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回 料理新篇斷剪京華夢 商量舊事來看蝴蝶圖
關燈
小
中
大
梅》出名,不犯淫行。
柳愛梅是個浪漫名星,卻沒對手方。
以上這些人,拿來一比較,都是相處在反面的,若是大家調劑一下子,折衷兩可,豈不是都圓滿了。
熊善才看到這裡,這才知道所謂卅六鴛鴦傳,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便将抄本收好,雙手送到梁寒山面前向他拱拱手道:&ldquo這種書,我不能印,印得了我可找不着銷售的地方,隻好白累你一趟了。
&rdquo 梁寒山道:&ldquo昨天你那樣歡迎,願意印這部書。
今天拿了來,你隻翻了一翻,就說不要,這個原因何在?&rdquo 熊善才笑道:&ldquo老實告訴你吧。
我昨日聽到你說的書名,是卅六鴛鴦傳,憑這鴛鴦兩個字,我就認為是現在最時行的妙書,及至拿起來一看,差得遠了。
&rdquo 梁寒山笑道:&ldquo我的朋友,會寫字的很多。
但是先生教他寫字的時候,可不為了教他寫《肉蒲團》、《杏花天》。
&rdquo 熊善才一想,自己是有一點失言,連忙笑着拱了一拱手道:&ldquo這是我不會說話的緣故把話說錯了。
我并不是說這種書沒有價值,乃是說這種書我們野雞印刷所不配去印。
&rdquo 他說完了,不等梁寒山再辯論,又拱了一拱手就走開了。
梁寒山對于他這位朋友的文字,倒是相信得過,拿着這樣三十六鴛鴦傳鮮豔題目,無論如何,總不至于寫得像一冊道學先生的語錄一樣,何至于這位熊先生隻翻了一翻就置之不顧哩?自己對于這一點,未免有點疑慮,因此将書拿回家去,仔細看了一看。
覺得其中有八個字可以包括,乃是金錢事多,男女道苦。
偌大的北京,這雖不能包括一切,但是這一角落,就很可以反映民國十年以後的北京,隻是飲食男女而已。
這樣下去,北京是快完了。
将來把這書上的事作一個談話的資料,竟也值得回憶。
于是就和書局子裡的經理介紹決計把這部書印行。
并擅自替代改了一個名字為《京華斷夢》。
在那書正付印的時候,這個三十六鴛鴦傳的作者,說名字改得好,實在是個斷夢。
一定要梁寒山加上一篇序。
而且說,希望特别增加興趣起見,要找一位女子作一篇序,或者題一首詩填一首詞都可以。
梁寒山對這件事,倒有點為難。
自己認得的朋友本來就有限,要說能提筆給人作一篇序,這可不容易。
隻有一個張梅仙她倒是個能作一點詞章的,可是和她還不曾有過這樣文字應酬債務,而且這一篇序又是替别人求的,更覺得淡漠了。
因此隻自己答應作一篇序,卻回複了那個朋友,說是沒有那樣相當的女作家。
那朋友卻知道他認識張梅仙,以為他是故意不肯幫忙。
因在賈叔遙那裡,打聽得張女士的住址,就把那油印征稿的啟事,寄了去。
這啟事對收信人當然是很恭維的,收信的人,若是不知道這個情由,很容易中他的圈套。
這一封信去了兩天,梁寒山卻收到一封張女士的來信,信上說: 寒山先生文鑒: 新秋一叙,闊别久矣。
天高氣爽,諒多佳興。
頃接署名大海一粟者來函。
稱與足下相識,因而知梅。
遂擲下其大作征文啟事一則,辱及不才,書中獎譽之加,無以克當,文字相知,令人慚而且感。
茲敬為勉成小序一篇,乞為斧正,即交前途。
苟得随附骥尾,以增榮寵,則佛頭着糞所不敢辭矣。
專此奉達,即頌秋佳。
梅再拜
随着信裡,便是洋洋灑灑千餘言的一篇序文。
梁寒山看了信,不覺叫聲慚愧,我和張女士白認識了許久,事前那一番推敲,完全不對。
并不曾要自己的介紹,人家已經很慷慨地寄了一篇文章來了。
自己不曾交卷的那篇序,這也不能不加工趕造起來,以便和張女士這篇大文,一塊兒交了出去。
過了一天,序交出去了。
那大海一粟先生,還托梁寒山代回一封信,說是将來書出版了,一定要送上幾部書以答雅意。
梁寒山這一封信還不曾回去,人家又來了一封信了。
這封信還是說到那一篇序,說是怕其間有不妥之處,統請梁先生代為删改。
信裡另外附一張券,那是婦女交際會的十二周典禮參觀券,地點在滿氏花園内,梁寒山看到這張參觀券,倒是正合心意。
第一就聽到說私家花園之中,以滿氏為最好,這就應該去看看。
其次,便是這婦女交際會,本很有名,也可以去看看究竟是怎樣一些有名的人物。
因之很高興的。
将這張券收好了。
不過張女士何以送了這一張券來,倒不可解,是她自己的轉送給人呢?或者是有富餘,送我一張呢?因為這婦女交際會,會員們很高自矜貴,每次的參觀券,都印得極有限,是不容易得的哩。
梁寒山有了這張券,也不和人說,免得又被别人硬要了去。
過了一星期,便是這婦女交際會舉行典禮的日子。
這日天氣很好,暖和的太陽,高高照着,天空一點雲彩也沒有。
雖然有點南風,然而那風的力量,也不過剛剛拂動樹葉,人在風裡并不覺得有什麼涼氣。
因此他精神很爽快的,高高興興拿了那張券直向滿氏花園來。
到了的時候,正是一輛汽車接着一輛汽車,緊緊兩排列着,擠滿了一條胡同,參與這盛會的人物,不斷地向這花園裡走。
梁寒山知道這個會場,萬萬地談不得英雄本色的,因此将新置的兩件綢衣穿了來。
那園門口新調來了四名警察,全副武裝的,分别站着。
在園門裡,一路站着好幾個穿了白色罩衫的茶役,見着那些闊人進去,他們不住地點頭。
尤其是對于一些華服的太太小姐們,你看他們會由心裡直把笑推送出來,然後将那副可人意的面孔,向着人深深地鞠下躬去。
那些太太小姐們,高跟鞋在水門汀的人行路上。
走的得得着響,挺了胸脯子,眼睛隻朝前面,那裡和她們鞠躬的,隻算是白行了那種隆重地敬禮。
梁寒山偷眼看他們時,絲毫也不介意。
心想這種人生成賤骨,還是大模大樣走進去得好。
因此到了門口,隻好将手伸到衣服裡去,虛将口袋一掏,算是要取入場券的樣子。
恰好這個時候,有兩個帶馬弁的人,緊緊跟在他後面。
門口有兩個穿西服的收票員,就不等他伸手取出入門券來,已是笑着一點頭道:&ldquo你請進吧。
&rdquo 梁寒山回頭一看心裡明白了,更是有點不服,索性挺着腰杆子,正着視線向前走去。
那些穿白衣服的,果然把他當着了不得的人,也是那樣很誠敬地鞠了躬下去。
這樣一來,倒沾了他們一個很大的光,裡面的招待員,以為梁寒山是個上上等的闊來賓,把他一直就向裡面大客廳引。
轉過幾重遊廊院落,到了一所四角飛檐的大樓房之前,隻在外面,便聞到一陣很濃馥的脂粉香氣。
在這一點上,對于婦女兩個字的會場,已很能名副其實的了。
上了那樓下的走廊,便有兩個穿着禮服的聽差,挺立左右。
梁寒山幸而到過兩處洋氣沖天的地方。
知道這是聽差,不然,還要當他是兩個有禮服的闊來賓呢。
看見有人取下帽子,又掏了一張名片,放在帽子裡,然後交給那穿禮服的聽差,于是也照樣的辦了。
再走進大廳,隻見婦人們占十分之七八,男子們卻隻十分之二三。
婦女們三個一圈,五個一群,或站或坐地說話,很是自由。
男子們見着女子們,都是笑容可掬地一鞠躬,說起話來,也是先欠着身子然後再開口。
這一個大客廳裡,除了驕傲,便是虛僞的空氣所彌漫。
再看這屋子裡,本來是新蓋的皇宮式屋子,雕梁畫棟,房頂上垂下來的八角宮燈和着彩琉璃的電燈花架,有那些彩綢條萬國旗一襯托,已覺很是熱鬧,何況還有帶着珠光寶氣的人呢?這大廳裡四周,雖然擺了許多椅榻,然而人太多了,哪裡坐得下去。
所以紛紛地向小客廳裡,和别的屋子裡去坐。
梁寒山睜眼一看,這裡并沒有一個熟人,若是在許多人中間亂混一陣子,卻也無所謂,掉過來到少數人聚合的地方,那麼,坐在一處的人,彼此的眼光,很容易接觸的。
接觸之下,都不認識,招呼的好呢?不招呼的好呢?他這樣想着,就絕對不進那些小聚合的所在,隻是在大廳裡會混。
好在這大廳裡,各桌上都陳列了茶點汽水,可以随便用,在大廳犄角上,一張沙發上坐了一會,見有些人一直向後面走,想起這地方,決不是舉行典禮的地方,當然還有個大禮堂,因此也向後面走去。
隻管跟人走着,卻到了一個人家宴堂會的小戲館子裡,台上台下都讓萬國旗彩綢條籠罩,台口上的布置,尤其是令人注意,正面紅紅紫紫的簇擁着幾十盆鮮花,台檐下紮的那假葡萄藤,綠葉油油地垂了下來,恰是和這鮮花相襯。
台後壁垂了一幅極大的帷幔,乃是黃緞底子,繡着歲寒三友的大花,這一招眼就認得,是華小
柳愛梅是個浪漫名星,卻沒對手方。
以上這些人,拿來一比較,都是相處在反面的,若是大家調劑一下子,折衷兩可,豈不是都圓滿了。
熊善才看到這裡,這才知道所謂卅六鴛鴦傳,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便将抄本收好,雙手送到梁寒山面前向他拱拱手道:&ldquo這種書,我不能印,印得了我可找不着銷售的地方,隻好白累你一趟了。
&rdquo 梁寒山道:&ldquo昨天你那樣歡迎,願意印這部書。
今天拿了來,你隻翻了一翻,就說不要,這個原因何在?&rdquo 熊善才笑道:&ldquo老實告訴你吧。
我昨日聽到你說的書名,是卅六鴛鴦傳,憑這鴛鴦兩個字,我就認為是現在最時行的妙書,及至拿起來一看,差得遠了。
&rdquo 梁寒山笑道:&ldquo我的朋友,會寫字的很多。
但是先生教他寫字的時候,可不為了教他寫《肉蒲團》、《杏花天》。
&rdquo 熊善才一想,自己是有一點失言,連忙笑着拱了一拱手道:&ldquo這是我不會說話的緣故把話說錯了。
我并不是說這種書沒有價值,乃是說這種書我們野雞印刷所不配去印。
&rdquo 他說完了,不等梁寒山再辯論,又拱了一拱手就走開了。
梁寒山對于他這位朋友的文字,倒是相信得過,拿着這樣三十六鴛鴦傳鮮豔題目,無論如何,總不至于寫得像一冊道學先生的語錄一樣,何至于這位熊先生隻翻了一翻就置之不顧哩?自己對于這一點,未免有點疑慮,因此将書拿回家去,仔細看了一看。
覺得其中有八個字可以包括,乃是金錢事多,男女道苦。
偌大的北京,這雖不能包括一切,但是這一角落,就很可以反映民國十年以後的北京,隻是飲食男女而已。
這樣下去,北京是快完了。
将來把這書上的事作一個談話的資料,竟也值得回憶。
于是就和書局子裡的經理介紹決計把這部書印行。
并擅自替代改了一個名字為《京華斷夢》。
在那書正付印的時候,這個三十六鴛鴦傳的作者,說名字改得好,實在是個斷夢。
一定要梁寒山加上一篇序。
而且說,希望特别增加興趣起見,要找一位女子作一篇序,或者題一首詩填一首詞都可以。
梁寒山對這件事,倒有點為難。
自己認得的朋友本來就有限,要說能提筆給人作一篇序,這可不容易。
隻有一個張梅仙她倒是個能作一點詞章的,可是和她還不曾有過這樣文字應酬債務,而且這一篇序又是替别人求的,更覺得淡漠了。
因此隻自己答應作一篇序,卻回複了那個朋友,說是沒有那樣相當的女作家。
那朋友卻知道他認識張梅仙,以為他是故意不肯幫忙。
因在賈叔遙那裡,打聽得張女士的住址,就把那油印征稿的啟事,寄了去。
這啟事對收信人當然是很恭維的,收信的人,若是不知道這個情由,很容易中他的圈套。
這一封信去了兩天,梁寒山卻收到一封張女士的來信,信上說: 寒山先生文鑒: 新秋一叙,闊别久矣。
天高氣爽,諒多佳興。
頃接署名大海一粟者來函。
稱與足下相識,因而知梅。
遂擲下其大作征文啟事一則,辱及不才,書中獎譽之加,無以克當,文字相知,令人慚而且感。
茲敬為勉成小序一篇,乞為斧正,即交前途。
苟得随附骥尾,以增榮寵,則佛頭着糞所不敢辭矣。
專此奉達,即頌秋佳。
梁寒山看了信,不覺叫聲慚愧,我和張女士白認識了許久,事前那一番推敲,完全不對。
并不曾要自己的介紹,人家已經很慷慨地寄了一篇文章來了。
自己不曾交卷的那篇序,這也不能不加工趕造起來,以便和張女士這篇大文,一塊兒交了出去。
過了一天,序交出去了。
那大海一粟先生,還托梁寒山代回一封信,說是将來書出版了,一定要送上幾部書以答雅意。
梁寒山這一封信還不曾回去,人家又來了一封信了。
這封信還是說到那一篇序,說是怕其間有不妥之處,統請梁先生代為删改。
信裡另外附一張券,那是婦女交際會的十二周典禮參觀券,地點在滿氏花園内,梁寒山看到這張參觀券,倒是正合心意。
第一就聽到說私家花園之中,以滿氏為最好,這就應該去看看。
其次,便是這婦女交際會,本很有名,也可以去看看究竟是怎樣一些有名的人物。
因之很高興的。
将這張券收好了。
不過張女士何以送了這一張券來,倒不可解,是她自己的轉送給人呢?或者是有富餘,送我一張呢?因為這婦女交際會,會員們很高自矜貴,每次的參觀券,都印得極有限,是不容易得的哩。
梁寒山有了這張券,也不和人說,免得又被别人硬要了去。
過了一星期,便是這婦女交際會舉行典禮的日子。
這日天氣很好,暖和的太陽,高高照着,天空一點雲彩也沒有。
雖然有點南風,然而那風的力量,也不過剛剛拂動樹葉,人在風裡并不覺得有什麼涼氣。
因此他精神很爽快的,高高興興拿了那張券直向滿氏花園來。
到了的時候,正是一輛汽車接着一輛汽車,緊緊兩排列着,擠滿了一條胡同,參與這盛會的人物,不斷地向這花園裡走。
梁寒山知道這個會場,萬萬地談不得英雄本色的,因此将新置的兩件綢衣穿了來。
那園門口新調來了四名警察,全副武裝的,分别站着。
在園門裡,一路站着好幾個穿了白色罩衫的茶役,見着那些闊人進去,他們不住地點頭。
尤其是對于一些華服的太太小姐們,你看他們會由心裡直把笑推送出來,然後将那副可人意的面孔,向着人深深地鞠下躬去。
那些太太小姐們,高跟鞋在水門汀的人行路上。
走的得得着響,挺了胸脯子,眼睛隻朝前面,那裡和她們鞠躬的,隻算是白行了那種隆重地敬禮。
梁寒山偷眼看他們時,絲毫也不介意。
心想這種人生成賤骨,還是大模大樣走進去得好。
因此到了門口,隻好将手伸到衣服裡去,虛将口袋一掏,算是要取入場券的樣子。
恰好這個時候,有兩個帶馬弁的人,緊緊跟在他後面。
門口有兩個穿西服的收票員,就不等他伸手取出入門券來,已是笑着一點頭道:&ldquo你請進吧。
&rdquo 梁寒山回頭一看心裡明白了,更是有點不服,索性挺着腰杆子,正着視線向前走去。
那些穿白衣服的,果然把他當着了不得的人,也是那樣很誠敬地鞠了躬下去。
這樣一來,倒沾了他們一個很大的光,裡面的招待員,以為梁寒山是個上上等的闊來賓,把他一直就向裡面大客廳引。
轉過幾重遊廊院落,到了一所四角飛檐的大樓房之前,隻在外面,便聞到一陣很濃馥的脂粉香氣。
在這一點上,對于婦女兩個字的會場,已很能名副其實的了。
上了那樓下的走廊,便有兩個穿着禮服的聽差,挺立左右。
梁寒山幸而到過兩處洋氣沖天的地方。
知道這是聽差,不然,還要當他是兩個有禮服的闊來賓呢。
看見有人取下帽子,又掏了一張名片,放在帽子裡,然後交給那穿禮服的聽差,于是也照樣的辦了。
再走進大廳,隻見婦人們占十分之七八,男子們卻隻十分之二三。
婦女們三個一圈,五個一群,或站或坐地說話,很是自由。
男子們見着女子們,都是笑容可掬地一鞠躬,說起話來,也是先欠着身子然後再開口。
這一個大客廳裡,除了驕傲,便是虛僞的空氣所彌漫。
再看這屋子裡,本來是新蓋的皇宮式屋子,雕梁畫棟,房頂上垂下來的八角宮燈和着彩琉璃的電燈花架,有那些彩綢條萬國旗一襯托,已覺很是熱鬧,何況還有帶着珠光寶氣的人呢?這大廳裡四周,雖然擺了許多椅榻,然而人太多了,哪裡坐得下去。
所以紛紛地向小客廳裡,和别的屋子裡去坐。
梁寒山睜眼一看,這裡并沒有一個熟人,若是在許多人中間亂混一陣子,卻也無所謂,掉過來到少數人聚合的地方,那麼,坐在一處的人,彼此的眼光,很容易接觸的。
接觸之下,都不認識,招呼的好呢?不招呼的好呢?他這樣想着,就絕對不進那些小聚合的所在,隻是在大廳裡會混。
好在這大廳裡,各桌上都陳列了茶點汽水,可以随便用,在大廳犄角上,一張沙發上坐了一會,見有些人一直向後面走,想起這地方,決不是舉行典禮的地方,當然還有個大禮堂,因此也向後面走去。
隻管跟人走着,卻到了一個人家宴堂會的小戲館子裡,台上台下都讓萬國旗彩綢條籠罩,台口上的布置,尤其是令人注意,正面紅紅紫紫的簇擁着幾十盆鮮花,台檐下紮的那假葡萄藤,綠葉油油地垂了下來,恰是和這鮮花相襯。
台後壁垂了一幅極大的帷幔,乃是黃緞底子,繡着歲寒三友的大花,這一招眼就認得,是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