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甯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

關燈
男東女西;俟賈母拈香下拜,衆人方一齊跪下,将五間大廳,三間抱廈,内外廊檐,階上階下兩丹墀内,花軒錦簇,塞的無一些空地。

    鴉雀無聞,隻聽铿锵叮當,金鈴玉佩微微搖曳之聲,并起跪靴履飒沓之響。

    一時禮畢,賈敬賈赦等便忙退出,至榮府專候與賈母行禮。

     尤氏上房地下早已襲地鋪滿紅氈,當地放着象鼻三足鳅沿鎏金琺琅大火盆,正面炕上鋪新猩紅氈子,設着大紅彩繡雲龍捧壽的靠背引枕,外另黑狐皮的袱子搭在上面,大白狐皮坐褥,請賈母上去坐了。

    兩邊又鋪皮褥,讓賈母一輩的兩三個妯娌坐了。

    這邊橫頭排插之後小炕上,也鋪了皮褥,讓邢夫人等坐了。

    地下兩面相對十二張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張椅下一個大銅腳爐,讓寶琴等姊妹坐了。

    尤氏用茶盤親捧茶與賈母,蓉妻捧與衆老祖母,然後尤氏又捧與邢夫人等,蓉妻又捧與衆姊妹。

    鳳姐李纨等隻在地下伺候。

    茶畢,邢夫人等便先起身來侍賈母。

    賈母吃茶,與老妯娌閑話了兩三句,便命看轎,鳳姐兒忙上去挽起來。

    尤氏笑回說:“已經預備下老太太的晚飯。

    每年都不肯賞些體面用過晚飯過去,果然我們就不及鳳丫頭不成?”鳳姐兒攙着賈母笑道:“老祖宗快走,咱們家去吃去,别理他。

    ”賈母笑道:“你這裡供着祖宗,忙的什麼似的,那裡還擱得住鬧。

    況且每年我不吃,你們也要送去的。

    不如還送了來,我吃不了留着明兒再吃,豈不多吃些。

    ”說的衆人都笑了。

    又吩咐他:”好生派妥當人夜裡看香火,不是大意得的。

    ”尤氏答應了。

    一面走出來至暖閣前上了轎。

    尤氏等閃過屏風,小厮們才領轎夫,請了轎出大門。

    尤氏亦随邢夫人等同至榮府。

     這裡轎出大門,這一條街上,東一邊合面設列着甯國公的儀仗執事樂器,西一邊合面設列着榮國公的儀仗執事樂器,來往行人皆屏退不從此過。

    一時來至榮府,也是大門正廳直開到底。

    如今便不在暖閣下轎了,過了大廳,便轉彎向西,至賈母這邊正廳上下轎。

    衆人圍随同至賈母正室之中,亦是錦裀繡屏,煥然一新。

    當地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

    賈母歸了座,老嬷嬷來回:“老太太們來行禮。

    ”賈母忙又起身要迎,隻見兩三個老妯娌已進來了。

    大家挽手,笑了一回,讓了一回。

    吃茶去後,賈母隻送至内儀門便回來,歸正坐。

    賈敬賈赦等領諸子弟進來。

    賈母笑道:“一年價難為你們,不行禮罷。

    ”一面說着,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過了禮。

    左右兩旁設下交椅,然後又按長幼挨次歸坐受禮。

    兩府男婦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锞,擺上合歡宴來。

    男東女西歸坐,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畢,賈母起身進内間更衣,衆人方各散出。

    那晚各處佛堂竈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設着天地紙馬香供,大觀園正門上也挑着大明角燈,兩溜高照,各處皆有路燈。

    上下人等,皆打扮的花團錦簇,一夜人聲嘈雜,語笑喧阗,爆竹起火,絡繹不絕。

     至次日五鼓,賈母等又按品大妝,擺全副執事進宮朝賀,兼祝元春千秋。

    領宴回來,又至甯府祭過列祖,方回來受禮畢,便換衣歇息。

    所有賀節來的親友一概不會,隻和薛姨媽李嬸二人說話取便,或者同寶玉、寶琴、钗、玉等姊妹趕圍棋抹牌作戲。

    王夫人與鳳姐是天天忙着請人吃年酒,那邊廳上院内皆是戲酒,親友絡繹不絕,一連忙了七八日才完了。

    早又元宵将近,甯榮二府皆張燈結彩。

    十一日是賈赦請賈母等,次日賈珍又請,賈母皆去随便領了半日。

    王夫人和鳳姐兒連日被人請去吃年酒,不能勝記。

     至十五日之夕,賈母便在大花廳上命擺幾席灑,定一班小戲,滿挂各色佳燈,帶領榮甯二府各子侄孫男孫媳等家宴。

    賈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請他,于後十七日祖祀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養。

    便這幾日在家内,亦是靜室默處,一概無聽無聞,不在話下。

    賈赦略領了賈母之賜,也便告辭而去。

    賈母知他在此彼此不便,也就随他去了。

    賈赦自到家中與衆門客賞燈吃酒,自然是笙歌聒耳,錦繡盈眸,其取便快樂另與這邊不同。

    [庚辰雙行夾批:又交代一個。

    ] 這邊賈母花廳之上共擺了十來席。

    每一席旁邊設一幾,幾上設爐瓶三事,焚着禦賜百合宮香。

    又有八寸來長四五寸寬二三寸高的點着山石布滿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鮮花卉。

    又有小洋漆茶盤,内放着舊窯茶杯并十錦小茶吊,裡面泡着上等名茶。

    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紅紗透繡花卉并草字詩詞的璎珞。

    原來繡這璎珞的也是個姑蘇女子,名喚慧娘。

    因他亦是書香宦門之家,他原精于書畫,不過偶然繡一兩件針線作耍,并非市賣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