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無窮的追求

關燈
有時我以為自己是一個到異地探險的孩子,而我探險的路程,是無窮期的。我四十生辰之日,曾作了一首自壽詩,長約四百字,結尾語有雲:&ldquo一點童心猶未滅,半絲白鬓尚且無。&rdquo我仍是一個孩子,睜圓眼睛,注視這極奇異的世界。我的教育隻完成了一半,因關于本國和外國仍有好多東西是要苦心求學的,而樣樣東西都是奇妙得很。我隻得有半路出家的中國教育和西洋教育。例如,中國很尋常的花卉樹木之名目我好些不曉得,我看見它們還是初次相見,即如一個孩子。又如金魚的習慣,植蘭之技術,鹌鹑與鹧鸪之分别,及吃生蝦之感覺,我都不會或不知。因此之故,中國對于我有特殊的吸引力,即如一個未經開發的大陸,而我随意之所之,自由無礙,有如一個小孩走入大叢林一般,時或停步仰望星月,俯看蟲花。我不管别人說什麼,而在這探險程序中也沒有預定的目的地,沒有預定的遊程,不受規定的向導之限制。如此遊曆,自有價值,因為如果我要遊蕩,我便獨自遊蕩。我可以每日行三十裡,或随意停止,因為我素來喜歡順從自己的本能,所謂任意而行;尤喜自行決定什麼是善,什麼是美,什麼不是。我喜歡自己所發現的好東西,而不願意人家指出來的。我已得到極大的開心樂事,即是發現好些個被人遺忘的著者而恢複其聲譽。現在我心裡想着精選三百首最好的詩,皆是中國戲劇和小說裡為人所遺忘和不注意之作,而非由唐詩中選出。每天早晨,我一覺醒來,便感覺着有無限無疆的探險富地在我前頭。大概是牛頓在身死之前曾說過,他自覺很像一個童子在海邊嬉戲,而知識世界在他前頭有如大海之渺茫無垠。在八歲時,塾師曾批我的文章雲:&ldquo大蛇過田陌。&rdquo他的意思以為我詞不達意。而我即對雲:&ldquo小蚓度沙漠。&rdquo我就是那小蚓,到現在我仍然蠕蠕然在沙漠上爬動不已,但已進步到現在的程度也不禁沾沾自喜了。

    我不知道這探險的路程将來直引我到哪裡去。世界上隻有兩種動物,一是管自己的事的,一是管人家的事的。前者屬于吃植物的,如牛羊及思想的人是;後者屬于肉食者,如鷹虎及行動的人是。其一是處置觀念的;其他是處置别人的。我常常欽羨我的同事們有行政和執行的奇才,他們會管别人的事,而以管别人的事為自己一生的大志。我總不感到那有什麼趣。是故,我永不能成為一個行動的人,因為行動之意義是要在團體内工作,而我則對于同人之尊敬心過甚,不能号令他們必要怎樣怎樣做也。我甚至不能用嚴厲的辭令,擺尊嚴的架子以威喝申斥我的仆人。我羨慕一般官吏,以他們能造成幾件關于别人行動的報告,及通過幾許議案叫人民要做什麼,或禁止人民做什麼。他們又能夠令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依時到實驗室,每晨到時必要簽名于薄子上,由此可令百分之七十五分三的效率增加到九十五分五。這種辦法,我總覺得有點怪。個人的生命究竟對于我自己是最重要不過的。也許在本性上,如果不是在确信上,我是個無政府主義者,或道家。

    現在我隻有一種興趣,即是要知道人生多些&mdash&mdash已往的和現在此處的,兼要寫人生,多半在脾氣發作之時,或發奇癢,或覺有趣,或起憤怒,或有厭惡。我不為現在,甚至不為将來而憂慮。且确然沒有什麼大志願,甚至不立志為著名的作者。其實,我怨恨成名,如果這名譽足以攪亂我現在生命之程序。我現在已是很快樂的了,不願再為快樂些。我所要的隻是些許現金,緻令我能夠到處飄泊,多得自由,多買書籍,多遊名山&mdash&mdash偕着幾個好朋友去。

    我自知自己的短處,而且短處甚多,一般批評我的人大可以不必多說了。在中國有許多很為厲害的、義務監察的批評家,這是虛誇的宋儒之遺裔而穿上現代衣服的。他們之批評人不是以人之所同然為标準,而卻以一個完善的聖人為标準。至少至少,我不是懶惰而向以忠誠處身立世的。

    附記:這篇自傳原是三十多年前應美國某書局之邀而用英文撰寫的,我還不知道已經由工爻譯出中文,登載在簡又文先生所編的《逸經》第十七、十八、十九期。其中自不免有許多簡略不詳之處,将來有工夫再為補叙。但是可說句句是我心中的話,求學做人還是這些道理。文末所謂:&ldquo甚至不立志為著名的作者&hellip&hellip如果這名譽足以攪亂我現在生命之程序&rdquo,也是老老實實肺腑之言。就當它為一篇自述以見志之文讀去,也無不可。

    一九六八年一月十四日

    林語堂