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回 趙青雲默識宦譜 餘寶光偷填官憑
關燈
小
中
大
裡頭卻一刻沒有空閑,千思萬想,忽然如有所悟,便寫了一封信,寄到桐城與他伯伯。
等到回信來了,去在王三太爺面前說是:‘他嬸娘在家害病很沉重,侄兒自小蒙嬸母撫育長大,現在聽見說患病利害,要想告一個月的假,回去看看嬸娘’。
王三太爺雖然是離青雲不得,無奈青雲說省視嬸娘的心切,不好拂他孝思,隻得應允,叫他看了嬸娘的病,如好些不要緊,須要早點回來,不可盡着在屋裡耽擱,曉得我是一日離不開你的呢!青雲滿口答應,歸着行李,辭别王三太爺,轉回桐城,此一去,真如張僧繇畫龍破壁飛去。
話分兩頭,如今且說江南一個餘通判,名叫寶光,也是安徽人,少失父母,依靠着外公。
他外公是個候補知縣,自從到江南省一來,沒有當過一回差事,光景甚是為難,車馬衣服,不但講究不起,就是那一日三餐,不是有了上頓,便沒有了下頓。
官場向來講勢利的,隻有錦上添花,那有雪裡送炭,誰還肯來周濟他。
外公也就守着“君子固窮”的一句書,堅忍耐守,憑天吩咐。
你想他外公窮得連飯都吃不飽,那裡還有錢來請先生教外孫讀書,隻好由着他遊手好閑,飄流浪蕩。
少年人知識初開,性情未定,失了教育,還有什麼好事幹得,未免有些不三不四的行徑。
有時鬧到他外公面前,不過打一頓,罵一頓罷了。
鬧到後來,越不成事,他外公氣得沒法,隻是不準他出門,關在自己身邊,逼着他讀書認字。
也是天無棄材,經他外公逼緊了兩三年,居然能夠提起筆來作那似通不通的文章。
他外公也就很喜歡。
隻可憐薄命的女兒早亡,留下這一點精血,總想慢慢培植他出來,這也是人之恒情。
無奈官運蹭蹬,東托人情,西托人情,好不容易得了一個勸辦捐輸的差事。
這差事又沒有薪水可支,隻有十幾兩銀子的夫馬費,全靠捐的款項多,有個五厘頭回扣,正名字卻叫“五厘經費。
”将來有個循常保舉,如勸捐巨款,還有一個特别的優獎。
他外公奉了這差委,轎也不坐,馬也不騎,省出夫馬費來做公館的校過,勤勤懇懇,逢人說:“項辦了幾年,除去完賬贖當之外,也還積下了個千兒八百銀子,存着箱子底下,預備日後沒差事時的用度。
”餘寶光幫着他外翁填填實收,收收捐款,他肯遇事留心,把一本捐例竟看得滾瓜爛熟,橫讀倒背。
凡有生意上門,捐生開口說要捐什麼,他可不翻捐例,随口應答。
某項若幹,某項若幹,分厘毫忽,查對刻本章程,一絲不錯,他外公因此更加愛憐。
一天捐輸總局忽然行下一角公文,為的是限期已滿,通饬辦捐各員,将經手勸捐各項實收銀錢造冊掃解總局,以便彙齊咨部請獎。
他外公奉到劄文,即趕緊造冊報銷,所有勸捐的款項已是陸續批解上去,現在不過找解尾數,所領實收除填用之外,存有多少張,造具清冊,申送上去。
照例請一個尋常勞績,算算收的捐款已過十萬,應該得特别獎賞,是免補知縣,以同知直隸州用。
欣欣得意,便在太太的梳頭桌上,勻了半邊,攤開筆硯,草起報銷稿子,一五一十算所收的捐,共是幾萬、幾千、幾百、幾十、幾兩、幾錢、幾分、幾厘、幾毫、幾絲、幾忽、幾杪。
頭批解過幾千、幾百、幾十、幾兩,二批解過幾萬、幾千、幾百、幾十、幾兩,三批解過幾百、幾十、幾兩。
除三批解繳外,仍餘幾十、幾兩、幾錢、幾分、幾厘、幾毫、幾絲、幾杪,掃數批解無存。
一一複算過了,數目與找解的尾子絲毫不差,折疊放好,又将實收的流水簿翻出,造起四柱清冊,是: 委辦順直捐輸委員,江蘇候補知縣,為造報事,今将卑職經募順直捐輸領用,空白實收,開具四柱清冊,呈送憲台,伏乞俯賜察核,須至冊者。
計開 舊管無項 新收:順直實官捐輸三聯空白實收三千張。
開出:填給捐生,順直實官捐輸,實收二千四百九十九張。
另造花名清冊 實在:實存順直實官捐輸,空白實收五百零一張。
随文申繳 敲了敲算盤,大數不錯,又搬出一隻白皮箱來,掏出鑰匙,把鎖開脫,取出剩下沒填的空白實收,逐一檢點,隻是五百張,放好箱内,把裁下來的照根,又從頭至尾數過,統共是二千四百九十九張,對對冊上數目,一些不差。
獨有實在項下應該五百零一張,才合三千的總數,重新把箱子打開,取出那幾本空白實收,先點本頭卻是五本,然後一本一本,一張一張數來數去,依舊是整整五百張,并沒有零數,便有些毛骨悚然起來
等到回信來了,去在王三太爺面前說是:‘他嬸娘在家害病很沉重,侄兒自小蒙嬸母撫育長大,現在聽見說患病利害,要想告一個月的假,回去看看嬸娘’。
王三太爺雖然是離青雲不得,無奈青雲說省視嬸娘的心切,不好拂他孝思,隻得應允,叫他看了嬸娘的病,如好些不要緊,須要早點回來,不可盡着在屋裡耽擱,曉得我是一日離不開你的呢!青雲滿口答應,歸着行李,辭别王三太爺,轉回桐城,此一去,真如張僧繇畫龍破壁飛去。
話分兩頭,如今且說江南一個餘通判,名叫寶光,也是安徽人,少失父母,依靠着外公。
他外公是個候補知縣,自從到江南省一來,沒有當過一回差事,光景甚是為難,車馬衣服,不但講究不起,就是那一日三餐,不是有了上頓,便沒有了下頓。
官場向來講勢利的,隻有錦上添花,那有雪裡送炭,誰還肯來周濟他。
外公也就守着“君子固窮”的一句書,堅忍耐守,憑天吩咐。
你想他外公窮得連飯都吃不飽,那裡還有錢來請先生教外孫讀書,隻好由着他遊手好閑,飄流浪蕩。
少年人知識初開,性情未定,失了教育,還有什麼好事幹得,未免有些不三不四的行徑。
有時鬧到他外公面前,不過打一頓,罵一頓罷了。
鬧到後來,越不成事,他外公氣得沒法,隻是不準他出門,關在自己身邊,逼着他讀書認字。
也是天無棄材,經他外公逼緊了兩三年,居然能夠提起筆來作那似通不通的文章。
他外公也就很喜歡。
隻可憐薄命的女兒早亡,留下這一點精血,總想慢慢培植他出來,這也是人之恒情。
無奈官運蹭蹬,東托人情,西托人情,好不容易得了一個勸辦捐輸的差事。
這差事又沒有薪水可支,隻有十幾兩銀子的夫馬費,全靠捐的款項多,有個五厘頭回扣,正名字卻叫“五厘經費。
”将來有個循常保舉,如勸捐巨款,還有一個特别的優獎。
他外公奉了這差委,轎也不坐,馬也不騎,省出夫馬費來做公館的校過,勤勤懇懇,逢人說:“項辦了幾年,除去完賬贖當之外,也還積下了個千兒八百銀子,存着箱子底下,預備日後沒差事時的用度。
”餘寶光幫着他外翁填填實收,收收捐款,他肯遇事留心,把一本捐例竟看得滾瓜爛熟,橫讀倒背。
凡有生意上門,捐生開口說要捐什麼,他可不翻捐例,随口應答。
某項若幹,某項若幹,分厘毫忽,查對刻本章程,一絲不錯,他外公因此更加愛憐。
一天捐輸總局忽然行下一角公文,為的是限期已滿,通饬辦捐各員,将經手勸捐各項實收銀錢造冊掃解總局,以便彙齊咨部請獎。
他外公奉到劄文,即趕緊造冊報銷,所有勸捐的款項已是陸續批解上去,現在不過找解尾數,所領實收除填用之外,存有多少張,造具清冊,申送上去。
照例請一個尋常勞績,算算收的捐款已過十萬,應該得特别獎賞,是免補知縣,以同知直隸州用。
欣欣得意,便在太太的梳頭桌上,勻了半邊,攤開筆硯,草起報銷稿子,一五一十算所收的捐,共是幾萬、幾千、幾百、幾十、幾兩、幾錢、幾分、幾厘、幾毫、幾絲、幾忽、幾杪。
頭批解過幾千、幾百、幾十、幾兩,二批解過幾萬、幾千、幾百、幾十、幾兩,三批解過幾百、幾十、幾兩。
除三批解繳外,仍餘幾十、幾兩、幾錢、幾分、幾厘、幾毫、幾絲、幾杪,掃數批解無存。
一一複算過了,數目與找解的尾子絲毫不差,折疊放好,又将實收的流水簿翻出,造起四柱清冊,是: 委辦順直捐輸委員,江蘇候補知縣,為造報事,今将卑職經募順直捐輸領用,空白實收,開具四柱清冊,呈送憲台,伏乞俯賜察核,須至冊者。
計開 舊管無項 新收:順直實官捐輸三聯空白實收三千張。
開出:填給捐生,順直實官捐輸,實收二千四百九十九張。
另造花名清冊 實在:實存順直實官捐輸,空白實收五百零一張。
随文申繳 敲了敲算盤,大數不錯,又搬出一隻白皮箱來,掏出鑰匙,把鎖開脫,取出剩下沒填的空白實收,逐一檢點,隻是五百張,放好箱内,把裁下來的照根,又從頭至尾數過,統共是二千四百九十九張,對對冊上數目,一些不差。
獨有實在項下應該五百零一張,才合三千的總數,重新把箱子打開,取出那幾本空白實收,先點本頭卻是五本,然後一本一本,一張一張數來數去,依舊是整整五百張,并沒有零數,便有些毛骨悚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