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猴冠欺禦史 皮相顯真人
關燈
小
中
大
書房中拿燈,房裡自有一個絕标緻女人,坐在燈下。
” 奶奶道:“果然?” 秋濤道:“我又不眼花,親眼見的。
” 奶奶道:“這也是這兩個奴才勾來的娼婦了。
” 次早,帖木兒來見奶奶。
奶奶道:“帖木兒,你昨房内哪裡來的唱的?” 帖木兒道:“沒有。
” 秋濤道:“那穿着白背子的。
” 帖木兒知道賴不得了,道:“奶奶,這也不是娼妓,是個仙女。
孩兒在莊上遇的,與孩兒結成夫婦。
正要禀知母親。
” 奶奶道:“這一定鬼怪了。
你遇了仙女,這般模樣?” 帖木兒道:“她能出有入無,委是仙女。
” 奶奶道:“癡子!鬼怪也出有入無。
你隻教她去,我自尋一個門當戶對女子與你。
” 帖木兒道:“我原與她約為夫婦的,怎生辭得?” 奶奶道:“我斷不容!” 這帖木兒着了迷,也不肯辭她,辭時也辭不去。
着小厮守住了房門,他也不消等開門,已是在房裡了。
叫在房中相陪帖木兒。
她已是在帳中,兩個睡了。
無法驅除。
奶奶心焦,要請個法官和尚。
帖木兒對女子道:“奶奶疑妳是妖怪,要行驅遣。
如之奈何?” 女子笑道:“郎君勿憂,任你通天法術,料奈何不得我,任他來!” 先是一個和尚來房中念咒。
它先撮去他僧帽;尋得僧帽,木魚又不見了;尋東尋西,混了半日,隻得走去。
又接道士。
到得,不見了劍;正坐念經,一把劍卻在頸項裡插将下來,喜得是個鈍,道士驚走了。
似此十餘日,反動街坊,沒個驅除得她。
巧遇着是劉伯溫先生,為望天子氣,來到鳳陽。
聞得,道:“我會擒妖。
”他家便留了飯。
問是夜去明來,伯溫叫帖木兒暫避,自在房中。
帖木兒怕伯溫占了女子,不肯。
奶奶發作才去。
伯溫就坐在他床上,放下□□(羅帷),将起更時,隻見香風冉冉,“呀”地一聲門響,走進一個美女來: 冰肌玉骨傲寒梅,淡淡霓裳不惹埃。
坐似雪山凝瑩色,行時風送白雲來。
除卻眉發,無一處不白。
她不見帖木兒在房中,竟到帳中道:“郎君,你是身體疲倦,還是打熬精神?” 不知伯溫已做準備了,大喝一聲道:“何方潑怪?敢在此魅人!”劈領一把揪住,按在地上,仗劍要砍下來。
這女子一驚,早複了原身,是個白猴,口叫“饒命”。
伯溫道:“你山野之精,此地有城隍社令管轄,為何辄敢至此?” 白猴道:“金陵有真主,諸神前往護持,故得乘機到來。
大人正是他佐命功臣。
望大人饒命。
從此隻在山林修養,再不敢作怪。
” 伯溫道:“你這小小妖物,不足污我劍。
饒你去,隻不許在此一方!” 白猴道:“即便離此。
如再為禍,天雷誅殛。
”伯溫放了手。
叩上幾個頭去了。
次日,伯溫對阿裡不花妻道:“此妖乃一白猴。
我已饒它死,再不來了。
”贈與金帛不收。
後來竟應了太祖聘,果然封了功臣。
這猴迳逃往山東,又近東嶽,隻得轉入北□□□(京地方),河間中條山藏身。
奈是每三年遇着張天師□□,□□(入觐,一路)除妖捉怪,畢竟又要躲到别處。
它道不是了期。
心生一計,要弄張真人。
竟搖身一變,變作一個老婦人: 一身卷曲恰如弓,白發蕭疏霜裡蓬。
兩耳轟雷驚不醒,雙眸時怯曉來風。
拄着一根拐棒,乞食市上。
市人見她年老,也都憐她。
她與人說些勸人學好,誡人為非的說話,還說些休咎,道:“這件事該做,好;這件事不該做,有禍!這病醫得,不妨;這病便醫也不愈。
”先時人還道她偶然,到後來,十句九應,勝是市上這些讨口氣、踏腳影的課命先生。
一到市上,人就圍住了,向她問事。
她就搗鬼道:“我曾得軍師劉伯溫數學,善知過去未來。
”人人都稱她是聖姑。
就有一個好事的客店,姓欽名信,請在家裡,是待父母一般供養她,要借她來獲利。
一日,對欽信道:“今日有一位貴人,姓陳,來你家歇。
我日後有事求他,你可從厚款待。
”果然這家子灑掃客房,整治飲食等候。
将次晚了,卻見一乘騾轎,三匹騾子随着,到他家來(寓)下。
卻是廬州府桐城縣一個新舉人,姓陳号骝山。
年紀不及三十歲。
這欽信便走到轎邊道:“陳相公裡邊下。
”陳骝山便下了轎,
” 奶奶道:“果然?” 秋濤道:“我又不眼花,親眼見的。
” 奶奶道:“這也是這兩個奴才勾來的娼婦了。
” 次早,帖木兒來見奶奶。
奶奶道:“帖木兒,你昨房内哪裡來的唱的?” 帖木兒道:“沒有。
” 秋濤道:“那穿着白背子的。
” 帖木兒知道賴不得了,道:“奶奶,這也不是娼妓,是個仙女。
孩兒在莊上遇的,與孩兒結成夫婦。
正要禀知母親。
” 奶奶道:“這一定鬼怪了。
你遇了仙女,這般模樣?” 帖木兒道:“她能出有入無,委是仙女。
” 奶奶道:“癡子!鬼怪也出有入無。
你隻教她去,我自尋一個門當戶對女子與你。
” 帖木兒道:“我原與她約為夫婦的,怎生辭得?” 奶奶道:“我斷不容!” 這帖木兒着了迷,也不肯辭她,辭時也辭不去。
着小厮守住了房門,他也不消等開門,已是在房裡了。
叫在房中相陪帖木兒。
她已是在帳中,兩個睡了。
無法驅除。
奶奶心焦,要請個法官和尚。
帖木兒對女子道:“奶奶疑妳是妖怪,要行驅遣。
如之奈何?” 女子笑道:“郎君勿憂,任你通天法術,料奈何不得我,任他來!” 先是一個和尚來房中念咒。
它先撮去他僧帽;尋得僧帽,木魚又不見了;尋東尋西,混了半日,隻得走去。
又接道士。
到得,不見了劍;正坐念經,一把劍卻在頸項裡插将下來,喜得是個鈍,道士驚走了。
似此十餘日,反動街坊,沒個驅除得她。
巧遇着是劉伯溫先生,為望天子氣,來到鳳陽。
聞得,道:“我會擒妖。
”他家便留了飯。
問是夜去明來,伯溫叫帖木兒暫避,自在房中。
帖木兒怕伯溫占了女子,不肯。
奶奶發作才去。
伯溫就坐在他床上,放下□□(羅帷),将起更時,隻見香風冉冉,“呀”地一聲門響,走進一個美女來: 冰肌玉骨傲寒梅,淡淡霓裳不惹埃。
坐似雪山凝瑩色,行時風送白雲來。
除卻眉發,無一處不白。
她不見帖木兒在房中,竟到帳中道:“郎君,你是身體疲倦,還是打熬精神?” 不知伯溫已做準備了,大喝一聲道:“何方潑怪?敢在此魅人!”劈領一把揪住,按在地上,仗劍要砍下來。
這女子一驚,早複了原身,是個白猴,口叫“饒命”。
伯溫道:“你山野之精,此地有城隍社令管轄,為何辄敢至此?” 白猴道:“金陵有真主,諸神前往護持,故得乘機到來。
大人正是他佐命功臣。
望大人饒命。
從此隻在山林修養,再不敢作怪。
” 伯溫道:“你這小小妖物,不足污我劍。
饒你去,隻不許在此一方!” 白猴道:“即便離此。
如再為禍,天雷誅殛。
”伯溫放了手。
叩上幾個頭去了。
次日,伯溫對阿裡不花妻道:“此妖乃一白猴。
我已饒它死,再不來了。
”贈與金帛不收。
後來竟應了太祖聘,果然封了功臣。
這猴迳逃往山東,又近東嶽,隻得轉入北□□□(京地方),河間中條山藏身。
奈是每三年遇着張天師□□,□□(入觐,一路)除妖捉怪,畢竟又要躲到别處。
它道不是了期。
心生一計,要弄張真人。
竟搖身一變,變作一個老婦人: 一身卷曲恰如弓,白發蕭疏霜裡蓬。
兩耳轟雷驚不醒,雙眸時怯曉來風。
拄着一根拐棒,乞食市上。
市人見她年老,也都憐她。
她與人說些勸人學好,誡人為非的說話,還說些休咎,道:“這件事該做,好;這件事不該做,有禍!這病醫得,不妨;這病便醫也不愈。
”先時人還道她偶然,到後來,十句九應,勝是市上這些讨口氣、踏腳影的課命先生。
一到市上,人就圍住了,向她問事。
她就搗鬼道:“我曾得軍師劉伯溫數學,善知過去未來。
”人人都稱她是聖姑。
就有一個好事的客店,姓欽名信,請在家裡,是待父母一般供養她,要借她來獲利。
一日,對欽信道:“今日有一位貴人,姓陳,來你家歇。
我日後有事求他,你可從厚款待。
”果然這家子灑掃客房,整治飲食等候。
将次晚了,卻見一乘騾轎,三匹騾子随着,到他家來(寓)下。
卻是廬州府桐城縣一個新舉人,姓陳号骝山。
年紀不及三十歲。
這欽信便走到轎邊道:“陳相公裡邊下。
”陳骝山便下了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