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金陵城起複賈雨村 榮國府收養林黛玉
關燈
小
中
大
金陵城起複賈雨村榮國府收養[二字觸目凄涼之至!]林黛玉
[蒙:我為你持戒,我為你吃齋;我為你百行百計不舒懷,我為你淚眼愁眉難解。
無人處,自疑猜,生怕那慧性靈心偷改。
] [寶玉通靈可愛,天生有眼堪穿。
萬年幸一遇仙緣,從此春光美滿。
随時喜怒哀樂,遠卻離合悲歡。
地久天長香影連,可意方舒心眼。
] [寶玉銜來,是補天之餘,落地已久,得地氣收藏,因人而現。
其性質内陽外陰,其形體光白溫潤,天生有眼可穿,故名曰寶玉,将欲得者盡寶愛此玉之意也。
] [天地循環秋複春,生生死死舊重新。
君家著筆描風月,寶玉颦颦解愛人。
] 卻說雨村忙回頭看時,不是别人,乃是當日同僚一案參革的号張如圭[甲戌側批:蓋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
]者。
他本系此地人,革後家居,今打聽得都中奏準起複舊員之信,他便四下裡尋情找門路,忽遇見雨村,故忙道喜。
二人見了禮,張如圭便将此信告訴雨村,雨村自是歡喜,忙忙的叙了兩句,[甲戌側批:畫出心事。
]遂作别各自回家。
冷子興聽得此言,便忙獻計,[甲戌側批:畢肖趕熱竈者。
]令雨村央煩林如海,轉向都中去央煩賈政。
雨村領其意,作别回至館中,忙尋邸報看真确了。
[甲戌側批:細。
]次日,面謀之如海。
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嶽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此刻正思向蒙訓教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
但請放心,弟已預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薦書一封,轉托内兄務為周全協佐,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
”雨村一面打恭,謝不釋口,一面又問:“不知令親大人現居何職?[甲戌側批:奸險小人欺人語。
]隻怕晚生草率,不敢驟然入都幹渎。
”[甲戌側批:全是假,全是詐。
]如海笑道:“若論舍親,與尊兄猶系同譜,乃榮公之孫。
大内兄現襲一等将軍,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甲戌側批:二名二字皆頌德而來,與子興口中作證。
]現任工部員外郎,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複醒一筆。
]故弟方緻書煩托。
否則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為矣。
”[甲戌側批:寫如海實寫政老。
所謂此書有不寫之寫是也。
]村聽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興之言,于是又謝了林如海。
如海乃說:“已擇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豈不兩便?”雨村唯唯聽命,心中十分得意。
如海遂打點禮物并餞行之事,雨村一一領了。
那女學生黛玉,身體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他外祖母緻意務去,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将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甲戌側批:可憐!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
]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别,[甲戌側批:實寫黛玉。
蒙側批:此一段是不肯使黛玉作棄父樂為遠遊者。
以此可見作者之心寶愛黛玉如己。
]随了奶娘及榮府幾個老婦人登舟而去。
雨村另有一隻船,帶兩個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甲戌側批:老師依附門生,怪道今時以收納門生為幸。
] 有日到了都中,[甲戌側批:繁中簡筆。
]進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甲戌側批:且按下黛玉以待細寫。
今故先将雨村安置過一邊,方起榮府中之正文也。
]帶了小童,[甲戌側批:至此漸漸好看起來也。
]拿着宗侄的名帖,[甲戌側批:此帖妙極,可知雨村的品行矣。
]至榮府的門前投了。
彼時賈政已看了妹丈之書,即忙請入相會。
見雨村相貌魁偉,言語不俗,且這賈政最喜讀書人,禮賢下士,濟弱扶危,大有祖風,況又系妹丈緻意,因此優待雨村,[甲戌側批:君子可欺其方也,況雨村正在王莽謙恭下士之時,雖政老亦為所惑,在作者系指東說西也。
]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協助,題奏之日,輕輕謀[甲戌側批:《春秋》字法。
]了一個複職候缺,不上兩個月,金陵應天府缺出,便謀補[甲戌側批:《春秋》字法。
]了此缺,拜辭了賈政,擇日上任去了。
[甲戌側批:因寶钗故及之,一語過至下回。
]不在話下。
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甲戌側批:這方是正文起頭處。
此後筆墨,與前兩回不同。
]便有榮國府打發了轎子并拉行李的車輛久候了。
這林黛玉常聽得[甲戌側批:三字細。
]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甲戌側批:寫黛玉自幼之心機。
[黛玉自忖之語。
]]自上了轎,進入城中,從紗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與别處不同。
[甲戌側批:先從街市寫來。
]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着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着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
正門卻不開,隻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
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甯國府”五個大字。
[甲戌側批:先寫甯府,這是由東向西而來。
]黛玉想道:“這必是外祖之長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了。
卻不進正門,隻進了西邊角門。
那轎夫擡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
後面的婆子們已都下了轎,趕上前來。
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十七八歲的小厮上來,複擡起轎子。
衆婆子步下圍随至一垂花門前落下。
衆小厮退出,衆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着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遊廊廂房,挂着各色鹦鹉、畫眉等鳥雀。
台矶之上,坐着幾個穿紅着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便忙都笑迎上來,說:“剛才老太太還念呢,可巧就來了。
”[甲戌側批:如見如聞,活現于紙上之筆。
好看煞!]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簾籠,[甲戌側批:真有是事,真有是事!]一面聽得人回話:“林姑娘到了。
”[甲戌眉批:此書得力處,全是此等地方,所謂“頰上三毫”也。
] 黛玉方進入房時,隻見兩個人攙着一位鬓發如銀的老母迎上來,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
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着大哭起來。
[甲戌側批:幾千斤力量寫此一筆。
]當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甲戌側批:旁寫一筆,更妙!]黛玉也哭個不住。
[甲戌側批:自然順寫一筆。
]一時衆人慢慢解勸住了,黛玉方拜見了外祖母。
[甲戌眉批:書中正文之人,卻如此寫出,卻是天生地設章法,不見一絲勉強。
]此即冷子興所雲之史氏太君,賈赦、賈政之母也。
[甲戌側批:書中人目太繁,故明注一筆,使觀者省眼。
]當下賈母一一指與黛玉:“這是你大舅母,[邢氏。
]這是你二舅母,[王氏。
]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婦珠大嫂子。
”黛玉一一拜見過。
賈母又說:“請姑娘們來。
今日遠客才來,可以不必上學去了。
”衆人答應了一聲,便去了兩個。
不一時,隻見三個奶嬷嬷并五六個丫鬟,簇擁着
無人處,自疑猜,生怕那慧性靈心偷改。
] [寶玉通靈可愛,天生有眼堪穿。
萬年幸一遇仙緣,從此春光美滿。
随時喜怒哀樂,遠卻離合悲歡。
地久天長香影連,可意方舒心眼。
] [寶玉銜來,是補天之餘,落地已久,得地氣收藏,因人而現。
其性質内陽外陰,其形體光白溫潤,天生有眼可穿,故名曰寶玉,将欲得者盡寶愛此玉之意也。
] [天地循環秋複春,生生死死舊重新。
君家著筆描風月,寶玉颦颦解愛人。
] 卻說雨村忙回頭看時,不是别人,乃是當日同僚一案參革的号張如圭[甲戌側批:蓋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
]者。
他本系此地人,革後家居,今打聽得都中奏準起複舊員之信,他便四下裡尋情找門路,忽遇見雨村,故忙道喜。
二人見了禮,張如圭便将此信告訴雨村,雨村自是歡喜,忙忙的叙了兩句,[甲戌側批:畫出心事。
]遂作别各自回家。
冷子興聽得此言,便忙獻計,[甲戌側批:畢肖趕熱竈者。
]令雨村央煩林如海,轉向都中去央煩賈政。
雨村領其意,作别回至館中,忙尋邸報看真确了。
[甲戌側批:細。
]次日,面謀之如海。
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嶽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此刻正思向蒙訓教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
但請放心,弟已預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薦書一封,轉托内兄務為周全協佐,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
”雨村一面打恭,謝不釋口,一面又問:“不知令親大人現居何職?[甲戌側批:奸險小人欺人語。
]隻怕晚生草率,不敢驟然入都幹渎。
”[甲戌側批:全是假,全是詐。
]如海笑道:“若論舍親,與尊兄猶系同譜,乃榮公之孫。
大内兄現襲一等将軍,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甲戌側批:二名二字皆頌德而來,與子興口中作證。
]現任工部員外郎,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複醒一筆。
]故弟方緻書煩托。
否則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為矣。
”[甲戌側批:寫如海實寫政老。
所謂此書有不寫之寫是也。
]村聽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興之言,于是又謝了林如海。
如海乃說:“已擇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豈不兩便?”雨村唯唯聽命,心中十分得意。
如海遂打點禮物并餞行之事,雨村一一領了。
那女學生黛玉,身體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他外祖母緻意務去,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将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甲戌側批:可憐!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
]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别,[甲戌側批:實寫黛玉。
蒙側批:此一段是不肯使黛玉作棄父樂為遠遊者。
以此可見作者之心寶愛黛玉如己。
]随了奶娘及榮府幾個老婦人登舟而去。
雨村另有一隻船,帶兩個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甲戌側批:老師依附門生,怪道今時以收納門生為幸。
] 有日到了都中,[甲戌側批:繁中簡筆。
]進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甲戌側批:且按下黛玉以待細寫。
今故先将雨村安置過一邊,方起榮府中之正文也。
]帶了小童,[甲戌側批:至此漸漸好看起來也。
]拿着宗侄的名帖,[甲戌側批:此帖妙極,可知雨村的品行矣。
]至榮府的門前投了。
彼時賈政已看了妹丈之書,即忙請入相會。
見雨村相貌魁偉,言語不俗,且這賈政最喜讀書人,禮賢下士,濟弱扶危,大有祖風,況又系妹丈緻意,因此優待雨村,[甲戌側批:君子可欺其方也,況雨村正在王莽謙恭下士之時,雖政老亦為所惑,在作者系指東說西也。
]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協助,題奏之日,輕輕謀[甲戌側批:《春秋》字法。
]了一個複職候缺,不上兩個月,金陵應天府缺出,便謀補[甲戌側批:《春秋》字法。
]了此缺,拜辭了賈政,擇日上任去了。
[甲戌側批:因寶钗故及之,一語過至下回。
]不在話下。
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甲戌側批:這方是正文起頭處。
此後筆墨,與前兩回不同。
]便有榮國府打發了轎子并拉行李的車輛久候了。
這林黛玉常聽得[甲戌側批:三字細。
]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甲戌側批:寫黛玉自幼之心機。
[黛玉自忖之語。
]]自上了轎,進入城中,從紗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與别處不同。
[甲戌側批:先從街市寫來。
]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着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着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
正門卻不開,隻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
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甯國府”五個大字。
[甲戌側批:先寫甯府,這是由東向西而來。
]黛玉想道:“這必是外祖之長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了。
卻不進正門,隻進了西邊角門。
那轎夫擡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
後面的婆子們已都下了轎,趕上前來。
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十七八歲的小厮上來,複擡起轎子。
衆婆子步下圍随至一垂花門前落下。
衆小厮退出,衆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着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遊廊廂房,挂着各色鹦鹉、畫眉等鳥雀。
台矶之上,坐着幾個穿紅着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便忙都笑迎上來,說:“剛才老太太還念呢,可巧就來了。
”[甲戌側批:如見如聞,活現于紙上之筆。
好看煞!]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簾籠,[甲戌側批:真有是事,真有是事!]一面聽得人回話:“林姑娘到了。
”[甲戌眉批:此書得力處,全是此等地方,所謂“頰上三毫”也。
] 黛玉方進入房時,隻見兩個人攙着一位鬓發如銀的老母迎上來,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
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着大哭起來。
[甲戌側批:幾千斤力量寫此一筆。
]當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甲戌側批:旁寫一筆,更妙!]黛玉也哭個不住。
[甲戌側批:自然順寫一筆。
]一時衆人慢慢解勸住了,黛玉方拜見了外祖母。
[甲戌眉批:書中正文之人,卻如此寫出,卻是天生地設章法,不見一絲勉強。
]此即冷子興所雲之史氏太君,賈赦、賈政之母也。
[甲戌側批:書中人目太繁,故明注一筆,使觀者省眼。
]當下賈母一一指與黛玉:“這是你大舅母,[邢氏。
]這是你二舅母,[王氏。
]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婦珠大嫂子。
”黛玉一一拜見過。
賈母又說:“請姑娘們來。
今日遠客才來,可以不必上學去了。
”衆人答應了一聲,便去了兩個。
不一時,隻見三個奶嬷嬷并五六個丫鬟,簇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