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當鋪中賄通嚴府 瓊花觀小塘拜友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承光抓過帽子,卻将牲口勒住不動。
少年回頭說:“小厮們還不與我拿賊!”承光說:“好一大膽的狂徒,你昨晚偷去我的東西,今日被我拿住,還敢說我是賊!待我與你當官去辨。
”二人正然吵鬧,兩旁圍上許多人來,有那認的徼承光的說:“徼大爺,您二人為何這樣?”承光說:“衆位有所不知,昨晚舍下被盜,沒了衣服首飾好些東西,還有一頂貂帽,今日見他帶着我的帽子,被我拿住真正贓了。
”少年說:“列位莫要信他的胡言,他把我的帽子抓了去了。
我是新納的監生,住在順直門裡頭發胡同,難道是個賊麼?”衆人說:“不必争論,各人的東西豈沒記号,相公你既說是你的,可有什麼根據?”少年說:“我的帽子乃是遼東紫貂,月白绫裡子,衆位不信,盡管看看。
”承光說:“囚賊,你把我的東西偷去,住了一天一夜,豈不記在心裡,除此以外還有記号沒有?”少年說:“不過如此,難道我在上面打個花押不成!”承光說:“你的沒有花押,我的卻有圖書,但是我心愛的物件俱以圖書為記。
列位不信,請拿去看看。
” 衆人聽說,将帽子接過,翻來一看,隻見帽裡上邊果有一顆圖書,乃是“徼宅印記”四個真字。
衆人向少年言道:“相公這頂帽子分明是徼大爺的,如何賴的過去,看你也不像賊人,想必愛小便宜,買了賊贓來了,認個晦氣,物歸本主,省的彼此争鬧。
”少年那裡肯服,說:“列位,我就不信有什麼印記,拿來我看。
”衆人把帽子遞與少年,少年仔細一看,隻是發愣。
衆人說:“相公看明白了沒有,倒是誰的東西?”少年說:“東西可是我的,卻未從打上圖書,這件事叫我也難分辨。
”衆人說:“既然如此,拿來給徼大爺罷!”少年無奈把帽子遞将過去。
承光故意怒道:“衆位鄉親,小弟沒的東西盡多,今日既有真贓實犯,可得叫他照數給我賠,少一件定然是要見官。
”衆人說:“徼大爺,常言說,認贓不如舍贓,既然認着現在的,别的也不必究了。
那位相公也不像做賊之人,叫他去罷!”衆人們做好做歹,叫少年走了,說:“徼大爺,你向來小心不過,怎麼忽然失盜呢?”承光拍手大笑說:“列位,哪是我真個失了盜,隻因此人太狂,故我略撞小計叫他花了這頂帽子。
如今年已切近,我也不肯肥己,煩衆位拿去賣上二、三十兩銀子濟了貧罷!”衆人聽罷,俱各敬服,将帽子拿去賣了,又大家湊些錢财周濟貧窮。
這且不提。
且說承光諸日訛詐,抱打不平,得了錢來,不是救苦,就是濟貧,從來不知肥己,漸漸的家道消疏,有些難以支持。
打聽着東四牌樓有兩三個徽州朝奉開了一座當鋪,每兩定要五分行利,專當大宗貨物,從三兩千本錢增到萬金有餘,承光想着要去訛他,到了珠寶市找着兩個朋友,罷成顆的珠子三百個,每顆要值十兩開外的銀子。
這珠寶市裡誰不懼他三分,行中商議商議湊了三百顆珠子,作價兩千七百兩銀,交與承光,言明一個月交賬。
承光得了珠子,盛在金漆匣内,到家騎上騾子,來在當鋪門口,下了牲口,進去言道:“朝奉,這宗珠子要當三千銀子,快着,拿去看看。
”朝奉接過,打開匣子看了看成色,點了點數目,說:“老爺,論這珠子值二千餘銀,但小鋪本錢短少,隻當一千兩罷!”承光不依,朝奉又加二百,寫了當票收了珠子,将銀子與票交與承光,承光收了銀子,出門乘騾回到家中,請了一位會寫字的,把當票照樣寫了,叫刻字的刻成印版,印了一張當票,年月日及珠子若幹寫的俱與真的一樣。
待了二十多日,把原當的本銀又添了六十兩利銀,連假當票托付一個心腹朋友前去回當。
當鋪裡認票不認人,不辨真假,将珠子交出。
那人得了珠子,拿回承光家中,交付明白。
承光把這珠子又托一個朋友折變二百,賣了二千五百銀子,等到一個月上,本利又兌了一千二百六十兩,馱在騾子上,拿着真當票,請了兩個朋友同往當鋪裡去。
到在當鋪,把手一伸,将票子遞與朝奉,朝奉把當票一看,說:“老爺這宗東西昨日贖了去了。
”承光滿臉陪笑說:“朝奉想必是錯看了。
”朝奉說:“我看的不錯,這是三百顆珠子,當銀一千二百兩,五六日前有人贖去,怎麼會不記的。
” 承光要過當票說:“朝奉,現有我的當票在此,如何有人贖去?到底是你
少年回頭說:“小厮們還不與我拿賊!”承光說:“好一大膽的狂徒,你昨晚偷去我的東西,今日被我拿住,還敢說我是賊!待我與你當官去辨。
”二人正然吵鬧,兩旁圍上許多人來,有那認的徼承光的說:“徼大爺,您二人為何這樣?”承光說:“衆位有所不知,昨晚舍下被盜,沒了衣服首飾好些東西,還有一頂貂帽,今日見他帶着我的帽子,被我拿住真正贓了。
”少年說:“列位莫要信他的胡言,他把我的帽子抓了去了。
我是新納的監生,住在順直門裡頭發胡同,難道是個賊麼?”衆人說:“不必争論,各人的東西豈沒記号,相公你既說是你的,可有什麼根據?”少年說:“我的帽子乃是遼東紫貂,月白绫裡子,衆位不信,盡管看看。
”承光說:“囚賊,你把我的東西偷去,住了一天一夜,豈不記在心裡,除此以外還有記号沒有?”少年說:“不過如此,難道我在上面打個花押不成!”承光說:“你的沒有花押,我的卻有圖書,但是我心愛的物件俱以圖書為記。
列位不信,請拿去看看。
” 衆人聽說,将帽子接過,翻來一看,隻見帽裡上邊果有一顆圖書,乃是“徼宅印記”四個真字。
衆人向少年言道:“相公這頂帽子分明是徼大爺的,如何賴的過去,看你也不像賊人,想必愛小便宜,買了賊贓來了,認個晦氣,物歸本主,省的彼此争鬧。
”少年那裡肯服,說:“列位,我就不信有什麼印記,拿來我看。
”衆人把帽子遞與少年,少年仔細一看,隻是發愣。
衆人說:“相公看明白了沒有,倒是誰的東西?”少年說:“東西可是我的,卻未從打上圖書,這件事叫我也難分辨。
”衆人說:“既然如此,拿來給徼大爺罷!”少年無奈把帽子遞将過去。
承光故意怒道:“衆位鄉親,小弟沒的東西盡多,今日既有真贓實犯,可得叫他照數給我賠,少一件定然是要見官。
”衆人說:“徼大爺,常言說,認贓不如舍贓,既然認着現在的,别的也不必究了。
那位相公也不像做賊之人,叫他去罷!”衆人們做好做歹,叫少年走了,說:“徼大爺,你向來小心不過,怎麼忽然失盜呢?”承光拍手大笑說:“列位,哪是我真個失了盜,隻因此人太狂,故我略撞小計叫他花了這頂帽子。
如今年已切近,我也不肯肥己,煩衆位拿去賣上二、三十兩銀子濟了貧罷!”衆人聽罷,俱各敬服,将帽子拿去賣了,又大家湊些錢财周濟貧窮。
這且不提。
且說承光諸日訛詐,抱打不平,得了錢來,不是救苦,就是濟貧,從來不知肥己,漸漸的家道消疏,有些難以支持。
打聽着東四牌樓有兩三個徽州朝奉開了一座當鋪,每兩定要五分行利,專當大宗貨物,從三兩千本錢增到萬金有餘,承光想着要去訛他,到了珠寶市找着兩個朋友,罷成顆的珠子三百個,每顆要值十兩開外的銀子。
這珠寶市裡誰不懼他三分,行中商議商議湊了三百顆珠子,作價兩千七百兩銀,交與承光,言明一個月交賬。
承光得了珠子,盛在金漆匣内,到家騎上騾子,來在當鋪門口,下了牲口,進去言道:“朝奉,這宗珠子要當三千銀子,快着,拿去看看。
”朝奉接過,打開匣子看了看成色,點了點數目,說:“老爺,論這珠子值二千餘銀,但小鋪本錢短少,隻當一千兩罷!”承光不依,朝奉又加二百,寫了當票收了珠子,将銀子與票交與承光,承光收了銀子,出門乘騾回到家中,請了一位會寫字的,把當票照樣寫了,叫刻字的刻成印版,印了一張當票,年月日及珠子若幹寫的俱與真的一樣。
待了二十多日,把原當的本銀又添了六十兩利銀,連假當票托付一個心腹朋友前去回當。
當鋪裡認票不認人,不辨真假,将珠子交出。
那人得了珠子,拿回承光家中,交付明白。
承光把這珠子又托一個朋友折變二百,賣了二千五百銀子,等到一個月上,本利又兌了一千二百六十兩,馱在騾子上,拿着真當票,請了兩個朋友同往當鋪裡去。
到在當鋪,把手一伸,将票子遞與朝奉,朝奉把當票一看,說:“老爺這宗東西昨日贖了去了。
”承光滿臉陪笑說:“朝奉想必是錯看了。
”朝奉說:“我看的不錯,這是三百顆珠子,當銀一千二百兩,五六日前有人贖去,怎麼會不記的。
” 承光要過當票說:“朝奉,現有我的當票在此,如何有人贖去?到底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