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術

關燈
之期了。

    這次是筆大生意,贖金是3萬元。

     而祝某竟例外地沒有來。

    好幾天過去了,仍然不見蹤影。

    于是,就想将脂珠轉抵它處,仔細一看,竟都是僞珠!老闆吓呆了,又拿到别處估價,所見略同。

    老闆更着急了,就到祝某經常光顧的妓院、菜館等去處尋訪,終是奮不可得,平日的那些闊朋友,從此也不獲一見。

    某日遇一銀行執事,也是祝某的好友。

    老闆急以自己被騙的事告訴他,那執事急忙搖手道:&ldquo别說了,我們彼此彼此!&rdquo 原來他也同樣受騙。

    
串騙 大凡騙子,極少是&ldquo單幹戶&rdquo的,大都是合夥串通行騙,是為串騙。

    騙子集團&ldquo江相派&rdquo的&ldquo經典&rdquo《紮飛篇》上,就明明載着這條騙術:&ldquo善為&lsquo相&rsquo者,莫不善用&lsquo媒&rsquo,故曰:&lsquo無媒不響,無媒不成&rsquo。

    &rdquo &ldquo媒&rdquo,也即騙子的助手,起着引人上當的媒介作用。

     江湖上占蔔看相一類騙子,多行串騙之術。

    北京有個占蔔先生,自号賽諸葛,起初窮困潦倒,寄寓于一座破廟之中。

    幾個月後,居然賃屋一幢,求蔔者要先挂号。

    生意興隆,幾乎應接不暇。

    知道内情的人說:&ldquo這是某總長提攜之力。

    &rdquo 原來,某總長乃袁世凱的爪牙。

    袁氏稱帝、西南兵起之時,此君倉惶逃遁,蟄居家中,郁郁不樂。

    一日攜仆出遊,見賽諸葛端坐于破廟檐下,就命他占了一卦,得七言四句:&ldquo君本當年萬戶侯,幹戈攏攘暫時休。

    輕車熟路逢知己,蓋世英豪第一流。

    &rdquo 賽諸葛反複端詳這篇卦詞,道:&ldquo從卦詞看來,先生曾為顯宦,後因兵事發生,辭了職務。

    但是目下又将欣逢知己,官星又旺,且所任職務,從&lsquo輕車熟路&rsquo四字來看,必屬路政。

    末句雖是贊美之詞,但先生本人以及知己者的名字隐藏其間,也未可知。

    &rdquo 某總長一看,前兩句已驗,末句二三兩字,恰是總長大名。

    于是心花怒放,給以銀洋兩枚,笑着說:&ldquo将來果然驗了先生的卦詞,當以200金為先生祝壽。

    &rdquo 不久,袁世凱一命嗚呼,某總長一躍而為交通總長。

    于是視賽諸葛如神仙。

    還有許多官迷,也都來占上一卦,賽諸葛的生意便日漸興隆起來了。

    讀者可能更疑惑:這位賽諸葛難道真是神人嗎?怎麼會句句靈驗?事屬不然。

    原來跟随總長占蔔的那個仆人,與賽諸葛是同鄉,故從同鄉口中知道了總長的曆史。

    交通部長一席,時人稱為&ldquo活财神&rdquo,某總長羨慕已久,仆人知其隐衷,也于事前告訴了賽諸葛。

    後來總長果居交通部長之位,實出于奔走運動之力,哪裡是什麼命運使然呢。

     舊時有一種古董騙子,也常用串騙之術來行騙。

    有個常州人尤某,家資數百萬,好古書古畫如命,家中搜羅不下數百幅,都是花大價錢買來的。

    其實,确屬古代名書畫家之真迹者,不過十之二三,其餘都是赝品。

    尤某本不識什麼字,購古書畫均請門客張先生鑒别。

     張先生說好,尤某亦說好;張先生說不好,尤某也說不好,自己是毫無主見的。

    尤某平日以未得唐伯虎之畫為憾事,一日,有一個貌似舊時富家子弟者,手持古畫一幅,登門求售。

    尤某展開一看,乃是一幅工筆人物畫。

    畫面上僅一男一女,男作書童裝束,青衣皂帽,但卻風度翩翩;女的好似丫環,但也千嬌百媚,姿态絕豔。

    署名&ldquo六如居士&rdquo。

     尤某不知&ldquo六如居士&rdquo何許人也,急命人請張先生。

    張先生略加審視,即問售畫者索價多少。

    售畫者道:這幅畫是先人傳家之寶,本不該賣,實在因為窮極無聊,不得已而作此愧對先人之事,并無奢望,500金就可以了。

    張先生急忙把尤某拉到另外一個房間說道:&ldquo這幅畫請你急購勿失,它就是著名的點秋香圖,畫中一男一女,就是唐伯虎與秋香,六如居士,就是唐伯虎的别号。

     這幅畫是唐伯虎生平最得意之作,過去有位相國曾以萬金求購不得,其名貴可想而知了。

    尤某大喜,即以500金将畫買下。

    後經内行鑒别,此畫乃是後人僞作。

    那位售畫者,乃是一名古董騙子;而張先生則預先與之串通,共同謀騙尤某。

     串騙中尤有駭人聽聞之一幕,即串出洋人作&ldquo媒&rdquo行騙。

    有個公學畢業生李某寓居滬上,設一英文學社,教授30來個學生,借以自立。

    他的父親是前清官吏,廣有積蓄但過早死去。

    李某将遺産存入上海銀行。

    此後他與一廣東人姓郭的結識了。

    來往既久,漸成莫逆之交。

    且郭某亦通英文,常幫李某做些批改作業之類的事情,更得李某信任。

     某星期天,郭某對李某道:&ldquo今有友人胡君,是某洋行大班(經理)的好朋友,現在那個洋人要辦一分行,聘用買辦,薪水傭金格外從豐。

    胡君已将我介紹給洋人,洋人也已允諾。

    但我苦于沒有資本,您是否有意于這個位子呢?&rdquo 李某平日本已飽聞洋行買辦的闊綽,現在聽說有此機會,不覺喜上眉梢,便竭力懇求代謀。

    郭某道:&ldquo這不是倉促間所能辦成的。

    您既有意,我當先介紹給胡君,明日約來一談,如何?&rdquo 次日,胡某乘小汽車而來。

    隻見他外罩&ldquo草上霜&rdquo袍褂,指戴鑽戒,扣系金表,一派華貴氣象。

    談及買辦之事,始知須先付墊押金一萬元,每月薪水加上傭金可達六七百兩。

    李某聽了越發高興。

    胡某提議道:&ldquo你既熱心這個位子,明天就可以到跑馬廳蘆花塘那位洋人府上,與洋人當面一談,然後簽訂合同,交款辦事,豈不更好?&rdquo 郭某着急道:&ldquo李兄事成之後,不要忘了介紹人。

    寫字一職,應當聘我。

    &rdquo 李某爽然承諾。

    第二天晨,胡某請李某同上汽車,駛至洋人住宅,遞上名片,由侍者導入客廳。

    剛坐定,洋人脫帽而出,相見畢,胡某開言道:&ldquo貴行買辦一席,今有李君為某公學高材生,自願擔任此職。

    今特引李君來此與行主面談。

    &rdquo 于是,李某一一詳問買辦職守及權利,洋人随問随答,李某大為滿意。

    當即約定某日訂立合同,簽字付款。

    辭出後,胡某陪李到江西路的一幢洋房前,指示道,這就是未來洋行的辦公室。

    适才所見的洋人,即是大名鼎鼎的洋行大班。

    李某更加深信不疑,毫不猶豫地在合同上簽了字,并付出了一萬巨款。

     過了數日,到了李某就職之期,李某帶了事先聘定的帳房、書記等一班職員,一同到江西路洋行辦事。

    豈料該洋行之所謂買辦,卻無一貨可買,無一事可辦。

    從早到晚,寥無一人。

    李大驚,急尋胡某,胡已不見,再找郭某,郭亦無蹤。

    不得已再去蘆花塘拜訪洋行經理,也不遇。

     轉而一想,此處既然是那洋人的住宅,總不至于棄屋而去吧?就在那裡等着,隻見出入于該洋房的人很多,但他所等的那位洋行經理卻不見蹤影。

    忍不住前去詢問華人仆人,方知此處是洋人開的一家旅社,隻要手中有錢,人人都可住宿。

    李某恍然大悟,知是郭某串通洋人一起行騙,然心有不甘,就拿了那張洋人名片到處查詢,無一人知其面目,原來那張名片也是臨時僞造的。

     騙子串&ldquo媒&rdquo行騙,總是要千方百計掩飾騙與&ldquo媒&rdquo的瓜葛,做到不露一絲痕迹,這樣&ldquo媒&rdquo方能取得被騙者的信任,使得行騙得手,這也是串騙較其他騙術更為迷惑人的地方。

    有一天,廣東順德縣大良城内,四五個仆人簇擁着三頂大轎招搖而過。

    第一頂轎裡坐着一個50上下的男人,打扮甚是闊綽,後兩頂轎裡坐着兩個女人,也滿身的珠光寶氣,當下,這一行人住進了當地無人敢住的&ldquo鬼屋&rdquo。

     不久在大屋門前挂起了3尺長的金漆招牌,上書&ldquo玄機子在此候教&rdquo7個大字。

    同時在大良城内外廣貼&ldquo招單&rdquo(即&ldquo街招&rdquo),聲稱玄機子自幼學習儒家經書,後得異人傳授,曉得人們的命運,所以便以看相算命為業,雲遊四海,結交有緣人士。

    還标明價錢:口談氣色、流年,收毫洋5元,看全相和批八字,看人訂價,從10元以至千元。

     當地有個龍二公子,父兄都做官,家财豪富,單是租谷每年就有10幾萬石。

    他本不相信算命,成天和城裡10來個&ldquo二世祖&rdquo一起,尋花問柳。

    他有個心腹清客,姓徐,渾名叫做&ldquo打齋鶴&rdquo,充當龍二公子這夥人嫖賭的耳目。

    這一天,衆人正在一家妓院飲酒作樂,忽見&ldquo打齋鶴&rdquo前來說:&ldquo又一宗好耍的玩意等着我們了。

    &rdquo 說畢,便從衣袋裡掏出玄機子的那張街招,惹得衆人興起,嚷着非劈了玄機子的招牌不可。

    當下,便在&ldquo打齋鶴&rdquo策劃下,選出五個人去尋開心。

    &ldquo打齋鶴&rdquo扮成一個大紳士,徐三公子裝做他的大兒子,蘇大公子充做他的小兒子,龍二公子和另一&ldquo二世祖&rdquo穿着下人的服飾,還捧着衣帽,假作跟班,事前還演習一番,便向相命館尋釁而去。

    迎接他們的是玄機子的徒弟,這個青年人有禮貌地請&ldquo三父子&rdquo進入内堂,并安排兩個跟班在大廳伺候。

    不一會,玄機子穿着一件古銅色團鶴花的錦緞長衫,手搖一柄單金面的蘇州折扇,悠悠然走出來,邊走邊笑着說:&ldquo破招牌的人來了!&rdquo 這一句話,吓得三人你望我,我瞧你。

    玄機子對客人輕輕一揖,露出驚訝的樣子對徒弟道:&ldquo就是三位嗎?&hellip&hellip難道我的卦不靈?該是四龍一狗,五人才對呀。

    &rdquo 徒弟答道:&ldquo不錯,一共是五人,還有兩個跟班的在大廳下面。

    &rdquo 玄機子聞言,舉目瞧一下兩位&ldquo跟班&rdquo,便責備徒弟道:&ldquo老弟,你跟随我六七年,連相格貴賤也分不出,真枉費我教你一番心思了!那兩位何嘗是跟班,那是兩條龍呵!快請,還要好好招待!&rdquo 這番話,更吓得衆人瞪大雙眼。

    五人入座之後,玄機子便問他們是看相還是算命?&ldquo打齋鶴&rdquo按原先編好的話說:看見了先生的街招,特地帶了兩個兒子前來請求指點。

    玄機子瞧了瞧兩個&ldquo兒子&rdquo,說道:&ldquo兩位令公子的相格高貴,潤例上寫明按相索價,你這位大公子的相索500兩,二公子便宜點,也要400兩,少一文不行!&rdquo 三人聞言,都喊價錢太貴,玄機子笑對龍二公子道:&ldquo你們嫌貴麼?就是這位跟班的相,也值1000兩,另一位跟班值700兩,試想,跟班就值這麼多錢,當主人的還會付不出嗎?&rdquo 各人口裡雖說玄機子看錯了,心裡卻很驚異。

    後來,玄機子對&ldquo打齋鶴&rdquo道:&ldquo既然他們四人都詐窮,我先給你看個全相吧,你這個相不需那麼多錢,10兩就夠了。

    &rdquo 接着,玄機子把他打量一番,挖苦似的說:&ldquo你這個不肖的父親,不是教兒子用功讀書,卻天天陪兒子逛妓院,飲花酒。

    &rdquo 這句話,惹得衆人哄笑起來,&ldquo打齋鶴&rdquo卻闆起面孔硬說不靈。

    玄機子問衆人道:&ldquo諸位作證,我說錯了,你們不但可以破我招牌,連我的眼珠也可挖下來!&rdquo 又繼續說下去,真是句句靈驗,隻說得&ldquo打齋鶴&rdquo瞪大眼睛,不敢出聲。

    接着,龍二公子争着要先看,也是句句靈驗,連他身上那裡有顆朱砂痣也說了出來。

    其他三人也是一樣靈驗。

    這一下,五人服了,經他們捧場,大良城内外的許多大紳士、大富商也跑來請教,都贊他是&ldquo活神仙&rdquo。

    不到三個月,玄機子便撈到萬兩銀錢,雲遊别處去了。

     你道這玄機子果真是&ldquo活神仙&rdquo嗎?非也。

    他乃是&ldquo江相派&rdquo詐騙集團有名的大師爸,叫張雪庵。

    未來大良之前,早就布置了許多徒弟和助手,将大良城内外富貴人物的家世調查個一清二楚,尤其是那個&ldquo打齋鶴&rdquo,不過是張雪庵早就派到龍二公子身邊作&ldquo媒&rdquo的同夥。

    龍二公子壓根兒不知道自己的心腹竟是這個外地騙子的同謀,當然一騙就上勾了。

    玄機子這套騙術,在江湖上叫做&ldquo火檔&rdquo,是專騙富貴人家的。

     以上,我們勾勒了騙子之面目,披露了騙術之奸詐,但從被騙者的教訓方面,則還有幾句話要說。

    凡設騙局,總是要精心制作誘餌的。

    而誘餌之設置,又總是因人而異的。

    貪圖小利者,則以金錢為誘餌;喜歡女色的,則以色相為誘餌;官欲熏心的,則以官位為誘餌;信奉迷信的,則以神靈為誘餌。

     總之是因人而施,莫不針鋒相對。

    騙術所以得逞,不獨因騙子之狡詐,也因被騙一方心理上的弱點。

    他們在色、香、味俱全的誘餌面前,先自失去了戒心,解除了武裝,隻得乖乖地讓騙子牽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