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帖與電話
關燈
小
中
大
這案子發生在一個我還沒有和霍桑分居的夏天。
正午時分,保火一般熱的太陽滿照在街心。
那黃澄澄一片的砂石馬路,給薰炙得如同烙鐵一般。
黃包車夫們赤着雙足,在烈日中掙紮賣命。
他們的足底上雖然起了厚繭,神經的感覺似乎比較地遲鈍一些,但是究竟不會完全麻木。
瞧他們的腳在烙鐵般的路上拼命地起落交換,不敢稍稍停頓,就可以想象到他們的腳如果起換得遲些,也許就要忍不住地面上熱灼的痛炙。
但他們的足越換得快,他們背心上的汗珠也越見得粗大,也越容易滾瀉下來! 那天我的車子停在愛文路七十七号寓所門前的時候,手表上已指着十一點三十四分。
我走下車子來,看見了車夫那種喘息吩咐的狀态,心中引起一種莫名其妙的感想。
接着,我摸出兩個銀币,向他的手中一塞,便掉頭走進我們的寓所。
我委實再不忍瞧見車夫的那種形狀。
&ldquo什麼時候機械的交通工具會普遍地替代這種不人道的人力的交通工具呢?&rdquo 這是我時常在腦子裡活躍的期望。
我走進了門,去了草帽,又卸下了那件糙米色紗布的外褂。
我覺得我的那件白紡綢的襯衫,背心上也被汗黏住了一塊。
我随即一并脫下了,叫施桂打水洗面。
我問施桂道:&ldquo霍先生回來了沒有?&rdquo 施桂道:&ldquo沒有。
他不是和你一塊兒出去的嗎?&rdquo 我應道:&ldquo是的。
但是我們雖然同出,并不同道。
&rdquo 那天早晨我到城中心去訪問我的同學。
霍桑卻往自新醫院去看他的老友何乃時醫士,順便去瞧瞧他的落成了不久的瘋人院,但他并不會說不回來午膳。
此刻午時已近,我不知道他怎麼還不回來。
我又問道:&ldquo他可有電話來?&rdquo 施桂搖頭道:&ldquo也沒有。
&rdquo 施桂走向書桌邊去,我也坐下來。
霍桑每次出外,大半總說明什麼時候回寓,以免進餐時彼此等待。
今天他既沒有預先說明,到了臨膳的時候仍不見他的影蹤,略略使我有些惶恐。
莫非他已遇到什麼意外事故,因而不能分身?施桂重新走到我的座旁,手中拿着一個淺紅色的信封。
我問道:&ldquo有信嗎?&rdquo 施桂道:&ldquo不是。
像是一個請帖。
&rdquo 我接過一看,封面上寫着霍桑包朗先生字樣,拆開來果真是兩張粉紅色的西式請帖。
那帖上印着幾行金字: 國曆七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時假座銀河路也似園舉行結婚典禮 恭請觀禮 王漢景戚佩芝鞠躬 我讀了那張請帖,一時記不起我和這姓王和姓戚的有什麼交誼。
霍桑也不會說過近日有什麼朋友要結婚。
那末這張請帖是誰給我們的?那寄帖的人有沒有用意? 莫非因着我們倆的虛名,社會上知道的人不少,因此便有人要想向我們&ldquo打抽豐&rdquo? 或是有人幕我們的虛名,想借此機緣來和我們締交?不,這兩種理想都覺得不很近情。
末後,我假定有什麼人間接或直接受過我們好處,此刻追念舊誼,所以發一張請帖給我們,表示不忘。
我們的經曆既多,接觸的人為數不少,我當然也記不得許多。
我問道:&ldquo施桂,這請帖什麼時候來的?&rdquo 施桂道:&ldquo你們出去以後,約在九點半鐘,有一個小僮專誠送來。
&rdquo &ldquo可曾說什麼話?&rdquo &ldquo他說:&rdquo我家小姐說的,一定要請先生們光降。
&lsqu
正午時分,保火一般熱的太陽滿照在街心。
那黃澄澄一片的砂石馬路,給薰炙得如同烙鐵一般。
黃包車夫們赤着雙足,在烈日中掙紮賣命。
他們的足底上雖然起了厚繭,神經的感覺似乎比較地遲鈍一些,但是究竟不會完全麻木。
瞧他們的腳在烙鐵般的路上拼命地起落交換,不敢稍稍停頓,就可以想象到他們的腳如果起換得遲些,也許就要忍不住地面上熱灼的痛炙。
但他們的足越換得快,他們背心上的汗珠也越見得粗大,也越容易滾瀉下來! 那天我的車子停在愛文路七十七号寓所門前的時候,手表上已指着十一點三十四分。
我走下車子來,看見了車夫那種喘息吩咐的狀态,心中引起一種莫名其妙的感想。
接着,我摸出兩個銀币,向他的手中一塞,便掉頭走進我們的寓所。
我委實再不忍瞧見車夫的那種形狀。
&ldquo什麼時候機械的交通工具會普遍地替代這種不人道的人力的交通工具呢?&rdquo 這是我時常在腦子裡活躍的期望。
我走進了門,去了草帽,又卸下了那件糙米色紗布的外褂。
我覺得我的那件白紡綢的襯衫,背心上也被汗黏住了一塊。
我随即一并脫下了,叫施桂打水洗面。
我問施桂道:&ldquo霍先生回來了沒有?&rdquo 施桂道:&ldquo沒有。
他不是和你一塊兒出去的嗎?&rdquo 我應道:&ldquo是的。
但是我們雖然同出,并不同道。
&rdquo 那天早晨我到城中心去訪問我的同學。
霍桑卻往自新醫院去看他的老友何乃時醫士,順便去瞧瞧他的落成了不久的瘋人院,但他并不會說不回來午膳。
此刻午時已近,我不知道他怎麼還不回來。
我又問道:&ldquo他可有電話來?&rdquo 施桂搖頭道:&ldquo也沒有。
&rdquo 施桂走向書桌邊去,我也坐下來。
霍桑每次出外,大半總說明什麼時候回寓,以免進餐時彼此等待。
今天他既沒有預先說明,到了臨膳的時候仍不見他的影蹤,略略使我有些惶恐。
莫非他已遇到什麼意外事故,因而不能分身?施桂重新走到我的座旁,手中拿着一個淺紅色的信封。
我問道:&ldquo有信嗎?&rdquo 施桂道:&ldquo不是。
像是一個請帖。
&rdquo 我接過一看,封面上寫着霍桑包朗先生字樣,拆開來果真是兩張粉紅色的西式請帖。
那帖上印着幾行金字: 國曆七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時假座銀河路也似園舉行結婚典禮 恭請觀禮 王漢景戚佩芝鞠躬 我讀了那張請帖,一時記不起我和這姓王和姓戚的有什麼交誼。
霍桑也不會說過近日有什麼朋友要結婚。
那末這張請帖是誰給我們的?那寄帖的人有沒有用意? 莫非因着我們倆的虛名,社會上知道的人不少,因此便有人要想向我們&ldquo打抽豐&rdquo? 或是有人幕我們的虛名,想借此機緣來和我們締交?不,這兩種理想都覺得不很近情。
末後,我假定有什麼人間接或直接受過我們好處,此刻追念舊誼,所以發一張請帖給我們,表示不忘。
我們的經曆既多,接觸的人為數不少,我當然也記不得許多。
我問道:&ldquo施桂,這請帖什麼時候來的?&rdquo 施桂道:&ldquo你們出去以後,約在九點半鐘,有一個小僮專誠送來。
&rdquo &ldquo可曾說什麼話?&rdquo &ldquo他說:&rdquo我家小姐說的,一定要請先生們光降。
&ls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