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王從善仗義報信 胡尚書款留年侄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小塘打發從善去後,一駕祥雲回到濟南,此時一枝梅也從京中回來,彼此把前後話說了一遍,俱各歡喜不提。
且說王從善那日到了北京,将變相符掖上,進彰儀門一直走到仲舉門首。
天已黃昏,竟是無人認的,看了看左右無人,将門拍了兩拍,把丫鬟叫将出來,說:“你快去禀你主母,我與你家相公帶信來了,要見你家主母面講。
”丫鬟聽說報于于氏,于氏說:“你可見那來人了麼?”丫鬟說:“我從門縫中瞧着是個年老之人。
”于氏說:“既然如此,前堂點燈,請他進來。
”丫鬟領命到了前邊将燈點上,開開大門把從善請進,複又将門關上。
從善來到堂前,見了于氏把靈符一去,忽然露出本像,把個丫鬟同于氏吓的驚疑不止。
從善說:“高大娘不必心疑,我是解役王英,與你送信回來了。
”于氏聽說仔細看了一看,果然不錯。
王英遂将路遇小塘放走仲舉,特意回來送銀子報信的話說了,掏出銀子放在桌上。
于氏千恩萬謝,要留從善酒飯,從善再三不肯,又把小塘囑咐的話述說一遍,告别出門,連夜奔濟南不表。
再說仲舉自别了小塘,渡過黃河,悲悲切切走了幾日。
這日走的甚是饑渴,趕到一個莊村飯館之中,正然吃飯,忽聽的隔壁一家人家痛哭,其聲甚慘。
問及飯館的,方知是個催糧的裡長,隻因輸了十兩官銀,逼交甚緊,把妻子賣了賠補官銀,如今就要分别,所以痛哭。
仲舉聽了這話,觸目傷情,遂起了一點惻隐之心,要周濟他夫妻不散,煩走堂的把裡長叫到這邊,問其情由,裡長說:“是我一時沒有主意被人哄了。
所以輸了官銀,如今賣妻賠補,夫妻分别,所以傷感。
不知客官叫我有何話說?”仲舉說:“是我聽見你夫婦的哭聲,心中不忍,有心周濟你幾兩銀子,免的你夫妻拆散,不知你心下如何?”裡長聽說淚流滿面說:“若得客官如此周濟,沒世不忘大德,從今以後再也不賭錢了。
”仲舉即把銀包打開,取出了兩個中錠遞與裡長。
裡長叩頭拜謝,歡喜而去。
鋪中之人個個稱贊仲舉是個仁人君子,誰知這個裡長是個黑豆蟲兒,見了高仲舉的财帛就起了一個沒良心的念頭,這裡長姓吳名良,他有個妹夫名叫劉六,兄弟劉七,專在路上丢包騙人财帛,吳良見仲舉的銀子不少,遂勾劉六、劉七在路上等候仲舉不提。
再說仲舉出了飯鋪往前面走,劉六趕上一路同行,問長問短說些閑話,劉七扮了個客人,扛着被套低頭而行,正然走着,叭嗒一聲把一個褡包丢下揚長而去。
劉六故意左瞧右望,走将過去,拾起來照着仲舉笑道:“老哥你着這個東西沉甸甸的,至少有二百多兩,這是咱倆的造化,快些岔路到别處分了去吧。
”仲舉說:“人家的銀錢不是容易來的,叫他來給了他吧。
”劉六說;‘老哥你太忠厚了,自古說天賜橫财不可辭,若要不受,反遭其害。
”說着将褡包遞與仲舉,先往高梁地裡去了。
仲舉此時也沒了主意,把褡包填在被套裡邊,跟着劉六下去。
及至到了高粱地内,左瞧右瞧并沒劉六的蹤影。
胡亂鑽了一回,依然上了大路。
隻見迎面來了一人跑的喘籲籲的,拉住仲舉滿跟垂淚,說:“大爺,可憐還了我吧。
”仲舉明知故問說:“還你什麼呢?”劉七說:“是我方才走的慌張把褡包掉了,裡邊是做生意的血本,若要失了,關系一家的性命,此路并無别人,準是大爺拾了來了。
”仲舉聽罷,良心不昧,說:“朋友,你好不小心,今日幸而是我,若要逞着别人,岔路走了,你還能找他麼?’遂從被套中取出褡包說:“這不是,原封未動,拿了去吧。
”劉七接過來說:“大爺真是好人,待我打開銀包,謝上大爺幾兩。
”說着說着把褡包口朝下往地下一倒,倒出一個包來,劉七故意的發怔說:“大爺這不是我的銀子包了。
”仲舉說:“你這人好沒道理,我好意還了你的東西,難道你還賴我抵換不成?”劉七說:“大爺不必動怒,我原是青布包兒,如今成了藍布的了,且看看銀子再講。
”仲舉打開包兒看了一看,原是一堆生鐵,劉七把眼一翻說:“你卻也會做賊,将我的銀子換去,還裝好人!若要還我的銀子便罷,不然的時節叫你跟前有難。
”仲舉聽說這話,急的隻是搓手。
二人正然吵鬧,來了兩個行客說:“二位是為什麼事呢?”二人各自把話說了一遍,誰知這兩個行客也是劉七的夥伴,故意向劉七問道:“你說他換了你的銀包,你的原封是什麼包着?捆着沒捆?你先說了再往他行李中搜搜,若有或無再作道理。
” 劉七說:“我的銀子是青布包着,白棉線繩子捆着,也有整錠的,也有半錠的,他這行李中若是沒有,便算是我賴他。
”這些話原來是吳良在飯鋪中看見先對他說的,兩個客人向仲舉言道:‘客官你有什麼銀包
且說王從善那日到了北京,将變相符掖上,進彰儀門一直走到仲舉門首。
天已黃昏,竟是無人認的,看了看左右無人,将門拍了兩拍,把丫鬟叫将出來,說:“你快去禀你主母,我與你家相公帶信來了,要見你家主母面講。
”丫鬟聽說報于于氏,于氏說:“你可見那來人了麼?”丫鬟說:“我從門縫中瞧着是個年老之人。
”于氏說:“既然如此,前堂點燈,請他進來。
”丫鬟領命到了前邊将燈點上,開開大門把從善請進,複又将門關上。
從善來到堂前,見了于氏把靈符一去,忽然露出本像,把個丫鬟同于氏吓的驚疑不止。
從善說:“高大娘不必心疑,我是解役王英,與你送信回來了。
”于氏聽說仔細看了一看,果然不錯。
王英遂将路遇小塘放走仲舉,特意回來送銀子報信的話說了,掏出銀子放在桌上。
于氏千恩萬謝,要留從善酒飯,從善再三不肯,又把小塘囑咐的話述說一遍,告别出門,連夜奔濟南不表。
再說仲舉自别了小塘,渡過黃河,悲悲切切走了幾日。
這日走的甚是饑渴,趕到一個莊村飯館之中,正然吃飯,忽聽的隔壁一家人家痛哭,其聲甚慘。
問及飯館的,方知是個催糧的裡長,隻因輸了十兩官銀,逼交甚緊,把妻子賣了賠補官銀,如今就要分别,所以痛哭。
仲舉聽了這話,觸目傷情,遂起了一點惻隐之心,要周濟他夫妻不散,煩走堂的把裡長叫到這邊,問其情由,裡長說:“是我一時沒有主意被人哄了。
所以輸了官銀,如今賣妻賠補,夫妻分别,所以傷感。
不知客官叫我有何話說?”仲舉說:“是我聽見你夫婦的哭聲,心中不忍,有心周濟你幾兩銀子,免的你夫妻拆散,不知你心下如何?”裡長聽說淚流滿面說:“若得客官如此周濟,沒世不忘大德,從今以後再也不賭錢了。
”仲舉即把銀包打開,取出了兩個中錠遞與裡長。
裡長叩頭拜謝,歡喜而去。
鋪中之人個個稱贊仲舉是個仁人君子,誰知這個裡長是個黑豆蟲兒,見了高仲舉的财帛就起了一個沒良心的念頭,這裡長姓吳名良,他有個妹夫名叫劉六,兄弟劉七,專在路上丢包騙人财帛,吳良見仲舉的銀子不少,遂勾劉六、劉七在路上等候仲舉不提。
再說仲舉出了飯鋪往前面走,劉六趕上一路同行,問長問短說些閑話,劉七扮了個客人,扛着被套低頭而行,正然走着,叭嗒一聲把一個褡包丢下揚長而去。
劉六故意左瞧右望,走将過去,拾起來照着仲舉笑道:“老哥你着這個東西沉甸甸的,至少有二百多兩,這是咱倆的造化,快些岔路到别處分了去吧。
”仲舉說:“人家的銀錢不是容易來的,叫他來給了他吧。
”劉六說;‘老哥你太忠厚了,自古說天賜橫财不可辭,若要不受,反遭其害。
”說着将褡包遞與仲舉,先往高梁地裡去了。
仲舉此時也沒了主意,把褡包填在被套裡邊,跟着劉六下去。
及至到了高粱地内,左瞧右瞧并沒劉六的蹤影。
胡亂鑽了一回,依然上了大路。
隻見迎面來了一人跑的喘籲籲的,拉住仲舉滿跟垂淚,說:“大爺,可憐還了我吧。
”仲舉明知故問說:“還你什麼呢?”劉七說:“是我方才走的慌張把褡包掉了,裡邊是做生意的血本,若要失了,關系一家的性命,此路并無别人,準是大爺拾了來了。
”仲舉聽罷,良心不昧,說:“朋友,你好不小心,今日幸而是我,若要逞着别人,岔路走了,你還能找他麼?’遂從被套中取出褡包說:“這不是,原封未動,拿了去吧。
”劉七接過來說:“大爺真是好人,待我打開銀包,謝上大爺幾兩。
”說着說着把褡包口朝下往地下一倒,倒出一個包來,劉七故意的發怔說:“大爺這不是我的銀子包了。
”仲舉說:“你這人好沒道理,我好意還了你的東西,難道你還賴我抵換不成?”劉七說:“大爺不必動怒,我原是青布包兒,如今成了藍布的了,且看看銀子再講。
”仲舉打開包兒看了一看,原是一堆生鐵,劉七把眼一翻說:“你卻也會做賊,将我的銀子換去,還裝好人!若要還我的銀子便罷,不然的時節叫你跟前有難。
”仲舉聽說這話,急的隻是搓手。
二人正然吵鬧,來了兩個行客說:“二位是為什麼事呢?”二人各自把話說了一遍,誰知這兩個行客也是劉七的夥伴,故意向劉七問道:“你說他換了你的銀包,你的原封是什麼包着?捆着沒捆?你先說了再往他行李中搜搜,若有或無再作道理。
” 劉七說:“我的銀子是青布包着,白棉線繩子捆着,也有整錠的,也有半錠的,他這行李中若是沒有,便算是我賴他。
”這些話原來是吳良在飯鋪中看見先對他說的,兩個客人向仲舉言道:‘客官你有什麼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