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點鐵成金泥雲三月别 開門揖盜牛馬一生休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胡國鈞聽到總司令有令,無論軍官軍佐,明天要一律下操,心裡好生奇怪。
心想像我們秘書,無論從來沒有操過,就是能操,我們也無上操之必要。
我們辦理文書,一天忙到晚,已經是受累得了不得,若是每天再要下早晚兩操,那恐怕精神上有些維持不過來,張副官看到他那為難的樣子,笑道:&ldquo胡同志,聽到下操,您有些着急嗎?不要緊,那也不是哪一個人的事,要為難是大家為難,操得不好,總司令也不能見怪。
&rdquo 胡國鈞道:&ldquo操得好不好,那倒不要緊,我就不解,總司令為什麼要我們去上操?難道我們有二三十萬軍隊,還差我們這幾百個人打仗不成?&rdquo 陶仲謙微笑道:&ldquo我倒猜中了一半,可不知道準不準?&rdquo 胡國鈞道:&ldquo這是什麼意思呢?&rdquo 陶仲謙道:&ldquo意思是有,現在我暫且不說,等到下了操以後,我猜得對了,我對你一說,你就明白了。
&rdquo 張副官道:&ldquo陶同志跟着總司令有年,也許猜得着,不過我是想不出來哩。
&rdquo 他說着,一笑去了。
胡國鈞道:&ldquo陶同志,你何不告訴我,把這話悶在心裡,我别扭得很。
&rdquo 陶仲謙道:&ldquo我告訴你一點影子吧,這件事,與總司令調軍樂隊來,是有些關系的。
你把這一層關系想想看。
&rdquo 胡國鈞想了許久,還是想不出來。
陶仲謙道:&ldquo那還是事後說吧。
&rdquo 二人步行了一周,複回辦公室,陶仲謙同室的幾個同事,呼噜呼噜,正睡得很香。
陶仲謙笑道:&ldquo快醒吧,又要朝會了。
&rdquo 說着哈哈一笑。
伏在桌上睡的人,都突然向上一擡頭,用手揉着眼睛,胡國鈞看了,也不由得好笑。
心想這樣辦事,和我們總司令向來攻擊的裱糊政策,有什麼分别。
早上朝會,看見太陽出山。
中午打盹兒,看不見太陽當頂。
什麼事都有利有弊,是不可一概而論的呢。
他想時慢慢走回了辦公室。
秘書長笑着說:&ldquo胡同志,你能操嗎?&rdquo 胡國鈞道:&ldquo在學校裡,倒是操過體操,不過扛着槍來操,可是不行。
&rdquo 秘書長笑了一笑,半晌,笑道,&ldquo能那樣,也就行了。
&rdquo 胡國鈞知道他這話問的有因,卻當着不懂,也就不問。
到了傍晚,秘書長宣布,明天朝會之後,全體辦公人員上操,通知大家事先預備。
次日朝會之時,果然那軍樂隊也在會場上。
張宇虹對大家說:&ldquo我們在軍隊裡做事,無論是哪一個,都應該知道放槍,都應該會跑會跳。
這并不是說個個人都要到戰壕裡去,在一刀一槍上去立功勞,這完全是圖自衛。
而且我們團體裡,是認定了大家吃苦的,我們不操的,看弟兄們出汗賣力也要嘗嘗那風味才對。
今天我張宇虹親自出來,陪諸位下操。
&rdquo 于是張宇虹領頭,帶了大家在操場上集合。
總部裡秘書參謀軍法軍需副官交通六處的員司,共有四五百人,都排班地站着。
好在他這裡,向來不分大小,一律都是灰布軍衣,所以排起班來,倒不至于參差不齊,站定了,張宇虹站在隊伍面前,又對大家訓話了一番,于是軍樂隊在前,六處人員在後,在營前營後,繞了一個大彎。
在隊伍裡的胡國鈞,心中隻是納悶,這是什麼意思呢?要說操給外營的人看,本營的人,也都知道這六處人員不會操的。
要說操給外人看,這營前住的是些鄉愚,他們知道什麼。
陶同志他說這裡面很有意思,我真想不出這意思何在了。
隊伍繞了一個圈圈,張宇虹下令,将軍樂隊撤去。
撤去之後,就下令,開跑步走。
他自己并不偷懶,就在隊伍前頭跑。
口裡喊着:&ldquo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rdquo 這些員司,繞了一個大圈,已經覺得有些吃力。
現在又開起跑步來,卻是受不了,無奈總司令捏着兩個肉饅頭似的大拳頭,一揣一聳,自己在一邊領導,大家怎好不跑。
隻得咬着牙齒,也跟了跑下去。
先還好一點,喊得出來一二三四。
跑了二十分鐘以後,隻喊得出來一個三&hellip&hellip或者一個四&hellip&hellip。
久而久之,連一個字喊不出來,隻是喘氣,各人頭上的汗漿,成了熱籠屜蓋上的汽水,一片模糊,隻是向下滴。
原先各人的脖子都是硬的,現在簡直撐不住腦袋,不是想左歪,就是想向右歪了。
胡國鈞本也是個書生,向來就不能出重力。
自從到軍隊來以後,雖然穿了軍服,做事勞苦一點,然而不過屬于精神方面,力量何曾增加一毫。
今天這一頓早操,早就累到不得了。
但是想也不過平常的動作而已,不料弄成個如水益深,張宇虹竟要大家開跑步,這一跑不打緊,隻有起沒有落,跑得上氣不接下氣,跑一步,喘一步,胸口&ldquo咕咚&rdquo跳上一下,實在于能跑了,再要跑,就非吐血不可。
看看在一邊領導的總司令,絲毫沒有倦容,他還是奮發精神,繼續地向前跑,前前後後,大概跑有三點鐘之久,張宇虹這才發下命令散隊。
胡國鈞聽了這話,真如遇到皇恩大赦一般,喘着氣一步一步走回公事房去。
坐了一會子,秘書長也來了,他手扶了桌子坐下,先歎了一口氣。
一看見胡國鈞喘着氣淡笑了一笑,停了半晌,然後說道:&ldquo胡同志,你大概也累了,去休息休息吧。
&rdquo 他說時,手胳膊橫在桌上,頭就歪枕在手胳膊上,那樣子,大概也是很累了。
胡國鈞實在也不能再客氣,就慢慢的回寝室,一摸到床,向那上面一倒,安然的睡了。
一直睡到下午三點鐘,人才稍微恢複一點原狀。
爬起床來,走出寝室去,第一個就遇到陶仲謙。
胡國鈞一伸手拉住了陶仲謙,向屋子裡一拖,笑着說道:&ldquo來來來!&rdquo 陶仲謙笑道:&ldquo胡同志,今天夠瞧的了。
我們常跑路的都受不了,何況你是斯文一派的人呢?&rdquo 胡國鈞把他拉着坐下,然後說道:&ldquo陶同志,現在操完了,我不明白,這究竟是什麼用意?你現在可以告訴我了。
&rdquo 陶仲謙笑道:&ldquo你還不明白嗎?你真太老實了。
我們現在剿匪回來的第十三師,不是最苦嗎?聽說休息一兩天,又要開出去剿匪了。
這一支軍隊,總司令因為他很能打,所以遇到重要的軍事總是派他們去。
那些弟兄們雖然生了一身銅皮鐵骨,老是這樣幹下去,他也不能無怨言,況且剿匪的地方,都是交通最不便當的所在,一跑就是好幾百裡,人家也實在是膩,總司令要不讓他們去吧,别支軍隊,沒有他們那樣賣力,要他們去吧,人家辛苦得太厲害了,又沒法子去安慰他們。
想來想去,活該我們倒黴,我們吃一趟辛苦,算是出了主意了。
今天我們這樣一操,哪個不是丢了半條命。
第十三師的弟兄們,今天都在休息。
看見總司令帶着我們這樣跑,他們心裡就可以自寬自解地說,連他們這些長官,都是拼命去跑,我們當小兵的又算什麼。
你瞧過《三國演義》沒有?遇到統軍将帥要祭什麼人,批子必然注着說,祭死的與活的看。
我們這事也可以仿那句子說一說,乃是捧斯文人給辛苦的弟兄們看。
那軍樂隊調了來也是一樣的辦法,為了一趟操,就跑幾百裡,足見跑路不算什麼了。
&rdquo 陶仲謙談了這一遍話之後,胡國鈞這才恍然,原來大家累了個死去活來,卻是總司令設下的一條小小妙計。
這倒無所謂,反正是辦公事,倒不問是文來武來。
可是自己是個文人,就是要練習操法,是把生活完全改變了,也應當慢慢來改變,若是突然之間,就做這樣劇烈的運動,卻是與身體大有妨礙的。
今天是過去了,明天又跟着鬧,怎麼辦?那說不得了,我隻好辭職不幹。
這樣想着,心裡就坦然了。
可是到了次日,舉行朝會之後,并沒有提到下操,一日過去,一直過去三四日,也不見有一點動靜,大概這一趟操,就算這樣過去了。
後來一打聽,原來第十三師,次日就全體開拔剿匪去了,這裡也就用不着遊行示威了。
胡國鈞到了此時,雖然去了一樁心事,但是經那天下操一番重創,鬧了一身的毛病,接上又向總司令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回北平去治病。
這時已病六七個人了,張宇虹心裡也很明白,因此所有來請假的人,都一律照準。
胡國鈞得了假,也不上醫院,就在家裡休養。
這樣因疲勞生出來的毛病,本來也無須醫治,隻要能靜養幾天,自然也就會好的。
胡國鈞在家裡靜養三天,身體已見大好。
因換了一身便服,便到中央公園來閑蕩閑蕩。
凡是在北平的中上等階級的人,公園裡是免不了常來的,所以在這地方,彼此也容易遇到朋友。
這天胡國鈞到公園裡去,也遇見了好幾批朋友。
凡是熟朋友,都知道他在張宇虹那裡,當了秘書了,老遠看見,就取下帽子點頭行禮。
及至走到身邊,有的說,老兄抖起來了,将來攜帶攜帶啊。
有的說,我到府上去奉看過兩回,才知道榮任秘書了。
有的說在張總司令面前辦事是不錯,精神痛快得多。
有的簡直就拉了他在茶座上喝茶。
胡國鈞一想,朋友究竟是少見面的好,你看,有許多朋友,久未會面,現在都特别親熱起來了。
在公園裡繞了一個圈圈,就會到了六七批朋友。
最後遇到一個老同學秋石堅,向來交情很好的。
胡國鈞看見,老早地取下帽子,就向人家要點頭行禮。
不料秋石堅他遠遠地就偏過頭去。
他原是在大路上走的,到了這時,卻掉轉身軀,走到大路外去。
胡國鈞将帽子舉在手上,遠遠地招了幾招,口裡連連叫道:&ldquo石堅,石堅,到哪裡去?&rdquo 這樣一叫,秋石堅不能不停住腳,隻得回轉身子來,笑着點了一個頭。
胡國鈞走上前來笑道:&ldquo朋友隔離許久,情形都生疏了,為什麼你看到了我,倒要老遠地跑開。
&rdquo 說時,伸出手來,和他握了一握。
秋石堅笑道:&ldquo遠遠我倒看見有些像你,不過你是穿制服的人,我見是一個穿長衣的,沒有想到是你,所以略微停頓一下,看了一看,我還是走了。
&rdquo 胡國鈞笑道:&ldquo這就是遁詞知其所窮了。
既然知道是我,為什麼不索性站一站,看一個清楚明白哪?&rdquo 秋石堅笑道:&ldquo這裡面是另有一個原因的,我也不告訴你。
這樣看起來,是我錯了,天下人原不能一律看待,有壞的也有好的。
&rdquo 胡國鈞道:&ldquo這話從何而起。
&rdquo 秋石堅道:&ldquo你不必問了,反正我見闊朋友就躲,也是得了一種教訓,并不是無故出此。
&rdquo 胡國鈞道:&ldquo那為什麼呢?難道一個人闊了,就應該和要好的朋友斷絕來往嗎?&rdquo 秋石堅笑了一笑道:&ldquo我倒是這樣想,你以為我揣想的不對嗎?&rdquo 胡國鈞道:&ldquo我不敢說我闊,一個月拿六塊大洋,也不能算是闊。
可是擔任了司令部秘書這個名,不知道的,都以為是香甜得很,也把我當個闊人,我以自己做例子,我就不曾和一班舊朋友斷來往。
&rdquo 秋石堅昂頭歎了一口氣道:&ldquo究竟是難得呀,有事沒事?若是沒事,我們到樹林子裡茶座上坐着談一會兒,你看好不好?&rdquo 胡國鈞笑道:&ldquo我不願意也要表示願意了,不然,這又要算是闊人不講交情。
&rdquo 二人笑着,便在水池邊,揀了一個位子坐下。
夥計沏上茶以後,胡國鈞就先斟一杯,送到秋石堅面前,笑道:&ldquo你先喝上一杯。
&rdquo 秋石堅笑道:&ldquo越說你越客氣起來了。
我心裡憋着這一口氣,本來就要吐出來才痛快,現在你既然一再地要解釋嫌疑,我就不好不對你實說。
我問你,我有一個老同行,叫胡大山的,你可認識?&rdquo 胡國鈞道:&ldquo這一個老新聞記者,我怎樣不認識,你怎樣提到了他。
&rdquo 秋石堅道:&ldquo他闊了。
做起大人來了。
&rdquo 胡國鈞笑道:&ldquo你又說俏皮話。
胡大山寫信給人,喜歡在信封上稱人家為大人,誰不知道。
&rdquo 秋石堅道:&ldquo不,這回他的的确确做了大人了。
剛才我在前面遇到他,一共帶了四個保镖的。
前面是兩個護兵,并排走着開道,後面緊跟着兩個馬弁,都穿着高筒馬靴,挂了自來得威武極了。
他一行五人,擺着梅花陣式,在茶座外的人行路上,分着一二三四的步數向前走,那一份得意就不用提了。
&rdquo 胡國鈞道:&ldquo他做了什麼官?&rdquo 秋石堅道:&ldquo是九路總司令的交際處長。
&rdquo 胡國鈞道:&ldquo這位司令樊學辰向來和北平的新聞記者不大認識的,何以和他獨認識起來了呢?&rdquo 秋石堅笑道:&ldquo你是不大知道他的為人,所以覺得很奇怪。
你若是知道他是慣于應酬的,你就自然不以為奇了。
當他在當新聞記者,到處投稿,且不問新聞如何,每條新聞,沒有能長過一百字的。
就是北平讓地震震陷下去了,他編的新聞,依然隻有幾十個字。
可是他文筆如此之拙劣吧,倒有不少的報館,和他有來往,稿子盡管不登,稿費可就照送。
他那惟一的原因何在呢?就因為他善于應酬。
隻要在報館裡有點實力的,哪怕是一條狗,他也得請他吃一餐飯,至于逢年逢節,另外還得對社長先生送上八色節禮。
這樣一來,人家總有些不好意思斬釘截鐵地把他稿費取銷。
甚至編輯先生,為顧全他的面子起見,明知他的稿子是狗屁不通,可也總得想法子給他登上一段。
這樣一來,他這一碗飯可就吃得很長了。
&rdquo 胡國鈞笑道:&ldquo這叫同行是冤家了。
不是同行,你不會攻擊得他這樣厲害。
&rdquo 秋石堅道:&ldquo我說的這話,存了詩人敦厚之旨,還沒有暢所欲言哩,他對報館裡社長編輯是這樣恭敬,事上總算不錯,回頭我們看看他所以使下又怎樣呢?他的同夥有一位言先生,可以說是他的助手,也可以說是他的聽差,自編稿以至于貼郵票,有時發信來不及,還得替他跑一趟車站。
文字以外呢,又得替他收拾書房,買零碎東西。
這都不算什麼,是人力所可及的事情。
最不人道的,這言先生不管事情怎樣忙,時局怎樣沉悶,每天都得替他編上五十條稿子。
&rdquo 胡國鈞道:&ldquo五十條稿子,多是多一點,但是也不見得就不人道。
&rdquo 秋石堅歎了一口氣:&ldquo咳!你以為這稿子是拿消息來編嗎?那倒是無所謂,就是區區,也力可勝任。
這胡大山消息的來源,我是知道的,不過兩處。
一是東西兩車站要人出京來京的報告,二是公府号房見客單。
他根據這些要人的行蹤,自己得想當然地說上十幾條,親筆寫出,算是特别消息。
譬如這幾天有發公債之說,無論這是不是無稽之談,若是在這一星期之内,财政總長若是到公府裡去了,他都說為了公債問題而去。
這在他已經覺得得了消息的鎖鑰,煉得許多精華出來了。
那位言先生,猶如戲班裡的硬裡子一樣,照例是和台柱配戲的。
就有飛天的本事,戲也不許比台柱唱得好,免得老二過了老大。
所以言先生編的稿子,在地位上或在能力上,都不能認為是糟粕,因為是糟粕,少了就不行,非多來幾十條不可。
胡大山也不過是轅門鈔,車站往來錄做根據。
他哪裡還有消息來源哩?不得已,每天就到報上去找,由消息裡面生消息,所以他每日早起惟一的工作,就是京内外的報紙,要看一個滾瓜爛熟。
一面看報,一面就在報上找材料,報看完了,大概這就有一點多鐘了,于是搜索枯腸的,就編起稿子來,由那時起,想一條,寫一條,總要寫到下午四五點鐘為止。
你想,這樣的工作,比什麼考試也為難吧?别的地方考試,我考不來,答不了,交白卷拉倒,這卻不行,非把發下來的卷子填滿不可,而且多少要說出一點理由。
換一句話說,就是每天要這位言先生,造出五十條謠言來。
這種工作,你說人道不人道?&rdquo 胡國鈞道:&ldquo果然如此,倒不能不佩服言先生的大膽妄為了。
但是謠言如此之多,報館裡胡亂登出來,豈不要出亂子?&rdquo 秋石堅道:&ldquo你去想,哪個報館有這樣傻,給他登這每日必有的謠言呢?人家報館編輯部看到稿子上是他的筆迹,簡直看也不看,就向字紙簍裡一扔,還有兩三家報館,言先生是單獨投稿,他的稿子,并不附在胡大山的稿子一處,編輯先生桌上,發現了他的信封,就拿來擦一擦桌子上的灰和水,永久也不曾開封。
有人把這話傳到言先生耳朵裡去了,言先生也不大相信,他因害了三天病,在這三天病中,卻不曾請假,隻是自己寫了信封,封了幾張白紙在裡面。
以為編輯先生還是照常開封,裡面封着白紙,他必會嘩然,一天算是錯誤,接連三天,自然是有意的,他不能不見責,若是不見責,就是沒有覺察出來,可以把永久不曾開封的話證明了。
他這種試驗法,果然想出不錯,他一直投了三天的白卷,哪家也未覺察出來,不開封的話,當然是可信的。
這要在旁人,一定認為是悲觀的了。
可是這位先生的見解與人不同,他以為編輯先生到了不開封的程度,按月的稿費,還是照舊地給,分明報館裡先生和自己感情不錯,這一碗飯,倒可以延長若幹年了。
&rdquo 胡國鈞笑道:&ldquo新聞界竟有這樣的笑話,我倒是聞所未聞。
胡大山既然做了處長,這位謠言家應該也要闊,現在他在做什麼呢?&rdquo 秋石堅道:&ldquo我正因為他的事,才發生了感觸。
當年他和胡大山同是新聞記者,每天給胡大山做那些事,總算是
心想像我們秘書,無論從來沒有操過,就是能操,我們也無上操之必要。
我們辦理文書,一天忙到晚,已經是受累得了不得,若是每天再要下早晚兩操,那恐怕精神上有些維持不過來,張副官看到他那為難的樣子,笑道:&ldquo胡同志,聽到下操,您有些着急嗎?不要緊,那也不是哪一個人的事,要為難是大家為難,操得不好,總司令也不能見怪。
&rdquo 胡國鈞道:&ldquo操得好不好,那倒不要緊,我就不解,總司令為什麼要我們去上操?難道我們有二三十萬軍隊,還差我們這幾百個人打仗不成?&rdquo 陶仲謙微笑道:&ldquo我倒猜中了一半,可不知道準不準?&rdquo 胡國鈞道:&ldquo這是什麼意思呢?&rdquo 陶仲謙道:&ldquo意思是有,現在我暫且不說,等到下了操以後,我猜得對了,我對你一說,你就明白了。
&rdquo 張副官道:&ldquo陶同志跟着總司令有年,也許猜得着,不過我是想不出來哩。
&rdquo 他說着,一笑去了。
胡國鈞道:&ldquo陶同志,你何不告訴我,把這話悶在心裡,我别扭得很。
&rdquo 陶仲謙道:&ldquo我告訴你一點影子吧,這件事,與總司令調軍樂隊來,是有些關系的。
你把這一層關系想想看。
&rdquo 胡國鈞想了許久,還是想不出來。
陶仲謙道:&ldquo那還是事後說吧。
&rdquo 二人步行了一周,複回辦公室,陶仲謙同室的幾個同事,呼噜呼噜,正睡得很香。
陶仲謙笑道:&ldquo快醒吧,又要朝會了。
&rdquo 說着哈哈一笑。
伏在桌上睡的人,都突然向上一擡頭,用手揉着眼睛,胡國鈞看了,也不由得好笑。
心想這樣辦事,和我們總司令向來攻擊的裱糊政策,有什麼分别。
早上朝會,看見太陽出山。
中午打盹兒,看不見太陽當頂。
什麼事都有利有弊,是不可一概而論的呢。
他想時慢慢走回了辦公室。
秘書長笑着說:&ldquo胡同志,你能操嗎?&rdquo 胡國鈞道:&ldquo在學校裡,倒是操過體操,不過扛着槍來操,可是不行。
&rdquo 秘書長笑了一笑,半晌,笑道,&ldquo能那樣,也就行了。
&rdquo 胡國鈞知道他這話問的有因,卻當着不懂,也就不問。
到了傍晚,秘書長宣布,明天朝會之後,全體辦公人員上操,通知大家事先預備。
次日朝會之時,果然那軍樂隊也在會場上。
張宇虹對大家說:&ldquo我們在軍隊裡做事,無論是哪一個,都應該知道放槍,都應該會跑會跳。
這并不是說個個人都要到戰壕裡去,在一刀一槍上去立功勞,這完全是圖自衛。
而且我們團體裡,是認定了大家吃苦的,我們不操的,看弟兄們出汗賣力也要嘗嘗那風味才對。
今天我張宇虹親自出來,陪諸位下操。
&rdquo 于是張宇虹領頭,帶了大家在操場上集合。
總部裡秘書參謀軍法軍需副官交通六處的員司,共有四五百人,都排班地站着。
好在他這裡,向來不分大小,一律都是灰布軍衣,所以排起班來,倒不至于參差不齊,站定了,張宇虹站在隊伍面前,又對大家訓話了一番,于是軍樂隊在前,六處人員在後,在營前營後,繞了一個大彎。
在隊伍裡的胡國鈞,心中隻是納悶,這是什麼意思呢?要說操給外營的人看,本營的人,也都知道這六處人員不會操的。
要說操給外人看,這營前住的是些鄉愚,他們知道什麼。
陶同志他說這裡面很有意思,我真想不出這意思何在了。
隊伍繞了一個圈圈,張宇虹下令,将軍樂隊撤去。
撤去之後,就下令,開跑步走。
他自己并不偷懶,就在隊伍前頭跑。
口裡喊着:&ldquo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rdquo 這些員司,繞了一個大圈,已經覺得有些吃力。
現在又開起跑步來,卻是受不了,無奈總司令捏着兩個肉饅頭似的大拳頭,一揣一聳,自己在一邊領導,大家怎好不跑。
隻得咬着牙齒,也跟了跑下去。
先還好一點,喊得出來一二三四。
跑了二十分鐘以後,隻喊得出來一個三&hellip&hellip或者一個四&hellip&hellip。
久而久之,連一個字喊不出來,隻是喘氣,各人頭上的汗漿,成了熱籠屜蓋上的汽水,一片模糊,隻是向下滴。
原先各人的脖子都是硬的,現在簡直撐不住腦袋,不是想左歪,就是想向右歪了。
胡國鈞本也是個書生,向來就不能出重力。
自從到軍隊來以後,雖然穿了軍服,做事勞苦一點,然而不過屬于精神方面,力量何曾增加一毫。
今天這一頓早操,早就累到不得了。
但是想也不過平常的動作而已,不料弄成個如水益深,張宇虹竟要大家開跑步,這一跑不打緊,隻有起沒有落,跑得上氣不接下氣,跑一步,喘一步,胸口&ldquo咕咚&rdquo跳上一下,實在于能跑了,再要跑,就非吐血不可。
看看在一邊領導的總司令,絲毫沒有倦容,他還是奮發精神,繼續地向前跑,前前後後,大概跑有三點鐘之久,張宇虹這才發下命令散隊。
胡國鈞聽了這話,真如遇到皇恩大赦一般,喘着氣一步一步走回公事房去。
坐了一會子,秘書長也來了,他手扶了桌子坐下,先歎了一口氣。
一看見胡國鈞喘着氣淡笑了一笑,停了半晌,然後說道:&ldquo胡同志,你大概也累了,去休息休息吧。
&rdquo 他說時,手胳膊橫在桌上,頭就歪枕在手胳膊上,那樣子,大概也是很累了。
胡國鈞實在也不能再客氣,就慢慢的回寝室,一摸到床,向那上面一倒,安然的睡了。
一直睡到下午三點鐘,人才稍微恢複一點原狀。
爬起床來,走出寝室去,第一個就遇到陶仲謙。
胡國鈞一伸手拉住了陶仲謙,向屋子裡一拖,笑着說道:&ldquo來來來!&rdquo 陶仲謙笑道:&ldquo胡同志,今天夠瞧的了。
我們常跑路的都受不了,何況你是斯文一派的人呢?&rdquo 胡國鈞把他拉着坐下,然後說道:&ldquo陶同志,現在操完了,我不明白,這究竟是什麼用意?你現在可以告訴我了。
&rdquo 陶仲謙笑道:&ldquo你還不明白嗎?你真太老實了。
我們現在剿匪回來的第十三師,不是最苦嗎?聽說休息一兩天,又要開出去剿匪了。
這一支軍隊,總司令因為他很能打,所以遇到重要的軍事總是派他們去。
那些弟兄們雖然生了一身銅皮鐵骨,老是這樣幹下去,他也不能無怨言,況且剿匪的地方,都是交通最不便當的所在,一跑就是好幾百裡,人家也實在是膩,總司令要不讓他們去吧,别支軍隊,沒有他們那樣賣力,要他們去吧,人家辛苦得太厲害了,又沒法子去安慰他們。
想來想去,活該我們倒黴,我們吃一趟辛苦,算是出了主意了。
今天我們這樣一操,哪個不是丢了半條命。
第十三師的弟兄們,今天都在休息。
看見總司令帶着我們這樣跑,他們心裡就可以自寬自解地說,連他們這些長官,都是拼命去跑,我們當小兵的又算什麼。
你瞧過《三國演義》沒有?遇到統軍将帥要祭什麼人,批子必然注着說,祭死的與活的看。
我們這事也可以仿那句子說一說,乃是捧斯文人給辛苦的弟兄們看。
那軍樂隊調了來也是一樣的辦法,為了一趟操,就跑幾百裡,足見跑路不算什麼了。
&rdquo 陶仲謙談了這一遍話之後,胡國鈞這才恍然,原來大家累了個死去活來,卻是總司令設下的一條小小妙計。
這倒無所謂,反正是辦公事,倒不問是文來武來。
可是自己是個文人,就是要練習操法,是把生活完全改變了,也應當慢慢來改變,若是突然之間,就做這樣劇烈的運動,卻是與身體大有妨礙的。
今天是過去了,明天又跟着鬧,怎麼辦?那說不得了,我隻好辭職不幹。
這樣想着,心裡就坦然了。
可是到了次日,舉行朝會之後,并沒有提到下操,一日過去,一直過去三四日,也不見有一點動靜,大概這一趟操,就算這樣過去了。
後來一打聽,原來第十三師,次日就全體開拔剿匪去了,這裡也就用不着遊行示威了。
胡國鈞到了此時,雖然去了一樁心事,但是經那天下操一番重創,鬧了一身的毛病,接上又向總司令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回北平去治病。
這時已病六七個人了,張宇虹心裡也很明白,因此所有來請假的人,都一律照準。
胡國鈞得了假,也不上醫院,就在家裡休養。
這樣因疲勞生出來的毛病,本來也無須醫治,隻要能靜養幾天,自然也就會好的。
胡國鈞在家裡靜養三天,身體已見大好。
因換了一身便服,便到中央公園來閑蕩閑蕩。
凡是在北平的中上等階級的人,公園裡是免不了常來的,所以在這地方,彼此也容易遇到朋友。
這天胡國鈞到公園裡去,也遇見了好幾批朋友。
凡是熟朋友,都知道他在張宇虹那裡,當了秘書了,老遠看見,就取下帽子點頭行禮。
及至走到身邊,有的說,老兄抖起來了,将來攜帶攜帶啊。
有的說,我到府上去奉看過兩回,才知道榮任秘書了。
有的說在張總司令面前辦事是不錯,精神痛快得多。
有的簡直就拉了他在茶座上喝茶。
胡國鈞一想,朋友究竟是少見面的好,你看,有許多朋友,久未會面,現在都特别親熱起來了。
在公園裡繞了一個圈圈,就會到了六七批朋友。
最後遇到一個老同學秋石堅,向來交情很好的。
胡國鈞看見,老早地取下帽子,就向人家要點頭行禮。
不料秋石堅他遠遠地就偏過頭去。
他原是在大路上走的,到了這時,卻掉轉身軀,走到大路外去。
胡國鈞将帽子舉在手上,遠遠地招了幾招,口裡連連叫道:&ldquo石堅,石堅,到哪裡去?&rdquo 這樣一叫,秋石堅不能不停住腳,隻得回轉身子來,笑着點了一個頭。
胡國鈞走上前來笑道:&ldquo朋友隔離許久,情形都生疏了,為什麼你看到了我,倒要老遠地跑開。
&rdquo 說時,伸出手來,和他握了一握。
秋石堅笑道:&ldquo遠遠我倒看見有些像你,不過你是穿制服的人,我見是一個穿長衣的,沒有想到是你,所以略微停頓一下,看了一看,我還是走了。
&rdquo 胡國鈞笑道:&ldquo這就是遁詞知其所窮了。
既然知道是我,為什麼不索性站一站,看一個清楚明白哪?&rdquo 秋石堅笑道:&ldquo這裡面是另有一個原因的,我也不告訴你。
這樣看起來,是我錯了,天下人原不能一律看待,有壞的也有好的。
&rdquo 胡國鈞道:&ldquo這話從何而起。
&rdquo 秋石堅道:&ldquo你不必問了,反正我見闊朋友就躲,也是得了一種教訓,并不是無故出此。
&rdquo 胡國鈞道:&ldquo那為什麼呢?難道一個人闊了,就應該和要好的朋友斷絕來往嗎?&rdquo 秋石堅笑了一笑道:&ldquo我倒是這樣想,你以為我揣想的不對嗎?&rdquo 胡國鈞道:&ldquo我不敢說我闊,一個月拿六塊大洋,也不能算是闊。
可是擔任了司令部秘書這個名,不知道的,都以為是香甜得很,也把我當個闊人,我以自己做例子,我就不曾和一班舊朋友斷來往。
&rdquo 秋石堅昂頭歎了一口氣道:&ldquo究竟是難得呀,有事沒事?若是沒事,我們到樹林子裡茶座上坐着談一會兒,你看好不好?&rdquo 胡國鈞笑道:&ldquo我不願意也要表示願意了,不然,這又要算是闊人不講交情。
&rdquo 二人笑着,便在水池邊,揀了一個位子坐下。
夥計沏上茶以後,胡國鈞就先斟一杯,送到秋石堅面前,笑道:&ldquo你先喝上一杯。
&rdquo 秋石堅笑道:&ldquo越說你越客氣起來了。
我心裡憋着這一口氣,本來就要吐出來才痛快,現在你既然一再地要解釋嫌疑,我就不好不對你實說。
我問你,我有一個老同行,叫胡大山的,你可認識?&rdquo 胡國鈞道:&ldquo這一個老新聞記者,我怎樣不認識,你怎樣提到了他。
&rdquo 秋石堅道:&ldquo他闊了。
做起大人來了。
&rdquo 胡國鈞笑道:&ldquo你又說俏皮話。
胡大山寫信給人,喜歡在信封上稱人家為大人,誰不知道。
&rdquo 秋石堅道:&ldquo不,這回他的的确确做了大人了。
剛才我在前面遇到他,一共帶了四個保镖的。
前面是兩個護兵,并排走着開道,後面緊跟着兩個馬弁,都穿着高筒馬靴,挂了自來得威武極了。
他一行五人,擺着梅花陣式,在茶座外的人行路上,分着一二三四的步數向前走,那一份得意就不用提了。
&rdquo 胡國鈞道:&ldquo他做了什麼官?&rdquo 秋石堅道:&ldquo是九路總司令的交際處長。
&rdquo 胡國鈞道:&ldquo這位司令樊學辰向來和北平的新聞記者不大認識的,何以和他獨認識起來了呢?&rdquo 秋石堅笑道:&ldquo你是不大知道他的為人,所以覺得很奇怪。
你若是知道他是慣于應酬的,你就自然不以為奇了。
當他在當新聞記者,到處投稿,且不問新聞如何,每條新聞,沒有能長過一百字的。
就是北平讓地震震陷下去了,他編的新聞,依然隻有幾十個字。
可是他文筆如此之拙劣吧,倒有不少的報館,和他有來往,稿子盡管不登,稿費可就照送。
他那惟一的原因何在呢?就因為他善于應酬。
隻要在報館裡有點實力的,哪怕是一條狗,他也得請他吃一餐飯,至于逢年逢節,另外還得對社長先生送上八色節禮。
這樣一來,人家總有些不好意思斬釘截鐵地把他稿費取銷。
甚至編輯先生,為顧全他的面子起見,明知他的稿子是狗屁不通,可也總得想法子給他登上一段。
這樣一來,他這一碗飯可就吃得很長了。
&rdquo 胡國鈞笑道:&ldquo這叫同行是冤家了。
不是同行,你不會攻擊得他這樣厲害。
&rdquo 秋石堅道:&ldquo我說的這話,存了詩人敦厚之旨,還沒有暢所欲言哩,他對報館裡社長編輯是這樣恭敬,事上總算不錯,回頭我們看看他所以使下又怎樣呢?他的同夥有一位言先生,可以說是他的助手,也可以說是他的聽差,自編稿以至于貼郵票,有時發信來不及,還得替他跑一趟車站。
文字以外呢,又得替他收拾書房,買零碎東西。
這都不算什麼,是人力所可及的事情。
最不人道的,這言先生不管事情怎樣忙,時局怎樣沉悶,每天都得替他編上五十條稿子。
&rdquo 胡國鈞道:&ldquo五十條稿子,多是多一點,但是也不見得就不人道。
&rdquo 秋石堅歎了一口氣:&ldquo咳!你以為這稿子是拿消息來編嗎?那倒是無所謂,就是區區,也力可勝任。
這胡大山消息的來源,我是知道的,不過兩處。
一是東西兩車站要人出京來京的報告,二是公府号房見客單。
他根據這些要人的行蹤,自己得想當然地說上十幾條,親筆寫出,算是特别消息。
譬如這幾天有發公債之說,無論這是不是無稽之談,若是在這一星期之内,财政總長若是到公府裡去了,他都說為了公債問題而去。
這在他已經覺得得了消息的鎖鑰,煉得許多精華出來了。
那位言先生,猶如戲班裡的硬裡子一樣,照例是和台柱配戲的。
就有飛天的本事,戲也不許比台柱唱得好,免得老二過了老大。
所以言先生編的稿子,在地位上或在能力上,都不能認為是糟粕,因為是糟粕,少了就不行,非多來幾十條不可。
胡大山也不過是轅門鈔,車站往來錄做根據。
他哪裡還有消息來源哩?不得已,每天就到報上去找,由消息裡面生消息,所以他每日早起惟一的工作,就是京内外的報紙,要看一個滾瓜爛熟。
一面看報,一面就在報上找材料,報看完了,大概這就有一點多鐘了,于是搜索枯腸的,就編起稿子來,由那時起,想一條,寫一條,總要寫到下午四五點鐘為止。
你想,這樣的工作,比什麼考試也為難吧?别的地方考試,我考不來,答不了,交白卷拉倒,這卻不行,非把發下來的卷子填滿不可,而且多少要說出一點理由。
換一句話說,就是每天要這位言先生,造出五十條謠言來。
這種工作,你說人道不人道?&rdquo 胡國鈞道:&ldquo果然如此,倒不能不佩服言先生的大膽妄為了。
但是謠言如此之多,報館裡胡亂登出來,豈不要出亂子?&rdquo 秋石堅道:&ldquo你去想,哪個報館有這樣傻,給他登這每日必有的謠言呢?人家報館編輯部看到稿子上是他的筆迹,簡直看也不看,就向字紙簍裡一扔,還有兩三家報館,言先生是單獨投稿,他的稿子,并不附在胡大山的稿子一處,編輯先生桌上,發現了他的信封,就拿來擦一擦桌子上的灰和水,永久也不曾開封。
有人把這話傳到言先生耳朵裡去了,言先生也不大相信,他因害了三天病,在這三天病中,卻不曾請假,隻是自己寫了信封,封了幾張白紙在裡面。
以為編輯先生還是照常開封,裡面封着白紙,他必會嘩然,一天算是錯誤,接連三天,自然是有意的,他不能不見責,若是不見責,就是沒有覺察出來,可以把永久不曾開封的話證明了。
他這種試驗法,果然想出不錯,他一直投了三天的白卷,哪家也未覺察出來,不開封的話,當然是可信的。
這要在旁人,一定認為是悲觀的了。
可是這位先生的見解與人不同,他以為編輯先生到了不開封的程度,按月的稿費,還是照舊地給,分明報館裡先生和自己感情不錯,這一碗飯,倒可以延長若幹年了。
&rdquo 胡國鈞笑道:&ldquo新聞界竟有這樣的笑話,我倒是聞所未聞。
胡大山既然做了處長,這位謠言家應該也要闊,現在他在做什麼呢?&rdquo 秋石堅道:&ldquo我正因為他的事,才發生了感觸。
當年他和胡大山同是新聞記者,每天給胡大山做那些事,總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