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王玉容怒罵夫主 一枝梅偷富濟貧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王氏正然生氣,忽聽得鼓樂喧天,有人打門了。
丫環說:“奶奶,想是擡親的來了。
你老人家倒是怎樣的主意?” 王氏說:“我的主意已定,你隻管開門,叫他進來,我與他隔着簾子說話。
”丫鬟聽說,走去開了大門,隻見燈籠火把,無數的盒子俱各擡進,後邊又有無數的小厮擁着一人走到堂前,端然站住,叫小厮打開盒子,拾出一些頭面首飾,交與了丫鬟端進房中。
隻見中間那人說:“小厮們請濟奶奶收過禮物早些上轎。
”王氏聞聽此言,說:“君子住口,我和你非親非故,送這些禮物有何話說?”那人說:“娘子,難道不曉的麼?在下就是齊好善,昨日已差媒人送來明珠二顆,金子二錠以為聘禮,娘子已經收下,許了親事,在下今日特來娶親,娘子緣何明知故問?”王氏說:“君子差矣,世上求親,須是兩家情願,早間媒人來說此事,我說有誓在先,再不改嫁,誰知那個老賊婢把定禮放下揚長而去,如今君子不察虛實,擅來求親,成個什麼道理。
若要不速出去,奴家惟有一死。
”說罷将金銀首飾唰唰丢将出來,回首拿了一把解手刀子就要自刎。
小塘一見,連忙跑進房中,一把拉住,說:“賢妻休要如此,我是你丈夫回家來了。
”王氏那裡肯聽,口中隻是亂罵。
小塘說:“賢妻到底看我是誰?”王氏定了定神思,仔細一看,果然是他夫主。
又往院中一看,那些燈籠盒子,跟來的仆人皆無蹤影。
王氏正然發愣,小塘說:“賢妻休要多疑,昨日卧房捉妖,敲窗**,連今日娶親,其實是我自己一人三試賢妻,果然貞烈,所以今日方露本像,你我相認。
”王氏聽了,這才明白。
夫妻二人對面坐下,小塘把得道原由說了一遍。
王氏醒悟,也要出家修行。
小塘喜極,說:“賢妻既要修行,你我難在一處,待我選你一個去處,受些磨難,才得超凡。
”言罷,把衆丫鬟叫到跟前,每人賞了三十兩銀子,叫她各人出去投主,單留春桃、秋桂同去作伴。
分發已畢,把家中細軟裝了四個皮箱,又向王氏言道:“賢妻,伯州城其離城二三裡地有一座觀音院觀,内住着幾個道姑,我今就送你到那裡修行。
伯州今年必有水災,将帶去的财物盤費之外,量力濟貧,日後自有好處。
”言罷走到外邊,雇了兩輛小車推至門首,叫車夫把行李裝上,打發王氏和丫鬟上去,小塘把門鎖了,貼上一個帖,寫着濟秀才合家已回原籍,此房情願入官變賣周濟孤貧。
貼上帖子,跟着小車到了永定門外。
一枝梅和徼承光已在路旁等候。
小塘說:“徼賢弟,我今叫你二位在此等候,不為别故,隻因我回家度你仁嫂出家入了道,送她到伯州安身。
你可寫上一封家書帶去。
” 承光說:“仁兄,伯州無親無故,叫我寫家信捎與何人?”小塘說:“賢弟,我若不言,你怎能曉的。
隻因你在揚州犯事,借道脫逃,如今廣行文書各處拿你,我怕連累你的家眷,前日進京,我已瞞着賢弟打發寶眷去伯州安身,所以今日叫你捎信。
”承光聽了,如夢方覺,說:“小弟哪裡知道。
要寫家信,隻是無有筆硯。
”小塘聞言,走到車前,取過文房四寶,放在路旁一塊石上。
承光立時把字寫完交與小塘,小塘說:“苗朋友,煩你辛苦一遭,把我的家口進到伯州城北丘尼觀内安身,将這封信送至城内,訪問新近去的徼家,交與徼賢弟家中。
千萬就要回來,不可停滞。
”苗慶接書,跟着車子往伯州而去。
小塘、承光仍是在一枝梅家。
住了七八日的光景,一枝梅自外回來,說:“濟仙長,小弟将寶眷與徼大爺的書信俱各送到,還有給徼大爺的一封回字。
”言罷将字交與承光。
自此以後,小塘、承光就住在苗慶家中。
小塘要試一枝梅的道心,自己雖然用素食,卻隻揀那貴物才吃。
一枝梅家道貧寒,又無生意,少不的每日去偷。
這日,一枝梅在街上閑遊,見一人跪在十字路口,面前鋪着張告白帖字,寫的是: 陝西榆林縣李七告白:因本處年景大旱,同母來京投親,不幸老母得病,死在店中,投親不遇,缺少錢财,并無棺木以掩屍靈,小人情願賣身葬母,水為人奴,後無反悔。
一枝梅看罷,學着陝西的聲音說:“老鄉裡,你母親死在誰家店中,領我去看看。
若果是真,我就買你。
”李七聞言,把一枝梅瞧了一瞧說:“老鄉裡,你當我是诓哄錢财的麼?若要不信,隻管跟我去看看。
”言罷收了告白帖子,把一枝梅領到店中。
一看,隻見耳房中坑上躺着一個年老婦人,仔細訪問店家,果然是李七的母親。
一枝梅說:“老鄉裡,今日銀子不便,明早準來。
千萬不可遠離。
”言罷出店,等到夜間做了一宗買賣,得銀四十餘兩,自己留了十兩以作家中費用,下剩一包盡都送與李七。
說:“老鄉裡,這是一包銀子,與你發送你的母親,下剩幾兩可以作個生意。
”把銀子交與李七,揚長而去。
李七接過銀子甚是感念。
立時買了棺木,發送了母親。
剩的銀子帶在腰中,到街上去找生意。
遇着一個鄉裡,現當刑部監的鎖頭。
李七托他買了一個提監禁子的
丫環說:“奶奶,想是擡親的來了。
你老人家倒是怎樣的主意?” 王氏說:“我的主意已定,你隻管開門,叫他進來,我與他隔着簾子說話。
”丫鬟聽說,走去開了大門,隻見燈籠火把,無數的盒子俱各擡進,後邊又有無數的小厮擁着一人走到堂前,端然站住,叫小厮打開盒子,拾出一些頭面首飾,交與了丫鬟端進房中。
隻見中間那人說:“小厮們請濟奶奶收過禮物早些上轎。
”王氏聞聽此言,說:“君子住口,我和你非親非故,送這些禮物有何話說?”那人說:“娘子,難道不曉的麼?在下就是齊好善,昨日已差媒人送來明珠二顆,金子二錠以為聘禮,娘子已經收下,許了親事,在下今日特來娶親,娘子緣何明知故問?”王氏說:“君子差矣,世上求親,須是兩家情願,早間媒人來說此事,我說有誓在先,再不改嫁,誰知那個老賊婢把定禮放下揚長而去,如今君子不察虛實,擅來求親,成個什麼道理。
若要不速出去,奴家惟有一死。
”說罷将金銀首飾唰唰丢将出來,回首拿了一把解手刀子就要自刎。
小塘一見,連忙跑進房中,一把拉住,說:“賢妻休要如此,我是你丈夫回家來了。
”王氏那裡肯聽,口中隻是亂罵。
小塘說:“賢妻到底看我是誰?”王氏定了定神思,仔細一看,果然是他夫主。
又往院中一看,那些燈籠盒子,跟來的仆人皆無蹤影。
王氏正然發愣,小塘說:“賢妻休要多疑,昨日卧房捉妖,敲窗**,連今日娶親,其實是我自己一人三試賢妻,果然貞烈,所以今日方露本像,你我相認。
”王氏聽了,這才明白。
夫妻二人對面坐下,小塘把得道原由說了一遍。
王氏醒悟,也要出家修行。
小塘喜極,說:“賢妻既要修行,你我難在一處,待我選你一個去處,受些磨難,才得超凡。
”言罷,把衆丫鬟叫到跟前,每人賞了三十兩銀子,叫她各人出去投主,單留春桃、秋桂同去作伴。
分發已畢,把家中細軟裝了四個皮箱,又向王氏言道:“賢妻,伯州城其離城二三裡地有一座觀音院觀,内住着幾個道姑,我今就送你到那裡修行。
伯州今年必有水災,将帶去的财物盤費之外,量力濟貧,日後自有好處。
”言罷走到外邊,雇了兩輛小車推至門首,叫車夫把行李裝上,打發王氏和丫鬟上去,小塘把門鎖了,貼上一個帖,寫着濟秀才合家已回原籍,此房情願入官變賣周濟孤貧。
貼上帖子,跟着小車到了永定門外。
一枝梅和徼承光已在路旁等候。
小塘說:“徼賢弟,我今叫你二位在此等候,不為别故,隻因我回家度你仁嫂出家入了道,送她到伯州安身。
你可寫上一封家書帶去。
” 承光說:“仁兄,伯州無親無故,叫我寫家信捎與何人?”小塘說:“賢弟,我若不言,你怎能曉的。
隻因你在揚州犯事,借道脫逃,如今廣行文書各處拿你,我怕連累你的家眷,前日進京,我已瞞着賢弟打發寶眷去伯州安身,所以今日叫你捎信。
”承光聽了,如夢方覺,說:“小弟哪裡知道。
要寫家信,隻是無有筆硯。
”小塘聞言,走到車前,取過文房四寶,放在路旁一塊石上。
承光立時把字寫完交與小塘,小塘說:“苗朋友,煩你辛苦一遭,把我的家口進到伯州城北丘尼觀内安身,将這封信送至城内,訪問新近去的徼家,交與徼賢弟家中。
千萬就要回來,不可停滞。
”苗慶接書,跟着車子往伯州而去。
小塘、承光仍是在一枝梅家。
住了七八日的光景,一枝梅自外回來,說:“濟仙長,小弟将寶眷與徼大爺的書信俱各送到,還有給徼大爺的一封回字。
”言罷将字交與承光。
自此以後,小塘、承光就住在苗慶家中。
小塘要試一枝梅的道心,自己雖然用素食,卻隻揀那貴物才吃。
一枝梅家道貧寒,又無生意,少不的每日去偷。
這日,一枝梅在街上閑遊,見一人跪在十字路口,面前鋪着張告白帖字,寫的是: 陝西榆林縣李七告白:因本處年景大旱,同母來京投親,不幸老母得病,死在店中,投親不遇,缺少錢财,并無棺木以掩屍靈,小人情願賣身葬母,水為人奴,後無反悔。
一枝梅看罷,學着陝西的聲音說:“老鄉裡,你母親死在誰家店中,領我去看看。
若果是真,我就買你。
”李七聞言,把一枝梅瞧了一瞧說:“老鄉裡,你當我是诓哄錢财的麼?若要不信,隻管跟我去看看。
”言罷收了告白帖子,把一枝梅領到店中。
一看,隻見耳房中坑上躺着一個年老婦人,仔細訪問店家,果然是李七的母親。
一枝梅說:“老鄉裡,今日銀子不便,明早準來。
千萬不可遠離。
”言罷出店,等到夜間做了一宗買賣,得銀四十餘兩,自己留了十兩以作家中費用,下剩一包盡都送與李七。
說:“老鄉裡,這是一包銀子,與你發送你的母親,下剩幾兩可以作個生意。
”把銀子交與李七,揚長而去。
李七接過銀子甚是感念。
立時買了棺木,發送了母親。
剩的銀子帶在腰中,到街上去找生意。
遇着一個鄉裡,現當刑部監的鎖頭。
李七托他買了一個提監禁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