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回 凄怨十阕詞斯人有迹 風流一席話和尚多情

關燈
過了一個禮拜,依舊不見那人回信,他方急得要死。

    又過了幾天,再寫一封信去永訣,那人才回了一封信,說他是個男子,以前的信,都是開玩笑的。

    這位編輯初還不信,後來調查屬實,弄成一個大笑話。

    從此以後,當編輯先生的對女投稿家,都不敢枉攀朋友。

    縱然知道真是個女子,也不敢冒昧和人家通信,以免萬一之差。

     想到這裡,心裡冷淡了許多。

    但是這十阕詞,凄楚婉轉,倒也念之有味。

    尤其是那《南歌子》的下半阕&ldquo花月心期誤,江潮信息稀。

    落花簾外已成泥,不似去年燕子尚南歸。

    &rdquo 不由得就牢牢記在心上,脫口就可吟了出來。

    從前袁子才看了旅館裡的題壁詩,有天涯沿路訪斯人之句,有感于中,文字動人,真也古今一轍。

    可惜這個人好像是個女子,故意去尋她,有一點嫌疑。

    若斷定是個男子,我倒可以在報上登一則小廣告,約他談一談了。

    梁寒山隻管這樣想,把賈叔遙托他改詞的事,都完全忘記了。

    及至醒悟過來,屋子裡已經漆黑,天早已晚了。

    這才扭着電燈,将詞稿收起,吃過晚飯,到書局子去上班。

     賈叔遙一見面,就問詞填得怎樣?梁寒山原是一個字未曾改正,可又不能這樣對人說,頓了一頓,便笑道:&ldquo很好很好。

    &rdquo 賈叔遙道:&ldquo我看你根本上就沒有看。

    無論如何,我是一個初填詞的人,會好到哪裡去呢?&rdquo 梁寒山道:&ldquo雖然有一兩個字欠妥,那是小疵,無甚關系,明天我和你斟酌一下子吧。

    也許點金成鐵,将原作改得太糟,那可不能怪我了。

    &rdquo 賈叔遙道:&ldquo阿彌陀佛,你會比我糟,這可不成話了。

    &rdquo 梁寒山笑道:&ldquo你怎樣念起佛來,不是不相信佛的嗎?&rdquo 賈叔遙道:&ldquo我并不是不相信佛,不過覺得不容易懂罷了。

    不久我還托一個居士,給我寫一篇金剛經呢。

    &rdquo 梁寒山道:&ldquo你提這個居士,我知道了,他要寫三千篇金剛經送人呢。

    &rdquo 他們的同事唐國模,正也是個好佛的人,便插嘴道:&ldquo這居士叫靜方的嗎?他的字是寫得好。

    我在朋友家裡,看見過他寫的經。

    人家裱成了小中堂。

    那經後面,除了注着年月日之外,并寫了第一千九百多号,我看了很是納悶,這樣一說,我倒明白了,原來他是要寫滿三千号。

    這人寫了一千九百多号,就是三天寫一幅,也有十八九年的成績了,總算有毅力的人。

    &rdquo 賈叔遙道:&ldquo一個人既然學佛,幹脆出家就是了,為什麼做一生的居士哩?&rdquo 梁寒山道:&ldquo那大概是堂上有雙親,或者有其他不得已的關系。

    &rdquo 賈叔遙道:&ldquo可是我說句口過的話,也可在财政部交通部鹽務署都有差事。

    許多闊人,也願意和他談佛學。

    他是為了官才老當居士哩?還是為當了居士,就得着這些差事呢?做居士的人,應當兼許多挂名差事嗎?&rdquo 梁寒山道:&ldquo唉!這個年頭兒,哪一界求全才也難,我們隻好退一步論人,哪裡可以看得這樣死呢?做居士的人,本沒有出家,隻要居心端正,兼一點挂名差事,是大有可原的。

    多少出了家的人,還無法無天呢!&rdquo 唐國模道:&ldquo寒山兄認得這人嗎?給我弄一張字好不好?&rdquo 梁寒山道:&ldquo我認是不認得,總可以間接托人求得的。

    &rdquo 唐國模道:&ldquo可惜。

    今年逛廠甸,有人臨趙松雪的一幅金剛經吊屏,我沒有買來。

    &rdquo 寒山聽了這話,忽然一拍桌子道:&ldquo哦!有了,我記起來了。

    &rdquo 人家見他這樣,都莫名其妙,可是他卻十分得意。

    原來他雖在書局裡辦事,心裡可記挂着今天翻出來的那十阕詞,究竟是個什麼人呢?仿佛又記得&ldquo古堞鳴笳,廢殿栖鴉,荊棘銅駝帝子家。

    &rdquo 在哪裡看過這三句詞。

    現在一提到廠甸,想起今年新春在那裡書市上,曾買到一本油印小冊子,叫做《詠梅詞》,其中确有這樣三句詞,回去一定要對上一對,若是對了,就可以斷定這是個女子。

    因為那上面有許多詞言明了作者是個女子呢。

    大家問他時,他卻笑着說想起一件小事,含糊的就遮掩過去了。

     在書局裡下了班,到了家裡,首先就到書架子上把零碎的小冊子,一本一本,都清理了一會子。

    清理了一個多鐘頭,鬧得頭昏腦發燒,居然把這一本小冊子尋到了。

    把這本詞從頭至尾,細細一看,除了最後那三阕《浣溪沙》而外,其餘的都謄印在上面。

    書的前面,也有一段小序,中間有幾句說,或蘭閨夜靜,繡榻天長,背燈尋夢,拈帶微吟,偶有悠悠不盡之思,都作凄迷難遣之句。

    吟固無聊,棄之可惜。

    又有幾句說,明知工愁善病,非今日女子應有之思。

    而不求自來,實亦非我故作懊侬之句。

    最後幾句說,由是油印數十份,分贈同窗之友,藉留鴻爪之緣。

    不必災梨禍棗,而亦終勝調脂弄粉也。

    由這些話上面看去,這人豈不是一個女子?那序後面,記着年月日,張梅仙序。

    在詞的開宗明義之處,也是署着梅仙二字。

    梁寒山考據考到這裡,總算把這事考了個水落石出。

    不過看那藉留鴻爪之一句,倒好像她是已經畢業的學生,離開學校回家了。

    真個要一訪斯人,恐怕到不免像袁子才,勢成天涯沿路了。

     想到這裡,擡頭一看,壁鐘已過兩點,自己這種舉動,未免近于無聊,也就熄燈就寝。

     次日醒來,已經是上午十點鐘以後了。

    吃過午飯,正打算出去,卻有朋友陶達生來了。

    梁寒山笑道:&ldquo你倒來得巧,我正有件事要托你。

    &rdquo 陶達生道:&ldquo你不說,我就知道了,你托我好幾回了,要弄一張佛像。

    我真對不住,忙得把件事忘了。

    其實很容易的。

    &rdquo 梁寒山道:&ldquo佛像我不要了。

    現在我聽說有一個靜方居士,能寫金剛經的吊屏送人,我想托你給我找兩份。

    據說字寫得非常之好。

    &rdquo 陶達生道:&ldquo字好不好,我是不知道,不過求他寫字的人,倒是不少。

    那很容易,随便哪一天我遇到他一說就成。

    像你們負有文學名譽的人,隻要對他一提,他就十分樂意,作和尚的人,就是愛和有名的人物來往。

    那還用得着什麼求不求?&rdquo 梁寒山道:&ldquo你不是說可以給我介紹和靈慧和尚作朋友嗎?什麼時候實行?&rdquo 陶達生笑道:&ldquo你要是願意交一個有趣的人作朋友,還是百了和尚好。

    這和尚一肚子佛學,可又九流三教,無所不知,和他談個一兩回,你真摸不着他是怎樣一個人物。

    &rdquo 梁寒山笑道:&ldquo你不是說偷看《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