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束公主水淹鶴鳴 花元帥兵退白璧

關燈
次日進宮見了國王,便請敕旨明日啟行,調取梅鳳英、掌中珍并那熟谙水性的海軍,水寨中另調幹員前去把守,并要帶取分水犀牛等情,奏知國王。

    當下國王一一準奏,道:“表妹得勝回朝,孤家定當親自郊迎,以酬表妹之勞。

    ”傳旨内侍速排禦宴,與郡主娘娘餞行。

    不一時,禦廚送進筵宴,國王便命排在昭陽殿左側,親遞禦酒三杯。

    郡主娘娘起身謝恩,立飲幹了。

    國王道:“孤家欲往東宮,暫且失陪。

    禦妻勸表妹多飲幾杯,聊壯行色。

    ”說罷上了龍車,往東宮去了。

    娘娘陪郡主飲宴,宮娥在旁斟酒。

    奇珍異品,熊掌駝峰,說不盡海外繁華。

    國後并命宮娥吹彈歌舞,與郡主娘娘勸酒。

    國後因郡主與韋氏妹妹也是結義,故而認作他妹子,便道:“四妹妹,待愚姊親敬幾杯。

    ”郡主道:“既是姊妹之間,阿姊也不須虛文客套,還是宮娥斟酒的暢意。

    ”國後道:“既如此,四妹妹請自多飲幾杯。

    愚姊量窄,不能奉陪。

    ”郡主道:“妹子酒已多了,倘飲得過醉,恐誤明日行期。

    妹子就此告辭。

    他日戰勝班師,再得與阿姊叙話。

    ”說罷起身,深深萬福的作謝。

    國後娘娘坐上擡身,連忙回禮,送至宮門,各自依依不舍,含淚而别。

    郡主升輿回府。

    過了一宵,次日早朝,郡主娘娘與二位相國夫人、海軍都督梅鳳英、先鋒掌中珍并老國舅坤成與易紫菱等,都到朝堂。

    不一時,景陽鐘動,龍鳳鼓鳴,國王升殿,敕授郡主坤蕙芳為二路蕩寇大元帥,黎相國夫人韋麗貞、盧相國夫人韋寶英為中軍左右護衛使,海軍都督梅鳳英兼蕩寇先鋒,掌中珍管運糧草,易紫菱為賓師,與軍師同等,不受女兒國節制。

    傳旨:“老國舅坤成、國丈周成美、大學士黎紅薇、盧紫萱代孤家與紫菱姊姊送行。

    ”國王又對二路元帥道:“表妹要帶多少人馬?”郡主道:“兵在精而不在多,隻須五萬精壯人馬足矣。

    ”梅鳳英奏道:“精壯軍士駐紮教場,已挑選了六萬餘名。

    如今帶了五萬去征淑士,尚餘一萬調往海口防守水寨。

    ”國王道:“卿家處置得當,着照所請便了。

    ”國王傳旨卷簾退班,袍袖一拂,駕退回宮。

    二路元帥郡主坤蕙芳,并左右護衛使韋氏姊妹與賓師易紫菱等衆将來到校場,調齊人馬并海軍人等,發炮起行。

    老國舅、國丈與兩位相國,還有朝中的文武諸臣,都送至十裡長亭。

    老國舅與郡主父女之親,兩位相國與左右護衛使夫妻之好,另有許多關愛之處,筆難盡述,再三珍重而别。

    郡主别了阿父,兩位夫人别了夫君,帶領大兵,于路秋毫無犯,潔浩蕩蕩徑奔淑士國來。

    在路行程非止一日,暫且按下慢表。

     且說那邊鶴鳴關上的元帥花如玉,被淑士國公主用葫蘆中的邪法把洪水淹沒兵馬,屯紮不住營寨,與軍師枝蘭音商議退守鶴鳴關,分撥精壯軍士日夜嚴防。

    關上多加灰瓶石炮并攢箭手等,以禦攻城之兵,特派大将苗秀鴻、紅賽珠、水碧蓮、雲飛鳳分守四門,梭巡嚴密。

    城外淑士國的軍馬分布四面,日夜攻擊。

    公主束蓮芳急欲報那驸馬之仇。

    見軍士攻了三日仍然未破,心生一計,傳令軍士準備木筏應用,造得愈多愈妙。

    軍士奉令置辦,不上五日已造成七、八十排木筏,禀知公主。

    這日晚上,公主在營中用過夜膳,到了二更時分,帶領八名宮娥、五百名步兵,趁着星光悄悄而行。

    到了鶴鳴關的吊橋旁邊,扣定絲缰,口中念念有詞,便向懷中取出那個小小葫蘆,拔去塞頭,對着護城河内傾倒。

    登時水勢滔滔,宛如潮漲的一般湧将起來。

    公主那邊滴水全無,遂帶了宮娥步兵,慢慢的策馬回營,傳令軍士把造成的木筏運至鶴鳴關前,以備乘筏攻關。

    軍中有能攻破此關擒獲花如玉、花逢春者,每名賞給白銀五千兩。

    此令一出,淑士國的許多軍士莫不奮勇當先。

    公主着五百名步軍把那木筏拖到鶴鳴關下,點齊三千軍士,乘了木筏速速攻城。

    軍士領令而去,公主便去安寝,高枕無憂。

    暫且不題。

     話分兩頭,再言鶴鳴關上守關的軍士,忽聽得城下水聲汨汨,各自驚疑。

    慌忙點上火把四下照看,見護城河中水勢大至,約有三四尺高。

    急急報知守城的大将。

    先是紅賽珠登城,軍士張了許多火把望下看時,大吃一驚,其時已近三更時分,紅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