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面孔的老婆爬前一步,扯着莫醫生的衣角,指着那邊的老在呓語的發燒的女人,說道:“昨天還是好的,今天——哎,莫醫生,你千萬想個法兒,救救她!”
“哦,放心罷。
我——”但是莫醫生的聲音又咽住了。
他努力作出一絲笑容,然後依着那“十字路”,慢慢走過。
他按次序,一“家”一“家”都看過,病人和好人他都一樣診察。
他一臉嚴肅,一點笑容也沒有了,然而不論是病人和好人都覺得他這嚴肅比有些人的笑容更能給人安慰,更能引起人的信仰。
在他診察的時候,各種的詢問不斷地從各方投到他身上。
他隻簡單地回答,聲調平靜,就跟太太們談家常時一樣。
有時簡直不回答,隻點一下頭或者搖了搖頭,有時連頭也不動,隻用眼光的柔和的一瞥來作回答。
然而不論是病人或好人,得了他這樣的回答以後,心頭就松了一半,覺得自己是有了依靠。
他診過了那幾個發燒的,又診了那兩個肚子瀉的。
慢慢轉身四顧,好像要找什麼東西。
全室的眼光都跟住了他。
可是他又低了頭,慢慢走到那“十字路”口,然後擡起頭來說話。
就像談家常似的,他告訴還沒生病的人應當怎樣留心傳染,怎樣小心喝的水,如果還不覺得太吃力的話,應當多到外邊空場上,少耽在這屋子裡;這當兒,他的眼光就轉到躺在那邊打鼾的歪面孔的身上了,沉吟一下,就接着說道:“你們自家商量商量,看有沒有辦法讓還沒生病的人都靠近窗口些。
提到病人的時候,除了再三叮囑那兩個肚子瀉的千萬要忍耐,不要随便到處拉屎,就放輕了腳步一邊走出房去一邊說:“發燒的病人呢,嗯,我去配了藥,回頭就叫他們送來。
”“您看她不要緊麼,莫醫生?可是她剛才燒的發狂了呢!” 有人這麼問。
莫醫生站住了,沉吟一下,然後答道:“不要緊,等我去弄幾枝針藥來。
”他這樣說的時候,不覺渾身打了個冷戰。
明知道有十來雙還沒失掉希望的陰凄凄的眼睛釘在他背後,他也不敢回頭再看一看,大踏步走到那空場上,摸出記事簿來寫了幾句,便又到樓上的那些房間繼續診察。
一小時以後,莫醫生捧着頭坐在職員辦公室隔壁的小房間内。
這是職員們的寝室,兩排木闆床,中間是一張長方形的闆桌。
莫醫生臉色蒼白,定睛看住了闆桌上的一把缺嘴茶壺。
隔壁辦公室裡,有人在悄悄說話,還有桌子凳子移動的聲音。
莫醫生伸手看了看手腕上的表,從桌上拾起一枝鉛筆,不耐煩地敲着桌邊,轉臉朝房外叫道:“喂,密司脫趙,我隻能再等十分鐘!” “哦,哦,就來!”門外一個啞嗓子回答。
但接着顯然是對另一個人說:“你再去總會裡切實交涉一下。
明天還能勉強對付着,後天是一粒也不剩了,隻好喝西北風!……” 于是有一位方臉,中等身材,大約二十五六歲的青年走進房來,隔着那闆桌在莫醫生對面的一張床鋪上沉重地坐了下去,那副害痨病的鋪闆就格支格支叫響。
莫醫生擡眼望住了趙幹事的方臉,輕聲問道:“怎麼?領不到米麼?” 趙幹事點着頭,不說話;方臉上那一對大眼睛卻閃射着忿慨的光芒。
“當然,三十萬的難民,不是一個小數目,”莫醫生兩眼看着闆桌縫裡蠕蠕而動的一個黑色小甲蟲,自言自語地說,“可是,昨天我就看見堆在總會走廊裡的幾車子面包都發了黴了;幹麼會黴掉的呢?據說是這幾天敵機炸的太厲害,卡車不能開上火線。
哦,這當然也是事實。
可是,幹麼又不發給難民收容所呢?據說那可不行。
各公團或私人捐這些面包指定是慰勞軍隊的,要是随便移作别用,一旦部隊來質問,誰負這責任?你瞧,凡是所謂幹員,就是這樣的幹法!——不過,密司脫趙,後天要是還弄不到米,你怎麼辦呢?” “怎麼辦呀?”趙幹事的嘶啞的聲音就像小刀刮在玻璃片上,叫人聽着汗毛都豎起來了,“總該有辦法。
譬如說:我已經買好了一束線香,我們全體職員六個人領着難民,每人手裡一炷香,去跪在總會門口——但是,我希望用不到這一着。
我但願不至于逼得我們非走這一着不可!我不願意叫外國人看了笑話。
家醜不可外揚……”他突然暴躁起來,伸開五個指頭,在亂蓬蓬的硬頭發裡插了幾下,冷笑着又說,“有些收容所辦事人手續不清楚,倒是要什麼就有什麼!我們賠錢出力,赤心為國,可是左一個釘子,右一個
我——”但是莫醫生的聲音又咽住了。
他努力作出一絲笑容,然後依着那“十字路”,慢慢走過。
他按次序,一“家”一“家”都看過,病人和好人他都一樣診察。
他一臉嚴肅,一點笑容也沒有了,然而不論是病人和好人都覺得他這嚴肅比有些人的笑容更能給人安慰,更能引起人的信仰。
在他診察的時候,各種的詢問不斷地從各方投到他身上。
他隻簡單地回答,聲調平靜,就跟太太們談家常時一樣。
有時簡直不回答,隻點一下頭或者搖了搖頭,有時連頭也不動,隻用眼光的柔和的一瞥來作回答。
然而不論是病人或好人,得了他這樣的回答以後,心頭就松了一半,覺得自己是有了依靠。
他診過了那幾個發燒的,又診了那兩個肚子瀉的。
慢慢轉身四顧,好像要找什麼東西。
全室的眼光都跟住了他。
可是他又低了頭,慢慢走到那“十字路”口,然後擡起頭來說話。
就像談家常似的,他告訴還沒生病的人應當怎樣留心傳染,怎樣小心喝的水,如果還不覺得太吃力的話,應當多到外邊空場上,少耽在這屋子裡;這當兒,他的眼光就轉到躺在那邊打鼾的歪面孔的身上了,沉吟一下,就接着說道:“你們自家商量商量,看有沒有辦法讓還沒生病的人都靠近窗口些。
提到病人的時候,除了再三叮囑那兩個肚子瀉的千萬要忍耐,不要随便到處拉屎,就放輕了腳步一邊走出房去一邊說:“發燒的病人呢,嗯,我去配了藥,回頭就叫他們送來。
”“您看她不要緊麼,莫醫生?可是她剛才燒的發狂了呢!” 有人這麼問。
莫醫生站住了,沉吟一下,然後答道:“不要緊,等我去弄幾枝針藥來。
”他這樣說的時候,不覺渾身打了個冷戰。
明知道有十來雙還沒失掉希望的陰凄凄的眼睛釘在他背後,他也不敢回頭再看一看,大踏步走到那空場上,摸出記事簿來寫了幾句,便又到樓上的那些房間繼續診察。
一小時以後,莫醫生捧着頭坐在職員辦公室隔壁的小房間内。
這是職員們的寝室,兩排木闆床,中間是一張長方形的闆桌。
莫醫生臉色蒼白,定睛看住了闆桌上的一把缺嘴茶壺。
隔壁辦公室裡,有人在悄悄說話,還有桌子凳子移動的聲音。
莫醫生伸手看了看手腕上的表,從桌上拾起一枝鉛筆,不耐煩地敲着桌邊,轉臉朝房外叫道:“喂,密司脫趙,我隻能再等十分鐘!” “哦,哦,就來!”門外一個啞嗓子回答。
但接着顯然是對另一個人說:“你再去總會裡切實交涉一下。
明天還能勉強對付着,後天是一粒也不剩了,隻好喝西北風!……” 于是有一位方臉,中等身材,大約二十五六歲的青年走進房來,隔着那闆桌在莫醫生對面的一張床鋪上沉重地坐了下去,那副害痨病的鋪闆就格支格支叫響。
莫醫生擡眼望住了趙幹事的方臉,輕聲問道:“怎麼?領不到米麼?” 趙幹事點着頭,不說話;方臉上那一對大眼睛卻閃射着忿慨的光芒。
“當然,三十萬的難民,不是一個小數目,”莫醫生兩眼看着闆桌縫裡蠕蠕而動的一個黑色小甲蟲,自言自語地說,“可是,昨天我就看見堆在總會走廊裡的幾車子面包都發了黴了;幹麼會黴掉的呢?據說是這幾天敵機炸的太厲害,卡車不能開上火線。
哦,這當然也是事實。
可是,幹麼又不發給難民收容所呢?據說那可不行。
各公團或私人捐這些面包指定是慰勞軍隊的,要是随便移作别用,一旦部隊來質問,誰負這責任?你瞧,凡是所謂幹員,就是這樣的幹法!——不過,密司脫趙,後天要是還弄不到米,你怎麼辦呢?” “怎麼辦呀?”趙幹事的嘶啞的聲音就像小刀刮在玻璃片上,叫人聽着汗毛都豎起來了,“總該有辦法。
譬如說:我已經買好了一束線香,我們全體職員六個人領着難民,每人手裡一炷香,去跪在總會門口——但是,我希望用不到這一着。
我但願不至于逼得我們非走這一着不可!我不願意叫外國人看了笑話。
家醜不可外揚……”他突然暴躁起來,伸開五個指頭,在亂蓬蓬的硬頭發裡插了幾下,冷笑着又說,“有些收容所辦事人手續不清楚,倒是要什麼就有什麼!我們賠錢出力,赤心為國,可是左一個釘子,右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