他的刀子不知撇在何處,小人們未曾找着。

    ”海公微微笑道:“滿口胡說,既說他持刀殺人,又無兇器,況且那幌竿十分沉重,一人如何舉的起來,看來是酒後發狂打碎花燈是實,殺人的事是沒有的了,似你們誣人殺人,論來該打頓大闆,且看閣下的分上饒你們去罷。

    ”将嚴府的差人攆出,又把犯人寄監,然後照着酒醉鬧燈辦了。

    一路文書申報上司,事畢退堂,這且不提。

     且說嚴府差人回去,把海爺的話向二管家孫旺說了。

    孫旺也就未曾理論,請名醫與年七調理刀傷,不多幾日複原如初,遲了幾天刑部批回海爺的文來,把屈大漢發往湖廣武昌府充徒,海老爺點了差役,屈大漢起解而去不提。

     且說年七有個小老婆懷孕十月難以生産,把收生丁郎的李姥姥請來,手到落草養了個兒子,狗奴滿心歡喜,賞了李婆二兩銀子,問起他的住處。

    李婆說:“住在草帽胡同。

    ”年七聽說,忽然想起當年之事,說:“你街上有個高仲舉可知道麼。

    ”李婆一時口快,把月英當初囑咐的話竟自忘了,遂順口答道:“七爺問的是那高秀才麼,我才知道他家自從高仲舉去後,他娘子生了個兒子,今年算來已九歲了,隻因燈節看燈,半夜才回家去,他母親怕他在外惹禍,如今關在家裡不許出門,這個大娘家教好嚴着哩。

    ”言罷轉身而去。

    年七聽了李婆之言,心中暗暗的想道:燈節那夜用刀子紮我的影影綽綽像個孩子,方才收生婆說的這話有些對景,想必就是這個冤家也未可知,我如今若不将他害了,定有後患。

    兇奴起了這個念頭,他遂把因犯官司投在他手下使用的一個飛賊,名叫曹慶的,要他到半夜之時上高仲舉家去把于氏母子一齊殺死,回來再賞他兩個元寶。

    兇徒滿口應承,等到半夜暗去行事不表。

     再說濟小塘在濟南濟貧已完,過了燈節與韓慶雲、徼承光、一枝梅商議着往北京而來,講話之間小塘忽然往西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