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三十年代

關燈
北京大學的教授出版了幾個雜志,其中有《現代評論》,由胡适之為中心的若幹人辦的;一個是頗有名氣的《語絲》,由周作人、周樹人、錢玄同、劉半農、郁達夫等人主辦的。

    胡适之那一派之中包括徐志摩、陳源(西滢)、蔣廷黻、周甦生、陶孟和。

    說來也怪,我不屬于胡适之派,而屬于語絲派。

    我們都認為胡适之那一派是士大夫派,他們是能寫政論文章的人,并且适于做官的。

    我們的理想是各人說自己的話,而&ldquo不是說别人讓你說的話。

    &rdquo(我們對他們有幾分諷刺),對我很适宜。

    我們雖然并非必然是自由主義分子,但把《語絲》看做我們發表意見的自由園地,周氏兄弟在雜志上往往是打前鋒的。

     我們是每兩周聚會一次,通常是在星期六下午,地點是中央公園來今雨軒的茂密的松林之下。

    周作人總是經常出席。

    他,和他的文字筆調兒一樣,聲音迂緩,從容不迫,激動之下,也不會把聲音提高。

    他哥哥周樹人(魯迅)可就不同了,每逢他攻擊敵人的言詞鋒利可喜之時,他會得意得哄然大笑。

    他身材矮小,尖尖的胡子,兩腮幹癟,永遠穿中國衣裳,看來像個抽鴉片煙的。

    沒有人會猜想到他會以盟主般的威力寫出辛辣的諷刺文字,而能針針見血的。

    他極受讀者歡迎。

    在語絲派的集會上,我不記得見過他那位許小姐,後來他和那位許小姐結了婚。

    周氏兄弟之間,人人都知道因為周作人的日本太太,兄弟之間誤會很深。

    這是人家的私事,我從來沒打聽過。

    但是兄弟二人都很通達人情世故,都有紹興師爺的刀筆功夫,巧妙地運用一字之微,就可以陷人于絕境,緻人于死地。

    那位哥哥魯迅,悄悄地從教育部支領一筆薪金。

    他們還有一位弟弟周建人,是個植物學家,在商務印書館默默從事自己本行的學術工作。

     在語絲集會中給那個團體增加輕松快樂氣氛的,是郁達夫,他那時已然是因詩歌小說的成就而文名确立了。

    郁達夫一到場,全席立刻談笑風生。

    郁達夫酒量好,是魯迅的至交。

    我們坐在低矮的藤椅上,他總是以放浪形骸超然獨立而自滿自足的精神,手摸索着他那留平頭的腦門子。

    他那美麗的妻子王映霞後來和某巨公許紹基發生了暖昧關系,而抛棄了他,郁達夫的婚姻便成了悲劇。

    他孤獨而悲傷,隻身逃到印尼,在日本軍閥占領之下,隐姓埋名。

    但終被日本憲兵查出他的身份,據說最初他曾頗受禮遇。

    但日本戰敗撤退前,依照當時日本軍方的政策,把他和一些别的人一起槍斃了。

     其他《語絲》作家有錢玄同和劉半農。

    錢玄同是《新青年》雜志的編輯之一。

    劉複(字半農)也是力主改革的思想家。

    他專攻的學術是語言學。

    他傾全力提倡中文的拼音和中國文字的簡化。

    在他反對儒家的一切思想,而且對一切都采取極端的看法這方面,我覺得他是個精神病患者。

    我認為在提倡社會改革上,應當采取中庸之道;但是在争論&ldquo把線裝書都扔到廁所中去&rdquo,一般人聽了确是心驚膽戰,因此自然在宣傳上頗有力量。

    錢玄同兩眼近視,常常臉紅,據我的記憶,他一直住在孔德學校,和太太分居。

     劉半農教授則是另一類型。

    他在法國巴黎圖書館和英國大英博物館,對敦煌古物做過很重要的研究。

    他的研究成績獲得了國際的名譽。

    陳源那時也在倫敦,曾經把他向人介紹,說他&ldquo也算是&rdquo北京大學的教授,他當時對這句話甚為敏感,從此以後,對陳源始終存有芥蒂。

     北京當年人才濟濟,但《語絲》社和《現代評論》社諸同人,則各忙于自己的事。

    我們大家都是适之先生的好朋友,并且大家都是自由主義者。

    在外人看來,這兩個雜志之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