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會經營的特種事業
關燈
小
中
大
民國時期的幫會,在各種大小頭目的控制下,聚衆結夥,深入社會的各個角落,橫行霸道,為非作歹。
他們一不做工,二不務農,三不從事正當的經商活動,卻常常日進鬥金,揮金如土,有一批頭目成了百萬巨富,過着奢侈糜爛的生活。
那麼,他們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呢?他們的生财之道,便是經營各種不法的&ldquo特種事業&rdquo,主要有:煙毒保險、販賣人口、占地為霸、庇護私商、包攬事件、綁架勒索、開碼頭、包做人等等,這裡一一加以揭露,以見&ldquo黑社會&rdquo之&ldquo黑&rdquo,&ldquo惡勢力&rdquo之&ldquo惡&rdquo。
煙毒&ldquo保險&rdquo 民國時期的鴉片,流毒全國。
而上海又是當時全國販運鴉片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一大批青紅幫頭目及其控制下的流氓組織,靠運銷從國外和西南、西北、東北各地軍閥販運到上海來的鴉片和其他毒品,而大發橫财。
其中獲利最大的要數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等人合開的上海壟斷性大土行&mdash&mdash三鑫公司。
談到三鑫公司的由來,得從上海的&ldquo水老蟲&rdquo說起。
舊上海販賣鴉片的生意,原以廣東潮州幫為主,靠販賣鴉片起家的大商号有鄭洽記、郭源茂、同昌等。
那時碼頭上的流氓衆多,其中有一批叫&ldquo水老蟲&rdquo,為首的叫範高頭。
這批流氓專靠在水中偷盜為生,每當英國輪船裝運成千上萬箱鴉片駛進上海港口時,因為黃浦江水淺,輪船無法靠近碼頭,必須用小劃子從輪船上将貨物駁運,當輪船上一箱箱鴉片裝進小劃子向碼頭行駛時,常常會發生翻船事件,使鴉片沉入江底,這就是&ldquo水老蟲&rdquo作怪。
他們把小劃子弄翻,然後又将沉在水中的鴉片箱撈起,用小劃子偷走,有時運到碼頭上的鴉片也會被竊。
杜月笙做鴉片生意的早期就曾幹過這種勾當。
他不僅運銷毒品,還派他的手下去查奪别人的&ldquo私土&rdquo。
1923年的《時報》,就登載過這樣一段新聞:&ldquo有土販由漢口夾帶川土一萬餘兩,分裝兩個大皮箱,及其他行李一件,附搭日清公司(日商)嶽陽丸輪船來滬,停泊浦東張家浜碼頭。
當由該處湖北人雷鴻見擔任保價運送。
不料事被當地土匪幫杜某等得悉,向雷争奪保險未遂,突于是夜4時許,糾集黨徒10餘人,各執斧棍,乘坐劃船,在浦江守候。
雷等未及預防,冒然登輪提土,再經運上劃船,即被杜某等攔住,所有私土,悉遭劫奪無遺。
雷以勢力不敵,又無力賠償,不得已于昨日向警廳告發,當經偵緝隊長派隊士吳榮福等渡浦,按名拘拿,若輩已杳然無蹤迹,僅獲劃船夫一名帶廳押候審訊。
&rdquo 同年,《時報》還刊載,杜的徒弟曾持械至大通路李家,劫去價值2.4萬元的煙土數箱,裝汽車而逃。
這些盜竊勾當使鄭洽記等黑貨商号大傷腦筋,租界捕房雖然指派巡捕白天黑夜巡邏看守,但無濟于事,甚至連巡捕也常告失蹤,第二天發現屍體浮在黃浦江面。
後來,法租界捕房的頭頭法國人沙利,指定黃金榮設法破案,實際上這些事都是他的狐群狗黨、徒子徒孫幹的,黃金榮隻能拖延敷衍。
但終非久計,于是和杜月笙、張嘯林、範回春等商量,決定組織一個公司,像保險公司那樣收保險費。
做鴉片生意的商号将煙土向公司保險後,由公司發給蓋有印戳的保險憑證,如被盜竊即由公司賠償。
所定保險費為鴉片價值的10%,每箱鴉片價值數千元就得付數百元的保險費。
這樣一來,這個公司就成了總攬租界裡鴉片運銷的總公司,而潮州幫的十大煙商,以及非潮州幫的十家大土行,實際上成了它的&ldquo子公司&rdquo。
這個總公司便是臭名昭著的&ldquo三鑫公司&rdquo。
三鑫者,取義于&ldquo三大聞人&rdquo合資而&ldquo日進鬥金&rdquo也。
當時《民國日報》曾譯載英文報紙的一段消息報道了這一事件:&ldquo據可靠消息,滬上潮州幫土商,乘工潮澎湃(即&ldquo五卅&rdquo慘案激起的罷工浪潮)之際,已聯合約二十家,組織一大公司,專販煙土,資本銀二百七十萬元,設總機關于某租界,其運土等事,由警察及海陸軍保護,每箱煙納賄甚巨雲。
&rdquo 報道中說&ldquo由警察保護&rdquo,确系事實。
當時黃金榮打着三鑫公司的旗号,安排捕房派幾百名安南巡捕,開出警備車,聲勢浩大地到處巡邏,公開到碼頭上保護和押運鴉片進入庫房。
這幾百名安南巡捕的費用,由黃金榮從保險費中開支。
開始時,法租界捕房名義上派出500名安南巡捕去保護碼頭,每月開支數萬元,實際上由于法捕房頭頭沙利等都吃空額,并不足500人數。
後來鴉片運進越多,法捕房頭頭也水漲船高,吃空額由500到一兩千,每月開支從數萬元增加到一二十萬元。
但這并沒有使黃金榮等為難,因為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三鑫公司收取的保險費出在販賣鴉片的那20來家大土行身上,而鴉片商人付出的保險費就出在吸鴉片的人身上。
三鑫公司每年的收入,總在數千萬元之巨,按大三股、中六股、小八股分贓。
大三股就是杜、黃、張,中六股是他們的六個合夥者,小八股是杜、黃的幾個大徒弟。
除此之外,當然要分一大部分給法租界的外國官員,分一部分給上海的官員們。
另外,還要分給他們的徒子徒孫以及在幫的新聞記者一杯羹。
三鑫公司除了收取巨額保險費外,還用其他方法對鴉片商人進行敲詐。
公司總經理杜月笙每逢一年三節,照例要把潮州幫的十家老闆找來,開口要一筆錢。
那些大煙商就互相商量了湊夠給他送去。
誰也不敢讨價還價,更不敢說半個不字。
他要的這個數,也是經過調查研究的,既要得多,又讓這些人拿得出,還給他們留下相當厚利。
杜月笙也懂得,對大煙商們不能殺雞取卵。
盡管三鑫公司索價甚巨,鴉片商人還是視之為保護傘。
當時,三鑫公司收取保險費不但由公司蓋上條戳,而且有法租界捕房開出的收條,并加蓋戳記。
這樣一來,鴉片買賣就由秘密轉向公開化、合法化了。
大土行有大批貨物到埠,可以放心派車公開去運。
這些車輛,租界的巡捕都是熟悉的,不但不會攔阻檢查,還加以保護。
這樣果然避免了鴉片失竊事件,收到了保險的效果,而煙毒也就迅速傳播開來。
上海鴉片煙館一度遍地林立,在法租界地區的每條裡弄,差不多都有售吸所(俗稱&ldquo燕子窩&rdquo)。
于是,該公司又乘機巧立名目,收取煙槍捐,每支煙槍收取執照費每月幾角錢,後來漲至幾塊錢。
那時一個煙館至少有十幾支煙槍,大的煙館有幾十支,僅法租界内就有煙館一兩萬家,每月收入就有幾十萬元。
各處煙館大都少報煙槍數,而三鑫公司則用幾百名檢查員,專門到各煙館檢查煙槍執照,實點煙槍數目,發現少報隐瞞,輕則罰款,重則吊銷執照,停止營業。
迷信詐财 在各地幫會的形形色色的&ldquo特種事業&rdquo中,利用迷信手段詐取錢财,可謂曆史最久的&ldquo傳統經營&rdquo。
民國時期,南方的&ldquo江相派&rdquo集團,北方的&ldquo一貫道&rdquo,都是為害尤烈者。
&ldquo江相派&rdquo是舊時廣州語系地區内的一個以迷信詐财為職業的秘密集團。
這個集團自号為&ldquo江相&rdquo,意為江湖上的宰相。
其成份非常複雜,既有相命先生、神棍、廟祝、道士、僧尼,也有江湖販藥者、騙子、流氓、小偷等。
這個集團的大多數成員都是洪門會的會員,構成集團核心的頭子,即所謂&ldquo師爸&rdquo、&ldquo大師爸&rdquo等,都是洪門會的所謂&ldquo大學士&rdquo、&ldquo狀元&rdquo、&ldquo進士&rdquo等等。
所以,&ldquo江相派&rdquo的迷信詐财活動,實際上也就成了洪門的一種&ldquo營業&rdquo了。
這個集團在舊中國存在200多年之久,而且代代的大師爸們都是有&ldquo法&rdquo有&ldquo術&rdquo的大相士、大神棍,他們憑借師門傳下的&ldquo法&rdquo和&ldquo術&rdquo,更運用幫會組織的力量,不斷舞神弄鬼,制造&ldquo奇迹&rdquo,以欺騙和愚弄群衆,詐取錢财。
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真實的事情:廣州市東水關濠畔從前有座仙童廟,祀奉的是和、合二仙童,相傳是南極仙翁的兩個徒弟。
由于年深日久,早已破落不堪,很少有人來參神了。
忽然有一天上午,有一隊擡着粉亭、供奉香燭和三牲的儀仗隊,鳴金奏樂的走來,儀仗隊後邊,還有一大群手捧戒香、口誦經文的信男信女。
這夥人到達仙童廟前,就停了下來,引得當地的住民都跑出來看熱鬧。
那儀仗隊為首的一人向群衆宣傳道:&ldquo我姓馮,是個神功會的案首。
前10多天的晚上,我忽然夢見有兩個仙童打扮的孩子,一個穿紅,一個穿綠,都頭梳雙丫角髻,吩咐我說:某月某日午時是我們升天的日子,你可到東水關仙童廟前來迎接,不得有誤。
我初時還半信半疑,把這個夢對道友們說了,不料有兩個道友做了同樣的夢,所以我們今天特地前來迎接仙童。
&rdquo 這個人說猶未了,便跟着來了第二、第三、第四隊,都說是來迎接仙童,侍候他們升天的。
而且他們之間,又說是互不相識,其中有一隊人,還自稱是來自南海縣的。
這一來,就傳播開去了,弄得東關一帶的信男信女,都紛紛攜香備燭前來迎接仙童。
是日正午時分,當人們等得焦急的時候,&ldquo奇迹&rdquo出現了。
那是舊曆初七、八時分,正是水退的時候,突然在東關濠水面上,不知從何處漂來兩具童屍,年紀都在十一二歲左右,一具身着大紅色緞衣,束帶、黃綢褲,一具着深綠色緞衣,束帶,白綢褲,都頭梳雙丫角髻,腳踏新麻鞋,打扮活像畫裡所繪的和、合二仙一般。
最奇怪的,就是這兩具童屍,不是順流漂下,而是雙雙并在一起,不先不後,不快不慢,齊齊逆着水流,向着仙童廟這邊浮過來。
就在此時,神功道友中有人喊:&ldquo仙童來了!逆水浮屍,仙家才是這樣呵!&rdquo 于是,姓馮的道首立即命人鳴鼓奏樂,焚香放炮來迎接仙童,跟着又叫幾個熟水性的道友跳下濠去,把這兩具童屍撈起來,立即焚化,着匠工把&ldquo仙體&rdquo的骨灰摻入陶土裡,重新塑造兩具仙童神像;一邊又發起募捐,重修仙童廟,馮姓和幾個道友自當廟祝。
這樣一來,&ldquo仙童升天&rdquo的神話不胫而走,兩三天内就傳遍廣州及其附近的鄉村。
許多愚夫愚婦争
他們一不做工,二不務農,三不從事正當的經商活動,卻常常日進鬥金,揮金如土,有一批頭目成了百萬巨富,過着奢侈糜爛的生活。
那麼,他們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呢?他們的生财之道,便是經營各種不法的&ldquo特種事業&rdquo,主要有:煙毒保險、販賣人口、占地為霸、庇護私商、包攬事件、綁架勒索、開碼頭、包做人等等,這裡一一加以揭露,以見&ldquo黑社會&rdquo之&ldquo黑&rdquo,&ldquo惡勢力&rdquo之&ldquo惡&rdquo。
煙毒&ldquo保險&rdquo 民國時期的鴉片,流毒全國。
而上海又是當時全國販運鴉片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一大批青紅幫頭目及其控制下的流氓組織,靠運銷從國外和西南、西北、東北各地軍閥販運到上海來的鴉片和其他毒品,而大發橫财。
其中獲利最大的要數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等人合開的上海壟斷性大土行&mdash&mdash三鑫公司。
談到三鑫公司的由來,得從上海的&ldquo水老蟲&rdquo說起。
舊上海販賣鴉片的生意,原以廣東潮州幫為主,靠販賣鴉片起家的大商号有鄭洽記、郭源茂、同昌等。
那時碼頭上的流氓衆多,其中有一批叫&ldquo水老蟲&rdquo,為首的叫範高頭。
這批流氓專靠在水中偷盜為生,每當英國輪船裝運成千上萬箱鴉片駛進上海港口時,因為黃浦江水淺,輪船無法靠近碼頭,必須用小劃子從輪船上将貨物駁運,當輪船上一箱箱鴉片裝進小劃子向碼頭行駛時,常常會發生翻船事件,使鴉片沉入江底,這就是&ldquo水老蟲&rdquo作怪。
他們把小劃子弄翻,然後又将沉在水中的鴉片箱撈起,用小劃子偷走,有時運到碼頭上的鴉片也會被竊。
杜月笙做鴉片生意的早期就曾幹過這種勾當。
他不僅運銷毒品,還派他的手下去查奪别人的&ldquo私土&rdquo。
1923年的《時報》,就登載過這樣一段新聞:&ldquo有土販由漢口夾帶川土一萬餘兩,分裝兩個大皮箱,及其他行李一件,附搭日清公司(日商)嶽陽丸輪船來滬,停泊浦東張家浜碼頭。
當由該處湖北人雷鴻見擔任保價運送。
不料事被當地土匪幫杜某等得悉,向雷争奪保險未遂,突于是夜4時許,糾集黨徒10餘人,各執斧棍,乘坐劃船,在浦江守候。
雷等未及預防,冒然登輪提土,再經運上劃船,即被杜某等攔住,所有私土,悉遭劫奪無遺。
雷以勢力不敵,又無力賠償,不得已于昨日向警廳告發,當經偵緝隊長派隊士吳榮福等渡浦,按名拘拿,若輩已杳然無蹤迹,僅獲劃船夫一名帶廳押候審訊。
&rdquo 同年,《時報》還刊載,杜的徒弟曾持械至大通路李家,劫去價值2.4萬元的煙土數箱,裝汽車而逃。
這些盜竊勾當使鄭洽記等黑貨商号大傷腦筋,租界捕房雖然指派巡捕白天黑夜巡邏看守,但無濟于事,甚至連巡捕也常告失蹤,第二天發現屍體浮在黃浦江面。
後來,法租界捕房的頭頭法國人沙利,指定黃金榮設法破案,實際上這些事都是他的狐群狗黨、徒子徒孫幹的,黃金榮隻能拖延敷衍。
但終非久計,于是和杜月笙、張嘯林、範回春等商量,決定組織一個公司,像保險公司那樣收保險費。
做鴉片生意的商号将煙土向公司保險後,由公司發給蓋有印戳的保險憑證,如被盜竊即由公司賠償。
所定保險費為鴉片價值的10%,每箱鴉片價值數千元就得付數百元的保險費。
這樣一來,這個公司就成了總攬租界裡鴉片運銷的總公司,而潮州幫的十大煙商,以及非潮州幫的十家大土行,實際上成了它的&ldquo子公司&rdquo。
這個總公司便是臭名昭著的&ldquo三鑫公司&rdquo。
三鑫者,取義于&ldquo三大聞人&rdquo合資而&ldquo日進鬥金&rdquo也。
當時《民國日報》曾譯載英文報紙的一段消息報道了這一事件:&ldquo據可靠消息,滬上潮州幫土商,乘工潮澎湃(即&ldquo五卅&rdquo慘案激起的罷工浪潮)之際,已聯合約二十家,組織一大公司,專販煙土,資本銀二百七十萬元,設總機關于某租界,其運土等事,由警察及海陸軍保護,每箱煙納賄甚巨雲。
&rdquo 報道中說&ldquo由警察保護&rdquo,确系事實。
當時黃金榮打着三鑫公司的旗号,安排捕房派幾百名安南巡捕,開出警備車,聲勢浩大地到處巡邏,公開到碼頭上保護和押運鴉片進入庫房。
這幾百名安南巡捕的費用,由黃金榮從保險費中開支。
開始時,法租界捕房名義上派出500名安南巡捕去保護碼頭,每月開支數萬元,實際上由于法捕房頭頭沙利等都吃空額,并不足500人數。
後來鴉片運進越多,法捕房頭頭也水漲船高,吃空額由500到一兩千,每月開支從數萬元增加到一二十萬元。
但這并沒有使黃金榮等為難,因為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三鑫公司收取的保險費出在販賣鴉片的那20來家大土行身上,而鴉片商人付出的保險費就出在吸鴉片的人身上。
三鑫公司每年的收入,總在數千萬元之巨,按大三股、中六股、小八股分贓。
大三股就是杜、黃、張,中六股是他們的六個合夥者,小八股是杜、黃的幾個大徒弟。
除此之外,當然要分一大部分給法租界的外國官員,分一部分給上海的官員們。
另外,還要分給他們的徒子徒孫以及在幫的新聞記者一杯羹。
三鑫公司除了收取巨額保險費外,還用其他方法對鴉片商人進行敲詐。
公司總經理杜月笙每逢一年三節,照例要把潮州幫的十家老闆找來,開口要一筆錢。
那些大煙商就互相商量了湊夠給他送去。
誰也不敢讨價還價,更不敢說半個不字。
他要的這個數,也是經過調查研究的,既要得多,又讓這些人拿得出,還給他們留下相當厚利。
杜月笙也懂得,對大煙商們不能殺雞取卵。
盡管三鑫公司索價甚巨,鴉片商人還是視之為保護傘。
當時,三鑫公司收取保險費不但由公司蓋上條戳,而且有法租界捕房開出的收條,并加蓋戳記。
這樣一來,鴉片買賣就由秘密轉向公開化、合法化了。
大土行有大批貨物到埠,可以放心派車公開去運。
這些車輛,租界的巡捕都是熟悉的,不但不會攔阻檢查,還加以保護。
這樣果然避免了鴉片失竊事件,收到了保險的效果,而煙毒也就迅速傳播開來。
上海鴉片煙館一度遍地林立,在法租界地區的每條裡弄,差不多都有售吸所(俗稱&ldquo燕子窩&rdquo)。
于是,該公司又乘機巧立名目,收取煙槍捐,每支煙槍收取執照費每月幾角錢,後來漲至幾塊錢。
那時一個煙館至少有十幾支煙槍,大的煙館有幾十支,僅法租界内就有煙館一兩萬家,每月收入就有幾十萬元。
各處煙館大都少報煙槍數,而三鑫公司則用幾百名檢查員,專門到各煙館檢查煙槍執照,實點煙槍數目,發現少報隐瞞,輕則罰款,重則吊銷執照,停止營業。
迷信詐财 在各地幫會的形形色色的&ldquo特種事業&rdquo中,利用迷信手段詐取錢财,可謂曆史最久的&ldquo傳統經營&rdquo。
民國時期,南方的&ldquo江相派&rdquo集團,北方的&ldquo一貫道&rdquo,都是為害尤烈者。
&ldquo江相派&rdquo是舊時廣州語系地區内的一個以迷信詐财為職業的秘密集團。
這個集團自号為&ldquo江相&rdquo,意為江湖上的宰相。
其成份非常複雜,既有相命先生、神棍、廟祝、道士、僧尼,也有江湖販藥者、騙子、流氓、小偷等。
這個集團的大多數成員都是洪門會的會員,構成集團核心的頭子,即所謂&ldquo師爸&rdquo、&ldquo大師爸&rdquo等,都是洪門會的所謂&ldquo大學士&rdquo、&ldquo狀元&rdquo、&ldquo進士&rdquo等等。
所以,&ldquo江相派&rdquo的迷信詐财活動,實際上也就成了洪門的一種&ldquo營業&rdquo了。
這個集團在舊中國存在200多年之久,而且代代的大師爸們都是有&ldquo法&rdquo有&ldquo術&rdquo的大相士、大神棍,他們憑借師門傳下的&ldquo法&rdquo和&ldquo術&rdquo,更運用幫會組織的力量,不斷舞神弄鬼,制造&ldquo奇迹&rdquo,以欺騙和愚弄群衆,詐取錢财。
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真實的事情:廣州市東水關濠畔從前有座仙童廟,祀奉的是和、合二仙童,相傳是南極仙翁的兩個徒弟。
由于年深日久,早已破落不堪,很少有人來參神了。
忽然有一天上午,有一隊擡着粉亭、供奉香燭和三牲的儀仗隊,鳴金奏樂的走來,儀仗隊後邊,還有一大群手捧戒香、口誦經文的信男信女。
這夥人到達仙童廟前,就停了下來,引得當地的住民都跑出來看熱鬧。
那儀仗隊為首的一人向群衆宣傳道:&ldquo我姓馮,是個神功會的案首。
前10多天的晚上,我忽然夢見有兩個仙童打扮的孩子,一個穿紅,一個穿綠,都頭梳雙丫角髻,吩咐我說:某月某日午時是我們升天的日子,你可到東水關仙童廟前來迎接,不得有誤。
我初時還半信半疑,把這個夢對道友們說了,不料有兩個道友做了同樣的夢,所以我們今天特地前來迎接仙童。
&rdquo 這個人說猶未了,便跟着來了第二、第三、第四隊,都說是來迎接仙童,侍候他們升天的。
而且他們之間,又說是互不相識,其中有一隊人,還自稱是來自南海縣的。
這一來,就傳播開去了,弄得東關一帶的信男信女,都紛紛攜香備燭前來迎接仙童。
是日正午時分,當人們等得焦急的時候,&ldquo奇迹&rdquo出現了。
那是舊曆初七、八時分,正是水退的時候,突然在東關濠水面上,不知從何處漂來兩具童屍,年紀都在十一二歲左右,一具身着大紅色緞衣,束帶、黃綢褲,一具着深綠色緞衣,束帶,白綢褲,都頭梳雙丫角髻,腳踏新麻鞋,打扮活像畫裡所繪的和、合二仙一般。
最奇怪的,就是這兩具童屍,不是順流漂下,而是雙雙并在一起,不先不後,不快不慢,齊齊逆着水流,向着仙童廟這邊浮過來。
就在此時,神功道友中有人喊:&ldquo仙童來了!逆水浮屍,仙家才是這樣呵!&rdquo 于是,姓馮的道首立即命人鳴鼓奏樂,焚香放炮來迎接仙童,跟着又叫幾個熟水性的道友跳下濠去,把這兩具童屍撈起來,立即焚化,着匠工把&ldquo仙體&rdquo的骨灰摻入陶土裡,重新塑造兩具仙童神像;一邊又發起募捐,重修仙童廟,馮姓和幾個道友自當廟祝。
這樣一來,&ldquo仙童升天&rdquo的神話不胫而走,兩三天内就傳遍廣州及其附近的鄉村。
許多愚夫愚婦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