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月英東嶽還香願 年七見色起淫心

關燈
儒,怎敢高攀。

    ”年七道:“不必太謙,請問貴庚多少?”仲舉道:“今年二十七歲,四月初四日所生。

    ”年七本來年長,他圖後日好見娘子,便道:“小弟也是二十七歲,四月初八日生人。

    ”說罷即滴酒為盟結為兄弟。

    年七欠身道:“兄長請上,受小弟一拜。

    ”忙跪将下去,仲舉頂禮相還,二人拜畢複入坐飲酒。

     年七滿口都是患難扶持,一片義氣,還許下秋闱托付主考,必中魁元。

    仲舉信以為實,滿心歡喜,杯杯飲幹,吃的已有八分醉意,欠身離坐告辭。

    年七拿了元寶掖在仲舉腰中道:“這是與老嫂祝福的,明日小弟到府叩見仁嫂,必須要相見的。

    ”仲舉道:“這個自然。

    ”雙喜攔着牲口,仲舉上去一拱手去了,來到自己門前,趔趔趄趄下了騾子,把門叫開,打發雙喜回去。

    來興将仲舉攙扶到家,一入卧房,不覺沉沉大醉,倒在床上酣睡如雷,直到次早方醒。

    于氏問在哪裡吃的大醉方歸?仲舉便把年七請出作祭文結拜朋友,許下照應功名,又送了兩個元寶,一一說明,把元寶掏将出來。

     月英一見沉吟不語,暗想恐非好音,才要講話,忽聽外面敲門,來興回道:“嚴府的年七爺來拜。

    ”仲舉連忙出迎,二人攜手來至書房叙坐飲茶,年七道:“兄長昨在舍下受勞,小弟特來拜謝,還要拜見尊嫂,有一分薄禮望乞笑納。

    ”仲舉昏天黑地的言道:“昨日已領厚賜,怎好又受此禮。

    ”口内說着将禮帖接過,見上面寫着:珠花四對、金钗二股,紅绫二匹,牙梳全副。

    看罷遞與來興說:“你拿去與奶奶看,這是太師府年七爺送來的禮物,還要進去拜見的呢。

    ”來興聽說,去不多時出來,向年七言道:“主母說與七爺非親非戚,無故送禮求見理上不合。

    這還是原帖奉回,禮物是不受的。

    ”年七聞言羞了個滿面通紅。

    仲舉在旁連忙言道:“賢弟不必吃惱,這是小子傳話不明,多有得罪,待愚兄進去說個明白,自然請你相見。

    ” 言罷到了裡邊向月英說道:“方才這禮帖是嚴閣老的大掌家年七的,昨日卑人已與他結拜,他與娘子有叔嫂之稱,他既備禮求見,娘子何妨見他。

    ”月英說:“官人,我想年七與咱非親非故,無故的送禮求見,未必就是好意,出妻獻子,可有什麼好處。

    依奴看來還是不見為是。

    ”仲舉見月英說的有理,隻得拿着帖子走将出來,見了年七說:“賢弟,今日賤内非不相見,隻因偶得小恙,未曾梳洗,改日再相見吧。

    ”年七說:“這話太外氣了,常言道老嫂比母,小叔如兒,既是嫂嫂貴體不安,小弟理當問候。

    ”說着說着往裡就走,仲舉無奈,隻得随後跟着到了繡房門口。

     佳人一見開言大罵說:“好一個無知的野人,擅闖良人之戶該當何罪,若不快着出去,可要落沒趣了。

    ”年七見風不順,回頭就走。

    仲舉随後跟出,到了書房之内,仲舉上前賠禮說:“賢弟莫要生氣,賤内生來愚蠢不會說話,還要賢弟見諒。

    ”年七勉強陪笑說:“嫂嫂教訓乃是正理,小弟何敢見怪。

    ”言罷告辭,仲舉将他送出門去,回到自己房中見了于氏,含怨不語,月英說:“官人,你好沒主意,我看年七分明是廟中見的那個狂徒,他今日送禮求見,定非好意,官人何竟粗忽如是也。

    ”仲舉聽了這話猛然醒悟,自知理短,閉口無言,這且不表。

     再說年七回到家中書房之内,獨自坐着,想起這番沒趣,令人好惱,一想于氏那一種風流實在可愛。

    正在出神之際,忽有小使言道:“今有李虎求見七爺。

    ”年七聞言心中甚喜說:“叫他進來。

    ”不多時,李虎來到書房與年七請安,年七說:“久不相見,你這一向可發财麼?”李虎說:“小人有何财發,隻因當着個差使,諸日窮忙。

    今日是個空子,特來看七大爺。

    ” 年七說:“我想你無事也不前來,必定還有什麼話說。

    ”李虎說:“不瞞大爺,家兄店内的客人要算帳回家,欠他幾兩銀子,一時湊不起來,望大爺借與幾兩,打發他回去,異日加倍奉還。

    ”年七言道:“自家爺們講什麼還與不還,使銀子時拿兩封去就是了。

    ”言罷叫小厮取出三百銀子遞與李虎。

    李虎說:“小人不用許多,隻顧今日借與小人,怕小人日後還不起了。

    ”年七說:“這宗銀子不用你還,我有一件事情煩你,不知你肯與不肯。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