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就拿起竹篙,把“第五号”向前撐去,直到逼近了那些小船。
這一切,都來得那麼快,蔡永良決不定該阻攔呢還是由着他們幹。
姚紹光索性不開口了,東張西望,打定主意自己設法上岸去。
現在那烏篷船上也在開始卸貨了,席篷剛剛揭開,露出那些大小一律的彈藥箱。
一位中山裝的押運員正愁人手不夠,看見蕭長林他們自願出力,不覺興奮起來,舞動着雙臂,大聲叫道: “好極了!歡迎!各位,這不是幫我個人的忙,各位,這幫的是國家的忙!好極了!” 突然間,四面八方都騰起了雄壯的應聲: “對呀!這是幫國家的忙!這些炮彈是打東洋小鬼的!朋友們呀!大家一起來呀!” 國華廠各條船上立刻跳出來十多人,其中就有石全生,别的船上也出來了五六人。
中山裝的押運員看見了這樣的熱烈情形,又高興,又有點手足無措。
自動出力的人們紛紛跳到了烏篷船旁邊那四條小船上,肩挨肩的擠在一塊,也覺得人多地盤小,動不來手腳。
蕭長林和周阿梅這時已經跳在那烏篷船上了。
周阿梅試一試那些彈藥箱的斤兩。
蕭長林眯着眼估計那四條小船:小船都是裝了半船貨的,吃水相當深,要是再加上彈藥箱,那一定會出事。
但如果把這四條小船連結起來,作為一道浮橋,直達那傾斜的河灘,那就有辦法。
“喂,阿梅,”蕭長林指着那河灘,“隻好卸到那邊去。
人手多,得有一番布置才是。
” 周阿梅掃視着那四條小船上亂紛紛的人堆,自言自語道,“十五,二十……”,忽然觸動靈機,叫了起來,“啊,有了,有了!長林,箱子不怎麼重,我看可以傳遞。
” 蕭長林也想到了,點着頭答道:“對!對!” 這時候,已經有三四人掮着彈藥箱下了小船,可不知道往哪裡放,都叫着中山裝的押運員,等他出主意。
押運員急得團團轉。
有些自告奮勇的人們看見自己簡直插不下手,已經掉頭要走了。
有些人仍站在小船上,七嘴八舌出主意,發議論。
正在亂作一團,蕭長林和周阿梅已經商量好了辦法。
他們一面勸大家莫鬧,一面就找那押運員,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他。
接着就開始了人力的組織。
四條小船連成了一道浮橋,烏篷船上留四個人,河灘上也是四個,餘下來的人們排成一串,都站在那“浮橋”上。
這樣的陣勢擺好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船上、岸上,乃至橋上的袖手旁觀者,都喝起采來了;甚至姚紹光也不是例外。
“朋友們!現在要動手了!” 烏篷船上的周阿梅一面叫着,一面就捧起一個彈藥箱遞給石全生,石全生接過,又遞給肩下的另一個人。
轉瞬之間,第二箱又到了石全生手裡。
“活人”構成的輪帶轉運機滑潤地進行工作了!但在喝采聲中第一個到了河灘的,卻不是一箱彈藥,而是姚紹光。
彈藥箱好比河流,通過了幾十雙手,從烏篷船到了河灘。
姚紹光卻遠離着河灘,坐在一株大樹下抽煙。
那幾間茅房快将化為灰燼,竹林的一角卻在畢剝畢剝燒起來了。
這火照亮了人們的工作,但這火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憂慮。
而同在這時候,竹林那一邊的公路上,所謂機械化部隊,也像一條河流似的在那火燒竹林的紅光下,急速地向前走。
無數的車輪卷起了漫天的塵土,隆隆的聲音像是夏季的悶雷。
在竹林這一邊,河畔的人們也隐約聽得這隆隆然的聲音,可是誰也想不到這是地上來的。
神經過敏的人老是憂慮地望着天空。
彈藥箱卸去一半的時候,橋洞下的烏篷船終于恢複了自由。
“浮橋”立時撤消,人們都複員了,那烏篷船的尖頭伸在淺水的河灘上,似乎在喘息。
忽然有人喊道:“聽呀!什麼聲音?這可是東洋小鬼的飛機罷?” 空氣緊張起來了,人們卻不驚惶。
所有停泊在那裡的船隻現在都急急忙忙各奔前程。
國華廠的大小船隻先先後後都過了橋。
大樹下抽着煙的姚紹光在撤消“浮橋”之後三分鐘跑到河灘,望着忙亂萬狀匆匆起椗的各式船隻喊“救命”,雙腳直跳。
他沿河灘跑了十多步,慌慌張張爬上一條不認識的大船,翻來複去隻問一句話:“是不是國華?是不是國華?” 沒有人理他。
船卻在開動。
姚紹光轉身想往中艙走,一個掌篙的忽然喚住他道: “喂,往哪裡跑?這不是你們的船麼?” 蒙着僞裝的一條大船正從後面上來,姚紹光認得這是“第二号”。
然而,隔着二三尺寬的水面,姚紹光如何敢跳?那個指點他的掌篙的又隻顧東撐西點,不肯把船停一下。
“第二号”上卻看見他了,唐濟成叫船家把船更靠近些。
當兩船相并,中間的空隙縮小到尺把的時候,姚紹光慌慌張張一跳,就跌倒在“第二号”的艙闆上。
“哎!僥幸!僥幸!” 姚紹光望着走到他身邊的陸醫生說,松了一口長氣。
“第二号”是國華廠那些船隻中間最後過橋的。
敵機的聲音此時到了河道的上空。
确是敵機的吼聲,不是蒼蠅,也不是竹林那邊公路上機械化部隊的車聲。
唐濟成站在艄棚朝後看:橋那邊,河面冷冷清清,隻有少數幾條沒有僞裝的小船緩緩駛來,倒在水中的橋影頗有節奏地在抖動。
橋這邊呢,無數的船隻從容而堅定地走着同一方向。
岸上,火燒的竹林一角,落在後面,漸漸遠了。
火光并不怎樣大,可是竹節爆炸的聲音,拍拍地,聽去更像機關槍。
這一切,都來得那麼快,蔡永良決不定該阻攔呢還是由着他們幹。
姚紹光索性不開口了,東張西望,打定主意自己設法上岸去。
現在那烏篷船上也在開始卸貨了,席篷剛剛揭開,露出那些大小一律的彈藥箱。
一位中山裝的押運員正愁人手不夠,看見蕭長林他們自願出力,不覺興奮起來,舞動着雙臂,大聲叫道: “好極了!歡迎!各位,這不是幫我個人的忙,各位,這幫的是國家的忙!好極了!” 突然間,四面八方都騰起了雄壯的應聲: “對呀!這是幫國家的忙!這些炮彈是打東洋小鬼的!朋友們呀!大家一起來呀!” 國華廠各條船上立刻跳出來十多人,其中就有石全生,别的船上也出來了五六人。
中山裝的押運員看見了這樣的熱烈情形,又高興,又有點手足無措。
自動出力的人們紛紛跳到了烏篷船旁邊那四條小船上,肩挨肩的擠在一塊,也覺得人多地盤小,動不來手腳。
蕭長林和周阿梅這時已經跳在那烏篷船上了。
周阿梅試一試那些彈藥箱的斤兩。
蕭長林眯着眼估計那四條小船:小船都是裝了半船貨的,吃水相當深,要是再加上彈藥箱,那一定會出事。
但如果把這四條小船連結起來,作為一道浮橋,直達那傾斜的河灘,那就有辦法。
“喂,阿梅,”蕭長林指着那河灘,“隻好卸到那邊去。
人手多,得有一番布置才是。
” 周阿梅掃視着那四條小船上亂紛紛的人堆,自言自語道,“十五,二十……”,忽然觸動靈機,叫了起來,“啊,有了,有了!長林,箱子不怎麼重,我看可以傳遞。
” 蕭長林也想到了,點着頭答道:“對!對!” 這時候,已經有三四人掮着彈藥箱下了小船,可不知道往哪裡放,都叫着中山裝的押運員,等他出主意。
押運員急得團團轉。
有些自告奮勇的人們看見自己簡直插不下手,已經掉頭要走了。
有些人仍站在小船上,七嘴八舌出主意,發議論。
正在亂作一團,蕭長林和周阿梅已經商量好了辦法。
他們一面勸大家莫鬧,一面就找那押運員,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他。
接着就開始了人力的組織。
四條小船連成了一道浮橋,烏篷船上留四個人,河灘上也是四個,餘下來的人們排成一串,都站在那“浮橋”上。
這樣的陣勢擺好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船上、岸上,乃至橋上的袖手旁觀者,都喝起采來了;甚至姚紹光也不是例外。
“朋友們!現在要動手了!” 烏篷船上的周阿梅一面叫着,一面就捧起一個彈藥箱遞給石全生,石全生接過,又遞給肩下的另一個人。
轉瞬之間,第二箱又到了石全生手裡。
“活人”構成的輪帶轉運機滑潤地進行工作了!但在喝采聲中第一個到了河灘的,卻不是一箱彈藥,而是姚紹光。
彈藥箱好比河流,通過了幾十雙手,從烏篷船到了河灘。
姚紹光卻遠離着河灘,坐在一株大樹下抽煙。
那幾間茅房快将化為灰燼,竹林的一角卻在畢剝畢剝燒起來了。
這火照亮了人們的工作,但這火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憂慮。
而同在這時候,竹林那一邊的公路上,所謂機械化部隊,也像一條河流似的在那火燒竹林的紅光下,急速地向前走。
無數的車輪卷起了漫天的塵土,隆隆的聲音像是夏季的悶雷。
在竹林這一邊,河畔的人們也隐約聽得這隆隆然的聲音,可是誰也想不到這是地上來的。
神經過敏的人老是憂慮地望着天空。
彈藥箱卸去一半的時候,橋洞下的烏篷船終于恢複了自由。
“浮橋”立時撤消,人們都複員了,那烏篷船的尖頭伸在淺水的河灘上,似乎在喘息。
忽然有人喊道:“聽呀!什麼聲音?這可是東洋小鬼的飛機罷?” 空氣緊張起來了,人們卻不驚惶。
所有停泊在那裡的船隻現在都急急忙忙各奔前程。
國華廠的大小船隻先先後後都過了橋。
大樹下抽着煙的姚紹光在撤消“浮橋”之後三分鐘跑到河灘,望着忙亂萬狀匆匆起椗的各式船隻喊“救命”,雙腳直跳。
他沿河灘跑了十多步,慌慌張張爬上一條不認識的大船,翻來複去隻問一句話:“是不是國華?是不是國華?” 沒有人理他。
船卻在開動。
姚紹光轉身想往中艙走,一個掌篙的忽然喚住他道: “喂,往哪裡跑?這不是你們的船麼?” 蒙着僞裝的一條大船正從後面上來,姚紹光認得這是“第二号”。
然而,隔着二三尺寬的水面,姚紹光如何敢跳?那個指點他的掌篙的又隻顧東撐西點,不肯把船停一下。
“第二号”上卻看見他了,唐濟成叫船家把船更靠近些。
當兩船相并,中間的空隙縮小到尺把的時候,姚紹光慌慌張張一跳,就跌倒在“第二号”的艙闆上。
“哎!僥幸!僥幸!” 姚紹光望着走到他身邊的陸醫生說,松了一口長氣。
“第二号”是國華廠那些船隻中間最後過橋的。
敵機的聲音此時到了河道的上空。
确是敵機的吼聲,不是蒼蠅,也不是竹林那邊公路上機械化部隊的車聲。
唐濟成站在艄棚朝後看:橋那邊,河面冷冷清清,隻有少數幾條沒有僞裝的小船緩緩駛來,倒在水中的橋影頗有節奏地在抖動。
橋這邊呢,無數的船隻從容而堅定地走着同一方向。
岸上,火燒的竹林一角,落在後面,漸漸遠了。
火光并不怎樣大,可是竹節爆炸的聲音,拍拍地,聽去更像機關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