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林徽因

關燈
此熱情地接納了我這個朋友?這可能同她失去了那不可替代的摯友徐志摩有點關系。

    在前此十年中,徐志摩在引導她認識英國文學和英語的精妙方面,曾對她有過很深的影響。

    我不知道我們彼此間滔滔不絕的英語交談是不是曾多少彌補過一些她生活中的這一空缺。

     在戰前最後的那些相對和平的日子裡,她的心裡充滿詩情和文思。

    我不知道當時她究竟寫成了多少,又有多少曾發表過。

    我也不知道她的時間曾受到過多少雜事的擠占。

    她要為兩個幼年的孩子負起母親的責任,要操持一堆複雜的家務,要照應許多親戚和朋友,當然,還要進行中國建築史的研究工作。

    這是她同丈夫共有的,她十分樂于從事的主題。

     一九三四年夏,我們偶然得到了一個能夠使她暫時擺脫日常家務的機會。

    我和丈夫在一個偏僻的山西農村中租到了一所房子,并說服了梁氏夫婦來這裡做了一次訪問。

    她感激地在這裡安頓了下來,不受打擾地完成了她的散文《窗子以外》。

    不久,我們四個人一道沿汾河流域做了一次古建築調查旅行。

    為此,她曾為思成的《中國營造學社彙刊》寫了一篇充滿詩意的《紀實》。

     此後不久,我們不得不離開中國回到哈佛大學去,分别對于我們四個人來說都是痛苦的。

    但是,我們之間的友誼曾通過許多精彩的通信而繼續維持達十五年之久。

     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我們曾經短暫重逢,但是,通信仍是我們之間始終不斷的聯系紐帶。

    徽因用英文寫,文如其人地、親切地讓我們共嘗她的情感,她生活中的勝利和悲哀。

    也許這批信件是她惟一的英文作品集。

    它們體現了她那獨特的個性,并反映了她在英文表達自己思緒時是多麼地流暢和自如。

     一九八六年七月于美國新罕布什爾,富蘭克林。

     【點評】 費慰梅(WILMAFAIRBANK),著名漢學家費正清(JOHNFAIRBANKS)的夫人。

    梁林的終生摯友。

     《回憶林徽因》:美麗、高貴、優雅,這些美好的詞彙都可以在林徽因的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釋。

    她是一代才女,她是一個傳奇,費慰梅用一個外國人的眼光,用一個他者的觀點告訴我們她眼中的林徽因。

    她具有藝術家的氣質,擁有精緻的洞察力,這成就了她的文學。

    她的聰明才智和淵博的知識,使她站在了專業領域的巅峰。

    她的熱情讓她成為人際交往的中心。

    妻子,母親,學者,作家,多重身份她都努力做到最好,生命中湧動着的活力使她具有獨特的魅力。

    她生活在一個充滿希望卻又無限彷徨的時代,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她用自己的全部生命為中國的知識分子作了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