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雀選起風波 恩仇了了 龍吟驚海窟 奇事重重
關燈
小
中
大
又波平風止松靜山閑起來,這當口這種餘音未絕,蓦地又聽到遠處山坳内百鳥齊鳴箫管并奏,襯着山谷回響異常悅耳,不一時又變為哀怨凄絕之音如泣如訴凄絕異常,聽得紉蘭神郁不揚,遊一瓢也暗暗詫異。
忽又聽得聲調又變一派靡曼之音,随風飄蕩倏高倏低,竟聽不出聲從何處發出。
遊一瓢同紉蘭憑高四眺半晌,才看出側面山岩半腰裡炊煙幾縷穿林而出,隐隐似有村舍模樣,各種異聲也象自其中發出來的。
這當口異聲頓寂,卻另有一陣小兒鼓噪之聲,遊一瓢笑道:&ldquo那面山腰中定有奇境,我們何妨過去一看。
大約也不過幾裡路,順便也可一探聽到的各種聲音從何而來。
&rdquo紉蘭恰也好奇,原想一探究竟,兩人意思相同,立即一齊飄身下樹,從側面羊腸小徑走下嶺來。
嶺下面盡是一層層的山田,越過山田又是幾層峥嵘石嶂,繞盡石嶂地稍平坦,露出一片松林。
林外溪流潺潺,幾隻悠然鴨子在溪中浮拍自如。
兩人一看到鴨子,知已走近山村,忙穿過森林沿溪走去,曲曲折折走不到二裡路,面前奇峰陡起層巒環抱,那支溪流,正從面前山腳底下汩汩流出,兩人越過溪流,向一座崗巒腳下轉去。
不料繞出崗巒,景象大變。
當前一座十餘丈高的碉樓鎖住山口,碉栅嚴閉寂無人影,兩旁整整齊齊的砌着丈許高虎皮石的女牆,連山而起勢如長龍。
隻望到碉後峰尖亂擁古木參天,卻不知碉内是何景象。
紉蘭詫異道:&ldquo這兒還有這樣雄壯的碉壘,卻非意料所及,想必山中居民很是豐富哩!但是俺們在對面嶺上,怎會見不到這座碉樓呢?&rdquo遊一瓢笑道:&ldquo這何足奇,你此刻立在碉前也見不到那嶺上,因為中間還隔着幾層石嶂哩。
看來此地藏風聚氣形勢天成,倒是個好所在。
可借隐隐蘊藏着肅殺之氣,其中雖有幾個豪傑恐也非光明正大之輩,大約碉内并非良民。
此地近海,或者是海盜首領占據之地也未可知。
河水不犯并水,我們也不必流連了。
&rdquo一言未畢,忽聽得碉内角聲大鳴夾着步履吆喝之音,遊一瓢微一沉思,忽向崗腳幾株合抱長松一指道:&ldquo俺們且到那樹上暗探一下,碉栅内角聲大起,定必有人出來,不是合圍行獵就是操練婁卒,且看看是何人物再作道理。
&rdquo說話之際碉内人聲已漸近,似有無數人馬湧出碉來。
遊一瓢一揮手,紉蘭會意,兩人同時略一飛騰,宛似一雙點水蜻蜓,幾個一起一伏便已到崗腳,直上松頂穩住身子,仔細向碉前窺探。
半晌猛又聽得噹噹鑼響一陣吆喝,頓時碉栅大開,象潮水般湧出五顔六色一隊隊的人來。
頭一隊排着十幾個峥嵘壯漢,一色紫花布窄袖短衫紅帕包頭皂布裹腿,前面兩個高舉一對畫角吹着嗚嗚怪響,其餘荷着一對對的豹尾槍如風趨前。
壯漢背後卻湧出一隊隊盡是山精般的腳村婆,居然也包頭紮腿腰挎蠻刀,鬓腳邊還都插着一朵血紅的山茶花,個個腆胸瞪目而出。
遠看去這群村婆足有二三十人,都不過二十左右。
這當兒潑剌剌跑出四匹雕鞍鮮明的白馬,騎着四個俏麗女郎,一律穿着一身菜綠的窄袖密扣褲襖,頭上劉海齊眉,頭發分梳兩辮壓着兩個紅絹蝴蝶大結,眉目如畫。
揚鞭出碉,同前隊村婆相映成趣。
紉蘭在樹上正猜想這般不倫不類的人是何路道?忽見湧出碉外的一股人馬倏的左右一分相對立住,中間讓出一條甬道,猛的碉内又是一陣犬吠,呼的奔出無數兇猛高大的獵狗出來,後面緊跟着兩匹赤炭似的駿馬,頭一匹卻無人騎,隻馬背上踞着兩隻鐵啄鋼爪的巨鷹,後面一匹才馱着一個儀态非常、容光奪目的佳人,錦帕抹額翠當貼鬓,披一件紫緞貼金一口鏡,微露窄窄蠻靴穩踏镫上,據鞍顧盼秋波流射,好不雍容氣概。
一出碉前略一指揮,便率領着四個俊俏女郎直趨隊首,那群猛犬便在她馬前馬後搖尾追随等候号令一般。
隻見她櫻唇微撮便發出一種尖銳峭利之音,餘音未絕,絲缰一帶,潑剌剌一馬當先轉過山腳,向溪邊跑去。
馬後四個女郎帶着鷹犬緊緊跟随,最後村婆壯漢轟雷似的一聲激應又複合疾趨。
霎時這一大隊人馬如卷殘雲般滾滾沒入樹煙岚影之中。
紉蘭在樹上看得出了神兀自猜不出是何路道,向遊一瓢一招手先自飛身而下追向前去,遊一瓢本想入碉一探,不料紉蘭意在馬上女子,隻得也自飄身下來一同追去。
兩人腳下何等飛快,不一時已見前面人馬左旋右轉,趨入密林深谷之内,遠望去豐草沒胫怪石遮雲形頗幽險,紉蘭止步悄悄說道:&ldquo我們跟在後面易被他們覺察,不如從側面崗上盤旋過去居高臨下可以看個明白。
&rdquo兩人商量停當,一伏身從近身山腳飛越而上。
可是并無路徑,滿山盡是荊棘,好在二人憑着絕頂輕身功夫,毫不猶豫裱襟一撩,飕,飕,飕!一口氣飛出一片荊棘,才尋出一條窄窄的小徑。
從小徑迂回曲折又越過幾重崗巒,走上一座巉岩,岩上長松蔽日藤蔓引風,百鳥啾啁如隔塵世。
兩人流連一回向前一看,岩外一層峭壁拔地而起,不下二三十丈,與這邊相離丈許,并不相連。
走近岩邊俯身一看,下臨絕壑,形似夾巷,借着一線天光照向壑底,卻正見那隊人馬宛如螞蟻蠕蠕而動,又象一字長蛇蜿蜒走出。
紉蘭道:&ldquo這般人帶着鷹犬,當然是出來合圍打獵,但是到此絕壑裡邊是何意思?&rdquo遊一瓢搖頭道:&ldquo我們地理生疏不必妄猜,且看他們走向何處。
&rdquo 兩人一聲不響看了半天,隻見下面一群人馬向絕壑深處走了一程,忽然向左一轉,一個個連人帶馬竟從峭壁裡面卷将進去。
這一來把二人看得詫異非常!心想這般人是山精海怪不成,怎能穿壁而入?紉蘭道:&ldquo我們既然到此,總須探個水落石出。
不如我們飛渡到峭壁上面再看那邊是何景象。
&rdquo遊一瓢擡頭向壁頂上一打量,距離不過一丈遠近,可是那邊峭壁頂峰比這邊還要高出好幾丈,從頂至底天然如削,毫無借力攀援之處。
兩人沿着崖頂周圍探了一遍,忽見對面壁上有一處倒挂着一株千年奇松,形如蒼龍攫海丹鳳朝陽,滿身蟠着枝藤。
藤梢枝枝下垂,又象龍髯鳳尾随風飄拂竟蕩漾到這邊來。
遊一瓢大喜道:&ldquo有此飛梁便不必多費氣力!&rdquo說罷略一整束,便騰身而起,直向那株崖松飛去,将近松樹兩手向上一撩便握住枝藤,即趁蕩漾之勢直上松背。
兩手一放身形一矮,恰正輕輕立住。
再向上一看,距懸崖頂還整有兩丈多高。
遊一瓢更不停留,兩臂一分,雙足點處一個旱地拔蔥早已飄飄然立在崖上。
低頭一看,紉蘭已按照自己的轉法蕩秋千似的蕩上松背,轉眼也飛到身邊。
兩人這樣飛渡千仞絕壁,滿以為居高臨下可以俯瞰一切了。
哪知一到崖頂,面前奇峰無數層層遮風蔽日,比立着的絕壁還要高過幾倍,依然望不到碉内情形。
兩人一轉身向崖上打量,盡是嵯峨怪石,除去那株奇松别無一草一木。
兩人從怪石上面飛越過去,卻見裡面崖下景象又是不同。
層層的小山峰都是直上直下曲曲折折,仿佛重門壘戶,半腰裡都鑿成盤旋登道釘着核桃
忽又聽得聲調又變一派靡曼之音,随風飄蕩倏高倏低,竟聽不出聲從何處發出。
遊一瓢同紉蘭憑高四眺半晌,才看出側面山岩半腰裡炊煙幾縷穿林而出,隐隐似有村舍模樣,各種異聲也象自其中發出來的。
這當口異聲頓寂,卻另有一陣小兒鼓噪之聲,遊一瓢笑道:&ldquo那面山腰中定有奇境,我們何妨過去一看。
大約也不過幾裡路,順便也可一探聽到的各種聲音從何而來。
&rdquo紉蘭恰也好奇,原想一探究竟,兩人意思相同,立即一齊飄身下樹,從側面羊腸小徑走下嶺來。
嶺下面盡是一層層的山田,越過山田又是幾層峥嵘石嶂,繞盡石嶂地稍平坦,露出一片松林。
林外溪流潺潺,幾隻悠然鴨子在溪中浮拍自如。
兩人一看到鴨子,知已走近山村,忙穿過森林沿溪走去,曲曲折折走不到二裡路,面前奇峰陡起層巒環抱,那支溪流,正從面前山腳底下汩汩流出,兩人越過溪流,向一座崗巒腳下轉去。
不料繞出崗巒,景象大變。
當前一座十餘丈高的碉樓鎖住山口,碉栅嚴閉寂無人影,兩旁整整齊齊的砌着丈許高虎皮石的女牆,連山而起勢如長龍。
隻望到碉後峰尖亂擁古木參天,卻不知碉内是何景象。
紉蘭詫異道:&ldquo這兒還有這樣雄壯的碉壘,卻非意料所及,想必山中居民很是豐富哩!但是俺們在對面嶺上,怎會見不到這座碉樓呢?&rdquo遊一瓢笑道:&ldquo這何足奇,你此刻立在碉前也見不到那嶺上,因為中間還隔着幾層石嶂哩。
看來此地藏風聚氣形勢天成,倒是個好所在。
可借隐隐蘊藏着肅殺之氣,其中雖有幾個豪傑恐也非光明正大之輩,大約碉内并非良民。
此地近海,或者是海盜首領占據之地也未可知。
河水不犯并水,我們也不必流連了。
&rdquo一言未畢,忽聽得碉内角聲大鳴夾着步履吆喝之音,遊一瓢微一沉思,忽向崗腳幾株合抱長松一指道:&ldquo俺們且到那樹上暗探一下,碉栅内角聲大起,定必有人出來,不是合圍行獵就是操練婁卒,且看看是何人物再作道理。
&rdquo說話之際碉内人聲已漸近,似有無數人馬湧出碉來。
遊一瓢一揮手,紉蘭會意,兩人同時略一飛騰,宛似一雙點水蜻蜓,幾個一起一伏便已到崗腳,直上松頂穩住身子,仔細向碉前窺探。
半晌猛又聽得噹噹鑼響一陣吆喝,頓時碉栅大開,象潮水般湧出五顔六色一隊隊的人來。
頭一隊排着十幾個峥嵘壯漢,一色紫花布窄袖短衫紅帕包頭皂布裹腿,前面兩個高舉一對畫角吹着嗚嗚怪響,其餘荷着一對對的豹尾槍如風趨前。
壯漢背後卻湧出一隊隊盡是山精般的腳村婆,居然也包頭紮腿腰挎蠻刀,鬓腳邊還都插着一朵血紅的山茶花,個個腆胸瞪目而出。
遠看去這群村婆足有二三十人,都不過二十左右。
這當兒潑剌剌跑出四匹雕鞍鮮明的白馬,騎着四個俏麗女郎,一律穿着一身菜綠的窄袖密扣褲襖,頭上劉海齊眉,頭發分梳兩辮壓着兩個紅絹蝴蝶大結,眉目如畫。
揚鞭出碉,同前隊村婆相映成趣。
紉蘭在樹上正猜想這般不倫不類的人是何路道?忽見湧出碉外的一股人馬倏的左右一分相對立住,中間讓出一條甬道,猛的碉内又是一陣犬吠,呼的奔出無數兇猛高大的獵狗出來,後面緊跟着兩匹赤炭似的駿馬,頭一匹卻無人騎,隻馬背上踞着兩隻鐵啄鋼爪的巨鷹,後面一匹才馱着一個儀态非常、容光奪目的佳人,錦帕抹額翠當貼鬓,披一件紫緞貼金一口鏡,微露窄窄蠻靴穩踏镫上,據鞍顧盼秋波流射,好不雍容氣概。
一出碉前略一指揮,便率領着四個俊俏女郎直趨隊首,那群猛犬便在她馬前馬後搖尾追随等候号令一般。
隻見她櫻唇微撮便發出一種尖銳峭利之音,餘音未絕,絲缰一帶,潑剌剌一馬當先轉過山腳,向溪邊跑去。
馬後四個女郎帶着鷹犬緊緊跟随,最後村婆壯漢轟雷似的一聲激應又複合疾趨。
霎時這一大隊人馬如卷殘雲般滾滾沒入樹煙岚影之中。
紉蘭在樹上看得出了神兀自猜不出是何路道,向遊一瓢一招手先自飛身而下追向前去,遊一瓢本想入碉一探,不料紉蘭意在馬上女子,隻得也自飄身下來一同追去。
兩人腳下何等飛快,不一時已見前面人馬左旋右轉,趨入密林深谷之内,遠望去豐草沒胫怪石遮雲形頗幽險,紉蘭止步悄悄說道:&ldquo我們跟在後面易被他們覺察,不如從側面崗上盤旋過去居高臨下可以看個明白。
&rdquo兩人商量停當,一伏身從近身山腳飛越而上。
可是并無路徑,滿山盡是荊棘,好在二人憑着絕頂輕身功夫,毫不猶豫裱襟一撩,飕,飕,飕!一口氣飛出一片荊棘,才尋出一條窄窄的小徑。
從小徑迂回曲折又越過幾重崗巒,走上一座巉岩,岩上長松蔽日藤蔓引風,百鳥啾啁如隔塵世。
兩人流連一回向前一看,岩外一層峭壁拔地而起,不下二三十丈,與這邊相離丈許,并不相連。
走近岩邊俯身一看,下臨絕壑,形似夾巷,借着一線天光照向壑底,卻正見那隊人馬宛如螞蟻蠕蠕而動,又象一字長蛇蜿蜒走出。
紉蘭道:&ldquo這般人帶着鷹犬,當然是出來合圍打獵,但是到此絕壑裡邊是何意思?&rdquo遊一瓢搖頭道:&ldquo我們地理生疏不必妄猜,且看他們走向何處。
&rdquo 兩人一聲不響看了半天,隻見下面一群人馬向絕壑深處走了一程,忽然向左一轉,一個個連人帶馬竟從峭壁裡面卷将進去。
這一來把二人看得詫異非常!心想這般人是山精海怪不成,怎能穿壁而入?紉蘭道:&ldquo我們既然到此,總須探個水落石出。
不如我們飛渡到峭壁上面再看那邊是何景象。
&rdquo遊一瓢擡頭向壁頂上一打量,距離不過一丈遠近,可是那邊峭壁頂峰比這邊還要高出好幾丈,從頂至底天然如削,毫無借力攀援之處。
兩人沿着崖頂周圍探了一遍,忽見對面壁上有一處倒挂着一株千年奇松,形如蒼龍攫海丹鳳朝陽,滿身蟠着枝藤。
藤梢枝枝下垂,又象龍髯鳳尾随風飄拂竟蕩漾到這邊來。
遊一瓢大喜道:&ldquo有此飛梁便不必多費氣力!&rdquo說罷略一整束,便騰身而起,直向那株崖松飛去,将近松樹兩手向上一撩便握住枝藤,即趁蕩漾之勢直上松背。
兩手一放身形一矮,恰正輕輕立住。
再向上一看,距懸崖頂還整有兩丈多高。
遊一瓢更不停留,兩臂一分,雙足點處一個旱地拔蔥早已飄飄然立在崖上。
低頭一看,紉蘭已按照自己的轉法蕩秋千似的蕩上松背,轉眼也飛到身邊。
兩人這樣飛渡千仞絕壁,滿以為居高臨下可以俯瞰一切了。
哪知一到崖頂,面前奇峰無數層層遮風蔽日,比立着的絕壁還要高過幾倍,依然望不到碉内情形。
兩人一轉身向崖上打量,盡是嵯峨怪石,除去那株奇松别無一草一木。
兩人從怪石上面飛越過去,卻見裡面崖下景象又是不同。
層層的小山峰都是直上直下曲曲折折,仿佛重門壘戶,半腰裡都鑿成盤旋登道釘着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