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山海關小塘遇友 總帥府懷古受驚

關燈
話說四人到了山海關上,想要過關,沒有腰票路引,有心借遁法過去,但慕爺不會法術,且是又受過大刑。

    小塘無奈,叫苗慶前去報名,小塘改名齊化樣,承光改名文化瑞,苗慶改名田化慶,慕爺還是先改的名字。

    苗慶到了挂号廳,将四個名字報上去,上邊官府要路引查對,苗慶說:“我們俱系遊方道士,那有閑錢去買路引,望老爺行個方便,放我們過去罷。

    ”官府說:“既然俱是道家,一齊過來驗看明白。

    ”苗慶答應一聲,轉身回來,把三人叫到挂号廳前,官府往下一看,說:“住了,方才報時俱是道士,為何頭一名就是儒者,分明有私,前來闖關。

    軍校們與我拿下。

    ”那些守關的軍士聽說這話,手執棍棒,一齊上前。

     小塘一見微微冷笑,用手中棕扇向衆軍一指,一個個站在那裡,就如泥塑的一樣,連一動也不動。

    上邊官府看的明白,說聲:“不好,有了妖人了!”連忙出廳抓鬃上馬,跑到總旗衙門,報與總帥。

    總帥聽說,即忙點了五百軍卒提槍上馬,直撲挂号廳來,來到跟前,小塘認的是在定海征倭寇的戚繼光,滿面陪笑說:“總帥請了。

    ”戚總爺聽見聲音,定睛一看,認的是小塘,隻因如今正然拿他,不便叫出他的名姓,說:“濟先生請了,方才他們不認識,多有得罪。

    ”說着滾鞍下馬,向小塘言道:“先生别來無恙?不知到此有何貴幹?”小塘說:“一來回家祭祖,二來相伴道友雲遊,所以要從此關經過,早知總帥在此,何用許多饒舌。

    ”總爺說:“皆因挂号官有眼無珠 多有沖撞,求先生開恩,把衆軍放了罷。

    ”小塘聞言,把棕扇一擺,衆軍都能活動。

    一齊過來給小塘叩頭。

    挂号官也來陪罪。

    小塘說:“衆位不必如此,各自執事去罷。

    ”挂号官謝過,領着衆軍退去,總爺将小塘與同伴道友約進衙門,在書房之中茶罷閑談。

    總爺留心一看,不由的心內驚疑,吩咐衆人散去,向小塘言道:“昔在定海曾與苗兄會過,不知這二位尊姓高名。

    ”小塘說:“這胖大的是北京城的徼承光,那位道友名叫化吉,乃是南京人氏。

    ”總爺說:“這位化兄好似做過官的,怎麼也出家了?”懷古說:“貧道自幼出家,并未出仕。

    ”戚總爺微微冷笑說:“慕大人休要瞞我,昨日有人從京内回來,說是尊駕身受冤枉,問成死刑。

    今日不知怎樣得脫大難,與濟先生來到此處?”慕爺聽說,連忙跪倒,說:“總帥謹言,既然已被看破,怎敢相瞞,多蒙濟仙長大顯神通,方能救的下官脫了大難,還望總帥見容,千萬不可說破。

    ”總爺聽罷,忙把懷古拉起,複又落坐。

    小塘又把救懷古的始末原由,向總爺說了一遍。

    總爺說:“原來如此。

    依着本鎮的主意,且将慕大人留在我這府中,慢慢打聽京中的信息,免的途中被人看破,又費唇舌。

    ”小塘聞言,心中大喜,就叫懷古謝了總爺。

    總爺給懷古換了衣服,當作主文的相公,到後來改名鄒元标,又中進士,本參嚴嵩。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且說小塘與徼、苗二人住了兩天,辭了總爺、懷古,出了山海關,不多幾日,到了遼陽,也不去看祖業住宅,竟到墳上先去祭掃,祭拜已畢,看了看樹木,少了兩顆,叫徼、苗二人找了一塊石頭擡到墳中,掐訣念咒,将石頭變成一隻石虎,看守墳營。

    又怕莊上有人看見,前來留戀,遂與徼、苗二人,回轉舊路,又奔山海關來。

    那日來到關上,有心過關,怕總爺不肯放行,三人下在店裡,住了一宿,次日天明起來,封了一錢銀子,放在桌上,俱從遁中過關而去。

    店主早晨起來去算房錢,看了看房門緊閉,叫了幾聲,不見動靜,把門端将下來,進去一看,桌上放着一錢銀子,客人并無蹤影,店主心内驚疑,不敢隐瞞,禀了總帥。

    總帥約摸着是小塘回來,用法術過了此關,也不究問。

    忽有一個差官從京內回來,上前請安,呈上一封書信。

    總爺接将過來,拆開一看,原來是濟小塘的,上寫着: 自從定海征倭蠻,彼此相别有一年。

     隻為打救忠直客,故人重會在高關。

     多承款待情義重,家鄉祭祖轉回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