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大魏村六仙友拆散小華廟二弟兄逢災

關燈
神化,各各贊羨歡喜之至。

    玉陽又将孫不二師兄叫他護靜及出胎神化之事說了一遍,個個稱揚道:&ldquo可算女中之大丈夫也!&rdquo 那玉陽在庵住了三天,見諸事俱已定妥,向衆人道:&ldquo我看曹師兄在此辦事,勝如丹陽,吾無憂也。

    我欲往文登探母一回。

    &rdquo建德道:&ldquo師兄回府探母,此乃孝道,理之當然,我亦不敢強留。

    但必須早去早回,可免我等懸望。

    &rdquo玉陽道:&ldquo此處有師兄在此,及有各位護庇,常住料不乏人。

    況我欲訪地安養隐避幾年,自此告别,後會有期。

    &rdquo衆人俱送出山門一裡之遙,方能回轉。

     那王玉陽别了衆人,遂至文登縣。

    不數日就到家中門首。

    隻見門上貼的白聯,急忙入内。

    又見家堂立的孝堂,上前一看,知是母親去世,急忙倒身下拜,号陶大哭。

    他家的家丁見之,急忙人内報知主人,道:&ldquo外面來了一個遊訪的道士,在老太太靈前拜哭,不知何人?&rdquo那孝全急忙出來一看,認得自家兄弟,急忙上前,兄弟相會,抱頭大哭一場。

    孝全道:&ldquo我弟去後,母親日日懸望,後忽染疾病,這十數年間,無一時不念汝回。

    至今年二月十三日,一命身亡。

    我弟為何出去一十餘載不回,連信息全無?&rdquo王陽道:&ldquo弟因奉母命出外尋師訪道,前數年間,各處訪求,俱是傍門外道,未得真傳。

    及至回轉登州,始遇重陽師父,弟投門下,求道心切,侍師愈勤,一刻不敢暫離。

    後因師父歸仙,送殡至陝西,回頭欲來探母,在路遇孫師兄,與他護靜年餘,始得真傳。

    今欲回家同母親同修妙道,何期竟已歸陰?&rdquo說畢,複大恸哀哭,哭得死而複蘇,整整哭了半天。

    孝全自覺不忍,上前相勸,道:&ldquo母親已死,不能複生,我弟哭死也是枉然。

    隻但願我弟修成真果,那時母親雖在九泉,亦可得度矣。

    &rdquo王陽聽兄之言,方能止哭。

    一家大小子侄俱來拜見。

    那玉陽遂在家守孝,亦可養道修身。

    兄孝全見之,歡喜不已。

    此話不表。

     且說丹陽與符陽在秦川化齋磨煉。

    那丹陽乃是一個久修得道之人,此時金丹已成,風寒暑濕不怕,水火饑馑不憂。

    今與符陽作伴,無非謹遵師命,欲度符陽而已。

    時二人在華陰地界一廟名小華廟宿夜,忽逢天降大雪,平地約有三尺餘深,半步不能行走。

    二人在廟中困苦難忍。

    那符陽腹中饑餓,又兼身上寒冷,初雖勉強,捱至第三天夜間,實受不過,心起一念,想道:&ldquo這幾日天下大雪,不能出去化齋,将我凍餓難忍。

    明天若有人送些面湯來與我吃吃也好,止得饑寒。

    &rdquo這個念頭一起,正是一人正心修道,忙殺土地龍神。

    那本廟的土地就到莊上托夢。

     這人在華州北莊居住,姓張.草号二老,年長六十無子,平生好敬僧道。

    那土地就到他家托夢二老道:&ldquo此處小華廟中有二位真人,在此被雪所阻,饑餓難忍。

    明日早晨,你可送些面湯去與他吃了,可獲無窮之福。

    醒來牢記,吾神去也!&rdquo那張二老睡醒,向媽媽道:&ldquo我這個夢做得奇怪!有一老人說道:&lsquo此處廟中有兩位真人,被雪所阻,饑餓難忍。

    &rsquo叫我明日早晨送些面湯去與他吃了,可獲無窮之福。

    &rdquo那媽媽道:&ldquo我的夢與你一般。

    &rdquo二老商議道:&ldquo待至天明,我去到廟中看過明白,你做些面湯侍候。

    若然當真有人,我來送去;若是無人,回來自吃。

    &rdquo媽媽道:&ldquo言之有理。

    &rdquo 這二老一見天明,就走出門來,步雪而行。

    走至廟中一看,果有二位道長:見一個閉目打坐,一個睡在旁邊。

    急忙回家中對媽媽說,二人喜之不已,正是: 道德本無因,修持卻在人。

    若非堅志守,焉得作仙真? 要知馬、丘二真人後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