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為友蹈危機 密室戮奸 身輕燕羽 開門延大敵 虛懷罪己 望重鄉邦
關燈
小
中
大
前去,再三盤問,纔知那人姓于名武,家貧母老,子女衆多,今早斷炊,母又生病,借貸無門,打算把女兒賣與人家為奴,權且度日。
郭解見他說時淚流不止,忙取了三兩銀子相贈。
于武感激萬分,連問姓名,郭解不說,等人走後,暗中尾随下去,掩身門外一聽,非但所說俱是實情,并且斷糧已有兩日,便把身帶銀子取出,隻留下幾錢銀子作路費,下餘二十多兩全數隔門扔進,轉身就跑。
于武出看,見是方纔贈銀人,待要追去,哪裡追趕得上。
郭解一路急趕,回到家中,對衆人說道:&ldquo路上冰滑不好走,我隻晚到了兩天,這位高人便往江南去了。
空跑一趟,不知何時纔見到呢。
&rdquo衆人都信服他,誰也沒作理會。
過了幾天,有一來客,談起韓說被一名叫安平的刺客殺死,官府到處搜捕,尚無蹤影。
郭解笑道:&ldquo侯府家将甚多,孤身一人,豈能下手?不是傳聞失實,便是内裡還有隐情,未必是真的罷。
&rdquo 郭解近年對人分外謙和有禮,又是那麼仗義疏财,求無不應,誰都對他親熱尊敬。
一晃過年,郭解同衆門人清明掃墓,遇到他的人都紛紛趕上前來,笑語殷勤,互相禮敬。
掃墓歸途,見一壯漢,叉着兩條泥腿坐在道旁石上,見了郭解睬都不睬,等人剛過,便冷笑道:&ldquo都是一樣的人,偏要前呼後擁,耀武揚威,也不怕人恥笑?&rdquo随行門人聽那壯漢無故譏嘲,好生氣忿,意欲動武,郭解連忙止住,笑道:&ldquo連在家鄉都有人看我不起,定是我為人不好???怎麼能夠怪他呢?&rdquo話剛說完,忽見楊季主的兒子新任縣掾(吏)楊乙滿面春風走來,還未進前,便打招呼行禮。
心雖有些厭煩,但想他父親名聲雖然不好,業已退休,不再多事,此人倒還無甚惡迹,不應當面使其難堪。
郭解遂含笑還禮,寒暄之際,内一門人因覺方纔說閑話的壯漢像個應役的人,便問楊乙那人是誰。
楊乙說:&ldquo那壯漢名叫項諸,已當了三年更夫,早該命人接替。
因他生性倔強,常在背後口出不遜,不曾免役。
&rdquo郭解問出項諸家住在東村,相隔三十裡,離城頗遠,家中還有妻兒,光景窮苦,忙對門人道:&ldquo此人應役已久,連幾畝薄田都不能耕,真個可憐&hellip&hellip&rdquo 楊乙對于郭解,又怕又恨,表面上卻巴不得讨他的好,忙賠笑道:&ldquo郭君既可憐他,明天我就免他的役罷。
&rdquo郭解笑道:&ldquo我一個平民,怎敢預聞官事。
如其該免,就不必難為他了。
&rdquo楊乙臉上一紅,連聲應&ldquo是&rdquo。
又敷衍了幾句,纔行辭去。
郭解暗中留意,見項諸不等楊乙走近,便朝地上唾了一口,傲然走去。
到家便命門人拿了錢米,暗中送往他家。
項諸始終也未來謝。
郭解常時濟困扶危,從不放在心上,也就拉倒。
郭姁覺着劇孟名動公卿,有财有勢,屢勸郭解備些厚禮。
去往洛陽拜謝,就便結交。
郭解總說:&ldquo相知以心,不在形迹。
我對這兩位老前輩,雖極感念,最要緊還是好好為人,纔對得起他的盛意。
彼此都忙,無故見他則甚?&rdquo一直沒去。
這日,忽然得到劇孟病故的消息,當時又驚又恸,立命備馬,帶了幾個門人,星夜趕到洛陽,劇孟已将下葬。
劇孟死前,自知不起,将大片家财盡散窮苦,死後所餘不滿十金。
遠近四方送喪的人長達數裡。
郭解随到墓地痛哭了一場,遍尋周庸不見,向人打聽,纔知周庸久病未愈,也在前二月病故家中。
越想越悲傷,深悔不聽郭姁之言,未和這兩位前輩知己見上一面,便成永别。
等劇盂安葬停當,又往河南陳縣吊喪,見周庸也是死後家無餘财,哭奠之後,心裡一煩,随往嵩山訪友,連來帶去,耽擱了三個多月方始回轉。
不料此時家中就出了一件大事。
原來郭姁之子蘇耀業已長大成人,因是遺腹獨子,從小嬌慣,又學了幾天武,讀了幾年書,便自以為文武雙全,比誰都強,常時在外恃瓊森事。
郭解看出他性喜遊蕩,不務正業,常時吿誡。
蘇耀雖有母親護庇,知道母舅不好說話,人又精明,瞞他不過,倒有一些畏懼。
郭解在家,他還不敢明目張膽,任性胡為。
郭解一走,就常在外依勢欺人。
對方看在郭解分上,吃了虧也都盡量忍耐,不與計較。
蘇耀偏又好酒如命,每飲必醉,醉後必犯酒性,常時将人打傷,欠賬也決不還,并喜調戲良家婦女。
兩三個月光陰,鬧得怨聲四起。
這日,又往酒店飲酒。
衆酒客見他逬門,恐又生事,相繼會了酒賬溜走,隻有一個名叫鄭壯的,新由外面回來不久,也是遊俠一流人物,頗有本領,常聽店家和衆酒客談起蘇耀的惡迹,心中有氣,先想郭解是個俠士,如何縱容外甥,在外橫行,本意想等郭解回來,登門質問,沒打算發
郭解見他說時淚流不止,忙取了三兩銀子相贈。
于武感激萬分,連問姓名,郭解不說,等人走後,暗中尾随下去,掩身門外一聽,非但所說俱是實情,并且斷糧已有兩日,便把身帶銀子取出,隻留下幾錢銀子作路費,下餘二十多兩全數隔門扔進,轉身就跑。
于武出看,見是方纔贈銀人,待要追去,哪裡追趕得上。
郭解一路急趕,回到家中,對衆人說道:&ldquo路上冰滑不好走,我隻晚到了兩天,這位高人便往江南去了。
空跑一趟,不知何時纔見到呢。
&rdquo衆人都信服他,誰也沒作理會。
過了幾天,有一來客,談起韓說被一名叫安平的刺客殺死,官府到處搜捕,尚無蹤影。
郭解笑道:&ldquo侯府家将甚多,孤身一人,豈能下手?不是傳聞失實,便是内裡還有隐情,未必是真的罷。
&rdquo 郭解近年對人分外謙和有禮,又是那麼仗義疏财,求無不應,誰都對他親熱尊敬。
一晃過年,郭解同衆門人清明掃墓,遇到他的人都紛紛趕上前來,笑語殷勤,互相禮敬。
掃墓歸途,見一壯漢,叉着兩條泥腿坐在道旁石上,見了郭解睬都不睬,等人剛過,便冷笑道:&ldquo都是一樣的人,偏要前呼後擁,耀武揚威,也不怕人恥笑?&rdquo随行門人聽那壯漢無故譏嘲,好生氣忿,意欲動武,郭解連忙止住,笑道:&ldquo連在家鄉都有人看我不起,定是我為人不好???怎麼能夠怪他呢?&rdquo話剛說完,忽見楊季主的兒子新任縣掾(吏)楊乙滿面春風走來,還未進前,便打招呼行禮。
心雖有些厭煩,但想他父親名聲雖然不好,業已退休,不再多事,此人倒還無甚惡迹,不應當面使其難堪。
郭解遂含笑還禮,寒暄之際,内一門人因覺方纔說閑話的壯漢像個應役的人,便問楊乙那人是誰。
楊乙說:&ldquo那壯漢名叫項諸,已當了三年更夫,早該命人接替。
因他生性倔強,常在背後口出不遜,不曾免役。
&rdquo郭解問出項諸家住在東村,相隔三十裡,離城頗遠,家中還有妻兒,光景窮苦,忙對門人道:&ldquo此人應役已久,連幾畝薄田都不能耕,真個可憐&hellip&hellip&rdquo 楊乙對于郭解,又怕又恨,表面上卻巴不得讨他的好,忙賠笑道:&ldquo郭君既可憐他,明天我就免他的役罷。
&rdquo郭解笑道:&ldquo我一個平民,怎敢預聞官事。
如其該免,就不必難為他了。
&rdquo楊乙臉上一紅,連聲應&ldquo是&rdquo。
又敷衍了幾句,纔行辭去。
郭解暗中留意,見項諸不等楊乙走近,便朝地上唾了一口,傲然走去。
到家便命門人拿了錢米,暗中送往他家。
項諸始終也未來謝。
郭解常時濟困扶危,從不放在心上,也就拉倒。
郭姁覺着劇孟名動公卿,有财有勢,屢勸郭解備些厚禮。
去往洛陽拜謝,就便結交。
郭解總說:&ldquo相知以心,不在形迹。
我對這兩位老前輩,雖極感念,最要緊還是好好為人,纔對得起他的盛意。
彼此都忙,無故見他則甚?&rdquo一直沒去。
這日,忽然得到劇孟病故的消息,當時又驚又恸,立命備馬,帶了幾個門人,星夜趕到洛陽,劇孟已将下葬。
劇孟死前,自知不起,将大片家财盡散窮苦,死後所餘不滿十金。
遠近四方送喪的人長達數裡。
郭解随到墓地痛哭了一場,遍尋周庸不見,向人打聽,纔知周庸久病未愈,也在前二月病故家中。
越想越悲傷,深悔不聽郭姁之言,未和這兩位前輩知己見上一面,便成永别。
等劇盂安葬停當,又往河南陳縣吊喪,見周庸也是死後家無餘财,哭奠之後,心裡一煩,随往嵩山訪友,連來帶去,耽擱了三個多月方始回轉。
不料此時家中就出了一件大事。
原來郭姁之子蘇耀業已長大成人,因是遺腹獨子,從小嬌慣,又學了幾天武,讀了幾年書,便自以為文武雙全,比誰都強,常時在外恃瓊森事。
郭解看出他性喜遊蕩,不務正業,常時吿誡。
蘇耀雖有母親護庇,知道母舅不好說話,人又精明,瞞他不過,倒有一些畏懼。
郭解在家,他還不敢明目張膽,任性胡為。
郭解一走,就常在外依勢欺人。
對方看在郭解分上,吃了虧也都盡量忍耐,不與計較。
蘇耀偏又好酒如命,每飲必醉,醉後必犯酒性,常時将人打傷,欠賬也決不還,并喜調戲良家婦女。
兩三個月光陰,鬧得怨聲四起。
這日,又往酒店飲酒。
衆酒客見他逬門,恐又生事,相繼會了酒賬溜走,隻有一個名叫鄭壯的,新由外面回來不久,也是遊俠一流人物,頗有本領,常聽店家和衆酒客談起蘇耀的惡迹,心中有氣,先想郭解是個俠士,如何縱容外甥,在外橫行,本意想等郭解回來,登門質問,沒打算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