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王玉容怒罵夫主 一枝梅偷富濟貧

關燈
差使。

    這且不提。

     且說一枝梅這晚摸到東廠掌印周大監家,偷了金銀五百餘兩、玉帶一條。

    自得了這件買賣,暗自坐在家中求教小塘修煉的真法。

    小塘說:“修煉不難,隻在各人用心,如今且把一個戲法傳休,眼前就要用的着。

    ”他言罷,将隔牆的法術教與一枝梅。

    一枝梅從此也不去偷,時常裡各處閑遊。

    那日正在人家墓林中閑坐,隻聽的土山子背後,一人啼哭,一人解勸說:“賢弟你過于不濟,似咱這當差使的人受上二三十闆子算的甚事,這就尋死尋活,豈不叫人恥笑。

    ”又聽的那人言道:“我的哥,這宗差使你可休當兒戲,失主現是東廠太府老爺,因賊又是一枝梅,這個一枝梅雖是有名,又不知他姓張姓李,怎個模樣,可往那裡去拿他?明日又是交差的日子,我實在受不的刑了。

    ”說罷又哭。

    一枝梅聽到這裡,起了慈悲善念,心中想道:自己做了犯法的事情,連累别人受罪,天理何在?我如今若不出頭,豈不白送了此人的性命。

    一枝梅想罷,轉過土山背後,說:“二位太爺莫不是要拿一枝梅麼?”差人聞言把一枝梅瞧了一瞧說:“朋友,你問這話,想是認的一枝梅麼?” 一枝梅說:“我倒認的此人。

    ”差人說:“你既認的,若肯成全我們這個差使,情願謝你一斤銀子。

    ”一枝梅說:“既然如此,可得依着我說。

    我見一枝梅常從正北火神廟裡出來,二位跟了我去,閃在一旁,待我進去诓出他來,隻昕我咳嗽一聲,二位進去就拿,此人服軟不服硬,隻可善辦方可。

    ”差人說:“這個容易,煩你老同我們走罷。

    ”言罷,一枝梅頭前引路,不多時到了火神廟前,自己先走進去遊玩了一番,反身來到角門,咳嗽了一聲,兩個差人聽見齊往裡跑,迎見一枝梅,說:“有了沒有?”一枝梅說:“你問的是誰?”差人說:“問的一枝梅。

    ”一枝梅說:“既是一枝梅,為何不拿?”差人說:“在那裡呢?”一枝梅說:“實不相瞞,一枝梅就是在下。

    ”差人聞言,一齊動怒說:“這個囚囊的,甚是混帳,我們拿不着差正愁不了,你還耍笑。

    ”說着照一枝梅就是一棰。

    一枝梅側身躲過,說:“二位,我曾說過見面隻可善拿,為何又動起手來?”差人說:“好囚囊的,還說混話。

    一枝梅在哪裡呢?”一枝梅說:“你可認的一枝梅麼?”差人說:“俺若認的焉能叫你取笑。

    ”一枝梅說:“可所以啦!既不認的,焉知我必不是。

    實話對你說罷,是我先在墳地内見你們尋死上吊,我動了慈心,假說認的,把你們哄到此處。

    雖是取笑,實要成全您的差事。

    您若說我不是,隻怕天下無有第二個一枝梅了。

    ” 差人聽見這話,心中暗暗想道:說此人不是,他豈肯前來假充,若說是真賊犯,豈肯倒尋差人?也罷,無論真假且拿他去,搪這一限。

    想罷開言,說:“朋友,你倒是個仁義之人,既來投首,少不的難為老哥,把這刑具帶上。

    ”一枝梅說:“這是萬歲的王法,自然要帶。

    ”公解聞言,心中大喜,把鎖鍊子給一枝梅帶上,出了火神廟,來到錦衣衙前,正遇着鎮撫司打點升堂,差人将一枝梅帶到堂前,雙膝跪倒,說:“禀老爺,賊犯一枝梅今已拿到。

    ”官府聽說有了真賊,滿心歡喜,往下一看,隻見那個犯人衣帽幹淨,身體利便。

    官府問道:“那一賊犯可是一枝梅麼?”苗慶說:“小人就是一枝梅。

    南北二京隻怕沒有兩個。

    ”官府說:“唗!好一個該死的奴才,還敢誇口,我且問你,東廠太府老爺失去玉帶金銀,這些贓物寓在何處?從前偷過多少人家?作案共有幾人?”一枝梅說:“老爺在上,小人自幼做這營生,失主頗多,難以全記。

    昨日照舊,東廠老公公金銀玉帶如今已全用盡,絲毫無存。

    小人偷的富戶,俱是周濟了貧窮,并無窩主,也無同伴,自始未嘗事犯。

    隻因自知業貫須滿,所以前來投首與老爺擎功。

    ”官府聽了,問了問兩個差役,果然是他自己投首,不禁心中大喜,說:“原來是個仁義之賊。

    ”遂叫書吏辦文書,呈報東廠,将一枝梅送到刑部監中,請旨定罪。

     這一枝梅到了監中,其苦難言。

    到了第四日早晨,鎖頭換班,把犯人全叫出來點名,點到一枝梅的名次,這鎖頭上下打量一番,說:“一枝梅你可認的我麼?”一枝梅看了一看說:“倒有些面善,一時想不起來。

    ”鎖頭說:“我就是賣身葬母的李七,你可認的了麼?”一枝梅說:“原來是孝子李七哥,如今當了差了,恭喜恭喜!”李七說:“自恩人周濟之後,無日不念大德,不料此處得遇。

    ”遂叫牢頭,把自己住的一間房子打掃出來與一枝梅居住,又與一枝梅去刑具,叫人買了一瓶酒,端來幾碗肴馔,二人叙談。

    李七說:“恩人這個官司到是人家扳的,還是自己常走此道呢?”一枝梅就把平日的行為與自己投首的話說了一遍。

    李七更加敬服,說:“恩人不必憂愁,在這監中自有小弟照應。

    ”酒罷撤家夥,李七就與一枝梅同房居住。

    住了幾日,正遇端陽佳節,李七和一枝梅共賞端陽,飲酒中間一枝梅眼中落淚。

    要知端的,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