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悼佩弦先生

關燈
敬悼佩弦先生 吳組缃 近年來心情常在焦躁沉郁之中,做人也不知不覺得格外簡淡起來。

    因為無善可陳,話也不知道從哪裡說起,許多的師和友,久已音書斷絕。

    雖然心裡總是懷念着他們。

     還是抗戰勝利的那年夏天,和朱先生在成都匆匆見了一面,這以後信也沒寫過一封。

    恐怕我現在在哪裡他都未必知道。

    八月十二日報載朱先生胃病又發,正在醫院裡行手術。

    我就覺得不很好。

    因為我知道他“拖”着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在身已經多年了,若不是到了嚴重地步,是不會進醫院去開刀的。

    果然,第二天報上就傳來他的死訊了,說行過手術之後轉成腎髒炎,因為體力太弱,終于不救。

     朱先生的死,細想起來真是所謂“勢所必至”:以他那樣認真不苟的人,處在這樣的時世和境況,拖上了這樣的病,不能休息,不能醫治,隻是聽天由命地拖着,那結果早就可以預料的。

    看到報上所傳的噩耗,當時隻悲慨地說:“唉,他才隻五十一歲啊!”但心裡實在沒有感到多大的震驚。

     叫我大大震驚了的,倒是在成都的那次會面。

    那時朱太太帶着小孩住在成都,朱先生趁着暑假從昆明回來。

    我路過成都,從葉聖陶先生那裡打聽到他們的住處,特意去看他們。

    那地方可不容易找,是在望江樓附近名叫報恩寺的一座小尼庵的院落裡。

    他們住着幾間沒有地闆的小瓦屋,簡陋,但很整潔。

    我先看見一位小弟弟,緊湊的個兒,清秀的蘋果臉,穿着黑洋布褂褲,在小巷寮檐下陰處一張小竹凳上坐着,聚精會神地看書。

    看這小弟弟的形貌神态,簡直是個具體而微的當年的朱先生。

    我走了許多冤枉路,找得滿身汗,這一下知道找對了。

    但等到朱先生從屋裡走了出來,霎時間我可愣住了。

    他忽然變得那等憔悴和萎弱,皮膚蒼白松弛,眼睛也失了光彩,穿着白色的西褲和襯衫,格外顯出了瘦削勞倦之态。

    十一年沒見面;又逢着這艱苦的抗戰時期,變,是誰也要變的,但朱先生怎樣變成這樣了啊!我沒有料到;驟然吃了一驚,心下不禁重甸甸的。

     朱先生一手拿着書,一手握着筆,穿得衣履整饬,想必正在房裡用功;看見我,很高興,慌亂的拖着椅子,讓我到房裡坐。

    一會兒工夫,又來了六七位男男女女的客人,他們都喊他“朱大哥”,坐滿了屋子,大聲地說笑着。

    朱先生各方面應酬着,作古正經,一點不肯懈怠。

    我在那些客人前面,是個生人,于是他還不時“張羅”我參加談話,像他做文章,不肯疏忽了一筆。

    但我看到他多麼疲乏,他的眼睛可憐地眨動着,黑珠作晦暗色,白珠黃黝黝的,眼角的紅肉球球凸露了出來;他在凳上正襟危坐着,一言一動都使人覺得他很吃力。

    客人散了之後,朱先生和朱太太留我吃午飯。

    朱先生吃得很少,說吃多了就發胃病;而且隻能吃面食。

     我知道他患了胃病,是餘冠英兄的信上告訴的。

    我也患過嚴重的胃痙攣病,屬于神經性的,痛起來面無人色,話也說不出,滿床亂滾。

    但一不痛,就食欲亢進;吃了東西,又是痛。

    後來承陽翰笙先生介紹,服了一瓶鹿茸精,掉了兩顆大牙,病卻從此沒發了。

    當時我曾主觀地設想朱先生的胃病和我的相同,把病狀和治法寫信告訴了他。

    他回信說:“我也要試試看。

    ”又一次的信說:“我的胃病時好時壞,難在有恒的小心。

    但以後得努力,不然日子久了,拖壞了身體,到了不大能工作的地步,那就糟了。

    ”但以後的信上就沒再提過胃病。

    我還當他慢慢好了。

    這次見面,才知道他患的是十二指腸潰瘍,不但沒有好;而且已經把人拖成了這樣。

     吃過飯,他廢了午睡,同我談到兩三點鐘,叫我多多“囤積”生活經驗,将來寫些出來;又談他自己研究和寫作的計劃。

    而後一路出街,同去看了幾個人,參加幾處聚會。

    吃完晚飯散席不久;就大雨滂沱,我料他那天老遠的趕回家一定淋得渾身透濕。

     “這個病,目前我沒辦法,隻好不要去管它。

    ”這是當時他輕描淡寫地說的一句話,到現在還清清楚楚留在我耳裡。

    他好像對他的病滿不在乎。

    但顯然的,他原先信上說的“有恒的小心”和“以後得努力”的話,這次不再提起,而且根本抛開不顧了。

    我明白他那句輕松的話裡的沉重意味,當時什麼話也沒說。

     還在小學時,我就在新雜志上讀過朱先生的詩文。

    俞平伯、朱自清,那是當時齊名的兩位新詩人。

    民國十八年我進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