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騙子

關燈
dquo時候未到。

    你今日倒閉,明天就要飽嘗吃官司之苦了。

    你雖然隻欠很少幾家莊号的款,但欠每莊号的債額卻多至二三千金。

    債務一重,他們決不會輕輕放過你,勢必提起訴訟,事情就要失敗了。

    倒不如故意放出倒閉的謠風,而後公然全數償清債務,以堅各商号之信心。

    這樣我們的計劃就可在它日收全功了!&rdquo 李某聽了他的話,才做出了那場欲擒故縱的把戲來。

    從此繼續營業,掮貨愈多,來往商号愈衆。

    然而他抱定宗旨,每商号至多隻欠七八十元,決不過百元之數。

    又過了一年多,合計所欠各商号之數已達七八千元。

    李某以為時機到了,于是宣布歇業,這便是第一次&ldquo淴浴&rdquo。

     淴浴之後,各商号相謂,李某倒閉,非同詐騙,實出于迫不得已,所欠款項又不大,縱追控也無益,便樂得饒人。

    各自許其寬展期限,分期繳還,且為他介紹新的貨主,以贊助其複興商号。

    不久,李某又牌号高張了。

    逾年,又積欠各商号萬餘元。

    仍如上法,每号至多不過百元,又打算倒閉了。

    不過,此番卻使出新花招。

    他先将蘇幫貨全部便宜售出,店内所存都是杭幫貨。

    于是使人向蘇幫各貨主密報:李某行将倒閉,速去收取底貨。

    蘇幫人聞訊急至,李某故作慚惶之态說道:&ldquo出于不得已,行将歇業,向蒙厚愛,特先密告,聊以報答。

    &rdquo 蘇幫人遂将所存底貨席卷一空。

    而後,李某公然宣布&ldquo淴浴&rdquo。

    杭幫人聞訊急至,見空空如也。

    李某道:&ldquo我遭不幸,實在對不起諸位。

    但歇業前未嘗無底貨,并且都是貴幫的。

    可惜你們不早來,均為捷足者全部搬走了。

    &rdquo 杭幫人大怒,痛罵蘇人無禮,便指控蘇幫。

    兩幫各執理由,訴訟不休。

    而蘇幫人不但對李某無所憎恨,且感其密告之私情;杭幫人也不但對李某無所怨尤,且邀李某作證人。

    李某反倒成了第三者,兩面讨好,逍遙法外。

    此為第二次&ldquo淴浴&rdquo。

     不久,兩幫訟息,而于李某均無惡感。

    且指望李某商号複興,以便把債收回,于是慫恿其重理舊業。

    這樣,李某第三次開張了。

    從此掮貨如常,貨主倍增,感情愈厚。

    逾年,又欠了萬餘元,仍然恪守每号不過百元的原則,乃将店屋前樓分租與人,承租者不是别人,乃是前面提到的同黨徐某。

    二人同居,日夕密謀如何收拾最後之騙局。

     于是,徐某特投某保險公司,認保火險2萬元。

    幾個月後,徐某住房旁的小室内忽然起火,火勢熊熊,霎時将徐某連同李某的房屋燒成焦土。

    保險公司前來查看,尋不出絲毫自焚作弊的迹象。

    隻得照原保險數賠償,徐某2萬元到手了。

    而且,這把火利己兼利人。

    因為殃及李某的商店,不但店内存貨,焚燒殆盡,而且所有簿據、招牌、圖章、帳冊,一概付之一炬。

     各貨主聞訊,均來慰問,莫不同情其遭災。

    至于其所欠貨款,均以為貨款不多,不忍乘災索償。

    此為第三次&ldquo淴浴&rdquo。

     李某前後三次&ldquo淴浴&rdquo,第一次騙法最穩,第二次騙法最巧,第三次騙法最毒。

    共騙得資财3萬餘元。

    另外徐某騙得2萬餘元。

    而被騙者都以為李某是正人君子,可歎也夫! 民國時期,随着帝國主義勢力入侵加劇,各國大大小小冒險家紛至沓來。

    他們空手而來,暴富而去,幹盡了掠奪詐騙的勾當。

     河北省遷安縣太平寨有個太平金礦,最早是由河北省人李培春和王明元創辦的,領有開采執照。

    但該礦蘊藏金礦很少,收益寥寥,實在沒有什麼經營價值。

    于是經人介紹,找到了兩名白俄霍爾瓦特和馬斯奈,兩名白俄前往礦場進行了實際調查。

     為了使這兩個外國人上圈套,李、王事先收購了10餘兩碎砂金,串通淘金人,把砂金摻入河砂内,當兩個洋人到達現場時,淘金人裝模作樣地從河砂裡取出砂金,兩洋人信以為真,便答應入股合作。

    在商洽過程中,李、王二人騙取數千元,然後攜款逃跑。

    霍爾瓦特和馬斯奈接管該金礦後,很快發現毫無價值,方知自己受騙了。

     他們當然不肯善罷甘休,轉念一想,何不用同樣手法再去騙人?此時,正有一位瑞士籍的商人李亞溥在天津開了一爿利華洋行,正在做着淘金夢。

    霍爾瓦特與馬斯奈找到了李亞溥,煞有介事地向李保證,每月可得黃金若幹斤。

    李果然上當,十分高興地把太平金礦接兌過來,改名灤河金礦。

    又是充實人力,又是添置設備,準備大幹一番,但幹了二年多,一兩黃金未得。

    至此,李也恍然大悟,明白自己上了當。

     狡猾的李亞溥知道受騙了但還要在騙中牟利。

    他不動聲色地仍然在表面上繼續維持金礦的業務活動,找了個白俄人精心繪制了礦區地圖,拍攝了許多礦場照片,又收購了砂金30兩,裝在美觀的玻璃瓶中,标明&ldquo灤河金礦産品&rdquo,陳列于利華洋行,然後便利用這些材料向國内外大肆鼓吹,招募股本。

    李亞溥這一招,果然打動了某些财迷心竅的夢幻者,招來不少股金。

    這些股金都成了利華放款銀行的周轉金。

    到後來,灤河金礦終于不得不停辦,但在利華銀行的帳面上卻添加了大筆大筆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