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太欺人呀!”
關燈
小
中
大
哥還不是自己人?&rdquo小昌說:&ldquo誰給他住長工還讨得了他的便宜?反正賬是由人家算啦!金生,你記得吧,那年我給他趕騾,騾子吃了三塊錢藥,不是還硬扣了我三塊工錢?說什麼理?勢力就是理!&rdquo&hellip&hellip
各個房裡的人都喝着水談了一會閑散話,就要開飯了。
這地方的風俗,遇了紅白大事,客人都吃兩頓飯&mdash&mdash第一頓是湯飯,第二頓是酒席。
第一頓飯,待生客和待熟客不同,待粗客和待細客不同&mdash&mdash生客細客吃挂面,熟客粗客吃饸饹。
三個媒人雖然都是本村人,辦的可是新親戚的事,隻能算生客,上的是挂面。
元孩小昌小寶雖然跟媒人辦的是一件事,可是這三個人早已跟金生聲明不要按生客待,情願吃饸饹。
其餘的客人,自然都是饸饹了。
小旦在後院北屋裡吸大煙,老拐給他送了一碗挂面。
吃過第一頓飯以後就該開食盒。
這地方的風俗,送禮的食盒,不隻光裝能吃的東西,什麼禮物都可以裝&mdash&mdash按習慣:第一層是裝首飾冠戴,第二層是粗細衣服,第三層是龍鳳喜餅,第四層是酒、肉、大米。
要是門當戶對的地主豪紳們送禮,東西多了,可以用兩架三架,最多到八架食盒。
要是貧寒人家送禮,也有不用食盒隻挑一對二尺見方尺把高的木頭盒子的,也有隻用兩個籃子的。
劉家雖是家地主,一來女家是個莊稼戶,二來還是個續婚,就有點輕看,可是要太平常了又覺有點不像劉家的氣派,因此擡了一架食盒,又挑了一擔木頭盒子,弄了個不上不下。
開食盒先得把媒人請到跟前。
聚财老婆打發老拐去請小旦,老拐回來說:&ldquo請不動!他說有兩個人在場就行!&rdquo錫恩和小四說:&ldquo那就開吧!&rdquo按習慣,開食盒得先燒香。
金生代表主人燒過了香,就開了。
開了食盒,差不多總要吵架。
這地方的風俗,禮物都是女家開着單子要的。
男家接到女家的單子,差不多都嫌要得多,給送的時候,要打些折扣。
比方要兩對耳環隻送一對,要五兩重手镯,隻給三兩重的,送來了自然要争吵一會。
兩家親家要有點心事不對頭,争吵得就更會兇一點。
女家在送禮這一天請來了些姑姑姨姨妗妗一類女人們,就是叫她們來跟媒人吵一會。
做媒人的,推得過就推,推不過就說&ldquo回去叫你親家給補&rdquo,做好做歹,拖一拖就過去了。
聚财家因為對這門親事不情願,要的東西自然多一點。
劉家就是一件東西也不送,自然也不怕聚财改口,可是他也不願意故意鬧這些氣&mdash&mdash東西自己都有,送得去将來把媳婦娶到手,一件一件又都原封帶回來了,不是個賠錢事,因此也送得很像個樣子。
像要了兩對金耳環兩對金戒指,每樣都給了一對金的一對銀的,隻有金手镯沒有給,給了一對鍍金的。
綢緞衣服一件也不少,不過都是劉忠前一個老婆的,要給軟英穿,都窄小一點。
不論好歹吧,女家既然有氣,就要發作發作:聚财老婆看罷了首飾和衣服,就向錫恩和小四說:&ldquo親家送給的這些衣服,咱也沒見過大市面,不敢說不好,可惜咱閨女長得粗胖一些,穿不上。
首飾的件數也不夠,樣子也都是前二十年的老樣,沒有一件時行貨。
麻煩你們拿回去叫親家給換換!&rdquo話雖然很和軟,可是裡邊有骨頭,不是三言五句能說了的事。
錫恩歲數大一點,還能說幾句,就從遠處開了口。
他說:&ldquo聚财嫂!親戚已經成親戚了,不要叫那一頭親戚太作難。
你想:如今兵荒馬亂的,上哪裡買那麼多新東西?自然是有甚算甚。
這不過是擺一擺排場吧,咱閨女以後過了門,穿戴着什麼你怕沒有啦?哪件不合适,咱家的閨女就是他家的媳婦,他能叫咱閨女穿戴出去丢他的人?&hellip&hellip&rdquo他還沒有說完二姨就接上話。
二姨說:&ldquo你推得可到不近!他劉家也是方圓幾十裡數得着的大财主,娶得起媳婦,就做不起衣裳、買不起首飾?就憑以前那死鬼媳婦穿戴過的東西頂數啦?&rdquo安發老婆也接着說:&ldquo不行!我外甥女兒一輩子頭一場事,不能穿戴他那破舊東西!&rdquo進财老婆拿着鍍金镯子說:&ldquo舊東西也隻挑壞的送!誰不知道劉忠前一個老婆帶着六兩重的金镯子?為什麼偏送這鍍金的?&rdquo金生媳婦也說:&ldquo這真是捉土包子啦!他覺着我們這些土包子沒有認得金銀的!&rdquo其實這幾個女人們還隻有她們兩個見過金首飾,不過也沒有用過,也不見得真認得,隻是見這對镯子不是劉忠前一個老
這地方的風俗,遇了紅白大事,客人都吃兩頓飯&mdash&mdash第一頓是湯飯,第二頓是酒席。
第一頓飯,待生客和待熟客不同,待粗客和待細客不同&mdash&mdash生客細客吃挂面,熟客粗客吃饸饹。
三個媒人雖然都是本村人,辦的可是新親戚的事,隻能算生客,上的是挂面。
元孩小昌小寶雖然跟媒人辦的是一件事,可是這三個人早已跟金生聲明不要按生客待,情願吃饸饹。
其餘的客人,自然都是饸饹了。
小旦在後院北屋裡吸大煙,老拐給他送了一碗挂面。
吃過第一頓飯以後就該開食盒。
這地方的風俗,送禮的食盒,不隻光裝能吃的東西,什麼禮物都可以裝&mdash&mdash按習慣:第一層是裝首飾冠戴,第二層是粗細衣服,第三層是龍鳳喜餅,第四層是酒、肉、大米。
要是門當戶對的地主豪紳們送禮,東西多了,可以用兩架三架,最多到八架食盒。
要是貧寒人家送禮,也有不用食盒隻挑一對二尺見方尺把高的木頭盒子的,也有隻用兩個籃子的。
劉家雖是家地主,一來女家是個莊稼戶,二來還是個續婚,就有點輕看,可是要太平常了又覺有點不像劉家的氣派,因此擡了一架食盒,又挑了一擔木頭盒子,弄了個不上不下。
開食盒先得把媒人請到跟前。
聚财老婆打發老拐去請小旦,老拐回來說:&ldquo請不動!他說有兩個人在場就行!&rdquo錫恩和小四說:&ldquo那就開吧!&rdquo按習慣,開食盒得先燒香。
金生代表主人燒過了香,就開了。
開了食盒,差不多總要吵架。
這地方的風俗,禮物都是女家開着單子要的。
男家接到女家的單子,差不多都嫌要得多,給送的時候,要打些折扣。
比方要兩對耳環隻送一對,要五兩重手镯,隻給三兩重的,送來了自然要争吵一會。
兩家親家要有點心事不對頭,争吵得就更會兇一點。
女家在送禮這一天請來了些姑姑姨姨妗妗一類女人們,就是叫她們來跟媒人吵一會。
做媒人的,推得過就推,推不過就說&ldquo回去叫你親家給補&rdquo,做好做歹,拖一拖就過去了。
聚财家因為對這門親事不情願,要的東西自然多一點。
劉家就是一件東西也不送,自然也不怕聚财改口,可是他也不願意故意鬧這些氣&mdash&mdash東西自己都有,送得去将來把媳婦娶到手,一件一件又都原封帶回來了,不是個賠錢事,因此也送得很像個樣子。
像要了兩對金耳環兩對金戒指,每樣都給了一對金的一對銀的,隻有金手镯沒有給,給了一對鍍金的。
綢緞衣服一件也不少,不過都是劉忠前一個老婆的,要給軟英穿,都窄小一點。
不論好歹吧,女家既然有氣,就要發作發作:聚财老婆看罷了首飾和衣服,就向錫恩和小四說:&ldquo親家送給的這些衣服,咱也沒見過大市面,不敢說不好,可惜咱閨女長得粗胖一些,穿不上。
首飾的件數也不夠,樣子也都是前二十年的老樣,沒有一件時行貨。
麻煩你們拿回去叫親家給換換!&rdquo話雖然很和軟,可是裡邊有骨頭,不是三言五句能說了的事。
錫恩歲數大一點,還能說幾句,就從遠處開了口。
他說:&ldquo聚财嫂!親戚已經成親戚了,不要叫那一頭親戚太作難。
你想:如今兵荒馬亂的,上哪裡買那麼多新東西?自然是有甚算甚。
這不過是擺一擺排場吧,咱閨女以後過了門,穿戴着什麼你怕沒有啦?哪件不合适,咱家的閨女就是他家的媳婦,他能叫咱閨女穿戴出去丢他的人?&hellip&hellip&rdquo他還沒有說完二姨就接上話。
二姨說:&ldquo你推得可到不近!他劉家也是方圓幾十裡數得着的大财主,娶得起媳婦,就做不起衣裳、買不起首飾?就憑以前那死鬼媳婦穿戴過的東西頂數啦?&rdquo安發老婆也接着說:&ldquo不行!我外甥女兒一輩子頭一場事,不能穿戴他那破舊東西!&rdquo進财老婆拿着鍍金镯子說:&ldquo舊東西也隻挑壞的送!誰不知道劉忠前一個老婆帶着六兩重的金镯子?為什麼偏送這鍍金的?&rdquo金生媳婦也說:&ldquo這真是捉土包子啦!他覺着我們這些土包子沒有認得金銀的!&rdquo其實這幾個女人們還隻有她們兩個見過金首飾,不過也沒有用過,也不見得真認得,隻是見這對镯子不是劉忠前一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