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深巷賣花來村人入幕 高軒馳馬到羽士登龍

關燈
卻說北平地方,曆代在這裡建都,是整千年來的政治中心點。

    凡是要做官的人,要想發展,總得到北平來活動活動。

    至于原住在北平的人,更不用提,十家倒有九家和官字兒發生關系。

    做官的人,是掙錢不賣力的,辦事以外,尋樂兒的時候有的是。

    所以北平人說:人生在世,吃一點,喝一點,樂一點,老三點兒。

    因為北平人的人生觀,是老三點兒,由需要有了供給,花天酒地,聲色歌舞之場,甲于華北。

    而且尋樂兒的,多一半是做政治生活的,往往多社會趣談,風流佳話,都做了政治背景,所以北平的繁華世界,和别處城市不同,往大說一點,和内政外交,國家安危,都有密切的關系,要證明這一件事,都也不難,隻問一問賣花的快嘴劉,便能知道。

    這快嘴劉是北平廣安門外豐台鎮的人。

     說起豐台鎮,這是到華北的人,首先要知道的一個好地方。

    在前清時候,鐵路未通,交通不便,那裡就成了很有名的市鎮,因為它那地方,周圍有十幾裡地的面積,全是花圃,專種春夏秋冬四季的花草盆景,送到北平城裡去賣,最出名的是芍藥,一種就是幾頃田。

    在前清時候三四月裡,芍藥爛開,北平城裡的人坐着騾車,帶着酒食,特意到豐台去賞花。

     春風陌上,鞭絲帽影,卻也不減現在中央公園北海公園這一番熱鬧。

    到了後來鐵路成功,京漢京綏京津三條路,把豐台當做聯絡點,就越發地熱鬧起來。

    種花的人,借着鐵路便利,把花還運到天津去賣,所以豐台花業,也就格外振興。

     吃這項飯的人,由前清到現在,并不見得減少,快嘴劉他就祖孫三代,以此為業,不過他自己的園地很小,不能種整頃的花,隻是随時湊些零碎盆景,自己挑到北平去賣。

    有一年夏天,正是時局變化之後,北平關了幾天的城門,快嘴劉不能進城,預備着幾盆很好的千葉石榴,和早開的珊瑚晚香玉,打算送到一家大宅門兒去賣的,現在都開得有八成光景了,真是可惜。

     好容易開城的消息,傳到了豐台,次日一早,趁着東方剛發亮,便把花來收拾好了,滿滿地挑着一擔,趁着太陽沒有出土,天氣涼快,就趕快進城來。

    他這半年以來都是向西四大街鐵宅送花,那家家主是個将軍,住的房子是舊貝勒府,裡面地方很大,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收買鮮花,管園子的花兒匠老李,和快嘴劉是老朋友,價錢給得挺多,所以快嘴劉進了城,一直就奔西四牌樓。

     走到鐵宅門口,不覺大吃一驚,原來那兩扇朱漆大紅門,緊緊地閉住,門外一道綠漆鐵栅欄,也完全關起來了。

    這栅欄裡,原來站着五個衛兵,四個人拿着步槍,一個人挂着盒子炮,今天也忽然不見了。

    快嘴劉幾天沒有進錢,打算一進城,就撈個一塊兩塊。

    現在一看這種情形,這鐵将軍許是搬了家了。

    把擔子歇在大門口,發了一會兒呆。

    因為這裡斜對門有一家小理發館,便一掀簾子進去,笑道:&ldquo掌櫃的,辛苦。

    我這兒和您打聽一件事。

    &rdquo 這理發館裡,隻有一個掌櫃的,一個夥計,正閑着沒事,夥計手上捧着一張一尺來見方的群強報,在那裡看啞巴老媽的京話小說。

    夥計念一句,掌櫃的聽一句。

    當時看見有人進門以為主顧到了,臉上一轉笑容,&ldquo您來啦&rdquo三個字剛要出口,見人家先道上了辛苦,這不是買賣,就向快嘴劉白瞪四隻眼。

    夥計問道:&ldquo什麼事?&rdquo 快嘴劉道:&ldquo這對門鐵家,約了我送花來的,現在忽然關上門了,怎麼回事?&rdquo 夥計道:&ldquo他還在北平待着嗎?那就别想要腦袋了。

    你不知道嗎?他的軍隊打敗了,他逃走了。

    &rdquo 快嘴劉道:&ldquo不是說他有十幾萬兵嗎?裡面還有鬼子兵呢!怎麼着?全打敗了。

    &rdquo 夥計道:&ldquo鬼子兵怎麼着?咱們&hellip&hellip&rdquo 正說到這裡,理發的進來了。

    夥計上前張羅生意,快嘴劉隻得道了一聲勞駕退了出去。

    他問不到個究竟,也沒法子去找老李,就隻好挑着花擔子,滿街吆喚着賣。

    這個時候,北平城裡,秩序剛剛恢複,住家的人家,當先買油鹽柴米,誰會來買花。

    因是快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