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終南山呂祖點化 黃河岸魚精作耗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崔知州打發小塘三人去,叫書辦去造花名冊子,又叫人将王氏和金蟬送至玄貞觀内。
這金蟬到了觀中,把《陰魔寶錄》燒了,安心與王氏修行。
這且不提。
且說小塘弟兄三人,自離伯州走了三個多月,那日望見一座高山,小塘說:“二位賢弟,這是終南第一山,内有鐘、呂二位老祖的仙洞,咱們須要至誠頂禮,拜上高山,求一個長生大道。
”徼、苗二人一齊答應,三人一步一拜,拜上山去,找了七日,并不見仙洞的蹤迹。
這日,正然禮拜,猛然間一聲雷響,大雨傾盆,把弟兄三人濕了個淨光,三個人總是虔心不退,在那泥水之中還叩拜不止。
不多一時迎面來了個牧童,披着蓑衣,騎着青牛,一見小塘三人,哈哈大笑說:“你這三個乞男好沒來由,大雨裡,在這山中化的什麼緣?”小塘仔細一瞧,認的是呂祖,上前拉住牛尾,說:“牧童哥,我們要化一個長生大道,求你指引指引。
”牧童聽說,哈哈大笑,信口作詩一首,詩曰: 欲求大道不費難,隻要苦修心常堅。
此去早登黃河岸,自有得道好機關。
言罷,一陣大雨,牧童忽然不見。
徼、苗二人一齊問道:“仁兄,那牧童哪去了呢?”小塘說:“二位賢弟有所不知,那牧童就是純陽祖,前來指引。
咱就依着老祖去到黃河,看那裡有什麼動靜。
”三人言罷,望空叩謝,竟奔黃河的大路而去。
不止一日,回轉平陽地方,到了黃河岸邊。
正然找船過渡,忽然一陣怪風把徼、苗二人刮去了。
小塘着忙,急念追風咒語,趕将下去。
這且不提。
且說清江浦運糧河口有座天妃閘,此水上通黃河,下通淮河,閘下之水其混無比,俗名叫做老龍窩,裡邊有三個多年的母魚成精。
最大的李金花,二姐李姣花,三姐李賽花。
那日無事,姐妹三人出來閑遊,魚伏于水,不知不覺遊到黃河渡口,看見小塘三人各有仙風道骨,三個魚精動了邪念,出來使風,指望要攝三人。
誰知小塘修煉多年,難以近身,隻把徼、苗二人攝去,送到清江浦花街一座空宅裡邊。
大魚精向兩個魚精言道:“是我無福,一個秀士未曾攝住,你二人須要如此,事自可成。
”言罷回洞而去。
這兩個魚精聽了大魚精之言,變作兩位标緻女子,叫鲇魚變作個寡婦,叫作年姥姥,二位魚精當做他的甥女,又叫水族們變了一些丫鬟,滿院之中笑語喧嘩。
這且不提。
且說徼、苗二人醒定多時,睜眼一看,但隻見畫棟雕梁,重門緊閉,原是一所宅院。
二人正然驚疑,忽然出來兩個丫頭,一齊嚷道:“這是哪裡的兩個漢子跑到院裡米了!快去禀知姥姥。
”言罷回後面去了。
苗慶把承光一拉,說:“二哥,你看這一陣風把咱刮到人家院裡,這可惹下禍了!”正然說着,從屏風後而出來一個年老的婦人,跟着七八個胖大丫頭,說了一聲:“拿賊!”一擁上來,把徼、苗二人獲住。
老婦人怒道:“好兩個撒野的村夫,無親無故,私入院中,是何道理?”苗慶說:“你老休要動怒,俺二人乃是被風刮了來的,并非無故入院,無事無非,還求你老見諒。
”年姥姥歎氣,言道:“我看你二人也不像為非作歹的人,我有兩個甥女,年皆及笄,有心招你二人為婿,小知你可從與不從?”二人聞言,面面相觑,并無一言。
年姥姥言道:“看你們這光景,有些不放心吧!丫頭們請二位姑娘出來,叫二位看看。
”丫鬟聞言,請的兩個魚精出來。
徼、苗二人擡頭一看,真真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那一種風流體态叫人難言。
苗慶向承光言道:“二哥你招了這門親事罷。
”承光說:“我的妻子已竟舍了,豈有又招之理。
賢弟你還不曾,我看正好與她匹配。
”苗慶說:“我是個金真身休,再不做親。
”承光說:“既然如此,待我回複了她罷。
”遂向姥姥言道:“奶奶,俺二人俱是道家,是招不的親的。
”姥姥一聲斷喝:“唗!滿口胡言。
你二人現是俗人打扮,怎稱道家?既然不願招親,休想出我的宅院。
丫頭們與我把二人捆住,吊在後園空房子裡,餓死他們罷。
”丫鬟聞言一擁齊上,把二人捆住,送在花園,吊在空房之内,這且不提。
且說兩個魚精手提燈籠,走到窗外故意咳嗽一聲,停身站住,苗慶開言問道:“窗外何人?快放我們出去。
自古招軍買馬,兩家情願,那有強求親事的呢!”兩個魚精說:‘君勿輕言,俺姐妹二人自幼父母雙亡,多虧姥姥養成。
今
這金蟬到了觀中,把《陰魔寶錄》燒了,安心與王氏修行。
這且不提。
且說小塘弟兄三人,自離伯州走了三個多月,那日望見一座高山,小塘說:“二位賢弟,這是終南第一山,内有鐘、呂二位老祖的仙洞,咱們須要至誠頂禮,拜上高山,求一個長生大道。
”徼、苗二人一齊答應,三人一步一拜,拜上山去,找了七日,并不見仙洞的蹤迹。
這日,正然禮拜,猛然間一聲雷響,大雨傾盆,把弟兄三人濕了個淨光,三個人總是虔心不退,在那泥水之中還叩拜不止。
不多一時迎面來了個牧童,披着蓑衣,騎着青牛,一見小塘三人,哈哈大笑說:“你這三個乞男好沒來由,大雨裡,在這山中化的什麼緣?”小塘仔細一瞧,認的是呂祖,上前拉住牛尾,說:“牧童哥,我們要化一個長生大道,求你指引指引。
”牧童聽說,哈哈大笑,信口作詩一首,詩曰: 欲求大道不費難,隻要苦修心常堅。
此去早登黃河岸,自有得道好機關。
言罷,一陣大雨,牧童忽然不見。
徼、苗二人一齊問道:“仁兄,那牧童哪去了呢?”小塘說:“二位賢弟有所不知,那牧童就是純陽祖,前來指引。
咱就依着老祖去到黃河,看那裡有什麼動靜。
”三人言罷,望空叩謝,竟奔黃河的大路而去。
不止一日,回轉平陽地方,到了黃河岸邊。
正然找船過渡,忽然一陣怪風把徼、苗二人刮去了。
小塘着忙,急念追風咒語,趕将下去。
這且不提。
且說清江浦運糧河口有座天妃閘,此水上通黃河,下通淮河,閘下之水其混無比,俗名叫做老龍窩,裡邊有三個多年的母魚成精。
最大的李金花,二姐李姣花,三姐李賽花。
那日無事,姐妹三人出來閑遊,魚伏于水,不知不覺遊到黃河渡口,看見小塘三人各有仙風道骨,三個魚精動了邪念,出來使風,指望要攝三人。
誰知小塘修煉多年,難以近身,隻把徼、苗二人攝去,送到清江浦花街一座空宅裡邊。
大魚精向兩個魚精言道:“是我無福,一個秀士未曾攝住,你二人須要如此,事自可成。
”言罷回洞而去。
這兩個魚精聽了大魚精之言,變作兩位标緻女子,叫鲇魚變作個寡婦,叫作年姥姥,二位魚精當做他的甥女,又叫水族們變了一些丫鬟,滿院之中笑語喧嘩。
這且不提。
且說徼、苗二人醒定多時,睜眼一看,但隻見畫棟雕梁,重門緊閉,原是一所宅院。
二人正然驚疑,忽然出來兩個丫頭,一齊嚷道:“這是哪裡的兩個漢子跑到院裡米了!快去禀知姥姥。
”言罷回後面去了。
苗慶把承光一拉,說:“二哥,你看這一陣風把咱刮到人家院裡,這可惹下禍了!”正然說着,從屏風後而出來一個年老的婦人,跟着七八個胖大丫頭,說了一聲:“拿賊!”一擁上來,把徼、苗二人獲住。
老婦人怒道:“好兩個撒野的村夫,無親無故,私入院中,是何道理?”苗慶說:“你老休要動怒,俺二人乃是被風刮了來的,并非無故入院,無事無非,還求你老見諒。
”年姥姥歎氣,言道:“我看你二人也不像為非作歹的人,我有兩個甥女,年皆及笄,有心招你二人為婿,小知你可從與不從?”二人聞言,面面相觑,并無一言。
年姥姥言道:“看你們這光景,有些不放心吧!丫頭們請二位姑娘出來,叫二位看看。
”丫鬟聞言,請的兩個魚精出來。
徼、苗二人擡頭一看,真真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那一種風流體态叫人難言。
苗慶向承光言道:“二哥你招了這門親事罷。
”承光說:“我的妻子已竟舍了,豈有又招之理。
賢弟你還不曾,我看正好與她匹配。
”苗慶說:“我是個金真身休,再不做親。
”承光說:“既然如此,待我回複了她罷。
”遂向姥姥言道:“奶奶,俺二人俱是道家,是招不的親的。
”姥姥一聲斷喝:“唗!滿口胡言。
你二人現是俗人打扮,怎稱道家?既然不願招親,休想出我的宅院。
丫頭們與我把二人捆住,吊在後園空房子裡,餓死他們罷。
”丫鬟聞言一擁齊上,把二人捆住,送在花園,吊在空房之内,這且不提。
且說兩個魚精手提燈籠,走到窗外故意咳嗽一聲,停身站住,苗慶開言問道:“窗外何人?快放我們出去。
自古招軍買馬,兩家情願,那有強求親事的呢!”兩個魚精說:‘君勿輕言,俺姐妹二人自幼父母雙亡,多虧姥姥養成。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