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關燈
小
中
大
ldquo這個是緣事,光輝老僧山門,容易!且請拜吃茶。
&rdquo隻見行童托出茶來。
怎見得那盃茶的好處?有時為證: 玉蕋金芽真絕品,僧家制造甚工夫。
兔毫盞内香雲白,蟹眼湯中細浪鋪。
戰退困魔離枕席,增添清氣入肌膚。
仙茶自合桃源種,不許移根傍帝都。
茶罷,真長老便喚首座,分付監寺安排辦齋,與他剃度。
衆僧私處禀曰:&ldquo這人不似出家人的模樣,睜開雙眼似賊一般,不可剃度此人,恐後累及山門。
&rdquo長老曰:&ldquo待我入定去看一看。
&rdquo焚了一炷香,遂上禅椅盤膝而坐,入定去了。
一炷香過,恰才回來,對衆僧曰:&ldquo此人上應天星,雖然眼下兇頑,後卻清淨,汝等皆不能及。
可記吾言。
&rdquo衆僧依從策劃者經,請員外、魯達赴齋。
已畢,趙員外取出銀兩,買辦物料。
選吉日鳴鐘擂皷,在法堂會集,五六百僧人都在法堂下。
員外取出信香表裡,向法座前禮拜,宣疏已罷,行童引魯達到法堂座下。
淨發僧先把一周遭頭發剃了,卻待剃髭髯,魯達曰:&ldquo留了這些兒還灑家也好。
&rdquo衆僧忍咲不住。
真長老在法座上曰:&ldquo衆人聽念偈。
&rdquo 寸草不留,六根清淨。
與汝剃頭,免得争競。
長老念罷偈言,喝一聲:&ldquo咄!盡皆剃了!&rdquo首座呈将度牒,上法座前請長老賜法名。
長老拿住空頭度牒,又念偈曰: 靈光一點,價值千金。
佛法廣大,賜名智深。
長老賜名已罷,把度牒傳将下來。
書記僧填寫了度牒,又賜法衣,引上法座前,摩頂受戒:&ldquo一要皈依三寶,二要皈奉佛法,三要恭敬師父。
此是三皈。
五戒者:一不要殺生,二不要偷盜,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貪酒,五不要妄語。
&rdquo受戒已罷,趙員外請衆僧到雲堂赴齋,引智深參拜衆師兄。
引去僧堂後叢林裡,選佛場打坐。
當夜無事。
次日員外告辭,長老引衆僧送出山門。
員外曰:&ldquo智深乃是愚鹵直人,早晚禮數不到,看吾薄面,凡事慈悲。
&rdquo又喚智深分付曰:&ldquo賢弟,從今凡事自宜省戒,保重一二。
春衣夏服,早晚我使人送來。
&rdquo智深答雲:&ldquo謹依言語。
&rdquo員外相辭而行。
長老亦引衆僧回去。
那智深到晚,放番身體,橫羅十字,倒在禅床上睡,鼻息如雷。
趕來淨手,大驚小怪,就在佛殿後撒屎撒尿,言三語四。
侍者四五〖回禀〗長老說:&ldquo智深全然沒些出家人的體面。
叢林中如何容得此人。
&rdquo長老曰:&ldquo且看施主之面。
&rdquo自此無人敢說。
智深在寺中攪了五個月。
時遇初冬,天氣晴明,智深行出山門,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尋思曰:&ldquo往常酒肉不離口,如今教灑家做和尚,餓得幹瘦了。
趙員外這幾日,也不使人送些酒肉來灑家吃。
&rdquo正想間,隻見遠遠有個漢子,挑着擔桶,一手拿個镟子,唱曰: 九裡山頭作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
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别伯〖霸〗王。
智深見那漢子挑擔桶,上來亭子上歇,智深問曰:&ldquo漢子,你那桶裡甚麽東西?&rdquo那漢子曰:&ldquo好酒。
&rdquo智深曰:&ldquo多少錢一桶?&rdquo漢子曰:&ldquo我這酒挑上去,隻賣與做生活的吃。
本寺長老已有法旨,但賣酒與長老吃時,長老追去本錢,趕出屋去。
俺們都是寺内本錢,住本寺的屋宇,如何敢賣與你。
&rdquo智深曰:&ldquo灑家也不殺你,隻要問你買酒吃。
&rdquo把漢子隻一腳,踢得做一堆,蹲踞在地。
智深把那兩桶酒吃了一桶,便曰:&ldquo明日來寺裡讨錢。
&rdquo那漢子方才疼止,那裡敢讨錢。
将酒分做兩半桶,挑走下山去了。
智深在亭子上坐了半日,酒湧上來。
把皂直裰褪膊下來,把兩隻衫袖纏在腰間,露出脊背上花繡來,揙着兩個膀子,走上山來。
看看來到山門下,兩個門子望見,拿着竹箪攔住喝曰:&ldquo你是佛家弟子,如何吃得爛醉上寺。
你也見庫局曉示:&lsquo但凡和尚,破戒吃酒,決打四十
&rdquo隻見行童托出茶來。
怎見得那盃茶的好處?有時為證: 玉蕋金芽真絕品,僧家制造甚工夫。
兔毫盞内香雲白,蟹眼湯中細浪鋪。
戰退困魔離枕席,增添清氣入肌膚。
仙茶自合桃源種,不許移根傍帝都。
茶罷,真長老便喚首座,分付監寺安排辦齋,與他剃度。
衆僧私處禀曰:&ldquo這人不似出家人的模樣,睜開雙眼似賊一般,不可剃度此人,恐後累及山門。
&rdquo長老曰:&ldquo待我入定去看一看。
&rdquo焚了一炷香,遂上禅椅盤膝而坐,入定去了。
一炷香過,恰才回來,對衆僧曰:&ldquo此人上應天星,雖然眼下兇頑,後卻清淨,汝等皆不能及。
可記吾言。
&rdquo衆僧依從策劃者經,請員外、魯達赴齋。
已畢,趙員外取出銀兩,買辦物料。
選吉日鳴鐘擂皷,在法堂會集,五六百僧人都在法堂下。
員外取出信香表裡,向法座前禮拜,宣疏已罷,行童引魯達到法堂座下。
淨發僧先把一周遭頭發剃了,卻待剃髭髯,魯達曰:&ldquo留了這些兒還灑家也好。
&rdquo衆僧忍咲不住。
真長老在法座上曰:&ldquo衆人聽念偈。
&rdquo 寸草不留,六根清淨。
與汝剃頭,免得争競。
長老念罷偈言,喝一聲:&ldquo咄!盡皆剃了!&rdquo首座呈将度牒,上法座前請長老賜法名。
長老拿住空頭度牒,又念偈曰: 靈光一點,價值千金。
佛法廣大,賜名智深。
長老賜名已罷,把度牒傳将下來。
書記僧填寫了度牒,又賜法衣,引上法座前,摩頂受戒:&ldquo一要皈依三寶,二要皈奉佛法,三要恭敬師父。
此是三皈。
五戒者:一不要殺生,二不要偷盜,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貪酒,五不要妄語。
&rdquo受戒已罷,趙員外請衆僧到雲堂赴齋,引智深參拜衆師兄。
引去僧堂後叢林裡,選佛場打坐。
當夜無事。
次日員外告辭,長老引衆僧送出山門。
員外曰:&ldquo智深乃是愚鹵直人,早晚禮數不到,看吾薄面,凡事慈悲。
&rdquo又喚智深分付曰:&ldquo賢弟,從今凡事自宜省戒,保重一二。
春衣夏服,早晚我使人送來。
&rdquo智深答雲:&ldquo謹依言語。
&rdquo員外相辭而行。
長老亦引衆僧回去。
那智深到晚,放番身體,橫羅十字,倒在禅床上睡,鼻息如雷。
趕來淨手,大驚小怪,就在佛殿後撒屎撒尿,言三語四。
侍者四五〖回禀〗長老說:&ldquo智深全然沒些出家人的體面。
叢林中如何容得此人。
&rdquo長老曰:&ldquo且看施主之面。
&rdquo自此無人敢說。
智深在寺中攪了五個月。
時遇初冬,天氣晴明,智深行出山門,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尋思曰:&ldquo往常酒肉不離口,如今教灑家做和尚,餓得幹瘦了。
趙員外這幾日,也不使人送些酒肉來灑家吃。
&rdquo正想間,隻見遠遠有個漢子,挑着擔桶,一手拿個镟子,唱曰: 九裡山頭作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
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别伯〖霸〗王。
智深見那漢子挑擔桶,上來亭子上歇,智深問曰:&ldquo漢子,你那桶裡甚麽東西?&rdquo那漢子曰:&ldquo好酒。
&rdquo智深曰:&ldquo多少錢一桶?&rdquo漢子曰:&ldquo我這酒挑上去,隻賣與做生活的吃。
本寺長老已有法旨,但賣酒與長老吃時,長老追去本錢,趕出屋去。
俺們都是寺内本錢,住本寺的屋宇,如何敢賣與你。
&rdquo智深曰:&ldquo灑家也不殺你,隻要問你買酒吃。
&rdquo把漢子隻一腳,踢得做一堆,蹲踞在地。
智深把那兩桶酒吃了一桶,便曰:&ldquo明日來寺裡讨錢。
&rdquo那漢子方才疼止,那裡敢讨錢。
将酒分做兩半桶,挑走下山去了。
智深在亭子上坐了半日,酒湧上來。
把皂直裰褪膊下來,把兩隻衫袖纏在腰間,露出脊背上花繡來,揙着兩個膀子,走上山來。
看看來到山門下,兩個門子望見,拿着竹箪攔住喝曰:&ldquo你是佛家弟子,如何吃得爛醉上寺。
你也見庫局曉示:&lsquo但凡和尚,破戒吃酒,決打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