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種植
關燈
小
中
大
種植罂粟,尤以雲、貴、四川及熱河等地最為普遍。
種煙有自願種的,有被迫種的。
自願種是因為種煙比種糧有利可圖;被迫種是因為不種煙要罰交&ldquo懶捐&rdquo。
新老軍閥及日本侵略者都曾強制農民種煙。
徐霞客始料不及鴉片是由煙桃(罂粟果實)中的白色乳汁焙幹而成。
罂粟亦稱罂子粟,二年生草本植物。
秋種春收或春種秋收。
花瓣四片,紅、紫或白色。
在明代以前,我國就有人栽種罂粟,作為觀賞植物。
1638年陰曆四月十五日,徐霞客在貴州貴定縣白雲山看到罂粟花,曾大為欣賞。
他在《徐霞客遊記》中說,&ldquo北京老僧&rdquo&ldquo廬前藝地種蔬,有蓬蒿菜,黃花滿畦;駕粟花(即罂粟花)殷紅,千葉簇,朵甚巨而密,豐豔不減丹(牡丹)藥(芍藥)也&rdquo。
貴州人為販毒、吸毒而種罂粟,是在清朝中期。
道光時,兩廣商人到貴州經商,除帶去檀香、薄荷、肉桂油等成藥外,還帶去了一些煙土(即鴉片,又叫大煙、官膏等等。
兩廣出産的煙土叫廣土)。
見到兩廣商人經營煙土,賺錢頗易,牟利甚厚,一些貴州人也開始為着營利目的而擴大種植罂粟。
貴州山多,土質、氣候适于罂粟生長,所産煙土質量不下于廣土,而且價錢比廣土便宜,因而受到煙民歡迎。
貴州煙土産量劇烈上升。
鹹豐、同治年間,因長達20年之久的農民起義的影響,兩廣煙土運不進貴州,黔土沒有了競争對象,遂全部占領了貴州市場。
光緒初年,農民起義已經被鎮壓下去,兩廣、貴州間的交通、貿易重又恢複。
這時,兩廣商人來貴州,不再是兜售廣土,而是來采購質優價廉的黔土。
因為他們用廣土在貴州市場跟黔土競争,無利可圖;而用黔土在兩廣市場跟廣土競争,則可牟取暴利。
貴州的煙土,還引來了湖南的商人。
這些湖南商人運載黔土回去時,貴州的小本經營的商人也攜帶煙土随同前往。
于是,貴州省不僅從進口廣土發展到煙土自種自鍛,而且還進展到外運外銷。
貴州的煙商在湖南煙土最大集散地洪江還設立子貴州會館,作為其活動據點。
貴州成為中國煙土主要産地之1929年至1932年,毛光翔入主黔政時,貴陽跟湖南洪江之間,大小煙商往來穿梭。
一幫一幫的煙商采購黔土後,由陸路集中,于麻江下司下船。
沿清水江經劍河、錦屏出甕硐,直達洪江。
每幫運煙數量少則二三千擔,多則五六千擔,最多時能達到1.4萬擔。
運往湖南的黔土,每年約有3萬擔以上;運往兩廣的黔土,每年在七八千擔以上。
兩路合計,約在4萬擔左右。
這是貴州煙土生産和外銷鼎盛時期。
1935年,薛嶽任貴州綏靖主任,吳忠信任貴州省主席時,貴州全省101縣,縣縣都種煙。
自清末至民初,在貴州的商業經濟中,鴉片販賣占主要地位,糧食生産不被重視,出現了田土荒蕪、農業蕭條、百業凋零、經濟畸形的嚴重局面。
當年贊賞貴州罂粟的徐霞客,再也沒有想到,罂粟會成為貴州人民的禍害,會成為中國人民的禍害。
罂粟花開遍四川 民國年間,四川是我國産煙的主要省份之一。
四川曆年所産鴉片共有多少,沒有人說得清楚。
我們隻知禁種鴉片的最後一年,即1938年,四川煙土産量為22萬擔,單是存在大竹公庫的,就有12萬擔。
僅涪州、豐都、墊江、宣漢四個縣1937年就生産煙土3.84萬擔。
其中涪州一縣就生産2萬擔。
這還是國民黨政府實行所謂&ldquo六年禁煙計劃&rdquo的第三年哩。
在開禁的年份,在種煙的極盛時期,四川煙土的産量,就更是大得驚人四川軍閥劉湘以三字起家,一曰&ldquo煙&rdquo,二曰&ldquo鹽&rdquo,三曰&ldquo統&rdquo,即煙土稅、鹽稅、統稅。
其他軍閥無不如此。
軍閥們刮民有方,生财有道。
為增加煙稅收入,别出心裁地發明了兩種捐:&ldquo窩捐&rdquo和&ldquo懶捐&rdquo。
種植罂粟的,要按窩數交&ldquo窩捐”不種罂粟的,則要罰交&ldquo懶捐&rdquo。
在軍閥的逼迫之下,農民隻得種植罂粟。
這就是四川全省遍種罂粟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就來看看四川衆多的縣中的一個縣:金陽縣。
該縣在1910年以前無人種煙。
盡管隊雲南流入少量鴉片,但僅作為治療傷風咳嗽等病症的藥物。
1910年,雲南永善縣大井壩有一漢人名魏四斯,把鴉片種子帶到金陽縣點仲。
次年,因漢族居住地區禁煙,雲南昭通、永善一帶有些漢族煙販便隻身來到彜族聚居的金陽縣,在金沙江畔燈廠、劉坪等地,租地種煙。
可播一升包谷種的土地,租給煙販,租金100兩銀子。
罂粟種植面積逐漸擴大,不僅外來漢族煙販種植,而且本地彜族也種植。
1930年以後,漢族居住地區禁煙較前嚴格,漢族煙商前往金陽采購煙土人數陡增。
金陽煙土銷路大開,價格猛漲。
1930年前後,1兩鴉片賣0
種煙有自願種的,有被迫種的。
自願種是因為種煙比種糧有利可圖;被迫種是因為不種煙要罰交&ldquo懶捐&rdquo。
新老軍閥及日本侵略者都曾強制農民種煙。
徐霞客始料不及鴉片是由煙桃(罂粟果實)中的白色乳汁焙幹而成。
罂粟亦稱罂子粟,二年生草本植物。
秋種春收或春種秋收。
花瓣四片,紅、紫或白色。
在明代以前,我國就有人栽種罂粟,作為觀賞植物。
1638年陰曆四月十五日,徐霞客在貴州貴定縣白雲山看到罂粟花,曾大為欣賞。
他在《徐霞客遊記》中說,&ldquo北京老僧&rdquo&ldquo廬前藝地種蔬,有蓬蒿菜,黃花滿畦;駕粟花(即罂粟花)殷紅,千葉簇,朵甚巨而密,豐豔不減丹(牡丹)藥(芍藥)也&rdquo。
貴州人為販毒、吸毒而種罂粟,是在清朝中期。
道光時,兩廣商人到貴州經商,除帶去檀香、薄荷、肉桂油等成藥外,還帶去了一些煙土(即鴉片,又叫大煙、官膏等等。
兩廣出産的煙土叫廣土)。
見到兩廣商人經營煙土,賺錢頗易,牟利甚厚,一些貴州人也開始為着營利目的而擴大種植罂粟。
貴州山多,土質、氣候适于罂粟生長,所産煙土質量不下于廣土,而且價錢比廣土便宜,因而受到煙民歡迎。
貴州煙土産量劇烈上升。
鹹豐、同治年間,因長達20年之久的農民起義的影響,兩廣煙土運不進貴州,黔土沒有了競争對象,遂全部占領了貴州市場。
光緒初年,農民起義已經被鎮壓下去,兩廣、貴州間的交通、貿易重又恢複。
這時,兩廣商人來貴州,不再是兜售廣土,而是來采購質優價廉的黔土。
因為他們用廣土在貴州市場跟黔土競争,無利可圖;而用黔土在兩廣市場跟廣土競争,則可牟取暴利。
貴州的煙土,還引來了湖南的商人。
這些湖南商人運載黔土回去時,貴州的小本經營的商人也攜帶煙土随同前往。
于是,貴州省不僅從進口廣土發展到煙土自種自鍛,而且還進展到外運外銷。
貴州的煙商在湖南煙土最大集散地洪江還設立子貴州會館,作為其活動據點。
貴州成為中國煙土主要産地之1929年至1932年,毛光翔入主黔政時,貴陽跟湖南洪江之間,大小煙商往來穿梭。
一幫一幫的煙商采購黔土後,由陸路集中,于麻江下司下船。
沿清水江經劍河、錦屏出甕硐,直達洪江。
每幫運煙數量少則二三千擔,多則五六千擔,最多時能達到1.4萬擔。
運往湖南的黔土,每年約有3萬擔以上;運往兩廣的黔土,每年在七八千擔以上。
兩路合計,約在4萬擔左右。
這是貴州煙土生産和外銷鼎盛時期。
1935年,薛嶽任貴州綏靖主任,吳忠信任貴州省主席時,貴州全省101縣,縣縣都種煙。
自清末至民初,在貴州的商業經濟中,鴉片販賣占主要地位,糧食生産不被重視,出現了田土荒蕪、農業蕭條、百業凋零、經濟畸形的嚴重局面。
當年贊賞貴州罂粟的徐霞客,再也沒有想到,罂粟會成為貴州人民的禍害,會成為中國人民的禍害。
罂粟花開遍四川 民國年間,四川是我國産煙的主要省份之一。
四川曆年所産鴉片共有多少,沒有人說得清楚。
我們隻知禁種鴉片的最後一年,即1938年,四川煙土産量為22萬擔,單是存在大竹公庫的,就有12萬擔。
僅涪州、豐都、墊江、宣漢四個縣1937年就生産煙土3.84萬擔。
其中涪州一縣就生産2萬擔。
這還是國民黨政府實行所謂&ldquo六年禁煙計劃&rdquo的第三年哩。
在開禁的年份,在種煙的極盛時期,四川煙土的産量,就更是大得驚人四川軍閥劉湘以三字起家,一曰&ldquo煙&rdquo,二曰&ldquo鹽&rdquo,三曰&ldquo統&rdquo,即煙土稅、鹽稅、統稅。
其他軍閥無不如此。
軍閥們刮民有方,生财有道。
為增加煙稅收入,别出心裁地發明了兩種捐:&ldquo窩捐&rdquo和&ldquo懶捐&rdquo。
種植罂粟的,要按窩數交&ldquo窩捐”不種罂粟的,則要罰交&ldquo懶捐&rdquo。
在軍閥的逼迫之下,農民隻得種植罂粟。
這就是四川全省遍種罂粟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就來看看四川衆多的縣中的一個縣:金陽縣。
該縣在1910年以前無人種煙。
盡管隊雲南流入少量鴉片,但僅作為治療傷風咳嗽等病症的藥物。
1910年,雲南永善縣大井壩有一漢人名魏四斯,把鴉片種子帶到金陽縣點仲。
次年,因漢族居住地區禁煙,雲南昭通、永善一帶有些漢族煙販便隻身來到彜族聚居的金陽縣,在金沙江畔燈廠、劉坪等地,租地種煙。
可播一升包谷種的土地,租給煙販,租金100兩銀子。
罂粟種植面積逐漸擴大,不僅外來漢族煙販種植,而且本地彜族也種植。
1930年以後,漢族居住地區禁煙較前嚴格,漢族煙商前往金陽采購煙土人數陡增。
金陽煙土銷路大開,價格猛漲。
1930年前後,1兩鴉片賣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