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那邊一大塊稻田的綿長的田埂,向西首的五聖堂那一路去了。
老駝福慢慢地踱回村去,一路上,他低頭猜想,時時睒着眼微笑。
一路上,他自言自語道:“幹什麼呢?隻帶了李發?”又自己回答:“是到五聖堂那邊去了。
”再自問:“那邊去幹什麼呢?……唔唔,去督工罷?”于是他想到自己的兒子正和村裡别的年青農民在那邊趕修剛才被輪船沖坍了的地方。
他忽然雙手一拍,獨自哈哈笑着;終于被他想通了的勝利的光芒,在他那雙小眼睛裡閃爍。
他急急忙忙走,愈走愈快,他的思想也愈活躍。
走過了菜畦,走過了田塍。
走過了錢府大門前那一片廣場,那兩行梧桐,走過了錢府右首那一帶圍牆,終于到達了炊煙四起的村舍的時候,他已經把他的猜想組織完成,而且是那樣的興奮,他簡直不大相信這是他自己的猜想,他确确實實以為這是“少爺”和李發說的,而且也就是“少爺”将要對全村農民宣布的辦法。
他告訴每一個他所遇到的人:少爺就要喚大家去聽他說話,少爺已經想好了辦法,少爺将要命令大家,将五聖堂西首那座小石橋洞堵塞,用木頭以及其他一切的材料。
立刻這一套話滲透了整個村莊,而且在每個人心裡發酵。
老年人會意地微笑,小孩子們歡呼跳躍。
大約半小時以後,錢府大門外廣場上已經聚會了大群的農民,交流的眼光中都含有這樣的意思:哈哈,少爺到底出了主意了,多麼好的主意呀!他們亂烘烘地說,“今天晚上就得幹”,或是“老蘇已經在點花名冊”。
沒有誰反問一句:“喂,我們等在這裡幹麼?到底誰要我們來這裡的?” 他們大聲嚷着,為了堵塞橋洞所用的材料而争論起來。
有幾個不喜歡說空話的人已經自去尋覓大塊的石頭和斷爛的木材。
而且也有些人丢開了戽水的工作,從各處的水車奔向這沸騰的中心點。
忽然有人提到了村後一株半枯的烏桕樹,就有三五個性急的人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找鋸子斧頭,準備砍倒這整株的大樹,拿去扔在橋洞下。
就像暴風雨将要到來以前樹根上的一簇螞蟻似的,這一群不期而會的人們匆忙來去,三三五五,頭碰頭交談幾句,這裡分散了,那邊又集合起來,有些分頭向各處去了,也有些正從各處慢慢踱來,或者毫無目的隻在那裡團團轉。
這樣經過了十多分鐘,隻剩下七八個懶得瞎忙,而且拿定主意一切依賴“少爺”的人們,還留在這廣場上,良材帶着李發從西首的錢府的圍牆邊來了。
良材滿臉通紅,衣背上汗濕了一大塊,眼光炯炯,眉頭微皺;他正待進府去,忽然李發指着廣場上的人們說道:“少爺,讓我去問問他們罷,他們一定知道剛才錦生說的那些話是怎麼來的。
”良材轉身站定,搖了搖頭,但慢慢地又舉步向那些人走去。
原來他們在路上遇見了村東的姜錦生,已經知道村裡發生了這麼一件事。
“誰在這裡造謠?”良材對那幾個農民說,聲調雖則和平,眼光卻十分嚴厲。
“早已告訴你們了,不要性急,不要亂來,你們怎麼不聽我的話!”他走近了幾步,濃黑的眉梢挺了一下,突然聲色俱厲繼續說:“等我有工夫的時候,慢慢查究那造謠的是誰;現在你們去告訴大家,不許亂動!……你們真想得容易,堵了一個橋洞就太平無事了麼?你們就相信這樣的胡說!去,去告訴大家,不許亂動,不許亂說!什麼事都有我! 辦法已經有了,隻要大家拿出力氣來幹!” 良材說這番話的時候,陸陸續續有些農民從四面八方走來,将他圍在中間。
誰也不作聲,隻把他們那虔敬而又惶惑的眼光集中在良材的身上,好像說:“我們等候你的吩咐好久好久了,現在你就發命令罷……” 但是良材并沒理會他們這無聲的祈求,一種不可名狀的興奮和煩躁占領了他的心,他那樣聲色俱厲說話的時候,自己就感到一點惘然,好像這說話的不是他自己。
他覺得再沒有可說的了,便低垂了頭,腳尖撥着一叢小草,這樣好一會兒,他就慢慢轉過身去,試探似的跨出腳步,人們讓開一條路。
他就向大門慢慢去了。
人們的眼光緊追着,喁喁私議的聲音跟着他的愈去愈遠而愈多愈響了。
剛到了大門口,良材猛然站住,回過臉去,恰好錢永順也正趕到了跟前。
“怎麼辦呢?怎麼……” 永順的話沒有說完,良材已經一把抓住了他的肩膀。
“怎麼辦?”良材說,不大自然的笑了笑。
“好罷,進去,我講給你聽。
” 廣場上的農民望着良材和永順的背影消失在那高大的牆門内了。
沒有一個人出聲。
平素對于這位“少爺”的信仰心使他們怡然感到“天塌自有長人頂”的快慰,然而目前的緊迫情形和半天來的悶葫蘆,又使他們怎麼也定不下心。
這種複雜矛盾的心情就将他們暫時化成了石人。
一條肥大的黑狗從錢府大門出來,高視闊步走到他們這群人跟前,嗅一下,打個噴嚏,突然汪汪地吠了幾聲,可是一面吠,一面又在退走。
這可把這一堆“石人”驚醒。
嘈雜的議論爆發了,密集的人堆也碎裂成為幾個小組。
有些人回家去了,有些人回到水車,卻還時時望着錢府大門,等待錢永順出來給他們一個确定的好音。
老駝福慢慢地踱回村去,一路上,他低頭猜想,時時睒着眼微笑。
一路上,他自言自語道:“幹什麼呢?隻帶了李發?”又自己回答:“是到五聖堂那邊去了。
”再自問:“那邊去幹什麼呢?……唔唔,去督工罷?”于是他想到自己的兒子正和村裡别的年青農民在那邊趕修剛才被輪船沖坍了的地方。
他忽然雙手一拍,獨自哈哈笑着;終于被他想通了的勝利的光芒,在他那雙小眼睛裡閃爍。
他急急忙忙走,愈走愈快,他的思想也愈活躍。
走過了菜畦,走過了田塍。
走過了錢府大門前那一片廣場,那兩行梧桐,走過了錢府右首那一帶圍牆,終于到達了炊煙四起的村舍的時候,他已經把他的猜想組織完成,而且是那樣的興奮,他簡直不大相信這是他自己的猜想,他确确實實以為這是“少爺”和李發說的,而且也就是“少爺”将要對全村農民宣布的辦法。
他告訴每一個他所遇到的人:少爺就要喚大家去聽他說話,少爺已經想好了辦法,少爺将要命令大家,将五聖堂西首那座小石橋洞堵塞,用木頭以及其他一切的材料。
立刻這一套話滲透了整個村莊,而且在每個人心裡發酵。
老年人會意地微笑,小孩子們歡呼跳躍。
大約半小時以後,錢府大門外廣場上已經聚會了大群的農民,交流的眼光中都含有這樣的意思:哈哈,少爺到底出了主意了,多麼好的主意呀!他們亂烘烘地說,“今天晚上就得幹”,或是“老蘇已經在點花名冊”。
沒有誰反問一句:“喂,我們等在這裡幹麼?到底誰要我們來這裡的?” 他們大聲嚷着,為了堵塞橋洞所用的材料而争論起來。
有幾個不喜歡說空話的人已經自去尋覓大塊的石頭和斷爛的木材。
而且也有些人丢開了戽水的工作,從各處的水車奔向這沸騰的中心點。
忽然有人提到了村後一株半枯的烏桕樹,就有三五個性急的人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找鋸子斧頭,準備砍倒這整株的大樹,拿去扔在橋洞下。
就像暴風雨将要到來以前樹根上的一簇螞蟻似的,這一群不期而會的人們匆忙來去,三三五五,頭碰頭交談幾句,這裡分散了,那邊又集合起來,有些分頭向各處去了,也有些正從各處慢慢踱來,或者毫無目的隻在那裡團團轉。
這樣經過了十多分鐘,隻剩下七八個懶得瞎忙,而且拿定主意一切依賴“少爺”的人們,還留在這廣場上,良材帶着李發從西首的錢府的圍牆邊來了。
良材滿臉通紅,衣背上汗濕了一大塊,眼光炯炯,眉頭微皺;他正待進府去,忽然李發指着廣場上的人們說道:“少爺,讓我去問問他們罷,他們一定知道剛才錦生說的那些話是怎麼來的。
”良材轉身站定,搖了搖頭,但慢慢地又舉步向那些人走去。
原來他們在路上遇見了村東的姜錦生,已經知道村裡發生了這麼一件事。
“誰在這裡造謠?”良材對那幾個農民說,聲調雖則和平,眼光卻十分嚴厲。
“早已告訴你們了,不要性急,不要亂來,你們怎麼不聽我的話!”他走近了幾步,濃黑的眉梢挺了一下,突然聲色俱厲繼續說:“等我有工夫的時候,慢慢查究那造謠的是誰;現在你們去告訴大家,不許亂動!……你們真想得容易,堵了一個橋洞就太平無事了麼?你們就相信這樣的胡說!去,去告訴大家,不許亂動,不許亂說!什麼事都有我! 辦法已經有了,隻要大家拿出力氣來幹!” 良材說這番話的時候,陸陸續續有些農民從四面八方走來,将他圍在中間。
誰也不作聲,隻把他們那虔敬而又惶惑的眼光集中在良材的身上,好像說:“我們等候你的吩咐好久好久了,現在你就發命令罷……” 但是良材并沒理會他們這無聲的祈求,一種不可名狀的興奮和煩躁占領了他的心,他那樣聲色俱厲說話的時候,自己就感到一點惘然,好像這說話的不是他自己。
他覺得再沒有可說的了,便低垂了頭,腳尖撥着一叢小草,這樣好一會兒,他就慢慢轉過身去,試探似的跨出腳步,人們讓開一條路。
他就向大門慢慢去了。
人們的眼光緊追着,喁喁私議的聲音跟着他的愈去愈遠而愈多愈響了。
剛到了大門口,良材猛然站住,回過臉去,恰好錢永順也正趕到了跟前。
“怎麼辦呢?怎麼……” 永順的話沒有說完,良材已經一把抓住了他的肩膀。
“怎麼辦?”良材說,不大自然的笑了笑。
“好罷,進去,我講給你聽。
” 廣場上的農民望着良材和永順的背影消失在那高大的牆門内了。
沒有一個人出聲。
平素對于這位“少爺”的信仰心使他們怡然感到“天塌自有長人頂”的快慰,然而目前的緊迫情形和半天來的悶葫蘆,又使他們怎麼也定不下心。
這種複雜矛盾的心情就将他們暫時化成了石人。
一條肥大的黑狗從錢府大門出來,高視闊步走到他們這群人跟前,嗅一下,打個噴嚏,突然汪汪地吠了幾聲,可是一面吠,一面又在退走。
這可把這一堆“石人”驚醒。
嘈雜的議論爆發了,密集的人堆也碎裂成為幾個小組。
有些人回家去了,有些人回到水車,卻還時時望着錢府大門,等待錢永順出來給他們一個确定的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