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偏邑屈奇才 折腰吏半生落拓 荒山鬥怪獸 強項令千裡馳驅

關燈
o說罷,二人長跪不起,靜待遊一瓢答應下來。

    遊一瓢聽罷,卻并不答言,隻昂頭思索了一回,微微笑道:&ldquo且請起來,俺有說話。

    &rdquo三人一同立起,分站左右靜聆訓誨。

    遊一瓢笑道:&ldquo俺此番雲遊,原存有衣缽傳人之想。

    三位氣質雖各不同,卻都是夙具慧根之人,萍蹤相聚,洵亦前緣。

    不過俺以前未收過一個弟于,山巅水涯來去無定,此後你們既然從我,自應先擇一人迹罕至幽險高深之所,以便朝夕琢磨。

    但是俺内子是否已回雁蕩山尚無把握,師徒相聚之所,一時也難尋适宜之處。

    有這幾層原因,諸位拜師之舉似宜稍稍從緩。

    &rdquo 三人聽他說完,錢、甘二人正在低頭沉思,龍湫僧突然朗聲說道:&ldquo老師所慮都易解決。

    弟子已從錢兄口中探得。

    老師同師母素來隐居雁蕩山最高峰雁湖之濱,卻與弟子出家的靈岩寺相距不遠。

    雁蕩山周圍層峰疊嶂幽谷古壑遊覽不盡,幽深奇怪的洞府也不知多少,真是洞天仙府,凡夫俗子輕易不能到的地方。

    老師此番定回雁蕩山,弟子們何妨就跟随老師一同前往。

    弟子們先在靈岩寺暫時寄迹,候老師同師母會面後,就請老師在雁蕩山深處擇一相處之所,然後通知弟子們伐木編葦,搭起幾所草廬來,便夠俺師徒們朝夕盤桓了。

    倘然老師嫌雁蕩不妥,尚有相近天台,也是千古仙靈隐迹之處,不難尋出一個好地方來,未知老師意下為何知?&rdquo遊一瓢本來最愛天台、雁蕩兩處雄奇瑰麗,當下深以為然,便允許俟擇好地點後,再擇日實行拜師。

    三人知已俯允,喜不自勝。

    卻又聽得遊一瓢向甘瘋子問道:&ldquo汝是湖南縣令,何以親自改裝探盜,直到福建沿海,而且又想棄官從師呢?&rdquo甘瘋子大笑道:&ldquo今天得蒙老師收列門牆,弟子宛如換了一個人,又如從火坑中跳到清涼世界。

    有生以來,此刻弟子這個七品前程,真是可憐而又可笑。

    長夜無聊,老師不厭絮聒,且聽弟子從頭奉告便了。

    &rdquo當下甘瘋子疊着兩根指頭說出一番話來,原來甘瘋子單名震字霆生,祖籍湖南,卻世居湖北孝感縣,以湖北籍登科甲。

    方弱冠即以進士分發湖北,即用知縣,以善于治盜為上峰器重。

    因甘瘋子姿禀異人自幼喜練拳棒,從過不少名師,一面卻又不廢詩書過目成誦,少年出仕文武全才,自然出人頭地。

    卻有一樁不合時宜,每逢酒醉便要罵座,不問長官同寅,一經看不入眼,便瞪眼吹胡,發言如雷,弄得滿座不歡,因此同演中都叫他甘瘋子。

    甘瘋子三字因此出了名,好象江湖上綽号一般。

    可是他做了幾任州縣,不要錢、不怕死,境内大小盜賊,被他治得望風而逃,刁頑的訟師劣紳也被他治得銷聲匿迹。

    有這幾樣難能可貴的幹才,雖然一肚皮不合宜,倒也着實蒙幾個明理的上司青眼,無數百姓的愛戴。

     這年上司因為醴陵縣山深林密,時為巨盜據為巢穴,搶案疊出号稱難治,特地調他實授醴陵縣正堂。

    一般百姓聽到他來上任,個個跪香迎接,上任這一天,着實風光異采。

    幾個月下來,他一口劍、一張弓、一匹馬,帶了幾個幹練番役把全境踏勘了一遍。

    撫的撫剿的剿,頓時把境内劇盜趕得一個不剩,上峰也格外器重。

    一年以後,居然訟簡刑清可以卧治了。

    甘瘋子每日無事,便同幾個幕僚擊劍賦詩飲酒作樂,哪知有一天,突然在自己境内發生了一樁駭人聽聞的事。

    你道為何?原來湖郴州、桂陽州同衡州府每年彙解漕銀一次,這兩州一府每年所解漕銀數在七八萬兩以上,解銀日期總在入冬以後,解到長沙省城藩庫,必須經過醴陵縣境。

    七八萬兩重的銀子裝入銀鞘,分量真也不輕,每年由兩州一府,會派幾哨營兵随同押解委員沿路護運。

    往年漕銀運到醴陵縣境,雖知已近省城,因為醴陵多盜,山林險惡,格外提心吊膽卻也從未出事。

    自從甘知縣到任境内肅清,這次兩州一府漕銀到來,委員營兵們放大了膽走去,以為往年多盜尚未出事,今年甘知縣剿撫得力,益發可以平安無事了,因此未免大意了一點。

    豈知無巧不成書,這一大意便出了駭人聽聞的事來。

    這次漕銀七萬多兩,選了許多精壯民夫長路挑解,前後護着五六十個帶刀号勇,一個軍官騎馬領先,一個委員坐着長路轎子押後,一路大隊人馬,倒也威風十足。

     這天經過醴陵城在城内打了尖,甘知縣照例要應酬一番,又加派幾個健役沿路照料。

    押銀委員酒醉飯飽急想趕到省城卸了幹系,不敢停留,當天起行。

    大隊人馬來到距縣城五十餘裡楓林山地面,天色已晚。

    那押解委員知道再過去是九龍山,便到浏陽縣了,一路盡是山道,不如在此息宿較為穩妥。

    就着随行健役會同當地地保紳董,尋了一所人家的祠堂息馬。

    把銀鞘堆在祠堂院内,前後門設人守衛,權宿一宵。

    一個山鄉祠堂擁進這一大隊人馬,又是皇家銀庫,何等重大,當然轟動當地。

    那押解委員又呼來叱去官派十足,山民無知,格外攜男帶女探頭探腦的來看熱鬧,直到祠内燈火通明關門大吉,才一哄而散。

    隻有當地地保和幾個紳董,提心吊膽的一同陪着委員在祠内侍候。

    哪知到了次日紅日高升,鄰近愚民又男男女女擠到祠堂門口來看熱鬧,卻見兩扇大門兀自關得嚴絲密縫,裡面也鴉雀無聲,好象人已走淨一般。

    其中有幾個略懂事的覺得有點詫異,向衆人說,頓時個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但誰也不敢去敲門探問。

    門口的人越聚越多,又耽延了好半晌,日頭已照到祠門台基上,依然不見一個人出來,連地保紳董同縣裡健役都無聲響。

    衆人中有地保紳董的家屬忍耐不住,乍着膽撿着一處壞牆缺口跳上去向内一望,隻聽他一聲怪喊,頓時跌下地來。

    衆人慌扶起來問所以,這人吓得面無人色,說不出話來,隻伸着一隻手望牆内亂指。

    有膽大的一齊跳上缺口向院内看去,隻見院内一大堆銀鞘蹤迹全無,卻見許多号勇夾着民夫健役橫七豎八在院内躺了一地!個個都挺得象死了一般。

    隻有院内一株桂樹底下拴着一匹高頭大馬,倒很安詳的自顧自啃那庭草。

    這幾個人看情形不對,知道出了大事,急忙向下面衆人一述所以,拚命的向内跳了進去,先把兩扇前門開了,讓衆人一湧而入。

    不料男女老少剛山嚷怪叫的湧進門來,院内橫七豎八躺着的勇衛等人已漸漸手腳舒展呵欠連連坐了起來。

    一張目,看見滿院圍住了各色的人,發聲大喊都一骨碌跳了起來,一看庭心銀鞘一個不見大驚失色。

    有幾個跌跌撞撞趕入堂内,卻見軍官同紳士們也正被外人聲驚醒,個個如夢方覺張開眼來,也有躺在地上的也有半倚半躺斜伏在幾上的,姿态不一彼此互看說不出話來。

    這時醴陵縣的健役也醒了過來,定了定神,明知失了事非同兒戲,腦袋也許會搬家,慌奔進堂内四面一看,卻獨不見委員老爺。

    衆人四下裡一找,卻見他仍在自己坐的轎内,頭鑽在轎底,屁股卻蹶得半天高露在外面,隻瑟瑟的亂抖,兩手兀自死命攀住轎内墊子不放。

    衆人齊聲大叫,又吓得他往裡直鑽一顆頭碰得通通山響。

    健役們死拉活拉把他拉出轎來,哪裡還有人樣,滿臉灰泥,額上一塊青一塊紫滿是鵝卵般大泡象活鬼一般。

    衆人扶住他納在堂内中間椅上,兀自定着眼透不過一口氣來。

    好不容易捶背搓胸把他收回了三魂六魄,才聽得他哇的一聲大哭道:&ldquo今番我死了。

    &rdquo接着頓足大哭起來,這一來益發弄得衆人莫名其妙。

    最好笑看熱鬧的一般呆鳥直進無阻,越擁越多,裡三層外三層直擁到堂内來了。

     這時那個押解軍官卻是個老軍務,知道這場大亂子沒法彌縫,正在眉頭百結滿肚皮搜不出巧避的法子,一眼看見門内門外擁擠了這許多人,蓦地計上心來,慌湊近委員身旁附耳嘁喳了一陣,倏地又飛步而出,向手下幾個哨長什長又低低囑咐幾句,一轉身又跑進内堂,他這樣一陣搗鬼,那委員仿佛下了一帖定心藥,猛見他舉着馬蹄長袖向面上一抹,霎時滴淚俱無,鐵青着面孔睜着兩顆黃眼珠骨碌碌四下一轉,放開破竹喉嚨大喊道:&ldquo快把前後門看守起來,不準放走一人。

    &rdquo下面兵弁壯役早已得過軍官知會,一聲吆喝立時把前後關守得鐵桶相似,又把堂上堂下閑看的人不論男女老幼一齊趕到院子角落裡圍禁起來。

    這般愛看熱鬧的呆鳥,此時懊悔不疊,隻啼啼哭哭号成一片。

    卻又聽得委員同軍官一疊聲傳地保,哪知地保同縣裡幾個健役,早已如飛的奔向城内報告甘縣令去了。

    那堂内幾個紳董哭喪着臉躲在角落裡,隻瑟瑟的發抖。

    委員指着壁角落裡紳董厲聲喝道:&ldquo你們做的好事,竟敢串通劇盜故意把俺們誘到這祠堂内歇宿,暗地在茶水内下了蒙汗藥,把俺們兵役都蒙了過去将皇上庫銀盜去,你們膽子真也不小!你們自以為這條計策千妥萬妥,哪知俺們辦這樣差使也不止一次,你們這樣無法無天的惡計豈能瞞住俺們。

    現在犯不着同你們多說,等甘知縣到來,把你們押解進省便了。

    &rdquo此言一出,幾個紳董同院子裡圍禁的男女老少,個個吓得魂飛天外,一齊叫起撞天屈來。

     正在弄得不可開交,門外鸾鈴響處大門敲得一片震天價響:&ldquo快開門來。

    &rdquo委員聽得甘知縣到來,大剌剌的并不動身,隻吩咐小心開門不準放脫一人。

    大門開處,甘瘋子揚鞭當先,身後跟着雄赳赳十幾名健役大踏步走了進來。

    一進堂内,那委員同軍官微一欠身便說道:&ldquo貴縣盜匪早告肅清遐迩馳名,怎的七萬多兩庫銀隻在此地擺了一宵便一齊失去。

    這個幹系,卻在貴縣身上。

    &rdquo一言未畢,院子男女老幼大哭大喊道:&ldquo青天大老爺,快替小民作主呀。

    &rdquo堂内角落裡幾個紳董,也戰兢兢的向甘知縣遙拜道:&ldquo俺們好意來此奉陪委員大人,不意委員大人牽誣串通盜賊。

    公祖明鑒萬裡,快替治下昭雪吧。

    &rdquo這一來把一個智勇兼備的甘知縣也吓了一大跳!暗想七萬多兩銀鞘一夜工夫蹤影全無,絕非平常強盜所能傲的,偏偏又在自己境内。

    未出縣衙時,已據地保健役飛白,尚以為不緻一齊失去。

    一到此地,非但全數被盜,委員老奸巨猾竟想賴在當地紳董百姓身上,明明故意如此,好把幹系推到俺身上來。

    這樣一陣思索尚未得到主意,那委員又開言道:&ldquo昨晚到此駐宿同茶水供給,都是這幾個紳董出的主意。

    兵役們走得口渴,喝下茶水不到一個時辰,都橫七豎八的躺在地上了,隻有俺因在後面出恭,未喝茶水。

    等俺恭畢一腳跨入後堂屏門,猛見牆頭跳進四五個手持刀劍的大漢,吓得俺三腳兩步鑽進轎内躲避,已被他們看見。

    隻覺屁股後面被一個強盜手指一點,便也昏然動彈不得。

    直到此刻他們醒轉扶俺出來,卻見滿院子站着不三不四的人,一查庫銀一兩也無。

    察情度理,不是當地人民串通強盜,哪有這樣湊巧?而且兵役們不喝紳董供給的茶水何緻人事不知?這便是老大的憑證。

    &rdquo 甘知縣一面聽他絮聒,一面眼光如電向幾個紳董同院子裡圍禁的百姓留神一看,便知都是安善良民,不等那委員再說下去,高聲說道:&ldquo敝縣境内既然出了這樣大事,在甘某身上好歹要找個水落石出。

    但是這幾位紳董同院子裡老少百姓都系有家有業清白良民,不必淩辱他們。

    憑甘某一人說話便了。

    &rdquo說時濃眉直豎虎目圓睜,把委員軍官吓了一哆嗦,慌忙滿面生春連連拱手道:&ldquo貴縣既然一力擔當是最好沒有,可是事關庫金幹系匪徒,全仗貴縣一力擔認。

    能夠立時破案追回庫銀緝獲盜魁,果然大家無事,萬一銀盜兩無,省中耳目甚近如何遮掩得來?不但貴縣前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