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偷庫銀承光被擒 濟小塘結識苗慶

關燈
話說小塘和承光拜了朋友,承光雖在驿地,多虧小塘時常周濟,免了乞丐營生。

    這一年,高郵邵伯遭了水災,田地沖壞,百姓饑荒,地方官不行赈濟,小塘一見又起了慈悲的念頭,但是手中沒錢,有心要盜揚州府的庫銀,又怕出家人犯了偷盜之戒。

    想了一會,到了驿内,把承光叫入瓊花觀中,說:“賢弟,有件事情與你商議,不知可肯去否?”承光說:“兄長,無論什麼事情,小弟無不從命。

    ”小塘就把要盜庫銀周濟窮民的話,說了一遍。

    承光說:“兄長,小弟在家雖時常訛詐,卻是不會做賊。

    這事小弟不敢。

    ”小塘說:“無妨,我自有妙術與你。

    ”遂打錦囊之中取出一塊石灰遞與承光說:“賢弟,你把這石灰好好收藏,帶到館驿,等到更深夜靜,在牆上畫一門戶,還有一個咒語,當時念上三遍,鑽進門去,須要緊閉二目,萬萬不可睜開,若是摸着元寶隻許拿他十個,要是正封的銀子,也隻拿他十封,出來睜眼,拭去石灰。

    再用再畫。

    ”說完把咒語教與承光,各自散去。

     承光回到驿中,等到三更時分,取出石灰,在牆上畫了一個門戶,緊閉二目,往裡一鑽,不知不覺鑽進去了。

    到了裡邊,摸着幾口鐵櫃,雖有封鎖,卻是應手而落,摸了摸櫃内也有元寶,也有成封的銀子。

    連忙數了六封四個元寶裝在搭包之内,摸着舊路,還從門裡出來,睜眼一看,仍舊是在驿中。

    映着月色,把灰門拭去,等到天明走到瓊花觀中,一見小塘說:“兄長,真正好妙,昨晚小弟得了來了。

    ”言罷,解下搭包,倒與小塘。

    小塘滿心歡喜,說:“賢弟,如今有了這宗銀子,我要上高郵州赈濟窮民,往返不過十天。

    把這銀子給你三兩,一日隻可使用三錢,若是多用必有災難。

    ”言罷稱了三兩銀子,遞與承光,将搭包束在腰中,出了瓊花觀,一路買糧雇船,往高郵而去,到了高郵,六七天的光景,将糧散盡,十停饑民不過救了一停。

    複又回到揚州,找着承光,叫他又去取運。

     話不可重叙,小塘一連濟了六次饑民,承光就盜了六回庫銀。

    到了第七次上,進了灰門,他那心内言道:我可不叫多貪,隻管來往來取,今日何不多拿幾封,免的費事。

    想罷,裝了十封整的,又摸了十幾個元寶揣在懷内,想要出來,總是摸不着門戶。

    摸了會子,心内着急,把眼睜開,趕着月色一看,隻見重重封鎖無路可出。

    仔細找那灰門并無蹤影。

    把個承光急的抓耳撓腮,無法可處,不多一時天色大明,偏有一個庫官一早下庫。

    承光無處躲藏,被庫官一眼瞧見,上前抓住,搜出贓來。

    查了查庫銀,少了三千兩,立時把徼承光解上府堂問成斬罪,解赴南京刑部處決。

     且說小塘打聽了這個信息,連忙跑到府前,正遇着承光腳鐐手铐出來起解,擡頭一見小塘,說:“大哥你可坑殺我了!”小塘說:“賢弟不必多言,且吃愚兄三杯餞行酒罷。

    ”遂叫鋪内送出一壺酒來,小塘接過斟上一杯,看了看路旁一個木頭,說:“賢弟請坐,吃這三杯再行。

    ”承光依言,坐在上面。

    小塘口内含酒,照承光臉上一噴,那木頭馱着承光騰空而去。

    解子一見拉住小塘,不肯放手,推推擁擁要去見官。

    小塘故意将鞋摔掉一隻,說:“列位,等我提上鞋可再走。

    ”穩住衆人,彎腰把土堆了一撮,用鼻子一聞,蹤影不見。

    公解一見,隻急的捶胸跺足,無可奈何,回了官府,官府重責解役,行文天下嚴拿犯人。

    這且不提。

     且說小塘從土遁飛去,趕上那根木頭,隻見承光兩手抱定木頭說:“仁兄快着救命!可吓殺我了。

    ”小塘說:“賢弟休要害怕,把眼閉着要緊。

    ”說着說着也跨在那大木之上,約有三個時辰,叨念真言,那根木頭輕輕落地。

    小塘說:“賢弟睜開眼罷。

    ”承光聞言,把眼一睜,仔細瞧了一瞧說:“仁兄,這不是北京城外海子北紅門麼?”小塘說:“正是此處。

    ”承光說:“仁兄,我這一向想家的心勝,待我前去看看。

    ”小塘說:“去不的。

    你乃充配的犯人,年限未滿私自回家,罪上加罪,況且又有盜庫銀的罪名,如何進的京城?”承光聽了,心下為難,說:“既然如此,城外可以住幾日麼?”小塘說:“若不露像,住幾日卻也無妨。

    ”承光說:“我有個朋友住在永定門外獅子口菜園後邊,姓苗名慶外号賽時遷,人俱稱他神偷一枝梅。

    ” 小塘說:“既會做賊,稱為賽時遷,罷了!這一枝梅不又像個友人名字麼?”承光言道:“仁兄不知,此人做賊他有五件不偷:若遇婚嫁死喪鳏寡孤獨不防備他俱不偷。

    專偷的是贓官、土豪、财主、客商,偷了臨走必用石灰在牆上畫一枝梅花,使人知道是他,故此叫就神偷一枝梅。

    雖是偷盜為生,卻是不肯多偷,偷了去孝敬母親與自己使用,下剩的周濟貧苦。

    有時不偷,沒了又偷。

    倒是個義氣男子。

    小弟與他最好。

    今日且到他家住幾日何如?” 小塘聽說,滿心歡喜。

    當下與承光到了菜園後邊苗家門首,用手叩門,裡邊一枝梅的母親将門開放,一見承光說:“原是徼大爺麼,快着裡邊請坐。

    ”承光與小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