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論語》三周年、關于《人間世》

關燈
在三年前此日,《論語》呱呱墜地,可是其呱呱是笑聲,不是哭聲,雖然他是法文所謂enfantterrible(好在人前說毫無顧忌的老實話的小孩),但是一則因他天真,本無惡意,也與人不懷宿怨,二則他可哄人笑,三則大人長者實在終日拘束得甚是無聊,一旦有一小孩直指客人鼻上一隻蒼蠅,須上一粒飯粒,心裡頓覺一陣涼爽,所以也就任他去了。

    說放肆也有時有點放肆,若不是長者寬厚為懷,早就打他一下嘴巴,以後他也就慢慢不敢放肆,專學說些客套去了。

    可是這小孩,雖好嘻嘻哈哈終日,究非不上進的村童可比,也頗自知自好,客人須上有一粒飯粒,他必要指出,但叫他怎樣無理取鬧,或者口吻粗鄙,罵人王八,他也不來的。

    因此上下都愛他,偶有不順,也隻說他淘氣,笑笑完事,而他人所不許說的話,他許說了,逗個小孩不敢出口的話,他也敢說了,逗的全家上下團團轉,有時大人談話無味,反要喊小孩出來說:&ldquo你說說笑話給我們聽吧!&rdquo 因此《論語》居然度過三歲了。

    其實也是現代與往日不同了。

    若在往日,小孩在人前淘氣,或在學堂玩笑,都要挨鞭杖,即使學生在課室看見一隻蝴蝶,喝聲好看,都要遭先生白眼一下。

    現在可就不同了。

    你看學堂還給球教學生踢,若有小孩喜歡看蝴蝶,教師也趁機會,說說毛蟲化蝶的道理給他聽。

    教科書還有畫圖給學生看。

    這樣一來,念書可就快活得多了,不似以前子日詩雲叫人坐冷闆凳。

    因此學生身體也強健起來,精神也活潑了。

    現在讀書人會跑,會跳,也會遊泳,也會踢球,比以前讀書人的身體就大大不同了。

    這是什麼道理呢?原來小孩生下來,本有一股天真活潑之生氣,學生中你敲我一背,我擰你一下,都不是壞根性,也是無害于讀書上進的。

    大概小孩愈聰明,愈活潑,愈淘氣,倒是那些終日靜坐循規蹈矩的小孩,本來元氣不足,将來長大更加無用。

    所以聰明的教師看見某生淘氣,心裡早就想到自己童年也是在學堂搗鬼者之一,口頭雖然不得不喝他一聲,心裡卻甚憐愛,明白這個小孩将來非同小可。

    因為他書的确念得好,所以有時雖然在課室和同學搗鬼,也裝做不見,由他去了。

    若是他真不念書,一味頑皮,那就不同。

    苟能知上進,閑時淘氣吵架,倒不能算為壞根器,是合乎自然。

    你想這種教學心理,不是比以前進步嗎?所以《論語》也安然淘了三年氣。

     我們眼看這小孩做三歲生日,想想倒也不容易。

    别的小孩有的出痧,有的驚風死了。

    他還是一個圓臉蛋,終日嘻嘻哈哈逗着人笑。

    本來三歲上下的孩子,最易患病,最多波折,有時好好的小孩,不知怎的,會無疾而終,我想《論語》所以今日無恙,還是靠他平日有說有笑,能吃能玩地充實元氣吧。

    現在他算長大了,雖然未多見世面,但是也不能讓他放肆無禮,大人跟前說話,也應顧忌一點,不過也不應常吆喝他,管教太嚴;千萬不可使他失了活潑天真,慢慢地沉悶,慢慢地虛僞,不敢再說說笑笑,将來悶成一個無名病出來,那可不是玩的。

     關于《人間世》 (原題為《關于本刊》) 凡創作的理想,必經過相當的試驗、誤會、堅持,然後成功。

    本刊出版以來,經各方投稿者的贊助,始有今日,近來外稿越來越多而越好,更能接近原來的理想。

    但是在本人仍認為心中想要實現的理想雜志尚未實現,其能實現與否須靠撰稿人幫忙,所以把這一點意思寫下來。

     本刊宗旨在提倡小品文筆調,即娓語式筆調,亦曰個人筆調,閑适筆調,即西洋之FamiliarStyle,而範圍卻非如古之所謂小品。

    要點在擴充此娓語筆調之用途,使談情說理叙事紀實皆足以當之。

    其目标仍是使人&ldquo開卷有益,掩卷有味&rdquo八個大字。

     要達到這八個大字的目标,非走上西洋雜志之路不可。

    西洋雜志好的就是叫人開卷有益,掩卷有味。

    中國的雜志文字,輕者過輕,重者過重,内容有益便無味,有味便無益。

    如某雜志一翻開目錄,就是××之鳥瞰,××之展望,××之檢讨,××之動向,老實說,誰會去讀這些文章?故日有益而無味。

    如小品之風也月也雪也金魚也,味倒有矣,而益則無,雖可讀,卻非不可不讀,讀了也毫無所得,故曰有味而無益。

    然在西洋雜志卻常見既有味又有益的作品,增加我們的知識,啟迪我們的靈機,非但可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