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得道書小塘辭友 遇仙洞苗慶修真
關燈
小
中
大
京,小弟要回家探望探望。
”小塘說:“徼賢弟要上四川,别無可慮,此處山高水險,地窄人稀,我有三道靈符與你。
頭一道專避水火刀兵,二道能避妖魔鬼怪,三道能避虎豹狼蟲。
有此三道靈符可以無慮。
”言罷交與承光。
又向苗慶言道:“賢弟進京倒也使的,但咱在京中鬧過嚴府,如今奉旨訪拿。
我也與你兩道靈符。
頭一道改頭換面,使人不能認識,可以到處行走。
若有時思念朋友,将這第二道靈符一展,立時就到。
”言罷,遞與苗慶。
弟兄三人灑淚而别。
且說苗慶要上京去,從王家營過了黃河,在路上制了一副道家行頭,扮作玄門,餓了化齋,晚了投宿。
日複一日,那日來到北京永定門外,先買了些錢紙,拜過墳墓,把那頭一道靈符藏在頭巾之上,回至家中,見大門上帖着大興縣的封條,知是官司未了,于是邁步往西進了永定門,來到順直門。
見城門牆上貼着一張告示,上寫着: 五城兵馬司為訪拿三名妖人事,年貌形象開列于後: 計開 第一名妖人濟小塘,又叫齊好善,年紀約有四十上下,白面長須,儒流秀士打扮。
第二名妖人徼承光,又叫文員外,年紀四十以下,胖大身材,白面微須,富翁打扮。
第三名妖人苗慶,又叫一枝梅,年紀三十以下,矮小身材,紫面微須,小帽短衣。
後邊批着:“如有拿住一名者,賞銀一百兩。
知而不報者,一例同罪。
” 苗慶看罷,心中暗笑,才然轉身要走,迎面來了一個老道,須發皆白,彼此打了個稽首,苗慶問道:“老法師尊姓大号,現在何處修真?”道人說:“老朽姓于,名玄素,自幼在百花山出家,不知尊長貴姓?”苗慶說:“晚輩姓田,名叫五省,在清江浦出家。
今日初到京城,幸遇仙長,聽說百花山景緻最妙,意欲前去走走,沒有夥伴,敢煩仙長攜帶攜帶。
” 道者說:“如此甚妙。
就此同行何如?”二人言罷,從平則門過蘆溝橋,直望北來到了百花山上,向四外觀看了一回。
于玄素把苗慶讓進草庵,二人坐下,有一個道童獻茶,茶罷随後就是酒飯,二人對坐。
酒飯已罷,老道問道:“老朽有個朋友,姓濟名小塘,原是棄儒歸道,聽說現今也在清江,道長可曾遇見此人沒有?”苗慶說:“那是敝友,時常總在一處。
” 道人聞言哈哈大笑,說:“一枝梅你好沒道理,咱們既是同道,為何改頭換面,前來哄我?”苗慶聽見這話,驚魂千裡,說:“老神仙,弟子怎敢相瞞,隻因鬧過嚴府,如今當作妖人訪拿。
小塘恐我進京招災,所以給我一道靈符,叫我改變形容,既被仙長看破,還求度脫度脫。
”長老複又笑道:“上人休要害怕,老朽非神非仙,乃是山中野人。
今既相遇,就算是有緣。
我有一些戲法送你,不知你欲學否?”苗慶聽說,滿心歡喜,說:“仙師在上,弟子情願受教。
”老道說:“小塘的戲法俱是真的,我這可是假的。
學完假的,真的就易學了。
”言罷從紙袋内取出一本書來,用手打開,出示各種咒訣,教了苗慶幾遍。
天色已晚,老道叫徒弟與苗慶鋪炕,打發苗慶安歇,師徒二人出房自去。
苗慶遊了一天,身體困乏,躺下一覺睡到天明,翻身起來瞧了一瞧,身在山凹裡邊躺着,并無什麼茅庵草舍。
怔了一會兒,低頭一看,見有一個柬帖放在面前,伸手拾起拆開一看,但隻見上面寫着幾句言語: 清江别後三月零,終日常思朋友情。
道書三卷入吾手,各分南北奔前程。
愚兄變做于玄素,百花山上顯神通。
傳授戲法須謹記,從今苦練要修行。
後邊還有一行小字,說:“戲法本内,末後三篇具是運氣煉神的妙訣,功夫用到自有好處。
”苗慶看完才知是小塘點化。
現從袖内取出那本戲法妙訣,揣在懷中。
回頭一看,見有一座洞門,上寫着仙人洞三個大字。
苗慶看罷,信步走将進去。
也不知洞内有何景緻,下回分解。
”小塘說:“徼賢弟要上四川,别無可慮,此處山高水險,地窄人稀,我有三道靈符與你。
頭一道專避水火刀兵,二道能避妖魔鬼怪,三道能避虎豹狼蟲。
有此三道靈符可以無慮。
”言罷交與承光。
又向苗慶言道:“賢弟進京倒也使的,但咱在京中鬧過嚴府,如今奉旨訪拿。
我也與你兩道靈符。
頭一道改頭換面,使人不能認識,可以到處行走。
若有時思念朋友,将這第二道靈符一展,立時就到。
”言罷,遞與苗慶。
弟兄三人灑淚而别。
且說苗慶要上京去,從王家營過了黃河,在路上制了一副道家行頭,扮作玄門,餓了化齋,晚了投宿。
日複一日,那日來到北京永定門外,先買了些錢紙,拜過墳墓,把那頭一道靈符藏在頭巾之上,回至家中,見大門上帖着大興縣的封條,知是官司未了,于是邁步往西進了永定門,來到順直門。
見城門牆上貼着一張告示,上寫着: 五城兵馬司為訪拿三名妖人事,年貌形象開列于後: 計開 第一名妖人濟小塘,又叫齊好善,年紀約有四十上下,白面長須,儒流秀士打扮。
第二名妖人徼承光,又叫文員外,年紀四十以下,胖大身材,白面微須,富翁打扮。
第三名妖人苗慶,又叫一枝梅,年紀三十以下,矮小身材,紫面微須,小帽短衣。
後邊批着:“如有拿住一名者,賞銀一百兩。
知而不報者,一例同罪。
” 苗慶看罷,心中暗笑,才然轉身要走,迎面來了一個老道,須發皆白,彼此打了個稽首,苗慶問道:“老法師尊姓大号,現在何處修真?”道人說:“老朽姓于,名玄素,自幼在百花山出家,不知尊長貴姓?”苗慶說:“晚輩姓田,名叫五省,在清江浦出家。
今日初到京城,幸遇仙長,聽說百花山景緻最妙,意欲前去走走,沒有夥伴,敢煩仙長攜帶攜帶。
” 道者說:“如此甚妙。
就此同行何如?”二人言罷,從平則門過蘆溝橋,直望北來到了百花山上,向四外觀看了一回。
于玄素把苗慶讓進草庵,二人坐下,有一個道童獻茶,茶罷随後就是酒飯,二人對坐。
酒飯已罷,老道問道:“老朽有個朋友,姓濟名小塘,原是棄儒歸道,聽說現今也在清江,道長可曾遇見此人沒有?”苗慶說:“那是敝友,時常總在一處。
” 道人聞言哈哈大笑,說:“一枝梅你好沒道理,咱們既是同道,為何改頭換面,前來哄我?”苗慶聽見這話,驚魂千裡,說:“老神仙,弟子怎敢相瞞,隻因鬧過嚴府,如今當作妖人訪拿。
小塘恐我進京招災,所以給我一道靈符,叫我改變形容,既被仙長看破,還求度脫度脫。
”長老複又笑道:“上人休要害怕,老朽非神非仙,乃是山中野人。
今既相遇,就算是有緣。
我有一些戲法送你,不知你欲學否?”苗慶聽說,滿心歡喜,說:“仙師在上,弟子情願受教。
”老道說:“小塘的戲法俱是真的,我這可是假的。
學完假的,真的就易學了。
”言罷從紙袋内取出一本書來,用手打開,出示各種咒訣,教了苗慶幾遍。
天色已晚,老道叫徒弟與苗慶鋪炕,打發苗慶安歇,師徒二人出房自去。
苗慶遊了一天,身體困乏,躺下一覺睡到天明,翻身起來瞧了一瞧,身在山凹裡邊躺着,并無什麼茅庵草舍。
怔了一會兒,低頭一看,見有一個柬帖放在面前,伸手拾起拆開一看,但隻見上面寫着幾句言語: 清江别後三月零,終日常思朋友情。
道書三卷入吾手,各分南北奔前程。
愚兄變做于玄素,百花山上顯神通。
傳授戲法須謹記,從今苦練要修行。
後邊還有一行小字,說:“戲法本内,末後三篇具是運氣煉神的妙訣,功夫用到自有好處。
”苗慶看完才知是小塘點化。
現從袖内取出那本戲法妙訣,揣在懷中。
回頭一看,見有一座洞門,上寫着仙人洞三個大字。
苗慶看罷,信步走将進去。
也不知洞内有何景緻,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