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家那股财氣是趙老義的姨太太叫銀花的帶了來的。

    ” 照例,這種背誦本縣各大戶發迹史的談話一開始,隻有瑞姑太太還勉強能作老太太的對手,恂如的母親是外縣人,少奶奶年輕,都不能贊一辭。

    恂如不大愛聽這些近乎神話的陳年故事,但也隻好耐心坐在那裡。

    姑太太雖然還不滿六十,卻不及老太太記性好。

    論容貌呢,姑太太決不像是五十以上的人,她那頗帶點男相的方臉還是那麼光潤,要是你在隔房聽到她那高朗爽脆的談話,一定會猜她至多四十許,隻有那半頭的白發和她年紀相稱,但這恰好增加了她的威儀。

     “人家說姑媽有丈夫氣,看來是不錯的,”恂如惘然自己在想,“她兩個兒子都死了,繼嗣了良材,性格也不大合得來,可是她總有那麼好興緻,談起什麼來都那麼果斷敏利,跟母親完全不同,至于她呢,連姑媽腳底的泥也趕不上,倒是婉姊有幾分相似。

    ”正這樣想,卻不防姑太太忽轉臉問他道: “王家要你去商量什麼事呢?” 恂如怔了一下,沒有聽清姑太太是問王家的什麼。

    少奶奶似乎老是在留意恂如的動靜,這時便接口道:“姑媽問你昨天忙的是些什麼事?” “唔,”恂如又有點不自在了,“也不是什麼大事。

    王伯申打算辦一個貧民習藝所……” “想來又是什麼工廠罷?老太太關心地問。

     “對,這也要弄幾部機器招人來做工的,可又不是普通的工廠,”恂如的精神似乎振作些了,“這是打算把縣裡的無業遊民招來教他們一種手藝,也是慈善事業的一種。

    ”“原來就是這個叫化所,”張太太聽着笑了笑說,“上月裡也聽黃姑爺說起過。

    可是,恂兒,昨天你們商量這件事怎麼又沒有你的姊夫?” “他不大贊成這件事。

    ”恂如遲疑了一下這才回答,但又忽然興奮起來,“本來也沒有我的事,不過王伯申既然誠意相邀,我一想,這也是地方上一件好事,所以我就去了,—— 也加入做個發起。

    ” 瑞姑太太忙問道:“那麼,他是不是也要你加點股子?” “不是。

    這件事開頭是賠錢的,不能招股。

    ”恂如又顯得有點意态闌珊了,他懂得太太們對于這件事根本就另有一種看法,“王伯申打算動用善堂裡的存款,不過這筆錢又在趙守義手裡,不肯放。

    所以要大夥兒設法。

    ” “哦,我說王伯申怎麼肯花錢做好事!”姑太太沉吟着說,她笑了笑轉臉對老太太道,“媽,你說是麼?”但又不等老太太回答,她凝眸看定了恂如又說道:“你們外場的事,我一時也摸不清楚;不過,剛才我還跟媽談起,王家三代到如今的伯申都是精明透了頂的,隻有他家讨别人的便宜,不曾見過别人沾他家的光;我們家跟他們算是三代的世交了,可是,和他們打交道的時候,哪一次不是我們吃點兒虧呢,”她轉臉向張太太笑了笑,“嫂嫂總還記得,那次為了一塊墳地,二哥那樣精細,到底還上了當。

    ” 張太太點了點頭應道“記得”,慢慢地搖着她那把象牙柄細葉葵扇,又說道:“何況這件事裡又夾着個趙家,我們和趙家也是兩輩子的世交,又沒仇沒冤,何苦出頭做難人;瑞弟,你說是麼?” 瑞姑太太忙笑道:“嫂嫂想的周到!”又看着恂如,帶笑地,委婉而又鄭重地告誡他道:“恂兒,記着你媽的話!王伯申自己不肯做難人,慫恿着你這直腸子的哥兒,回頭有好處,是他的,招怨結仇,是你的!” 恂如早就感到十二分的不自在,此時聽得媽媽和姑媽又這麼說,就更加煩悶,但也懶得加以申說,隻微微一笑,心裡卻在盤算着如何抽身逃開。

    不料一轉眼又看見少奶奶在他母親耳邊說了句不知什麼話,還朝恂如望了一眼,這一來,恂如的疑心和反感又立即被挑起,他心頭那股被遏制着的忿火又一點一點旺起來。

    可是他還極力忍耐着,那股火就化為熱汗布滿了額角。

     直到此時都在用心聽的老太太忽然把臉一沉,慢慢說道:“恂兒,你要出場去當紳缙,還嫌早一點;如今縣裡幾個場面上的人,都是比你長一輩的,你跟他們學學,倒還有點長進,可是,出頭露面的事情,你萬萬做不得,輪到要你們這一輩出頭管事的時候,自然有你的,如今卻不必性急。

    我也許看不到你這一天了,目前我隻要你留心店裡的事務,守住了這祖業,少分心去管閑事,莫弄到我們這幾十年的源長老店被人家搬空了你還睡在鼓裡。

    ” 老太太說這一番話的時候,姑太太和太太都肅然正容,并且不時瞧着恂如,似乎說,“你聽見了沒有哪,你要識得好歹。

    ”倚着北首的落地長窗的少奶奶卻半蹙着眉尖,兩眼怔怔地瞅着老太太。

    恂如滿頭大汗,不住手的用手帕去揩,他絕對不同意老太太的這些意見,他不能接受這樣的教訓,而況他又受了冤屈;他心頭的忿火已經到了爆發的高溫點,但由于習慣的力量,他這爆發的方式也不能怎樣露骨。

    他懶懶地“哦”了一聲,沒精打采答道:“不過王伯申發起的這件事,老一輩的紳缙中,未必有誰懂得是一樁社會事業罷?” 但是恂如這話,太太們也不大懂得。

    老太太更其沒有聽清,她側着頭似乎想起了什麼,說道:“王家,王伯申,哦——剛才瑞兒不是說為了一塊墳地,福昌也上了當麼?王家那時另有一塊地,卻跟我們的祖墳離得很近,我們也有一塊地,倒又坐落在王家祖墳的旁邊。

    哪知王伯申的老子早已偷偷地請風水先生看過我們那塊地,知道這是正當龍頭,他家的祖墳不過是個龍尾巴。

    他知道了有這樣好處,就千方百計來打主意了。

    先說要和我們買,你們想,我們又不等錢來用,為什麼要賣?後來伯申的老子就托了你們二舅文卿來商量,把他家那塊地跟我們那塊對換,說是兩邊都方便些,我們倒不防他有鬼計,又礙着文卿的面子,就答應了。

    誰知道我們竟上了個大當!” “可不是,”張太太聽得帶到她的兄弟就不能不作表示,“文卿也糊塗,不打聽明白就掮人家的水浸木梢!”“這也不能怪他,”姑太太忙笑着給解開去,“隻能怨我們自己;自家有塊地在那裡,為什麼不早點請個風水先生看一看呢!” 老太太也點頭,朝她的媳婦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