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斷頭!斷頭!”
關燈
小
中
大
我的朋友霍桑以非職業性的姿态從事偵探罪案的工作已經好多年了。
幾年中,上門請求幫助的人接踵不斷,我的朋友接辦的案子很多,我曾先後把其中精彩的案件記述下來并公諸于世,讓社會人士一起欣賞。
凡是讀過我文章的人,都已熟悉他的為人,不用我再作介紹。
不過有一點得向讀者報告,雖然我的朋友破案很多,我不可能全部把每一件罪案介紹出來。
其中當然有原因,并不是我貪懶。
每當我的朋友偵探案件時,我總是和他在一起,有時也冒着很大的危險,出生入死,盡力幫助他取得成功。
我的朋友嘉獎我出力有功,允許我有特别權利為他記述。
不過不能一概而論,有時案情十分詭湯,有礙社會風化,或者案中人物還活着,不便涉及隐私,像這種情形,他都禁止我發表。
我贊同這樣的處理。
我們從事寫作工作,對于社會風化負有一定責任,偶然落筆也必須三思而後行。
否則侈言怪奇迹近焙惑,或揭露秘隐也有損私德,這些那是我所不願做的。
因此每記錄一樁案件,我必先征得我朋友的同意,然後才下筆。
我的日記中記錄的案件雖然很多,然而能發表的并不多,原因就在于此。
這一篇所記述的是悲慘離奇的一件命案。
我現在握筆叙述,是事先獲得霍桑特許的。
有一年冬天,霍桑從泰山旅遊回來,行裝剛卸下,兇案突然就到了,真是出人意料。
這一天是霍桑回到蘇州的第三天,隔天晚上開始下的大雨才停止不久,天氣還十分陰暗,時近黎明,格外覺得寒氣逼人,仿佛一個人久病剛愈,軟弱無力,一時還不能很快恢複體力。
我們怕出外,因此我強求我的朋友把旅途中的見聞當作話題,排遣我們的寂寞。
霍桑答應把他旅遊中所見到的事告訴我,一邊笑談一邊還加以評論,頗有獨到之處。
霍桑每次出外旅行,觀察很詳細,眼光也沒有拘束,凡是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及社會上的生産經濟治安的狀況,他都加以注意。
我常常稱贊他敏銳,别具隻眼。
霍桑十分謙虛地不肯承認。
其實他平素為人精警而幹練,觀察力又特别強,我為此稱賞他,他應該是受之無愧的。
我們談笑片刻,霍桑忽然站起來,停止了鋒銳的談話說道:&ldquo包朗,我們相識已久,而且常在一起,随時随地我都可以向你述說旅行的見聞,何必一天之中全部講完。
我現在想試試我的提琴。
長久不拉,怕手指有點生疏了。
&rdquo 說完,霍桑走過去把提琴從琴匣中拿出來,稍稍調撥,即,嗚嗚地拉了起來。
我的朋友最喜愛音樂,尤其偏愛提琴,但并不常常拉琴。
每次拉琴多半是他心情愉快的時候,偶然有不順意,心中抑郁,也歡喜取琴來自我解愁。
兩者不同的是:心情愉快時,音韻婉轉,抑揚頓挫,節節合拍;心情憂郁時,樂曲往往節奏強烈,音調铿锵,像是借用琴弦發洩心中的煩惱郁結。
我可以從樂聲中辨别出他是快樂還是憂煩,這是屢試屢驗的。
此時,我小心聆聽,覺得琴聲婉轉曼妙,悠揚動聽,我就知道這次霍桑旅行回來,心胸開朗,十分愉快。
我閉上眼睛,靜靜聆聽,不禁為之神移。
處在這種寂靜的境界之中,我的神思早已遊蕩乎虛無飄渺間,忽然,琴聲嘎然而止。
霍桑以責備的口吻大聲呵斥:&ldquo施桂,你吵什麼沒完沒了,你和什麼人在比口才?&rdquo 我張開眼睛,看見霍桑拿着提琴,直奔到外面去。
這座房子本來是我與霍桑合租的。
屋子不大,一共有三間,一間招待賓客,一間是卧室,另一間為我們兩人的辦公室。
一年前我母親逝世後,我就辭去學校的職務,離開舊家,從封橋搬來此地,專心寫作,有空暇時就幫助霍桑偵探案件,借此增長見識,同時豐富我寫作的題材。
這時候,我隻聽見人聲哨雜,還有哭鬧的聲音,好像施桂正跟人家在争吵。
因此我也走出去瞧瞧。
走到院中,隻見施桂站在大門,橫擋住入口,門外是一位衣衫檻樓的者婦人,黑布有油光的棉襖打滿了補釘,她想沖進大門,滿臉淚水,喃喃自語,而施桂卻揮手竭力阻止
幾年中,上門請求幫助的人接踵不斷,我的朋友接辦的案子很多,我曾先後把其中精彩的案件記述下來并公諸于世,讓社會人士一起欣賞。
凡是讀過我文章的人,都已熟悉他的為人,不用我再作介紹。
不過有一點得向讀者報告,雖然我的朋友破案很多,我不可能全部把每一件罪案介紹出來。
其中當然有原因,并不是我貪懶。
每當我的朋友偵探案件時,我總是和他在一起,有時也冒着很大的危險,出生入死,盡力幫助他取得成功。
我的朋友嘉獎我出力有功,允許我有特别權利為他記述。
不過不能一概而論,有時案情十分詭湯,有礙社會風化,或者案中人物還活着,不便涉及隐私,像這種情形,他都禁止我發表。
我贊同這樣的處理。
我們從事寫作工作,對于社會風化負有一定責任,偶然落筆也必須三思而後行。
否則侈言怪奇迹近焙惑,或揭露秘隐也有損私德,這些那是我所不願做的。
因此每記錄一樁案件,我必先征得我朋友的同意,然後才下筆。
我的日記中記錄的案件雖然很多,然而能發表的并不多,原因就在于此。
這一篇所記述的是悲慘離奇的一件命案。
我現在握筆叙述,是事先獲得霍桑特許的。
有一年冬天,霍桑從泰山旅遊回來,行裝剛卸下,兇案突然就到了,真是出人意料。
這一天是霍桑回到蘇州的第三天,隔天晚上開始下的大雨才停止不久,天氣還十分陰暗,時近黎明,格外覺得寒氣逼人,仿佛一個人久病剛愈,軟弱無力,一時還不能很快恢複體力。
我們怕出外,因此我強求我的朋友把旅途中的見聞當作話題,排遣我們的寂寞。
霍桑答應把他旅遊中所見到的事告訴我,一邊笑談一邊還加以評論,頗有獨到之處。
霍桑每次出外旅行,觀察很詳細,眼光也沒有拘束,凡是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及社會上的生産經濟治安的狀況,他都加以注意。
我常常稱贊他敏銳,别具隻眼。
霍桑十分謙虛地不肯承認。
其實他平素為人精警而幹練,觀察力又特别強,我為此稱賞他,他應該是受之無愧的。
我們談笑片刻,霍桑忽然站起來,停止了鋒銳的談話說道:&ldquo包朗,我們相識已久,而且常在一起,随時随地我都可以向你述說旅行的見聞,何必一天之中全部講完。
我現在想試試我的提琴。
長久不拉,怕手指有點生疏了。
&rdquo 說完,霍桑走過去把提琴從琴匣中拿出來,稍稍調撥,即,嗚嗚地拉了起來。
我的朋友最喜愛音樂,尤其偏愛提琴,但并不常常拉琴。
每次拉琴多半是他心情愉快的時候,偶然有不順意,心中抑郁,也歡喜取琴來自我解愁。
兩者不同的是:心情愉快時,音韻婉轉,抑揚頓挫,節節合拍;心情憂郁時,樂曲往往節奏強烈,音調铿锵,像是借用琴弦發洩心中的煩惱郁結。
我可以從樂聲中辨别出他是快樂還是憂煩,這是屢試屢驗的。
此時,我小心聆聽,覺得琴聲婉轉曼妙,悠揚動聽,我就知道這次霍桑旅行回來,心胸開朗,十分愉快。
我閉上眼睛,靜靜聆聽,不禁為之神移。
處在這種寂靜的境界之中,我的神思早已遊蕩乎虛無飄渺間,忽然,琴聲嘎然而止。
霍桑以責備的口吻大聲呵斥:&ldquo施桂,你吵什麼沒完沒了,你和什麼人在比口才?&rdquo 我張開眼睛,看見霍桑拿着提琴,直奔到外面去。
這座房子本來是我與霍桑合租的。
屋子不大,一共有三間,一間招待賓客,一間是卧室,另一間為我們兩人的辦公室。
一年前我母親逝世後,我就辭去學校的職務,離開舊家,從封橋搬來此地,專心寫作,有空暇時就幫助霍桑偵探案件,借此增長見識,同時豐富我寫作的題材。
這時候,我隻聽見人聲哨雜,還有哭鬧的聲音,好像施桂正跟人家在争吵。
因此我也走出去瞧瞧。
走到院中,隻見施桂站在大門,橫擋住入口,門外是一位衣衫檻樓的者婦人,黑布有油光的棉襖打滿了補釘,她想沖進大門,滿臉淚水,喃喃自語,而施桂卻揮手竭力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