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新軍閥的羊皮下的狼身,終于全部顯露出來了。
革命告了一個段落之後,革命軍閥就不要民衆,不要革命的工農兵了。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的夜半,革命軍閥竟派了大軍,在閘北南市等處,包圍住了總工會的糾察隊營部屠殺起來。
赤手空拳的上海勞工大衆,以用了那樣重大的犧牲去向孫傳芳殘部手裡奪來的破舊的槍械,抵抗了一晝夜,結果當然是槍械的全部被奪,和糾察隊的全部滅亡。
那時候馮世芬的右肩的傷處,還沒有完全收口。
但一聽到了這軍部派人來包圍糾察隊總部的消息,她就連晚冒雨赤足,從滬西走到了閘北。
但是糾察隊總部的外圍,革命軍閥的軍隊,前後左右竟包圍了三匝。
她走走這條路也不通,走走那條路也不通,終于在暗夜雨裡徘徊繞走了三四個鐘頭。
天亮之後,卻有一條虬江路北的路通了,但走了一段,又被兵士阻止了去路。
到了第二天早晨,南北市糾察隊的軍械全部被繳去了,糾察隊員也全部被殺戮了,馮世芬趕到了閘北商務印書館的東方圖書館外,仍舊還不能夠進去。
含着眼淚,鼓着勇氣,談判争論了半天,她才得了一個守門的兵士的許可,走進了屍身積壘的那間臨時充作總工會糾察隊本部的東方圖書館内。
找來找去的又找了許多時候,在圖書館樓下大廳的角落裡,她終于尋出了一個鮮血淋漓的陳應環的屍體。
因為他是跟廣州軍出發北伐,在革命軍到滬之先的三個月前,從武漢被派來上海參加組織總罷工大暴動的,而她自己卻一向就留在上海,沒有去到廣州。
中國的革命運動,從此又轉了方向了。
南京新軍閥政府成立以後,第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向各帝國主義的投降和對蘇俄的絕交。
馮世芬也因被政府的走狗壓迫不過,從滬西的大華紗廠,轉到了滬東的新開起來的一家廠家。
正當這個中國政治回複了昔日的舊觀,軍閥黨棍貪官污吏土豪劣紳聯結了帝國主義者和買辦地主來壓迫中國民衆的大把戲新開幕的時候,鄭秀嶽和吳一粟的戀愛也成熟了。
一向是遲疑不決的鄭秀嶽,這一回卻很勇敢地對吳一粟表白了她的傾倒之情。
她的一刻也離不得愛,一刻也少不得一個依托之人的心,于半年多的久渴之後,重新燃燒了起來,比從前更猛烈地,更強烈地放起火花來了。
那一天是在陽曆五月初頭的一個很晴爽的禮拜天。
吃過午飯,鄭秀嶽的父母本想和她上先施去購買物品的,但她卻飾辭謝絕了。
送她父母出門之後,她就又向窗邊坐下,翻開那兩卷已經看過了好幾次的《婦女雜志》來看。
偶爾一回兩回,從書本上舉起眼看看天井外的碧落,半彎同海也似的晴空,又像在招引她出去,上空曠的地方去翺翔。
對書枯坐了半個多鐘頭,她又把眼睛舉起,在遙望晴空的時候,于前樓上本來是開在那裡的窗門口,她忽而看出了一個也是在依欄呆立,舉頭望遠的吳一粟的半身兒。
她坐在那兒的地方的兩扇玻璃窗,是關上的,所以她在窗裡,可以看得見樓上吳一粟的上半身,而從吳一粟的樓上哩,因為有反光的玻璃遮在那裡的緣故,雖則低頭下視,也看不見她的。
癡癡地同失了神似的昂着頭向吳一粟看了幾分鐘後,她的心弦,忽而被挑動了。
立起身來,換上了一件新制的夾袍,把頭面向鏡子裡照了一回,她就拿起了那兩卷裝訂得很厚的
革命告了一個段落之後,革命軍閥就不要民衆,不要革命的工農兵了。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的夜半,革命軍閥竟派了大軍,在閘北南市等處,包圍住了總工會的糾察隊營部屠殺起來。
赤手空拳的上海勞工大衆,以用了那樣重大的犧牲去向孫傳芳殘部手裡奪來的破舊的槍械,抵抗了一晝夜,結果當然是槍械的全部被奪,和糾察隊的全部滅亡。
那時候馮世芬的右肩的傷處,還沒有完全收口。
但一聽到了這軍部派人來包圍糾察隊總部的消息,她就連晚冒雨赤足,從滬西走到了閘北。
但是糾察隊總部的外圍,革命軍閥的軍隊,前後左右竟包圍了三匝。
她走走這條路也不通,走走那條路也不通,終于在暗夜雨裡徘徊繞走了三四個鐘頭。
天亮之後,卻有一條虬江路北的路通了,但走了一段,又被兵士阻止了去路。
到了第二天早晨,南北市糾察隊的軍械全部被繳去了,糾察隊員也全部被殺戮了,馮世芬趕到了閘北商務印書館的東方圖書館外,仍舊還不能夠進去。
含着眼淚,鼓着勇氣,談判争論了半天,她才得了一個守門的兵士的許可,走進了屍身積壘的那間臨時充作總工會糾察隊本部的東方圖書館内。
找來找去的又找了許多時候,在圖書館樓下大廳的角落裡,她終于尋出了一個鮮血淋漓的陳應環的屍體。
因為他是跟廣州軍出發北伐,在革命軍到滬之先的三個月前,從武漢被派來上海參加組織總罷工大暴動的,而她自己卻一向就留在上海,沒有去到廣州。
中國的革命運動,從此又轉了方向了。
南京新軍閥政府成立以後,第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向各帝國主義的投降和對蘇俄的絕交。
馮世芬也因被政府的走狗壓迫不過,從滬西的大華紗廠,轉到了滬東的新開起來的一家廠家。
正當這個中國政治回複了昔日的舊觀,軍閥黨棍貪官污吏土豪劣紳聯結了帝國主義者和買辦地主來壓迫中國民衆的大把戲新開幕的時候,鄭秀嶽和吳一粟的戀愛也成熟了。
一向是遲疑不決的鄭秀嶽,這一回卻很勇敢地對吳一粟表白了她的傾倒之情。
她的一刻也離不得愛,一刻也少不得一個依托之人的心,于半年多的久渴之後,重新燃燒了起來,比從前更猛烈地,更強烈地放起火花來了。
那一天是在陽曆五月初頭的一個很晴爽的禮拜天。
吃過午飯,鄭秀嶽的父母本想和她上先施去購買物品的,但她卻飾辭謝絕了。
送她父母出門之後,她就又向窗邊坐下,翻開那兩卷已經看過了好幾次的《婦女雜志》來看。
偶爾一回兩回,從書本上舉起眼看看天井外的碧落,半彎同海也似的晴空,又像在招引她出去,上空曠的地方去翺翔。
對書枯坐了半個多鐘頭,她又把眼睛舉起,在遙望晴空的時候,于前樓上本來是開在那裡的窗門口,她忽而看出了一個也是在依欄呆立,舉頭望遠的吳一粟的半身兒。
她坐在那兒的地方的兩扇玻璃窗,是關上的,所以她在窗裡,可以看得見樓上吳一粟的上半身,而從吳一粟的樓上哩,因為有反光的玻璃遮在那裡的緣故,雖則低頭下視,也看不見她的。
癡癡地同失了神似的昂着頭向吳一粟看了幾分鐘後,她的心弦,忽而被挑動了。
立起身來,換上了一件新制的夾袍,把頭面向鏡子裡照了一回,她就拿起了那兩卷裝訂得很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