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回 借公報私當場點眼 撫棺痛哭别有傷心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七回借公報私當場點眼撫棺痛哭别有傷心
話說餘寶光見過了思中丞,得意洋洋回到公館。
換了便服,便把起初号房怎樣不肯拿手本上去,巡捕又怎樣的刁難,自己又怎樣的耐着性兒,磨到極頂,方才見了思中丞。
說得怎樣的投機,從頭至尾與他太太說了一遍。
他那太太自然替他高興。
但是這餘寶光的曆史,前回書已經表明過的,不是靠着他外公養活成人,偷填官照,在上海姘識這位太太,方成全得這個六品前程?他的祖宗三代,問他自己也怕交代不出。
就是當初填寫官照的時候,依着葫蘆畫瓢,也不過是那麼一回事罷了。
如今他偏說是他祖宗有留傳下來的鼻煙,又是那裡來的呢?他那太太就抱怨他不該對着撫台說假話,倘若一時送不出來,豈不是弄巧成拙?餘寶光道:“哄吓詐騙四個字,是我們做官的四字真言,缺少一個字,這玩意兒就玩不圓了。
你終日在家裡,除了穿點、戴點、吃點、喝點之外,那裡懂得世界上的事情。
我既然在撫台面前說是有祖宗留傳的鼻煙,我自然會找出了祖宗的鼻煙來。
你真是彈着琵琶落淚,替古人擔的什麼憂!”夫妻二人閑談一回,寶光便出去做自己的正事。
“勢利”二字原本出自官場。
思中丞自到蘇州撫台任來,從沒有多見客。
即或見客也不過是場面上。
這一兩個人頭見那日轅抄上,忽然登上試用通判餘寶光禀見,便哄動了這些候補老爺。
紛紛猜議餘寶光定有大來頭,如不然,平空白地中丞會見他呢?于是大家都要想來聯絡寶光,通通聲氣。
從此餘公館的門口就不是早先那樣冷清清的樣兒,車馬冠蓋,鬧得個宅門如市。
寶光投其所好,便要在這交際場中物色那祖宗留傳的鼻煙。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像天堂的地方還有什麼物色不到的東西?寶光又不惜工本,不上十天半月,居然在一家舊族物色出一對大金花。
嘗嘗味兒,與那日思中丞聞的一色一樣,議定價值,買它過手,加意地裝璜,便認為祖宗留傳遺物。
著書的寫到此處,想起山西省一位旗下方伯,最講究聞鼻煙。
同寅屬下無論饋送什麼金珠古玩,他一概不受,如有好鼻煙,送他就是一瓶半瓶,他卻視為珙璧。
這位方伯性極廉介,從不肯白受屬下的饋送,必要一個相當的酬報。
可謂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暮夜苞苴,公行大道。
一時差缺,大半作為鼻煙的酬報。
隻有一個陳縣丞,本是桂林世家。
因家道中落,捐了一個縣丞,補了實缺。
坐了兩年,省吃儉用,日子到也過得過去。
因為是個大家出身,志大心大,終不肯久屈下位。
況且與知縣同城,衙門隻隔一牆,看見知縣收漕征稅,雪白的銀子擡出擡進,豈有不眼紅心熱的!一心一念總要做一任正印官,才遂心願。
但是沒有這一注過知縣班的款項,也隻好留以有待。
有一日,在知縣的簽押房裡談間,瞥眼看見書架角上放着一個玻璃方瓶,裡面裝着黑而且黃的物事。
陳縣丞是留心時事的,回眼望着知縣道:“堂翁這書架角上一納子鼻煙,是新買的嗎?”知縣道:“兄弟那裡有閑錢去買這些廢物,不知幾時翻騰出來的,還是先世留下的。
閣下問他幹什麼?”陳縣丞道:“不瞞堂翁,晚生平生什麼煙全不沾,隻這鼻煙一樣,從小兒聞慣了的,總覺離不開。
這兩天存的聞完了,新的沒買來,忽然看了煙,覺着鼻孔裡癢癢,似乎有點像發鴉片煙瘾的樣子。
”說着便笑個不止。
知縣道:“既是閣下賞識他,兄弟放着也沒用處。
”返身伸手在書架角上将一瓶鼻煙拿過來,遞給陳縣丞說:“閣下不嫌棄,請帶回去用罷。
”陳縣丞趕緊起身接過來,掀開塞子,略微挑了一些,在桌上,用中指拈着鼻上聞了一聞。
故意說道:“味道很好,可惜黴了一點。
然還将就可以聞得。
”謝了知縣,帶回自家衙門。
在鼻子上又細加評品,其味酸而帶膻,無一點躁氣,确是最上上品。
用幹布把玻璃瓶揩抹幹淨,又用紅紙包好。
便向知縣求了一件差事,借着名目進了省城。
在藩台衙門禀了到,找着執帖門上,花了十串錢的門包,求他把這瓶鼻煙送進大人。
那執帖大爺接過手,打開包一看,隻見大半瓶煙,臉上顯出有些不願意拿進去的樣子。
經不住陳縣丞左一央求,右一哀告,又看這十串錢的面上,好在大人常說的:“是好東西,不能夠多得。
”或者他這半納子煙果是好東西,合老爺子式,也不可知。
恰好有一件事要上去回,便順帶上去。
藩台大人視是鼻煙如性命一樣的,見了鼻煙天大的事都不管了。
叫:“快打開包來看。
”一見是個四兩納子描着金花,裡面裝着隻有六成煙。
像水沉香色,先哈哈地笑道:“好陳東西。
”即把紮口的紅絨解脫,拔去塞子,挑出二撮在煙碟上,細細地
換了便服,便把起初号房怎樣不肯拿手本上去,巡捕又怎樣的刁難,自己又怎樣的耐着性兒,磨到極頂,方才見了思中丞。
說得怎樣的投機,從頭至尾與他太太說了一遍。
他那太太自然替他高興。
但是這餘寶光的曆史,前回書已經表明過的,不是靠着他外公養活成人,偷填官照,在上海姘識這位太太,方成全得這個六品前程?他的祖宗三代,問他自己也怕交代不出。
就是當初填寫官照的時候,依着葫蘆畫瓢,也不過是那麼一回事罷了。
如今他偏說是他祖宗有留傳下來的鼻煙,又是那裡來的呢?他那太太就抱怨他不該對着撫台說假話,倘若一時送不出來,豈不是弄巧成拙?餘寶光道:“哄吓詐騙四個字,是我們做官的四字真言,缺少一個字,這玩意兒就玩不圓了。
你終日在家裡,除了穿點、戴點、吃點、喝點之外,那裡懂得世界上的事情。
我既然在撫台面前說是有祖宗留傳的鼻煙,我自然會找出了祖宗的鼻煙來。
你真是彈着琵琶落淚,替古人擔的什麼憂!”夫妻二人閑談一回,寶光便出去做自己的正事。
“勢利”二字原本出自官場。
思中丞自到蘇州撫台任來,從沒有多見客。
即或見客也不過是場面上。
這一兩個人頭見那日轅抄上,忽然登上試用通判餘寶光禀見,便哄動了這些候補老爺。
紛紛猜議餘寶光定有大來頭,如不然,平空白地中丞會見他呢?于是大家都要想來聯絡寶光,通通聲氣。
從此餘公館的門口就不是早先那樣冷清清的樣兒,車馬冠蓋,鬧得個宅門如市。
寶光投其所好,便要在這交際場中物色那祖宗留傳的鼻煙。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像天堂的地方還有什麼物色不到的東西?寶光又不惜工本,不上十天半月,居然在一家舊族物色出一對大金花。
嘗嘗味兒,與那日思中丞聞的一色一樣,議定價值,買它過手,加意地裝璜,便認為祖宗留傳遺物。
著書的寫到此處,想起山西省一位旗下方伯,最講究聞鼻煙。
同寅屬下無論饋送什麼金珠古玩,他一概不受,如有好鼻煙,送他就是一瓶半瓶,他卻視為珙璧。
這位方伯性極廉介,從不肯白受屬下的饋送,必要一個相當的酬報。
可謂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暮夜苞苴,公行大道。
一時差缺,大半作為鼻煙的酬報。
隻有一個陳縣丞,本是桂林世家。
因家道中落,捐了一個縣丞,補了實缺。
坐了兩年,省吃儉用,日子到也過得過去。
因為是個大家出身,志大心大,終不肯久屈下位。
況且與知縣同城,衙門隻隔一牆,看見知縣收漕征稅,雪白的銀子擡出擡進,豈有不眼紅心熱的!一心一念總要做一任正印官,才遂心願。
但是沒有這一注過知縣班的款項,也隻好留以有待。
有一日,在知縣的簽押房裡談間,瞥眼看見書架角上放着一個玻璃方瓶,裡面裝着黑而且黃的物事。
陳縣丞是留心時事的,回眼望着知縣道:“堂翁這書架角上一納子鼻煙,是新買的嗎?”知縣道:“兄弟那裡有閑錢去買這些廢物,不知幾時翻騰出來的,還是先世留下的。
閣下問他幹什麼?”陳縣丞道:“不瞞堂翁,晚生平生什麼煙全不沾,隻這鼻煙一樣,從小兒聞慣了的,總覺離不開。
這兩天存的聞完了,新的沒買來,忽然看了煙,覺着鼻孔裡癢癢,似乎有點像發鴉片煙瘾的樣子。
”說着便笑個不止。
知縣道:“既是閣下賞識他,兄弟放着也沒用處。
”返身伸手在書架角上将一瓶鼻煙拿過來,遞給陳縣丞說:“閣下不嫌棄,請帶回去用罷。
”陳縣丞趕緊起身接過來,掀開塞子,略微挑了一些,在桌上,用中指拈着鼻上聞了一聞。
故意說道:“味道很好,可惜黴了一點。
然還将就可以聞得。
”謝了知縣,帶回自家衙門。
在鼻子上又細加評品,其味酸而帶膻,無一點躁氣,确是最上上品。
用幹布把玻璃瓶揩抹幹淨,又用紅紙包好。
便向知縣求了一件差事,借着名目進了省城。
在藩台衙門禀了到,找着執帖門上,花了十串錢的門包,求他把這瓶鼻煙送進大人。
那執帖大爺接過手,打開包一看,隻見大半瓶煙,臉上顯出有些不願意拿進去的樣子。
經不住陳縣丞左一央求,右一哀告,又看這十串錢的面上,好在大人常說的:“是好東西,不能夠多得。
”或者他這半納子煙果是好東西,合老爺子式,也不可知。
恰好有一件事要上去回,便順帶上去。
藩台大人視是鼻煙如性命一樣的,見了鼻煙天大的事都不管了。
叫:“快打開包來看。
”一見是個四兩納子描着金花,裡面裝着隻有六成煙。
像水沉香色,先哈哈地笑道:“好陳東西。
”即把紮口的紅絨解脫,拔去塞子,挑出二撮在煙碟上,細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